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怪力乱神TXT制作:XINTY665内容简介 《宇宙、生命及一切》是英国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1952-2001)所著的“科幻圣经”《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的第三部,写于80年代初。故事承接了第二部阿瑟与福特回到数百年的地球的线索,延续了作者古怪的叙事风格,使主人公一天之内拯救了两次宇宙。 第三本《生命、宇宙及一切》于1982年问世。故事基调开始转为黑暗。各章内容 第一章:阿瑟与福特·长官分开数年后,一名长寿外星人突然跑到地球上来骂他,又突然离开,令他郁闷的开始制作兔皮袋。 第二章:福特来访,恰遇时间虫洞,二人拼命追上,通过虫洞。 第三章:《通俗银河史》对“版求”星的评价。 第四章:二人回到被毁灭前一天的地球上的板球赛场上。杀手机器人来临开始屠杀并抢走灰烬奖杯,司拉提巴特法斯将二人救上飞船。...
□ 杰弗瑞·兰迪斯本文系1989年星云奖短篇作品the ripples on the Dirac sea文/杰弗里·兰迪斯 译/邵莉敏死亡的阴影象潮水一样,带着冷酷无情的威严缓慢向我袭来,然而我逃跑了,尽管这可能毫无意义。我离开了,波纹扩散到远处,如同波浪抚平了被人遗忘的旅行者的足迹。第一次测试我的机器的时候,我们小心地避免任何差错。在没有窗户的实验室里,我们在水泥地上用胶带交叉贴了个X作为标记,在上面放了个闹钟,锁上门离开。一小时后我们回来,移开闹钟放上实验用的机器,在线圈间装了一架超八摄影机。我把摄影机对准X的地方,我辅导的一个研究生设置好机器让它把摄影机送到半小时前,在那待五分钟后,再回来。就在一瞬间,它几乎纹丝不动地消失又出现。我们放映胶片时看到,摄影机拍到钟上显示的时间是我们传送摄影机的半小时以前。我们成功地开启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大家纷纷用咖啡和香槟酒来庆祝实验的成功。...
前言:罗杰·泽拉兹尼与《安珀志》 罗杰·泽拉兹尼( 1937-1995 )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 1962 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就在这一年,他开始了自己传奇般的创作生涯:三十多年间,六次获得雨果奖,两次获得星云奖。 无论科幻还是奇幻,泽拉兹尼笔下的人物常常是近于天神的超人。由此不仅增加了作品的传奇性,更赋予作家一个远远高于常人的视角,居高临下,俯瞰人类及其社会、历史,使作品更为深刻。 泽拉兹尼的语言也是极有特色的。总体上说,他的文笔雄壮瑰丽,像一首长诗。但其中也有变调:嘲弄、戏谑。揉和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著名奇幻作家乔治· R · R ·马丁说:“他是他那个时代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他彻底改变了这个领域的面貌。”...
归来的亡者THE RETURN OF THE UNDEAD□ 恒殊第一章,三个楔子1 巴比伦的毁灭你听,巴比伦有哀号的声音;有大毁灭的声音传来。敌人的军队像澎湃的怒涛冲进城门,发出震天的呐喊。巴比伦的勇士被掳了,他们的弓弩折断了。我要摧毁巴比伦,终止城里无尽的喧嚣,使她所有的首领、谋士、官员、勇士都永远沉睡。我的编号是十三,我来自神圣黑暗王朝至高荣耀的长老会;我是黑暗的使者,我是死神,我这样宣布了:巴比伦宽阔的城墙要被夷为平地,高大的门楼被烧毁;列国一切的努力都是徒然,他们的辛劳付之一炬。我——死神,大阿尔克纳第十三张牌,遵照上主的圣谕毁灭了巴比伦。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得到天启,率波斯大军进攻巴比伦王国。...
译 者:云彩 紫芹 曼罗ISBN:7-80567-809-X/I·476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版 次:1998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定 价:¥15元简介: 《五号屠场》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德累斯顿一家屠宰场里的故事。被德国俘去的一些美国军人就关押在这个屠宰场里。 战俘们使用的蜡烛和肥皂是用人体的脂肪制成的,杀人在这里和屠宰猪、牛、羊一样轻而易举。书中人物之一毕利在这儿看到许多被热水烫过的尸体。但作者在谴责德国法西斯的残暴的同时,还着重写了美军对德累斯顿的大轰炸,这次轰炸造成了十三万五千人的死亡。这次轰炸按官方的说法是为了瘫痪纳粹德国的抵抗能力,是早日结束战争的正义之举,可在作者的眼里,同样是一场野蛮行为,是再一次把德累斯顿变成了屠宰场地。作者这样描写德累斯顿被炸时和被炸后的情景:德累斯顿成了一朵巨大的火花了,一切有机物,一切能燃烧的东西都被火吞没了;德累斯顿这时仿佛是一个月亮,除了矿物...
2000 第11期 - 特别报道阿来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上穿越白天与黑夜奇异的感受在由西向东飞越太平洋时就产生了。起初,舷窗外还是阳光、白云和深蓝的太平洋。座椅前的液晶显示屏上,则是一根表示着飞行路线与进度的红线,划出一个优美的圆弧。当这根彩虹一样弯曲着的红线穿过蓝色的从北极悬垂而下的国际日期变更线时,窗外的天空居然就是夜了。乘客们慢慢沉入睡眠,在梦境中飞向北美大陆上那另一个世界。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上经历昼与夜的转换,似乎就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在现在与未来之间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转换机关。兼通英文与俄文的秦月是非常International的,加上1998年已经在美国科幻过一遭了,所以,便服从了晦暗光线的暗示,歪在座椅上浅浅地睡去。我转换面前显示屏的频道,在十部电影的目录挑一部电影来看。很快看到红色的火星,随手点击,电影开演,是一部科幻片。在国内看过很多英语版的故事碟,但都配了中文字幕,美国联合航空...
1997 第2期 - 第六届校园科幻故事大李梦吟仿佛一块大而厚重的幕布,隔开了记忆的前一部分,我对自己在这以前的一切全然不知。我的记忆,是从看见医生严肃的面孔和护士忙碌的身影时开始的。“看来,您的女儿是得了失忆症。”医生对病床边的一位老人说。看样子他就是我的父亲。“为什么?她……不是动了手术吗?”“大脑损伤的部分虽已修补好了,但机能完全恢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我茫然地靠在床上,望着两人对活,从只言片语中,依稀听出是一场车祸使我的头部受了重伤。老人悲伤地靠在床边,叹了口气。我不知如何是好,稍稍挪动了一下身体,从嘴里挤出几个字:“父亲,请您不要太……”“什么?”他抓住了我的双手,“你叫我父亲,你知道我是谁了吗?”...
2000 第4期 - 科幻影视秋阳一架直升机降落在机场,科学情报局的王牌特工山姆打开舱门,钻出机舱,快步向早已等在这里的一男一女走去,螺旋桨卷起的热风吹得他眯起双眼。等在那里的瘦高个男人捻灭了烟蒂,热情地向山姆伸出手:“见到你真高兴,这个假期你跑到哪儿去了?”“我也很高兴,贾维斯。最近你怎么样?”山姆用力握住对方的手。贾维斯是中情局的特工,和山姆是老相识了。“玛丽。”贾维斯身旁的漂亮女子微笑着向山姆伸出手,同时自我介绍道。“山姆。”山姆回应道,他专注地看了一眼玛丽。这时他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向他们走来。“他怎么在这儿?”山姆转身问贾维斯。“这事很重要。”贾维斯严肃地说。说话间那人已走到他们面前。这位拄着拐杖,精神矍铄的老者正是科学情报局的头号人物安德鲁,手下都叫他“老头子”。...
目录 引言罗比环舞推理捉兔记说假话的机器人捉拿机器人逃避证据换个角度 引言 机器人学三定律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第二定律一——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第三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 引自《机器人学指南》第56版 我看了一遍自己的记录,对记录很不满意,我用好几天在《美国机器人公司》采访到的乐西,我坐在家里看百科全书,也能了解到。 据人介绍,苏珊·卡尔文生于1982年,那么,她今年该有75岁了。这谁都知道。《美国机器人与机械人公旬》也有75年的历史了。 正好在卡尔文博士出生的那年,劳伦斯·罗伯逊创办了企业,这个企业日后成了人类历史中最非凡的大工业部门。这也是众所周知的、苏栅·卡尔文20岁的时候听过一次心理数学讲习会的报告,就在这次会上《美国机器人公司》艾尔弗雷德·兰宁博...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Xinty665 免费制作 第一章 一幢灰白色的大楼,矮矮的,只有三十四层。门口大书:中央伦敦孵化与条件设置中心,盾式的图案上是世界国的格言:社会,本分,稳定。 底楼的巨大厅堂面对着北方。尽管对夏天而言窗户外已经很冷,室内却热得像赤道。薄薄一道森严的光耀眼地射进了窗户,渴望搜索出什么苍白的、长鸡皮疙瘩的穿便衣的非专业人员的形象,却只找到了实验室的玻璃器、镀镍柜橱和闪着凄凉的光的陶瓷。对荒凉的反应还是荒凉。工人穿的大褂是白色的,手上戴的橡胶手套死尸般煞白。光线冻住了,冻死了,成了幽灵,只有在显微镜黄色的镜头下,才找到了某种丰腴的有生命的物质。那东西在镜头下浓郁得像奶油,躺在实验桌一排排擦得银亮的漂亮的试管里,向辽远处伸展开去。...
《坦德莱奥的故事》 作者:[英] 伊恩·麦克唐纳导读 这是个充满同情和力量的抒情故事,讲述了在未来,被外星入侵者逐渐吞噬的非洲大陆上一个年轻女孩的成长经历,并描述了入侵者把占领的土地改变成了富饶、陌生、难以想像的世界。这个巨大的改变还延伸到了人们的生活,他们在入侵者引导下发现了自我…… 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唐纳1960年出生于英格兰的曼彻斯特,他的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北爱尔兰,现在贝尔法斯特生活、工作。第一章 我的故事还得先从我的名字讲起。我叫作坦德莱奥。我出生在这——基奇奇。这让你很惊讶吧?这个村子已经变了很多,现在就算是土生土长的人也认不出它了,但名字还是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事物的名字都很重要的原因。因为它们能保存下来。 我出生在l 995年,是在傍晚前的晚餐后不久生下的。坦德莱奥在我们卡伦金语中的意思就是:傍晚前刚吃过晚餐的时候。我是圣约翰教堂牧师的大女儿。妈妈后...
1999 第5期 - 每期一星周宇坤第八个心理学试验到底结束了。尤因大夫在自己的试验记录上又划上了一个叉——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七个叉——随后以一种非常平静的眼光注视着眼前年迈的船长。然而其实他也知道,自己是在极力抑制住眼神中的那丝慌乱,或者找个更加冠冕堂皇的理由,可以说是不想让自己的神情影响到“自由女神”的核心——老查理船长。当他默不作声地凝视着眼前的人时,这不会意味着有什么好的兆头。确实,一连五天,尤因大夫通过生命监测系统,无一例外地观察了查理船长不规则的脑电波的活动,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统计得到的数据表明,船长的心理正在受到某种不可捉摸的东西的影响。但是,船长似乎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点;或者说,他并不想让自己意识到这点。在与整个“自由女神”小组相处的时间里面,他依旧尽力表现出他的冷静,可是看来不是那么遂意顺心的,而且,当他独处的时候,更是出现了稀奇古怪的思考过程。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