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明史》作者:闪烁序 崩序 崩夜深人静,皇宫内却一点都不安静,特使是在皇上的寝宫外面,一群几十名官员将大门围得水泄不通。官员们三三两两的围在一起,小声的谈论着什么。虽然,每一群官员谈论的话题都不一样,不过,他们的神色是一样的,焦急,忧虑,且心神不安。寝宫内,老得连腰都直不起来的金英端着一碗汤药走到了龙床前,他手哆嗦了几下,几滴药水洒了出来。“陛下,你该喝药了!”床上的老人艰难的转过了头来,虽然头发胡子都已经全白了,脸上的皱纹更如同老树皮一样,但是,他的眼睛仍然那么的明亮,眼神中透露出来的那股萧瑟杀气,就连旁边的金英见到了都不免避开了目光。他就是大明的传奇皇帝朱祁钰,一个挽救大明于危难之中;一个北征鞑靼,南定大洋,东渡扶桑,西平中亚,将大明的旗帜插到了每一片已知陆地上;一个励精图治,将大明带入了一个政治开明,科技发达,人才辈出的新时代;一个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举贤...
论剑(1) 第一篇 大国之路与中国选择 大国之路与中国选择 近段时期,“大国崛起”话题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屈辱与落后之后,中国人再次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中国作为大国的形象越来越清晰。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我们追寻的不只是国家的强盛,更是中国人在世界民族之林的身份与尊严。因此,历史上大国的兴衰取决于什么因素、会形成什么样的周边关系、如何取得原有大国的认同?在大国发展过程中,我们应持怎样的心态、怎样继承与创新中华文明、怎样吸取大国发展的成败得失、选择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等问题需要厘清。 美国缘何成了“不倒翁” 金灿荣 美国霸权因何而立?由弱到强的战略根基、持续不断的力量源泉、美式霸权的新型特征以及“软”、“硬”力量的良性平衡也许是最重要的几点...
写作背景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君主专制皇帝。 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秦国太子政即位。秦王年幼,国家大事都被势力大臣所掌握着。 公元前238年,二十二岁的秦王加冠,秦王加冠要比普通的男子晚两年,古人以二十成年,秦王加冠就代表着要开始处理国事了,而掌握秦国大权的吕不韦,以及嫪毐等人是不想看到这一幕的。 即位后的秦王,果断,英勇,睿智。平定了嫪毐的叛乱,逼迫吕不韦自杀。秦国的大全开始掌握在这位传奇帝王的手中,中国历史的命运也掌握在他的手里了! 公元前230年,在这位年青的秦国统治者领导下,对六国的兼并战争开始了。 韩,赵,魏,楚,燕,齐,这一个个分据诸侯国,在秦军的铁骑下,被碾的粉碎,一个个由秦国中央建立起的郡县,一步步的取代了诸侯们的封地。...
横空出世1公元前221年嬴政歼灭六国,统一天下,嬴政立此功业,必然以此为豪,于是,他自称为秦始皇,其意思是他所建立的大秦王朝还会有二世,三世,乃至万万世,然而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秦立二世而亡(或者也可以说是三世,二世后还有一个子婴,没当天皇帝就下台了,自降为秦王,因此一般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此乃后话,下面让我们先来介绍介绍我们的主人公刘邦 汉高祖刘邦,汉族,原名刘季,籍贯沛县丰邑中阳里人。用《亮剑》里的话说是个泥腿子出身,这个泥腿子可不一般啊,起义后人称沛公,后称汉王,称帝后成为汉高祖。 历朝历代的史书记载关于帝王的出生,几乎都是千篇一律,说这个帝王出生时都会天生异象,或者有一些特殊的征兆,像神龙入梦,大雨倾盆等等。 当然我们这位汉高祖也不例外了,书上是这么记载的:...
() 郑叹跳上一棵梧桐树的树枝,眯着眼睛看了看从叶缝间漏下的阳光,用自己如今的毛爪子拨了拨耳朵,找个舒服的姿势趴下,打了个哈欠。九月的下午,阳光正好,适合午睡。郑叹是一只猫,但曾经却是个货真价实的人,他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一觉醒来就这样了。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屋子,陌生的人,陌生更令人绝望的新身份,放大的世界,以及,时光倒流的年代——2003年。郑叹以前不喜欢猫,甚至算得上讨厌这种动物,他一直觉得,猫这个物种跟神经病是一个层面的生物,而如今,他自己却变成了这样一只动物。报应?郑叹承认自己的作风不怎么好,欺凌过弱小,放过几场不怎么大的火,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一度穷奢极侈醉生梦死,但至少没杀过人,用自己从记事起就一直踹在墙角的道德观来评论,比自己混账的人多的是,为什么遭报应的是偏偏是自己?茫然否?无措否?愤怒否?绝望否?在无比清晰的现实面前,一切似乎都无济于事。...
层峦重迭,流水弯环,丛林夹道,古木参天,于群山回魄之中,现出一片平畴旷原。此时乃是四月天气,塞北地方,春色初来,那片平畴,岫屿拱卫,烟云缭绕。虽没有江南地方的桃红柳绿,风景宜人,但是河流萦带,映着那山林景色,也就倍觉鲜妍了。在这寂静无声、山林沉默的当儿,忽听得马蹄得得,自远而来,其行甚疾。一转眼间,便见两骑高头骏马,驮着两个年青力壮、身材魁梧的塞外英雄,直向这不儿罕山的平畴而来。两个少年到了不儿罕山内,见着这片平畴四面都有山峰环抱,河流错杂,更兼正在春天,树木欣欣向荣,草色芊芊铺地,真是别有天地一般。那走在后面年纪略轻的少年,见了这般风景,便唤着前面年纪稍长的少年说道:“哥哥,这地方的山川形势,比到俺们住的阿儿格乃衮山,又要高过数倍了!...
序 言(1) 诸葛一生唯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 这是中国历史巨人毛泽东生前送给他的战友叶剑英的两句话。挚诚中肯,恰到好处。###同志谈到这两句话时,说:“纵观叶剑英同志一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紧要关头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这个评价他是当之无愧的。” “诸葛一生唯谨慎”,这一句比较好懂,也切合叶帅之为人,而后一句“吕端大事不糊涂”,确实曾让作者“糊涂”一阵,只好翻书求典。吕端何许人也?原为宋朝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人氏,官至枢密直学士,后继吕蒙正为相国。据宋史载,宋太宗颇赏识吕端,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为何说他“小事糊涂”?即是说他不在乎个人利害得失。如对飞辞流长、闲言碎语之类,吕端的态度是:“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也。”说他“大事不糊涂”,那是指在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人民的安危的大事面前,吕端是非分明,秉公办事。例如,有人将叛将李继迁的母亲捉...
序 远古的游历(1) 王斌 沁园春与我结识于网络,我们共同迷恋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这样一个神奇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相识,似乎也有了“奇异”的可能——或许无需太多的语言,太多近距离的接触,在虚拟空间中留存的文字,就足以让相知却不相识的人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与沁园春便为典型一例。 沁园春隶属“80后”,如今这一称谓也成了一个颇为时尚且时髦的名词了,它的后缀还要引申出诸如任性、骄狂、自私、沉迷于网络且追逐流行及时尚的诸般解说,而在这一切的说明中,却暗含着对这一代“沉沦”的叹息。我亦属“叹息”一族。 坦率地说,在沁园春驾轻就熟的历史知识面前,我自愧弗如。他告诉我,少年时就迷上了历史,他像一位好奇且又执拗的“探险者”,一头扎进了历史的汪洋之海中,开始了他漫长的游历。...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制造纪实:596秘史 作者:梁东元 第一部分 第1节:第一章 蒋介石派出去了八个人(1) 第一章 蒋介石派出去了八个人 得到绝密的史密斯报告—— 胡适、梅贻琦策动—— 陈诚、俞大维筹划—— 吴大猷、华罗庚、曾昭抡各选两名助手赴美—— 不甘心空手而归——1台加速器和33箱器材—— 不留美国、不去台湾—— 赵忠尧:本该是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汽笛响过,威尔逊总统号缓缓驶离港口,开始了去往太平洋彼岸的漫长航程。 这是1946年8月的上海。在船舷一侧,有几个人聚在一处,久久凝望着他们来时的方向。天空海阔,此去故国千万里,不知道前面等待他们的将是何种处境。海岸线逐渐在视野中消失,水天一色,大陆上的一切反倒愈加清晰起来。...
《抗战之铁血佣兵》作者:锋利的柴刀第一卷潜 第一章 路见不平的出手细雨绵绵,天空阴沉沉的,就象赵志此时的心情一样糟糕。 站在黄浦江边,他有些不敢相信发生在自已身上的一切。 前后的落差大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必竟这中间隔着漫长的几十年。 从公元2012年突然回到了上个世纪的1938年,这不可逆转的一切,让他哭笑不得,心中升起一种想一头扎入滔滔黄浦江中就此结束生命的想法。然而在这种痛苦之中却挟带着另有一种喜悦,那是新生的喜悦。 现在想来,2012年的社会似乎不太适合自已这种人,因为自已这种人称之为战争的导火线和帮凶-“国际佣兵”。赵志因为接受了一个非洲酋长的雇佣,受命和其他的佣兵抢夺矿场的时候,被火箭弹击中了坐车,才会被穿越到了1938年的大上海。...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转载自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战国神魔榜》作者:江和第一章七彩宝瓮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九天太岁神界”极目所见尽是琥珀、玛瑙、珍珠铺地,地上自然长出艳丽珊瑚为树,庭园假山都是黄金形成,依四季交替自动变化,一切奇珍异宝互相辉映,绚丽十彩,大放光明。凤凰或栖或翔于树海之中,无法算计,黄金庭园中花团锦簇,朵朵鲜花争妍斗艳,灿烂夺目,芬芳宜人,奇禽灵兽悠闲地流连其间,见人也不逃避。虽见远处宫阙巍巍金碧辉煌,却有七彩云烟回绕,显得虚无缥缈难窥全貌。一声低沉号角吹响,漫天七彩云烟于娉娉袅袅变化中,顷刻间为珊瑚树海所吸尽,即见树海中出现一条琥珀大道,直通远方巍然宫阙。...
**第1节:彼此斗来斗去相互撕咬2005年04月20日 1.通往历史的线索 历史是一条浩荡的长河,不论是清流还是祸水,总是自有源头。追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源头,你首先发现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叶,西方各主要强国伴随着工业革命而迅速崛起,为了争夺更多的势力范围来壮大自己,争先恐后地对外扩张,公然欺凌弱小,瓜分殖民地。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率先对塞尔维亚展开吞并之战。随后,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和大约15亿人口相继卷入战乱。这场为贪婪所驱使的混战打了4年零3个月,伤亡3600多万人,最终以英国、法国等协约国的胜利和德国、奥匈帝国等同盟国的战败而结束。 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单方面制定并迫使战败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根据条约,德国交出了1/8的国土、1/10的人口和300万平方公里的全部殖民地,承担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同时,废除德国普遍兵役制,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