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我的安东尼离复活节假期还有半个月,全宿舍正为期中考念得昏天暗地,这宿舍是一年交一次成绩单的。不及格下学年马上搬出去,再潇洒的女孩在这时候也神气不起来了。早也念,晚也念,个个面带愁容,又抱怨自己不该天天散步会男朋友,弄得临时抱佛脚。那几天,整个一幢房子都是静悄悄的,晚上图书室客满,再没有人弹吉他,也没有人在客厅放唱片跳舞了。吃饭见面时就是一副忧忧愁愁的样子,三句不离考试,空气无形中被弄得紧张得要命,时间又过得慢,怎么催急它也不过去,真是一段不快乐的日子。大家拚命念书还不到四天,停停歇歇的学潮又起,部份学生闹得很起劲,每天一到中午一点钟下课时,警察、学生总是打成一团。我们宿舍每天总有几个女孩放学回来全身被水龙...
一黎明时分,震耳欲聋的连串巨响把正在恶梦中挣扎的孙寡妇惊醒了。她折身坐起来,心里在嘭嘭乱跳,头上冷汗涔涔。窗外,爆炸的强光像闪电抖动,气浪震荡窗纸,发出嗦嗦的声响。她披衣下床,穿上蒲草鞋,走到院子里。没有风,但寒气凛冽,直沁骨髓。她抬头看天时,有一些细小冰凉的东西落在了脸上。下雪了,她想,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我的儿子平安吧。攻打县城的战役在村子西南二十里外进行,大炮的阵地设在村子东北十五里的河滩柳树林里。炮弹出膛的红光与炮弹爆炸的蓝光在东北和西南方向遥相呼应,尖利的呼哨把它们联结在一起。三天前,民兵队长带着人来把院门和房门借走了,说是绑担架要用。他们噼哩喀啦地卸门板时,她的心情很平静,脸上没有难看的表情,...
图书简介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大妃,纳喇氏,乌喇贝勒满泰女。岁辛丑,归太祖,年十二。孝慈皇后崩,立为大妃。天命十一年七月,太祖有疾,浴于汤泉。八月,疾大渐,乘舟自太子河还,召大妃出迎,入浑河。 努尔哈赤的女人们 第一部分 努尔哈赤的女人们 作者 : 章恺 努尔哈赤一生娶了16个女人。这些女人,在努尔哈赤十几岁至六十余岁之间先后走进了他的生活。他们的爱情,大多以外交和繁衍为目的,是怀柔和扩张的结果。外交需要势力,女人便成了部落与部落结成联盟的纽带。扩张需要人口。在那种古典的战争模式里面,“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意义,大概是一切兵法的基础与底蕴。战争是人口与人口的较量,增加子嗣,使战争的消耗得到相应的资源和补充,当然需要女人。...
莫非我跟兰姐太熟悉了?不可能啊?她还有许多事情瞒着我呢!莫非我被累坏了冻坏了生不起来气?也不对啊?我本来就是个小肚鸡肠的人!莫非我知道兰姐在跟我开玩笑?也不太现实吧?刚才兰姐说的跟真事儿似的!汗!想它干嘛!浪费脑细胞,睡觉!明天起来就忘了,日子不还得这么过?咋地?还能离啊?偷偷的自己乐了下,是对自己的嘲笑,也是对自己的敬佩。是啊!人活着就要自己找乐子,要不你说事事都生气,事事都郁闷,愁都愁死了。“阿豪!阿豪!睡了没?”刚准备睡觉,兰姐就在外面敲门。“哦!没有!干哈啊兰姐?”我故意不去开门,再说走得也累了,不愿意动弹。“开门!”兰姐有些命令道。“……我没穿衣服啊!”呵呵!我又撒谎了。“……别骗我啊!你才刚上来,哪那么快把衣服都脱了,快开门!”还是骗不过兰姐啊!...
我的三大基本假设都是这样得到的。第一个假设是:凡人都热爱智慧——因为我自己就热爱智慧,虽然这可能是因为我很低能。所谓智慧,我指的是一种进行理性思维时的快乐。当然,人有贤愚之分,但一个人认为思维是快乐的,那他就可说是热爱智慧的。我现在对这一点甚为怀疑,不是怀疑自己,而是怀疑每个人都热爱智慧。我写《寻找无双》时,心里总是在想这个问题。 第二个假设是凡人都热爱异性,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的。我很喜欢女孩子,不管她漂亮不漂亮。我也很喜欢和女孩子交往——这仅仅是因为她是异性。我不认为这是罪恶的念头。但是这一点现在看来甚为可疑。我写《革命时期的爱情》时,这个念头总在我心间徘徊不去。 第三个假设是凡人都喜欢有趣。这是我一生不可动摇的信条,假如这世界上没有有趣的事我情愿不活。有趣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一直伸往未知的领域,无趣是个封闭的空间,其中的一切我们全部耳熟能详。《红拂夜奔...
(历史在这里哭泣系列十三) (一)一个民族在关键时刻的集体表现是国民素质的一面镜子。敦刻尔克大撤退和下关争渡是盎格鲁撒克逊人(英国人)和中国人在半个世纪以前国民精神的集中展现。通过两大历史事件提供的最鲜明对比,我们就会明白应该从英国人身上学些什么? 一个民族的集体主义和全局观念是这个民族的灵魂! 十七世纪中期至十八世纪中期的一百年间,世界的东西两端出现了两个殖民大帝国:一个是日不落帝国大不列颠联合王国;一个是万年不倒翁的中国。 一六四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时,只是一个面积十五点一二平方公里的落后岛国(英格兰和威尔士,苏格兰于1707年才并入英国)。一六四九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打碎了英国的封建笳锁,长期被压抑的国民创造力和主动性得到了空前的释放,并转化为巨大的国民动力。此后的一百年间,英国相继合并苏格兰(七点八八万平方公里),征服爱尔兰(七点一六万平方公里...
我所在的城市此时已是深秋时节。我顽固地喜欢着秋天,天总是那么蓝、那么高,舒缓的空气中微微带有些寒意,红黄相间的树叶在碧蓝天色的映衬下显得是那般的美丽。午后的阳光从我的窗口斜射进来,四周寂静无声,起身替自己泡上一杯清茶,房间里氤氲着茶的清香,思绪与茶的雾气一道升腾……每次打开电脑想留下些文字,思绪总是很混乱,这让我总是怀疑自己能否做好目前的工作。怀疑归怀疑,心里却又总是有着倾诉的欲望和冲动,也就只好不管这些怀疑的做了下去,但求无愧于心吧! 在一所不知名的地方大学任教时,课后我总喜欢跟我的学生们聊聊天,也有很多学生经常到我的房间来找我神侃,我跟其中的许多人也成了很好的朋友。与朋友们聊天的主要话题都是关于文学和历史,当然,聊天中也少不了一些年轻人的风花雪月的故事。在与学生和朋友们的谈论中,我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所了解的历史都是一些宏大的场面、事件,他们所关注的...
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 萧伯纳是个爱尔兰人,有一次,人家约他写个剧本来弘扬爱尔兰民族精神,他写了《英国佬的另一个岛》,有个剧中人对爱尔兰人的生活态度做了如下描述:“一辈子都在弄他的那片土,那只猪,结果自己也变成了一块土,一只猪……”不知为什么,我看了这段话,脸上也有点热辣辣。这方面我也有些话要说,萧伯纳的态度很能壮我的胆。 1973年,我到山东老家去插队。有关这个小山村,从小我姥姥已经给我讲过很多,她说这是一个四十多户人家的小山村,全村有一百多条驴。我姥姥还说,驴在当地很有用,因为那里地势崎岖不平,耕地多在山上,所以假如要往地里送点什么,或者从地里收获点什么,驴子都是最重要的帮手。但是我到村里时,发现情况有很大的变化,村里不是四十户人,而是一百多户人,驴子一条都不见了。村里人告诉我说,我姥姥讲的是二十年前的老皇历。这么多年以来,人一直在不停地生出来,至于...
季冬纪第十二书名:吕氏春秋 作者:吕不韦○季冬一曰: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大吕,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雁北乡,鹊始巢,雉雊鸡乳,天子居玄堂右个,乘玄骆,驾铁骊,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宏以弇。命有司大傩,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征鸟厉疾,乃毕行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地之神祇。是月也,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乃尝鱼,先荐寝庙。冰方盛,水泽复,命取冰。冰已入,令告民出五种。命司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命乐师大合吹而罢。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供寝庙及百祀之薪燎。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将更始。专於农民,...
几天来,一直在整理自己的网络文稿,不知不觉地竟也写了十余万字了。看着那些被我粉饰过的词语从打印机里小心翼翼地探出身来,想着它们都曾以怎样的姿态出生于我的笔端,我,不能不哭。 一个不很熟悉的朋友问:那些故事里,哪些有你?我答:都有,也都没有。当经历为真的时候,我喜欢遮掩起资深的情感;当情节虚幻的时候,我反而喜欢把自己彻头彻尾地扔进纠缠中。 写字之初,是不在乎别人眼里的好与不好的,只想着写个真实的自己。不仅仅是一些感觉,还包括所有的曾经,用非日记的手法记录自己走过的日子。最好是事无巨细,连斟一杯茶,缝一次衣的体会都写上一写。然而,我做到了吗?越来越多的朋友在读我的文字,他们喜欢着那些故事,喜欢着那些细节,喜欢着我笔下的那个我;而我在他们的反馈里清楚地看见了一个陌生的自己,描了眉眼涂了唇的艳色女子,已经很久没有卸下防备了。...
我的父母莫德卡·奥尔默特和贝拉·奥尔默特就曾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在那里,他们加入了青年组织“贝塔”,受到锡安主义思想的感召,并使他们回归以色列这块土地。 一个梦想在哈尔滨诞生了,一个锡安主义运动的梦想——把尚未诞生的以色列国变成犹太民族的家园。当时的环境有利于哈尔滨的犹太人开展锡安主义运动,鼓舞着我的父母和他们的朋友后来回到这块土地,为实现犹太人古老的锡安主义理想继续努力。 哈尔滨的犹太社区一度生机勃勃,光芒耀眼。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锡安主义运动还曾经达到顶峰,随后却衰落了。我祖先埋葬的地方——哈尔滨犹太公墓,至今仍保存完好。 埃胡德·奥尔默特(以色列总理) ThecityofHarbinisanintegralandcentralpartofthehistoricalexperienceoftheJewishpresenceinmodernChina. Myparents,BellaandMordechaiOlmertspenttheirformativeyearsinthecityofHarb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