历史可以复活吗? (代序言) 人,只有通过镜子才能看见自己;当代,只有通过历史才能认清现实。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可以说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伟人,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秦帝国。二千多年以来,秦帝国成为中华帝国的象征,秦始皇也成为大一统中国的形象代言人。 然而,伟大的秦帝国的历史,只有短短的十五年。秦始皇突然死去,戍卒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响应;楚国旧贵族项梁、项羽起兵江东,叱咤风云;沛县小民刘邦也因时际会,成为一方诸侯……这一段秦失其鹿、群雄竞逐的历史突然而猛烈,千百年来,留下了无数的教训和谜团,也留下了星星点点的断言残迹。 断言可以解读,残迹可以修复。最不可思议的是新出土的文物,既属于过去,又属于现在,只要看到它们,你就会确信历史曾经存在;只要触及它们,你就会情不自禁地坠入欲知往事的诱惑;只要体察它们,你就会直观地感受到历史正在复活。...
序 在茫茫历史长河中,汉朝对于后世中国的影响不可谓就不大。无论是在典章制度上还是在民族感情上,都对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甚至时至今日,它都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但我们所熟悉的那个汉朝,实际上是指西汉,东汉是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熟悉的,仿佛有隔纱看灯的朦胧感。东汉犹如此,更不用说像夹心饼干一样被夹在两个汉朝之间的,由王莽建立的昙花一现的大新帝国了。 王莽在传统的历史记忆中,是一个被符号化的政治小丑,被历代史家牢牢钉在了耻辱柱上,受人万世唾骂。尤其是东汉,因为东汉政权存在的法理基础就是建立在彻底否定王莽上的,所以对王莽的攻击最为恶毒。 如东汉史家班固在《汉书·王莽传》中,严厉抨击王莽,说他“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流毒诸夏。”历代否定王莽的史评中,差不多都是以班固这句评语为底本的。...
内容简介掀起全国收视热潮的国防专家马俊博士 CCTV《百家讲坛》名牌军事大讲堂 将军首脑论 现代行政管理艺术的传世范本 戴高乐为什么能成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沙漠之狐”隆美尔有何致命弱点?蒙哥马利凭什么能打败隆美尔?马歇尔非凡的识人眼光从何而来?艾森豪威尔仅仅是一个作战参谋,为什么可以立刻指挥几百万盟军?……?传奇历史,传奇人生,于笔端凝聚生辉,如影画般呈现。 . 想看书来作者简介现执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会理事。曾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国防大学和北京大学,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军事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著名军事史专家、二战史专家,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作专家评论。著有《世界经典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人物》等著作。...
--前东德 马库斯-沃尔夫 作者序 过去34年里,我曾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安全部外国情报局局长。即使我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我领导下的外国情报局是欧洲大陆上最卓有成效的情报机构。我们搜集到针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署的庞大军队的大量战略及技术情报,并通过苏联情报部门转给设在莫斯科的华沙条约组织司令部。外界盛传,我了解到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秘密比它的总理还要多。事实上,我们的确在两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的私人办公室里安插了间谍。此外,我们还有千余名特工渗透到西德的政界、商界和社会其他各界。许多间谍是出于信仰为我们工作的西德人。 我个人的一生像是一条长长的弧线。它的起点是一个无论用任何客观标准衡量皆可说是宏伟的目标。我们这些东德社会主义者试图建立一个新型的社会,永远不再重复德国在历史上的罪恶。首先,我们决心确保德国永远不再是战祸之源。...
一、克雷格·盖尔森1940年7月2日的晚上,圣乔治海峡的最南端,一艘潜艇在黑暗中无声地升上海面。不一会儿,舰桥上出现二位男子。一位穿英国皇家海军制服,是位少校,另一位则穿了件普通的外套,外面还套了件邮轮上的那种木棉救生衣。他们来到潜艇边上,二人使劲地握了握手。 “准备好了?”少校对伙伴说。 对方点点头。 少校看了一眼天空,月亮还没有升上来。“今天天气不错,祝你好运!”他拍了拍伙伴的肩膀。 另一位转身看着漆黑的大海,只说了声“再见!”就消失在黑暗中。不一会儿,潜艇也消失了。 虽然已是七月,但大西洋的海水依然很凉。一下到水里,盖尔森就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海水碰到他额角的伤口,疼痛使他一阵晕眩。他拼命地游水,好让自己迅速适应水温。...
黄龙初,道君身临八卦台中,宣诸真而谕之曰:“道本无私,而世之传道者,何多私相授受也。”一时紫霞真人、紫云真人、紫气真人暨诸真等伏地请曰:“师言私授者何?”道君曰:“夫道也者,先天地而有,原本气之自然以行,无所事事,至易也,行无奇也。胡世之求吾道者,不以正道是从,作一切非道,以乱吾道。既乱吾道,即坏吾道,所以慕吾道而学吾道者,终其身于非道之中,反以吾道为索隐行怪之为,钩深致远之术。流弊若此,不几阻人以进道路乎?吾奉王母懿旨,欲命一弟子阐明大道于天下,尔等以为如何?”紫霞曰:“如师所言,是道之坏,坏于野方外术也。若不阐之,道何能明?愿师命遣吾辈,以正大道于天下,庶使后之学道者不至再入歧途。 然师不面命其人,则任事弗专,道终难还其本体。“道君曰:”尔辈亲受吾道,备尝艰苦,由习而成,吾欲遣之,欲心不忍。...
序 风烟流云满眼来(1)赫连勃勃大王(梅毅) 像一阵热风,如一层梦影,一个曾带给中国多少希望和创伤的时代,短短三十八年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团恼人而充满诱惑的混沌,任由后世去梳理、描绘和解读。 这个时代就是1912年到1949年的民国。 从今年7月开始,我陆续读到谢轶群的系列历史散文稿《民国多少事》。和网上那么多拍案叫好的读者一样,我立即被这部出手不凡的力作所吸引。作品意境开阔,选材独到,史料翔实,且时有新意;文字更如行云流水,对乱世风云和历史细节的独特抒写,强烈撞击着读者的心扉,风烟流云,扑面而来,使人久久不能释卷和释怀。 民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极其独特的时代。和春秋战国一样,混乱动荡是它的底色,那时国家四分五裂,天下烽烟四起,时局瞬息万变。因为旧的规则被打破,新的秩序没有建立起来,平缓雄浑的历史长河在这里掀起了汹波狂澜,各色人等的本性或者获得了宽阔的释放...
第一章 一个沉默的人在隋末举起大旗的人中,李渊比较特殊,这不是因为他有三只胳膊六只眼。 因为,他是“被造反”的,和当今大学生的“被就业”倒有几分相似。 许多人认为他是个无能而沉默的人,其实不是的。因为大凡开国皇帝都是有几把刷子的,比如朱重八、刘邦等等,其实想想也是很简单的道理:没本事,能开国吗? 他的名声很庸,不是因为他菜,是因为他的儿子李世民太猛了(有原因的)。 但这一章,李世民是跑龙套的。李世民,回你的板凳上去! 皇亲国戚 不像刘备那样是中山靖王不知多少杆子都打不着的亲戚,李渊的身份那可叫一个货真价实。据他自己的说法,他的祖宗还要追溯到老子李耳那里,不过大家其实都心知肚明。 有些史书说他是十六国时期的西凉皇帝李暠,这虽然比上面一个好点,但同样是假的。相同的内容已经由国学大师陈寅恪讨论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序让历史照亮未来(1)公元1664年,当时已是清朝康熙三年。 杭州。刑场。忽然有五个身穿明朝服装、头梳明朝发式的人出现于众人面前。为首的,乃南明大臣张煌言。临刑前,他写下这样一首诗: 不堪百折播孤臣,一望苍茫九死身;独挽龙髯空问鼎,姑留螳臂强当轮。 谋同曹社非无鬼,哭向秦廷那有人!可是红羊刚换劫,黄云白草未曾春? “螳臂拦车”,一般皆比喻顽固不化者。但是,反抗民族奴役的张煌言们这种“姑留螳臂强当轮”的悲壮,恰恰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百死愁绝中勃勃不屈、前赴后继的伟大精神。 他带血的头颅,为南明历史的惊叹号点上最后浓浓的顿点! 回顾那个崩溃的时代,在那个病态人格比比皆是的混乱社会中,甚至是慷慨成仁的自我牺牲,都会被认作是一种消极的反抗行为。随波逐流呢,又不能带来真正的解脱。于是,对于动荡、杀伐年代的读书人来说,人生变成了一种绝望的煎熬过程。...
如果用某个词汇来形容这样的夜sè,可以是“凄凉”,亦或是“空洞”,甚至于“鬼魅”,想必文人大多是这么说的。直截了当的可以是“漆黑”,以至于“黑不隆冬”,总之,黑的一塌糊涂。 “月黑风高”,再贴切不过了。 可以看到月sè下飘忽的黑云,阵阵轻响的寒风,似低语,似吟唱。这样的杀人夜里总会被寄予厚望,寄予人们对黑夜的恐惧,出离的愤怒,以至于病态的渴望。 总像会发生什么似的,而真就发生了。。 。。。。。。。。。。。。。。。。。。。。。。。。。。。。。。。。。。。。。。。。。。。。 红sè的烛台,纱帐,屏风,镂窗,以及檀香床,还有忽明忽暗的烛光,一切显得高贵而古朴,再仔细看去满屋子竟然铺满了红sè绸巾,圆桌上放着一个大大的囍字,和两个粗壮的红烛。...
波澜壮阔的北宋变法看《大宋遗事》 为了革新朝政、变法求强,宋仁宗和范仲淹发起了庆历新政,但是新政不到一年,就在上下的攻讦中无疾而终。王安石踏着新政的哀歌走上舞台,年轻有为的宋神宗和王安石,同心变法图新,尤其在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朝政终于有了起色。但惰性难返的大宋,到底无法容纳一场真正的变革。专制制度下的一场自新自强运动,连同它的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化成一曲悲歌,让人伤心千古。 《大宋遗事》分上、中、下三部,作者酝酿了十多年,正式准备、写作,首尾四年。全书一百零八回,一百一十万字。 (2)虽忠于历史,却注意开掘,以史为鉴,颇有一些发人深省的地方。 (4)虽不忘历史线索,重点却在人物性格及其命运的刻划与开掘,帝王后妃、将帅卿相、凡夫俗子等各色人物之外,尤其对一大批从政的知识分子,着力颇多。除王安石,范仲俺、欧阳修、曾巩、司马光、苏轼、苏辙、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