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柏杨 《宫廷斗争》公元前一世纪第二个十年 《宫廷斗争》导读 古今中外,有宫廷就有宫廷斗争,但西方的宫廷斗争,没有中国宫廷斗争来得残酷。中国宫廷斗争不外两项标的,一是“夺床”,一是“夺嫡”。有时候合而为一,有时候分而为二,像赵飞燕,是纯属“夺床”;而戚姬,则纯属“夺嫡”。不管哪一类,最后都是血腥收场。胜利一方的美女,站在失败一方美女的尸体上,用纤手举起玉杯,高唱凯歌。 发生在公元前一世纪初期的西汉王朝的宫廷剧变,属于另一类型,是宫廷跟政府之间的 “夺权斗争”,一个皇帝(刘贺)被罢黜,一个政府首领(霍光)家族全部被屠杀。 宫廷斗争只限于宫廷,西汉王朝政治仍正常运转,所以公元前一世纪的前五十年,也是西汉王朝的高峰,被称为“中兴”。本册定名《宫廷斗争》,不过取其醒目。...
柯灵先生在《促膝闲话中书君》一文中说:“钱氏的两大精神支柱是渊博和睿智,二者互相渗透,互为羽翼。浑然一体。如影随形。他博极群书,古今中外,文史哲无所不窥,无所不精,睿智使他进得去,出得来,提得起,放得下,升堂入室,揽天下珍奇入我襟抱,神而化之,不蹈故常,绝傍前人,熔铸为卓然一家的‘钱学’。渊博使他站得高,望得远,看得透,撒得开,灵心慧眼,明辨深思,热爱人生而超然物外,洞达世情而不染一尘,水晶般的透明与坚实,形成他立身处世的独特风格。这种品质,反映在文字里,就是层出不穷的警句,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天下的警句。渊博与睿智,二者缺一,就不是钱锺书了。”这是柯灵先生对钱先生所作的高度深入的概括。 关于《谈艺录》补订本的内容,这里引周振甫《〈谈艺录〉补订本的文艺论》作说明。...
浙西茶苗在遥远的南亚次大陆迅速繁殖之际,它的故乡对它的行踪几乎一无所知。上世纪中叶,这个清帝国的富庶省份,正在一场大战乱之中。 东南一隅的浙江,本来有着性情温和的岁节和湿润多情的雨季。缥缈的雾气在清晨与傍晚线绕省城杭州的三面峰峦,那里是小叶种灌木茶林生长的最舒适温床。 愤怒的拜信上帝教的中国南方的农民们,聚集为太平军,头上裹着红巾,被称之为长毛,占据了这个茶商云集的集散之地。 同治三年,岁在甲子,春三月三十日,驻扎杭州的太平军弹尽粮绝,在死守两年三个月之后,终于在夜半时分,撤出武林门,退向德清。 次日,余杭相继失守,清军入城。 马嘎尔尼和长毛都不会对位居杭州城羊坝头忘忧茶庄的杭老板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同样也染上了芙蓉痛的中年男人,继承了杭氏家族绵延不绝的茶之产业,系有忘忧茶庄一座、忘忧楼府数进。涌金门的忘忧茶楼一幢,昔因抽大烟之故,易手他人。...
长假1国庆长假前一天,局里拨了一笔钱.给大家聚餐用。消息传来,无不欢欣鼓舞。钱是按人头发到各个处的,因此各个处可以分头行动,爱去哪儿去哪儿。现在如果依次推开那些棕色三合板门,你会发现每扇门内都讨论得沸沸扬扬,总体印象就像许多口大锅在煮。不是大家没下过馆子,而是人们热爱这种过家家似的团聚方式。围坐在一起.等着服务小姐一一端上佳肴,比如桑拿虾大闸蟹煎蛇段烤羊腿,还有,可以痛快畅饮啤酒和饮料,然后天南海北神侃胡聊,不分男女老少,甚至可以稍稍乱了尊卑。席间,笑话段子满天飞,你扔一个过来,我抛一个回去.人人都骤然间大脑活跃,思维敏捷,智商和情商上升到平时的百倍,每一句话都出彩.每一句话都能引来爆棚的大笑。双关、隐喻、夸张、替代,所有的语言修辞手段信手拈来.点石成金,丝毫不输给经典相声小品,个个参与谁都不甘落后,快乐也仿佛是一个精华浓缩版,集束似的爆发,而且至少持续三个小时。一想到这些,人们能不兴奋吗?更让...
作者:蒋方舟 第一部分 第1节:像丝绸一样滑 他最后一次跑得像个男孩是因为他要追赶一样东西,追赶的就是列车。 当他开始跑的时候,还离列车很远,那是在一条捷径上——其实不是捷径啦,是一条不用买票就可以通向站台的路。 他那天跑得状态神勇,就像拍广告一样不可一世地跳过了消防栓,跃过了狗,绕过了卖手机链的地摊。就在这时候,他撞到了一个人。 站在他面前的是他的妈妈,他的脸瞬间红了,准备往回走。他妈妈一把拽住他,他这才正眼看着他妈妈,发现她和他想象中的不一样……嗯,也不能这么说,其实和她原来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只是脸色苍黄得多,因为睡眠不足脸上的雀斑越发明显,她就这样严肃忧伤地瞪着他。 江日照看到妈妈这副憔悴的样子本来应该安抚一下的,至少是反复摩擦一下她的手臂。但是妈妈的后面就是火车,她就这样叉着腰站在火车前,阻挡儿子理想的母夜叉形象未免太深入人心了一点。恰好...
王力雄 序一 今天,西藏的信息几乎被两部政治宣传机器所垄断。一部在北京,另一部在达兰萨拉。由于西藏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封闭状态,其他个人或机构在西藏独立获取信息(尤其是宏观信息)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不管愿意不愿意,关注西藏的人大部分只能把两部宣传机器当作主要的信息来源。糟糕的是,那两个来源提供的西藏信息几乎总是相互矛盾、甚至截然相反。面对这种荒谬状况,解决办法只好是先选择立场,决定站在哪一边,然后就把哪一边提供的信息当作真的去相信,而把另一来源的信息全视为谎言。这种方式不见得是人们愿意为之,实在也是没有别的依据去进行判别。西方社会怀疑并反感共产党国家的宣传机器,所以西方人和西方传媒几乎都相信达赖喇嘛;而那些具有“爱国心”(国家主义立场)的中国人,即使在其他方面反对中共,在西藏问题上却宁愿与中共站在一起。其实若对西藏有稍微深入一点的了解,就会觉得真假的判断并非...
第一章我听到轻微的流动之声,那是我自己的泪珠?最亲爱的人啊,真个在我身旁且走且哭?——海涅《群芳杂咏。赛拉芬》如果不是由于我的缘故,巴立卓和孔萧竹根本不可能睡到一张床上。巴立卓、孔萧竹都是我的同学,毕业后同时来到松河邮电局。我本打算和心爱的孔萧竹喜结连理,也认为巴立卓将是终生的知己。巴立卓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屁同放,还拍着胸脯发出了铮铮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当然这些都只是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语而已,我提前死了,巴立卓却活得更加多姿多彩有声有色。巴立卓和孔萧竹恋爱的时候,都到了大男大女的年龄。普通人的生活圈子都很有限,认识异性的途径屈指可数:同学、同事或者某次邂逅。对于当年的巴立...
中日战事发生后,一九三七年的冬天,我又有机会回到湘西,并且在沅水中部一个县城里住了约四个月。住处恰当水陆冲要,耳目见闻复多,湘西在战争发展中的种种变迁,以及地方问题如何由混乱中除旧布新,渐上轨道,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我都有机会知道得清清楚楚。还有那个无可克服的根本弱点,问题何在,我也完全明白。和我同住的,是一个在嘉善国防线上受伤回来的小兄弟。从他和他的部下若干小军官接触中,我得以知道战前一年他们在这个地方的情形,以及战争起后他们人生观的如何逐渐改变。过不久,这些年青军官,随同我那伤愈不久的小兄弟,用“荣誉军团”名分,带了两团新兵,重新开往江西前线保卫南昌和日军作战去了。一个阴云沉沉的下午,当我眼看到十几只帆船顺流而下,我那兄弟和一群小军官站在船头默默的向我挥手时,我独自在干涸河滩上,跟着跑了一阵,不知不觉眼睛已被热泪浸湿。因为四年前一点杞忧,无不陆续成为事实,...
作者:韩平 中央警备团警卫纪实:从井冈山到北京 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红军精神(1) (代序) 中央警备团是北京卫戍区警卫一师的前身,是一支有着光荣革命历史和传统的英雄部队。在其不断成长发展的岁月里,中央警备团跟随着党中央、中央军委转战南北,从井冈山到瑞金,从瑞金到遵义,从遵义到延安,从延安到西柏坡,从西柏坡到北京;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从农村到城市,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崇高而又艰巨的警卫任务,确保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绝对安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央警备团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部特务连,于1928年5月诞生于革命圣地井冈山。几经演变,特务连发展演进为中央军委警卫营。1942年10月20日,中央军委警卫营和中央教导大队合并组建为中央警备团。在成立大会上,时任总参谋长的叶剑英明确指出:中央警备团的任务是保卫毛主席、党中...
她降生在长江激流之上, 她是在东风战鼓声中成长, 她和她的兵哥哥手挽手, 谱写了相濡以沫的动人诗章。 当那暴风雨袭来的时候, 她用身躯为爱巢筑起屏障, 当面对天涯梦断的时候, 她高昂着头挺起宽阔的胸膛。 他们满腹的辛酸该对谁讲, 十三年的诉访之路多么漫长, 在凛冽的寒冬里没有擅抖, 他们的心中有一个不落的太阳。 坚定的信念终将获得补赏, 是情缘架起通向正义的桥梁, 她们的故事证明一个真理, 正气和谐就是人民温暖的阳光。第一章 峡江风情 第一节 1957年秋天的一个晚上,通向朝天门的整条中山大道的高楼大厦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竞相辉映。到处是欢庆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伟大胜利的欢笑,以及迎接一场政治战线、思想战线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喧闹声。在这条急流澎湃的人流中,高大川右手提着旅行包,左手牵着女友的手,迎着五颜六色的灯光,踏着欢快的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