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科幻文学的传统 《科幻世界》杂志社总编 阿来 前些日子,有报纸记者采访,谈科幻出版问题。出版界的人有兴趣谈,媒体也有兴趣推波助澜,这说明,科幻作为一种出版资源,至少已经开始引起了业界的关注,这是好事情。其间,记者转述一个观点:中国科幻出版的不景气是因为中国文学中向来缺少幻想的传统。 这说法让人吃惊不小。一种以武断与无知让人吃惊的说法。 关于中国文学,我们要讨论的不是有没有幻想传统,而是我们为何丢掉了这一传统,今天又该如何来接续并光大这个传统。从任何一本简明至极的文学史中,都会出现富于幻想性的作品的名字:《山海经》、《西游记》、《聊斋志异》和《镜花缘》等。甚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鲁迅的《故事新编》,也是一部充满了奇丽幻想的伟大作品。只是,在刚刚过去的那个世纪中期,中国文学宽阔河床上浩荡的水流一下被紧紧收束进高高的堤坝之中,众多的支流消失了,这条人工收束的河...
熬过五七干校的两年岁月,重回大寺中学物理教研室。血色晚霞中,墙上的标语依然墨迹淋漓,似乎是昨天书写的;门后的作息时间表却挂满了蛛网,像是前世的遗留。我还是我吗?是那个时乖命蹇、却颇以才华自负的物理教师吗?批斗会上,一个学生向我扬起棍棒,脑海中白光一闪——我已经随那道白光跌入宇宙深处了,这儿留下的只是一副空壳。抽屉里有一封信,已经积满灰尘,字迹柔弱而秀丽,象是女孩的笔迹。字里行间似乎带着慌乱和恐惧——这是一刹那中我的直觉。“何老师:我叫向秀兰,五年前从你的班里毕业,你可能不记得我了……”我记得她,她是一个无论学业、性格、容貌都毫不出众的女孩,很容易被人遗忘。但文革期间她每次在街上遇到我,总要低下眉眼,低低地叫一声“何老师”,...
第三章 同学聚会参加小学同学聚会的前一个晚上,我几乎彻夜睡不着觉。四十五岁以后,本来我就增添了失眠的毛病,加上从未参加过同学聚会,兴奋和期待将我的睡意绞杀得无影无踪片甲不留。临近六点时,我迷迷糊糊睡了不到一个小时,做的还都是和同学聚会有关的梦,乱七八糟。由于是周末,曲斌和曲航起得比平时晚,而且我家的规矩是周末休息日不吃早饭,因此我可以先占据厕所。我大便时看曲斌昨天从工厂带回的报纸。自从我失业离开工厂,同时也失去了看公费报纸的权利,曲斌就力所能及地将他的班组被工友看过一遍的报纸拿回家给我看。由于工厂想将公报据为己有的人不在少数,曲斌每周只能抢到一两次。我一边拉一边看报,当我翻到第三版时,我看到了胡敬的文章,几乎占了整整一版,题目是《论防范金融风险》。我每次看...
第一章 永恒的契约 智慧之神的神殿四周金壁辉煌,无论是天顶还是地板都仿佛是用黄金铸就的,但是黄金绝对不可能反射出如此亮丽璀璨的光芒,神殿正中央位置上还悬浮飘荡着一颗蓝色的亮点。 那粒亮点散发着迷人的柔和蓝色光芒,那光芒就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般起伏动荡、绵延不断,甚至连那蓝色光芒的表面也仿佛能够照耀出鳞鳞波光,一切是那样美丽。 这座智慧之神的神殿无疑是最华丽最辉煌的“婚房”。 只可惜无论是恩莱科还是克丽丝并不这样想,恩莱科静静地躺在地上,他一动都不能动,现在他正在默默祈求着冥神能够拯救他,收容他进入那无尽的幽冥世界,因为再过一会儿那自今以来他所承受过最可怕的痛苦将再一次向他袭来。 持续五分钟的可伯痛苦足以将他所有的意志彻底摧毁,令他对于死亡充满了渴望,然后是一刻钟的恢复,无论是神智还是体力都恢复到最佳状态,以承受下一场可的折磨。...
第一章 消失的一天 从加拉加斯飞来的303班机,刚刚从波多黎各的圣胡安起飞。它在巴哈马群岛上空来了个大转弯,总共飞行了近二千公里。 在指挥塔上,电子日历上的日期是二十一世纪某年的2月18日。杰克和麦克今天下午值班。计算机指挥着全部空航。 14点55分整,扩音器中传来带鼻音的呼叫声:“我是303班机杰斐逊机长,你们听到了吗?迈阿密?” 麦克弯着腰凑近麦克风,他注视着眼前半圆形的雷达显示荧光屏说:“我听得十分清楚。我等待你们的砰叫。天气很好是吧?这好天能把你们一直带刭海岸。” 这架同温层喷气式客机的机长咯咯地笑着说:“我这儿共四十二名乘客。我们现在在七万五千米高空,看到了巴哈马群岛。天空晴朗,景色壮观极了,但机舱里可是热死人了。”...
代序 从这个意义上说,汤姆作为一名科学家经历了一次人文主义的洗礼,一次人性的教育,而玛丽亚只能在临死前绝望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拒绝宽容是当今人类生存的致命缺陷,从种族歧视到宗教排外,从文化上的后殖民主义到政治上的霸权主义,都体现了拒绝理解、排斥平等交流的专断思想。自负必然自大,自傲必然不民主,任何与异己间的平等商讨成为泡影,走进死胡同的后果只能害人害已。所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领袖哈贝马斯在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时指出“消除人的异化,改善社会状况的惟一途径在于‘重建交往理性’”,“在生活领域必然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人际交往结构的破坏、日常生活的贫乏化提出强烈抗议”,“生活世界应当……在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同情、相互支援的基础上按照自助和互助的形式重新组织起来。”(章国锋《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第228页)。这意味着放弃权力与暴力,提倡平等、...
第一章 归家 旅店中十分安静。 被常年以来油灯熏黑的墙壁衬托着阴暗的光线。壁炉里奄奄一息的火焰勉强能让人感到温暖,无论谁选择坐在它前面都不会感到满意。对于同样的大多数旅店来说这家客栈有些郁闷。在阴暗的角落里,人们低声的交谈着,尽量不被人注意的谈论着事情。一声不满的“哼”声或是女人的苦笑声是打破这沉静仅有的响声。大多数的水手都被一场赌博吸引了。 这是一场纸牌游戏,在原属凯许帝国现归属王国西部的林兰和帕沙瓦这是十分流行的赌博方式。一名玩家紧握着他的五张牌,眯起眼睛认真思考着。他是一名下岗的士兵,留意着这家旅店里的任何麻烦的迹象,不过不幸的是麻烦很快就出现了。他装着在思考他的牌,同时偷偷的观察着其他的五名玩家。 他左手边坐的两个人是两个莽汉。皮肤晒得全黑,握牌的手上生着硬茧,一身已退了颜色的亚麻衬衫,一条棉裤松松垮垮的挂在腰上,但两人都拥有着强壮的身躯。好像是...
译者:陈喜荣丛书名:世界科幻大师丛书出版社:四川科技出版社ISBN号:7-5364-5948-3出版日期:2006.6 1版1印页数:182定价:15.00元TXT制作:Xinty665内容简介 外星人来到地球,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文明。最初的全球恐慌之后,人类欣喜地接受了来自外星文明的厚赠。战争消失了、瘟疫消失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切灾难都不复存在。 但是,人类的社会、国家、民族等诸般价值观念也被彻底颠覆。几个世纪之后,人类已经和过去截然不同。他们已经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人类”。 是福是祸?外星人的目的何在?人类这一物种是否已经走到尽头? 人类也许仍将延续。但是,它的童年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世界科幻三巨头之一——阿瑟·克拉克 阿瑟·克拉克是英国当代最著名的科幻作家,获得三次雨果奖,三次星云奖,于1986年被美国科幻与奇幻作家协会(SFWA)授予了终生成就奖——大师奖。在世界科幻史中,他是与罗伯...
金色…… 一个恰如其分的词,配得上这个难得一见的美好日子,愉快的金色的光芒,照着人的灵魂,暖洋洋的。金色的日子里是一片平静。 有些日子是灰色的,铅云低垂,阴雨连绵,伴随着刺目的闪电和隆隆的雷声。有些日子是鲜艳而冰冷的蓝色,在结霜的穹顶和屋棚上空延伸。有些日子甚至还是红色的——春风裹着尘土,把傍晚的天空漆成红色,这时的庄稼还没有在土里扎稳根。还有的日子甚至在天空铺上了一层天鹅绒般深蓝的毯子,一直延伸到夜幕里。 他喜欢这样的秋夜,凝望深邃的星空,他会忘却自己的世界。他想像着,上帝为了让自己的光穿透夜幕,在夜的苍穹上刺出了一个个针孔。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喜欢看着星空,希望能一直看到最深处,看到这位造物主的影子。他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凝望,即使在他过了十九岁的生日,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不应再这样做。...
引子 1887年2月1日,“虚荣女士”号与一艘弃船相撞而失踪,出事地点大约在南纬1度,西经107度。 1888年1月5日,即出事后的第十一个月零四天,我的叔叔爱德华·普伦狄克被一艘小船救起。方位在南纬5度3分,西经1ol度。小船的名字字迹模糊,但据推测应当是失踪的“吐根”号上的。我叔叔是个普通绅士,在卡亚俄码头登上“虚荣女士”号开始海上旅行。出事后人们以为他淹死了。他向人们讲述自己的遭遇,但因太离奇,人们都以为他疯了。后来,他又称自逃离“虚荣女士”号,他的大脑一直是一片空白。一时间,心理学家们把他的症状当作一个饶有兴趣的病例展开讨论,探讨精神和肉体的压力导致人失去记忆力的规律。下面的叙述材料系本篇引子的作者,他的外甥兼继承人在他遗留的文件堆里找出来的,材料上没有要求公开发表的意思。...
简 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跨越六千万年的时空,轻轻一握,便是永恒。深深一吻,刻骨铭心……书 评:穿越六千万年的爱情故事。名字唬人,情节一般第一节 “我们已抵达预定位置,请进入工作岗位。”我揉了揉惺忪的双眼,从睡袋里钻了出来。“请进入工作岗位!”阿城柔和的声音总是不紧不慢的,丝毫不顾及我的情绪。尽管我将阿城的声音设置为优美动人的女声,取代了以前硬梆梆的男音,可把人从甜蜜的梦乡中唤醒总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我套上宇航服,草草抹了一把脸,不情愿地爬到观察窗前。 阿城自动调整观察角度,很快一颗比篮球略大、晶莹剔透、闪烁着蓝宝石光彩的星球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静静地悬在漂缈无垠的太空中。“海王星:太阳系的第八颗大行星,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