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打火匣公路上有一个兵在开步走——一,二!一,二!他背着一个行军袋,腰间挂着一把长剑,因为他已经参加过好几次战争,现在要回家去。他在路上碰见一个老巫婆;她是一个非常可憎的人物,她的下嘴唇垂到她的奶上。她说:“晚安,兵士!你的剑真好,你的行军袋真大,你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兵士!现在你喜欢要有多少钱就可以有多少钱了。”“谢谢你,老巫婆!”兵士说。“你看见那棵大树吗?”巫婆说,指着他们旁边的一棵树。“那里面是空的。如果你爬到它的顶上去,就可以看到一个洞口。你从那儿朝下一溜,就可以深深地钻进树身里去。我要你腰上系一根绳子,这样,你喊我的时候,便可以把你拉上来。”“我到树底下去干什么呢?”兵士问。“取钱呀,”巫婆回答说。“你将会知道,你一钻进树底下去,就会看到一条宽大的走廊。那儿很亮,因为那里点着100多盏明灯。你会看到三个门,都可以打开,因为钥匙就在门锁里。你...
揭示不为人知社会问题真相:暗访十年(第二季) 作者:李幺傻引子:30岁的报童(1)八年前的那个冬天,我来到了这座沿海城市,来到了这家有名的报业集团。我不是记者,我是一名发行员。如果要在这个报业集团做记者,门槛非常高,要求非常高,首先要毕业于全国知名大学,后来,和他们坐在一间办公室的时候,我才发现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本科毕业在这里都算低等文凭,海外归来的硕士博士一抓一大把,而我毕业于一所三流大学;其次,要有全国知名媒体的从业经验,而我从业经历坎坷,既在一家倒闭了的报社工作过,还在一家县级报社“滥竽充数”过,这些,无疑都是我履历中的“污点”;再次,要拥有在全国范围内影响深远的稿件,而我因为最近一年就业的报社都是三流四流的报社,稿件再好,也没有丝毫影响力。...
第一部分去广州(1) 最后一次去广州是1986年12月的事,那是我们第一次冬天去南方。北京已经很冷了,在路上我不得不一件件地脱衣服,到广州只剩衬衫了。 实际上那是段刻骨铭心的日子,我永远无法将那次旅行在记忆中抹去。 我们是坐火车去的,心情忐忑不安,且极度的惶恐。我们跟熬鹰似的,两天后眼睛都蓝了。我一直抱着皮包不撒手,惟恐一不留神它就会长翅膀飞了。山林的手则时刻不离开腋下的刀把,在他眼里从我们身边走过的每一位乘客脸上都挂贼像,只有狼骚儿他叔叔走近时,他脸上才多少有些笑模样。 那把美国军刀在山林腰里挂了五、六年了,从不离身,连睡觉的时候他都不愿意摘下来,这也是山林死时身上唯一的完整物件。我将这把利刃埋在山林的坟里,不久那片地被国家征用了,转移山林的骨灰盒时军刀竟不翼而飞了。据说利器多不吉利,名剑主人难有善终,操鱼肠剑成名的专诸被剁为肉泥,挥元戎剑策划十...
【作者】莫泊桑【类别】外文【状态】全本【更新】2011-03-02已更新至28章【本册章节】第1-28章---开始阅读---[1]蛮子大妈一 我有十五年不到韦尔洛臬去了。今年秋末,为了到我的老友塞华尔的围场里打猎,我才重新去了一遭。那时候,他已经派人在韦尔洛臬重新盖好了他那座被普鲁士人破坏的古堡。 我非常心爱那个地方,世上真有许多美妙的角落,教人看见就得到一种悦目的快感,使我们不由得想亲身领略一下它的美。我们这些被大地诱惑了的人,对于某些泉水,某些树林子,某些湖沼,某些丘陵,都保存着种种多情的回忆,那固然是时常都看得见的,然而却都象许多有趣味的意外变故一样教我们动心。有时候,我们的思虑竟可以回到一座树林子里的角落上,或者一段河岸上,或者一所正在开花的果园里,虽然从前不过是在某一个高兴的日子里仅仅望见过一回。然而它们却像一个在春晴早起走到街上撞见的衣饰鲜明的女人影子一般留在我们心里,并...
未婚妻“您说什么?“清脆的玻璃杯碎掉的声音夹杂着低磁的男中音。韩夜万年不变的冰脸出现了不可置信的神情。 “你的未婚妻,下星期开始会住在我们家。“刘云,韩夜的母亲一字一句的说。 “我什么时侯有了未婚妻?!” 韩夜抑制不住地吼了一句。 “指腹为婚啊,当年我和你冰姨,雅姨是最好的朋友,你的老爸和她们的丈夫也是好兄弟。当我和你雅姨同时怀孕的时候,我们就约定,如果一个生男孩,一个生女孩,我们就结成亲家” 刘云非常有耐心地解释。 “您以前怎么没提过?“韩夜非常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据他所知,记忆中从没有雅姨这个人啊。老妈一向不喜欢蓝若,该不会随便找个人就说是他的未婚妻,逼他和蓝若分手吧? “你五岁的时候,阿雅的丈夫,也就是你刚叔因为不肯帮助一个黑帮组织贩毒所以得罪了黑帮老大,除了安琪儿已外,全不被灭口。我和你爸赶到时,安家大院已成了一片火海,安琪儿也不知去向,这些年,我们一...
:**贪官日记作者:野莽载2003年第二期《清明》 公元2001年春 1月1日 二十世纪的钟声敲响了,这次是真的。 去年的今天媒体就号称新世纪伊始,误导得中国人民迎了两次新世纪,真是急性子,比我还急嘛。我江三水是有名的急性子书记,人说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没那事,我吃的热豆腐可多了,有的热得烫嘴,照吃不误。今年不仅是新世纪的第一年,而且是我的本命年,还是我来天堂后的第一年,让我再弄几块漂亮的热豆腐吃吃。 前任高急于赴省上任,丢下夫人和公子小姐,占着窝子不搬家,害我住人武部宿舍,虽说四室一厅,但是太他妈的破了,墙外贴满送水送气的小广告,还有治性病,治阳痿、治痔疮的,上面还画的有图,污辱我这个市委书记嘛!太恶心了,再说进出都得从人武部,当兵的拿着杆枪站岗,人来人去不自由得很,尽量少回。新楼盖起之前,权且借得烟花寨,先在天堂宾馆住一段。...
一个乡下老汉,他的儿子因为与人口角,被人打了。儿子的伤势很重,被送到医院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这可是他唯一的儿子啊,老汉寸步不离地守在儿子的身边,终日以泪洗面,心急如焚。他恨不得将凶手抓到面前来,生生撕了。 三天三夜的紧张抢救之后,儿子总算悠悠醒来。但就在这时,派出所传来消息,凶手逃跑了,没能抓住。 想想儿子险些丧生,再看看儿子浑身触目惊心的伤痕,老汉愤怒了。他说,凶手就是逃到天边,他也要把他抓回来,让他服法。 老汉开始追寻凶手,他四处打听,百般奔波,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半个月后,他打听到了凶手藏匿的地方。于是通知了派出所,与警察一起去抓。 但凶手实在是太机敏了,居然从警察的包围之中逃脱了。这时,警察一路追赶凶手,老汉留了个心眼,他一个人抄近路到前面去拦截。...
---------------------------用户上传之内容开始--------------------------------《东周列国志》作者:冯梦龙第一回 周宣王闻谣轻杀 杜大夫化厉鸣冤 词曰: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郊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话说周朝,自武王伐纣,即天子位,成康继之,那都是守成令主。又有周公、召公、毕公、史佚等一班贤臣辅政,真个文修武偃,物阜民安。自武王八传至于夷王,觐礼不明,诸侯渐渐强大。到九传厉王,暴虐无道,为国人所杀。此乃千百年民变之始,又亏周召二公同心协力,立太子靖为王,是为宣王。那一朝天子,却又英明有道,任用贤臣方叔、召虎、尹吉甫、申伯、仲山甫等,复修文、武、成、康之政,周室赫然中兴。有诗为证:...
第一章 许三观是城里丝厂的送茧工,这一天他回到村里来看望他的爷爷。他爷爷年老以后眼睛昏花,看不见许三观在门口的脸,就把他叫到面前,看了一会儿后问他: "我儿,你的脸在哪里?" 许三观说:"爷爷,我不是你儿,我是你孙子,我的脸在这里……" 许三观把他爷爷的手拿过来,往自己脸上碰了碰,又马上把爷爷的手送了回去。爷爷的手掌就像他们工厂的砂纸。 他爷爷问:"你爹为什么不来看我?" "我爹早死啦。" 他爷爷点了点头,口水从嘴角流了出来,那张嘴就歪起来吸了两下,将口水吸回去了一些,爷爷说: "我儿,你身子骨结实吗?" "结实。"许三观说,"爷爷,我不是你儿……" 他爷爷继续说:"我儿,你也常去卖血?" 许三观摇摇头:"没有,我从来不卖血。"...
海明威简历 1899年7月21日:出生在伊利诺伊州的小镇奥克帕克,是莱伦士.海明威医生六个孩子的老二。 1917年:毕业于橡树园中学,由于在拳击中伤了眼睛,被拒绝参军,在堪萨斯市星报担任实习记者。 1918年:前往意大利,担任红十字会救护车司机。腿部几次被迫击炮重伤。 1920-1924年:担任多伦多市星报与星报周刊的记者和国外记者。 1923年:《三个故事和十首诗》(Three Stories and Ten Poems)在巴黎出版。 1924年:《在我们的时代》以32页的小册书,在巴黎出版。 1925年:《在我们的时代》,美国版本,由伯尼.礼佛莱公司出版。 将巴黎版本更新,并加了14个短篇故事进去。 1926年:《春之激流》(The Torrents of Spring)在5月,由纽约的查理斯书记之子(Charles Scribner’s Sons)出版,也就是他后来固定的出版商。...
雪国作 者[日本]川端康成书籍简介 《雪国》似乎是瑞典艺术院铨选我诺贝尔文学奖的一条线索。《雪国》已译成十个国家和文字出版。我的作品最为百方人所知的,莫过于这部《雪国》了。就是在日本国内,它和《伊豆的舞女》一起,成为我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品。这样一部《雪国》行将被介绍到邻邦中国,使人感到高兴。《雪国》内容提要 岛村虽然研究一些欧洲舞蹈,但基本上是个坐食祖产、无所事事的纨袴子弟。他从东京来到多雪的上越温泉旅馆,结识在那里出卖声色的驹子,驹子年轻貌美,不单能弹一手好三弦,还努力记日记,他们之间虽说是买卖关系,但驹子对岛村表现了比较真挚的感情;岛村则认为二人无非是露水姻缘,人生的一切均属徒劳。驹子对岛村表示理解,嘱他“一年来一次就成,带夫人来也欢迎,这样可以持久”。岛村一共来雪国3 次,同驹子厮混,驹子对他则伺候饮食,陪同游玩,二人之间狎昵猥亵无所不至。尽管这一切都按艺妓制度...
第一章 中国,对司法腐败说不 一、司法腐败,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 新闻曝光,舆论谴责,政府关注。司法腐败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 司法系统痛定思痛,全系统集中开展“清理门户”行动。 1998年9月16日,中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务司法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闭会。 此次会议开了一个先例: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两长”,亲自到会做汇报,并且特邀25个省市区地方人大有关负责人参加评议。 当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发了此新闻。细心的观众都会特别注意到这句话:“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有些地方少数司法人员违法违纪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已经危及到公正司法和社会稳定,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