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卷二:野焚》目录第一章 进军皖中 一 丑道人给曾国藩谈医道:岐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 二 曾国藩细细地品味《道德经》《南华经》,终于大彻大悟 三 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四 巴河舟中,曾国藩向湘军将领密授进军皖中之计 五 东王显灵 六 七千湘勇葬身三河镇 七 曾国华死而复生,不得已投奔大哥给他指引的归宿 八 李鸿章给恩师献上皖省八府五州详图 第二章 总督两江 一 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二 江南大营溃败后,左宗棠乘时而起 三 想起历史上的权臣手腕,曾国藩不给肃顺写信感恩 四 定下西面进攻的制胜之策 五 纹枰对弈,康福赢了韦俊 六 施七爹坏了总督大人的兴头 七 李元度丢失徽州府...
人物简介(1)徐向前:原名象谦,字子敬。山西五台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24年2月徐向前投笔从戎,前往上海参加黄埔军校的招生考试,后又至广州参加复试,并被录取至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编在学生第一队。学习期间,参加了北伐战争和东征。1927年12月11日,参加广州起义,率第六联队同国民党反动军队作战。起义失败后撤离广州,在太和圩追上了教导团。随教导团等起义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师,任第十团党代表。1928年元旦,升任第四师参谋长,率部在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6月,接任红四师师长。翌年受中央军委委派,到鄂豫边根据地任红三十一师副师长,负责全师的军事指挥工作。当时全师共400余人。同年6月至10月,红三十一师粉碎了敌人的三次“会剿”,部队发展到700余人。1930年2月,党中央决定成立鄂豫皖特委,对鄂豫边、豫东南和皖西三块革命根据地实行统一领导。而鄂豫边的红三十一师、豫...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制造纪实:596秘史 作者:梁东元 第一部分 第1节:第一章 蒋介石派出去了八个人(1) 第一章 蒋介石派出去了八个人 得到绝密的史密斯报告—— 胡适、梅贻琦策动—— 陈诚、俞大维筹划—— 吴大猷、华罗庚、曾昭抡各选两名助手赴美—— 不甘心空手而归——1台加速器和33箱器材—— 不留美国、不去台湾—— 赵忠尧:本该是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汽笛响过,威尔逊总统号缓缓驶离港口,开始了去往太平洋彼岸的漫长航程。 这是1946年8月的上海。在船舷一侧,有几个人聚在一处,久久凝望着他们来时的方向。天空海阔,此去故国千万里,不知道前面等待他们的将是何种处境。海岸线逐渐在视野中消失,水天一色,大陆上的一切反倒愈加清晰起来。...
-《华夏立国传》作者:曾鄫[华夏立国传 / 曾鄫 著 ],:/书籍介绍: 西晋,经历三国英雄时代之后的短命朝代,中原华夏民族已经耗尽了元气,但是“夺得”天下的司马家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旧开始过着“开朝盛世”的美梦。在那一刻,历史走到一个让所有人都遗憾千年的拐点,西晋,做为第一个被外族灭国亡朝的中原朝代,永远成为华夏民族的伤痛。五胡乱华,单单四个字是无法形容那一幕幕华夏民族经历的悲剧和耻辱。黑暗、惨烈,也许老天爷都无法忍受这幕悲剧。章节内容开始-作品相关 曾鄫的博客-曾府华堂更新时间:2009-1-7 0:14:34 本章字数:97 我的博客里面开始更新一些东西!都是关于华夏立国传的,大家可以去看看,以后作品的相关资料我会陆续发到那里去!做为大家看书的一个参考吧!...
《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作者:肖申克117第一卷 黑土地的故事第一章 1972年的北京街头1972年9月。北京,长安街。骄阳仍炙热似火,柏油马路被烤得如同火炉一般,陈东一个人走在街头,心中却是一片悲凉。他,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双料博士,不信上帝、不信鬼神,也浑然不信所谓的时空论,但现实是残酷的,穿越时空来到这个世界的现实,任谁都会接受不了。他本应在十年后出生,在安徽农村长大,从小便被有天才之称,高二时便被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录取。读大学时,学校教育改革,鼓励学生综合发展,比如推行双学位制,陈东因为才思敏捷,加上刻苦努力,年仅24岁获电子学和工学双博士学位。不仅如此,在其它体现个人综合素质方面,陈东也表现颇佳,本来按照师长和同学们的预计,像他这样的人,毕业后一般都会选择去国外某大学访问学者,最不济的也是大公司的研究机构做高科技项目专家,自然“钱途”是令人羡慕的。...
前言(1) 鉴真精神永存 中日友谊长青 ——写在《鉴真东渡》出版时 我们与素真相识,是在二OO一年的夏天,扬州大明寺方丈能修大师专程来京,找我太太蒋琳,谈起想创作一部纪念鉴真大师的电视剧。能修是鉴真大师的第八十三代弟子,对鉴真感情笃深。我和太太又都是扬州人,不仅敬仰鉴真,而且与能修是多年的好友,便很快答应下来,开始筹划创作。首先是请谁写剧本。我找武警政治部电视剧制作中心陈胜利主任商量,让他推荐一位作者。陈胜利是电视剧圈内的名导之一,他毫不犹豫地推荐韩素真,介绍说她在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工作,创作过多部质量上乘的电视剧,而且喜欢读佛教文化的书籍,对佛教颇有感悟。这个信息一下抓住了我。写鉴真大师是一个严肃的佛教历史人物题材,作者对佛教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是个重要条件。...
一.吾本谪仙人 金星堕凡尘话表某年某月,九天之上,瑶池之旁,远观,但见: 金光闪耀,祥云四起,瑞霭陡生。凤凰仙鹤,百灵喜鹊,引颈高歌。 走近一看,更是一番风光: 仙雾缭绕,闻过则爽;七色彩虹,交相辉映;五色彩练,萦绕飘舞;锦锈华毯,铺陈于中;风舞蹁跹,鸾歌妙曼;奇葩异树,争奇斗艳;描金桌上,玉盘珍馐;龙肝风髓,琼枝玉液;蟠桃果圆,益寿延年;霓衣风马,虎鼓鸾驾,仙人如麻。 何以如此热闹?原来是王母寿诞。宴请西天佛老、菩萨、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及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众,中八洞玉皇、九垒、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还有各宫各殿大小尊神。各路神仙送上礼物,时辰既到,众仙拜过王母、玉帝,齐祝王母、玉帝福如东海,寿与天齐。盛宴开席,更有仙乐仙舞助兴。看嫦娥万里舒广袖,青蛾持练当空舞。喜得...
人面蛾传说杀人事件问题篇 序章“人面蛾”是一种传说中的昆虫,它有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现今流传在四川省巴东一些偏僻小村庄,故事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江洋大盗,他劫富济贫神出鬼没,那些富绅官宦闻其名丧破胆,每次作完案后他都故意在现场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飞蛾,他神龙见首不见尾,四处惩强扶弱,老百姓非常爱戴尊敬他,而官府衙门却始终无法将其抓获,只能窝囊的跟在他后面收拾残局,可是有一天,和他一起的兄弟设下奸计将他抓到了衙门,因为那江洋大盗听说有义军揭竿而起反抗朝廷,他就准备将自己多年所盗取的宝藏献给义军,那叛徒苦劝无果后恼羞成怒将他出卖,衙门早就对他恨之入骨,于是用尽所有残忍的酷刑来折磨他,逼他供出埋藏宝藏的地方,可他就是宁死不屈,终于惨死狱中,传说他死后尸身化作了五彩斑斓的飞蛾,不久后,那个叛徒的家中无缘无故地出现了许多彩蛾,其数量之多,赶都赶不完。那叛徒因为蛾群的出...
:**《士兵突击之叶璇》Shaikani爱情部分:高城: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一想到她的温柔要给别的男人就几乎像被人扼住了咽喉一样难受?袁朗:她第一次让我有了家的感觉,让我想要和她组成一个家庭。史今:这种感觉温暖让人留恋,可是不由得有些怅然若失,心中微微有些苦涩,因为这份温暖从来都不是属于自己的。立志改变史今和伍六一的悲惨结局,圆了士兵在观众心中的遗憾!小心掉坑~六月起隔日更~======================================================================文章类型:同人-言情-近代现代-影视作品风格:未知所属系列:无从属系列文章进度:已完成文章字数:79843字第1章 前世今生她记得,当她正对着电脑上痛哭失声的伍六一痛哭失声的时候,胸口突然一阵剧痛,她就来到了这个鬼地方。...
走进黄埔军校的风云岁月:中国黄埔军校(全文) 作者:陈宇 中国黄埔军校 第一部分 中国黄埔军校序 章黄埔军校总览黄埔军校,是20世纪初中国国民党缔造者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校址最初在广州黄埔,军校因地而得名。 黄埔军校,聚集了当时全国军界、政界的各路贤达,社会名流,还有苏联的军事专家,一时群英荟萃,叱咤世界风云。随之一大批将帅之才由此进入历史的大视野,名将辈出,战功显赫,国共两党的众多高级将领即出自于此,黄埔弹丸之岛在中国现代史上威名大震。 中国黄埔军校,在那个年代被列为世界四大军事名校之一,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同享盛名。军校金牌——中国黄埔。20世纪初的中国以至邻国的青年,当时就喊响了“到黄埔去”的时代最强音;21世纪初的今天,黄埔军校的大名,在现代中国仍可谓妇孺皆知。特别是...
层峦重迭,流水弯环,丛林夹道,古木参天,于群山回魄之中,现出一片平畴旷原。此时乃是四月天气,塞北地方,春色初来,那片平畴,岫屿拱卫,烟云缭绕。虽没有江南地方的桃红柳绿,风景宜人,但是河流萦带,映着那山林景色,也就倍觉鲜妍了。在这寂静无声、山林沉默的当儿,忽听得马蹄得得,自远而来,其行甚疾。一转眼间,便见两骑高头骏马,驮着两个年青力壮、身材魁梧的塞外英雄,直向这不儿罕山的平畴而来。两个少年到了不儿罕山内,见着这片平畴四面都有山峰环抱,河流错杂,更兼正在春天,树木欣欣向荣,草色芊芊铺地,真是别有天地一般。那走在后面年纪略轻的少年,见了这般风景,便唤着前面年纪稍长的少年说道:“哥哥,这地方的山川形势,比到俺们住的阿儿格乃衮山,又要高过数倍了!...
第一节 从上海逃到广州我的祖籍广东番禺,一九二八年十月生于上海。 父亲黄持汉是同盟会会员,早年赴美国旧金山和法国里昂学习商业和法律,辛亥革命成功后,父亲没有立即回国,先后在秘鲁、美国等地的华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 父亲的特点是很沉默,不张扬,认准一个事情不容易回头。 革命后的中国局势很乱,各地军阀、地方势力都起来了, 孙中山先生也压不住。父亲就是在这种*局势下回国的,他认为国家这么乱,主要是国人没文化、没知识,要解决国家的问题,只有教育才能救国。 当时很多同盟会会员都是由国民政府给养起来,无论在部队和地方上任职都给很高的待遇,没有实职没什么权,就是到时候拿钱。我父亲是学商业、法律的,搞商业做买卖都有条件, 但是他想教育救国,就在上海办起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