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前言 21. 没有信德的时代 32. 神的窗户纸被捅破的时候到了 43. 《圣经》展现了神的拯救计划 54. 神拣选以色列历史而形成的历史镜子 65. 不要用你的人心想象基督应该怎样再来 86. 那时的犹太教就是反照今天基督教的镜子 97. 时时警醒,别把神的拯救计划废掉了 108. 历史在重演 119. 羊群就不会认错主吗? 1210. 苦口良药 1311. 基督再临就是为了驾云把教徒接上天吗? 1412. 功名利禄中没有圣徒 1513. 不要忘了“起初的爱心” 1614. 今天的基督教就比那时的犹太教高明吗? 1715. 救主拯救罪人的事必成就在这个世代 1916. “异端”是打击正道的一种旗号 2017. “不论断不定罪”相当于“保命福音” 2218. 律法师的祸害 2319. 耶稣是神的圣者 2420. 《圣经》是福音,福音为拯救铺路 28...
第一章 写作缘由 一:让大家能够全面了解清代的皇子教育。 二:能够为当今的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三:为我们当今的家庭教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这几个目的也是我一直说的:我们学习任何一种教育理念不可以为了研究而研究,要应该用到实践中去,那怕这种教育理念不适合具体的教育实践。第二章: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看中国的社会形态是以传统的小农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埴根于这种土壤之上的。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它不断吸收,不断融合其他多种文化因素,进而形成了一个包含多个民族文化的大系统。在这个大的系统之中,汉族文化这个子系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由其处于主导思维的文化所决定的。西方以基督教为主体的宗教文化是其主导型的文化,可以说,西方的文化是宗教文化;而中国无宗教或者说有宗教,但都不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在中国处于主导地位的文化是儒家的文化,其...
江丙坤历史性的大陆“破冰之旅”3月29日上午,由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参访团抵达广州,开始了中国国民党退台后56年来首次大陆之行,实现了跨跃60年来的历史性握手。 上午10时许,江丙坤一行30余人,抵达广州烈士陵园。陵园的正门牌坊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浩气长存”四个大字,也许这正是中国国民党首先拜谒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的真义所在:告诉中国国民党人,走过百年辉煌历史的中国国民党虽然在台湾失去了执政权,目前处境艰难,但中国国民党的孙中山精神不能丢,革命先烈追求中国统一的精神“浩气长存”。 在群众的簇拥下,参访团一行走到烈士墓前,举行致祭典礼,主持人宣读祭文:值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义95周年之期,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奉派率同代表团,代表主席连战暨全体党员,致祭于诸烈士之灵。“壮哉先烈,死以为国,身毁名荣,英风义烈,永为世率,黄花忠魂,以励来兹。”...
序(1)战争前奏:一九三九年(—) 战争:一九四九年(—) 一九四零年(—选至) 威廉·L夏伊勒(William L. Shirer)一生横跨20世纪的大半时间。1904年,他出生于美国中西部,将近90岁时在波士顿去世,他曾亲眼目睹了这个世纪一些最重要的和决定性的事件。 他来自衣阿华州(Iowa)平静的小镇,在现代史上最为动荡的二十年中,喀布尔、乌尔(Ur)、巴比伦(Babylon)、德里(Delhi)、巴黎、维也纳和柏林这些城市不断地使他目眩神迷。并不完全是命运的巧合将他带到那里。他给我们讲故事,关于穿越阿富汗山间峡谷的旅行、在印度伴随甘地一道前进、在纽伦堡大会上看到的令人惊畏的戏剧性场面、柏林战时灯火管制后浓重的夜色以及炸弹坠落时的尖啸声……这些故事就像风筝一样飘飞在中西部童年的原野之上,似乎已经成为他的一部分,尽管他看到和知道的这些事情已经远去有一代人的时间。...
─《撼唐》作者:一包黄果树第一章 我是杨侑 几根光滑细腻手指在脸上划过,一阵酥麻的感觉让杨祐忍不住动了动眼睫毛,想要睁开眼来,看看是什么情况。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一点也不能动,眼皮上犹如压了一块大石,就算想要睁开眼也是不能。 杨祐感到十分疲倦,“我这是怎么了,为什么没有半分力气?”他想着,有些不明白,不过是感冒了,为什么会这么严重? “唉。”低低的声音传来,“你这孩子,虽说李渊已经在太原起兵,可是你不过是一个孩子,这些大事自然有皇上去处理,你又辛苦那门子?” 声音很是悦耳,带着淡淡的关中口音,可是杨祐听着,心中却是无比震惊。李渊、太原、起兵?!这几个字,如重锤一般,重重的敲打在杨祐的心头。 娘希匹,我不过是跟着导师在西安研究兵马俑,后来因为前一日受凉,有些感冒头晕,就在一旁休息片刻,可是为什么,耳边会有这个奇怪的声音?为什么,会到了这里?还有什么李渊在...
第一章:绝境逢生残阳似血。傍晚时分,一个满身铠甲的军士骑着一匹红色的党项马,犹如离弦之箭在西夏国的官道上风驰电闪而过,卷起一溜尘土随风失去。这匹快马来到西夏国的城门下,马上的军士拿出一面旗子上下左右的晃了几下,城门洞开,军士疾驰而进。 他大声喊道:“快关城门,蒙古军队来了!” 守城的军士看到满身是血的人和马一掠而过,他们迅速地关上了城门。远处马蹄声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声势震天,仿佛大地也被震得发抖。 那位骑马的军士,疾驰来到西夏皇宫门前,急速翻身下马,向里快步如飞地冲了进去。 “报——,西夏军灵州统军到!”这一声此起彼伏,一直传到了正在后宫书房的西夏皇帝李睨耳朵里,皇尚正在和几个大臣们手足无措地在等待灵州的消息。...
第一章 一个沉默的人在隋末举起大旗的人中,李渊比较特殊,这不是因为他有三只胳膊六只眼。 因为,他是“被造反”的,和当今大学生的“被就业”倒有几分相似。 许多人认为他是个无能而沉默的人,其实不是的。因为大凡开国皇帝都是有几把刷子的,比如朱重八、刘邦等等,其实想想也是很简单的道理:没本事,能开国吗? 他的名声很庸,不是因为他菜,是因为他的儿子李世民太猛了(有原因的)。 但这一章,李世民是跑龙套的。李世民,回你的板凳上去! 皇亲国戚 不像刘备那样是中山靖王不知多少杆子都打不着的亲戚,李渊的身份那可叫一个货真价实。据他自己的说法,他的祖宗还要追溯到老子李耳那里,不过大家其实都心知肚明。 有些史书说他是十六国时期的西凉皇帝李暠,这虽然比上面一个好点,但同样是假的。相同的内容已经由国学大师陈寅恪讨论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第一章初临帝京(1)金陵,大梁帝都。 物宝天华,王气蒸蔚,这里连城门也与他处不同,格外的巍峨坚实。在川流不息入城的人流中,一辆青篷双辕的马车不起眼地夹在其中,摇摇缓行,在距离城门数丈之地停了下来。 车帘掀起,一个月白衣衫、容颜清朗的年轻人跳下车,前行几步,仰起头凝望着城门上方的“金陵”二字。 走在马车前方的两名骑士察觉到后面有异样,回过头看了一下,一齐拨转马头奔了过来。这两人都是贵族公子的打扮,年龄也大致相仿,跑在前面的一个远远就在问:“苏兄,你怎么了?” 梅长苏没有回答,他依然保持着仰望城门的姿势,表情凝然不动,一头乌发被风吹起,有几丝零散地覆在苍白的面颊上,使得整个人透出一股深邃的沧桑与悲凉。 “苏兄是不是累了?”这时另外一人也奔至近前,关切地道,“就快到了,今天可以好好歇歇。”...
波澜壮阔的北宋变法看《大宋遗事》 为了革新朝政、变法求强,宋仁宗和范仲淹发起了庆历新政,但是新政不到一年,就在上下的攻讦中无疾而终。王安石踏着新政的哀歌走上舞台,年轻有为的宋神宗和王安石,同心变法图新,尤其在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朝政终于有了起色。但惰性难返的大宋,到底无法容纳一场真正的变革。专制制度下的一场自新自强运动,连同它的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化成一曲悲歌,让人伤心千古。 《大宋遗事》分上、中、下三部,作者酝酿了十多年,正式准备、写作,首尾四年。全书一百零八回,一百一十万字。 (2)虽忠于历史,却注意开掘,以史为鉴,颇有一些发人深省的地方。 (4)虽不忘历史线索,重点却在人物性格及其命运的刻划与开掘,帝王后妃、将帅卿相、凡夫俗子等各色人物之外,尤其对一大批从政的知识分子,着力颇多。除王安石,范仲俺、欧阳修、曾巩、司马光、苏轼、苏辙、吕...
() 2009年的上海,大都市的节奏一般都很快,有的地方热闹程度是和白天一样,虽说是晚上10点左右,到处依然是络绎不绝的人群,最典型的地方就是地铁站,此时在站台的人还是那么多。顺着电梯从上面下来两个年轻女人,这两个女人似乎是看完最新上映的电影,一路上都谈着电影里面的情节。她们中略高的那个女人穿一身黑白相间的T恤,外搭一个蓝sè的小外套,挎着一个黑sè的包。而在她旁边的女人,相对她来说要矮一些,一身深灰sè的套装,挎着一个白sè手提包。她们边聊边走顺便找个人数相对不多的站台位置后,就开始等着从张江方向过来的地铁。还在等待地铁来的时候,略高的那个女人手机响了起来,她马上从包里面拿出手机,看了一眼手机,马上就接了。跟着说“你还在加班吗?我和天希一起刚刚看完电影、还没有上去、、哦、、、、好的,我知道了。”接完电话就对旁边天希说“俊浩他现在过来,说送我回去,让我不要做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