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1)《这才是经济学:经济学的误解与真相》的作者纳瑞蒙?贝尔拉夫什是IHS全球通视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曾任标准普尔公司的首席国际经济学家。他广闻博识,古往今来、五湖四海繁杂的事件在他的笔端条分缕析、迷津尽释。他并没有把宝贵的笔墨泼洒到经济学的技术和细枝末节上,而是更加注重经济学的精神和直觉,以详尽客观的事实向读者展示“经济学明智的分析如何对世界进步产生显著的影响”(曼昆语),让人们重新理解若干时候无法理解到位或者忽略的最根本的东西。而这些最基本的道理中外先哲其实早已道明。 他首先对当今已经形成的主要共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 全球化利大于弊,因此不宜阻碍其发展。 在解决问题方面,市场的方法优于计划的方法。 政府确实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方面发挥着作用,但应避免因此而造成扭曲和削弱人们的积极性。...
前言(1)杰瑞·希克斯 生活万岁!现在是2008年的元旦,当我开始写这篇序言时,我正坐在加利福尼亚州德尔玛(该市以风景如画、豪宅众多而闻名)新家的餐桌前。 自从埃斯特和我结婚以来(1980年),我们就视此处为我们的“伊甸园”,常常在梦中前往。现在,在欣赏圣地亚哥的风景很多年后,我们最终成了这儿的居民。 为何不学会欣赏呢?正是我们的朋友替我们找到了这处房产(我们曾告诉他,我们正在德尔玛附近寻找一处房产,可以停放我们长达米的旅游巴士)。这儿有景观设计师、工程师、时装设计师、木匠、电工、水暖工。这儿有贴砖匠、粉刷匠、家具匠。这儿有地板安装工、滑动门安装工、木窗安装工。这儿有高端的高科技人才,安装了路创自动照明系统,音频、视频、电脑的多媒体网络系统,自动无声的多分区空调,施耐德/美诺/博世/维京厨房器具(这些都是欧美厨卫用具的名牌)。这儿的商家服务周到,不厌其烦地为我们布置家...
《问苍茫》:激荡中国企业的文学教案金融危机下,劳资矛盾如何化解? 资本运作陷阱密布,《新劳动合同法》保护谁的利益?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的改革开放版 一部激荡中国企业的文学教案 血汗工厂的工人*,美女老板跳脚。国企的下岗书记拿着老板的钱,握着工人的手,听着大学教授的话,看着当地官员的脸。看真实的劳资矛盾,看*裸的利益追逐……台商、干部、大学教授、工人、农民,一条中国式的资本链条;交易、欺诈、无奈、无为,一种中国式的企业“大败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深圳一家血汗工厂的工人*了,台资老板不堪压力,重用倒闭国企的书记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女工以“*”为代价走出深山,过了试用期就要走人,找到书记就找到了主心骨和代言人,*平息了。书记是工人交心的“靠山”,是老板资本运作的法宝,看似两面讨巧,左右逢源,其实危机四伏,漏洞百出。工人从“企业的主人翁”变成“劳动...
第一卷 群体的一股特征 (一) 提要:从心理学角度看群体的构成/大量的个人聚集在一起并不足以构成一个群体/群体心理的特征/群体中个人固有的思想感情发生的变化以及他们个性的消失/群体总是受着无意识因素的支配,大脑活动的消失和脊髓活动的得失,智力的下降和感情的彻底变化/这种变化了的感情,既可以比形成群体的个人的感情更好,也可以比它更糟/群体既易于英勇无畏也易于犯罪。 从平常的含义上说,"群体"一词是指聚集在一起的个人,无论他们属于什么民族、职业或性别,也不管是什么事情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群体"一词却有着完全不同的重要含义。在某些既定的条件下,并且只有在这些条件下,一群人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它非常不同于组成这一群体的个人所具有的特点。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转到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它无疑是暂时的,然而它确实表...
一 管理人员必备精神(1)只有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 只有不怕苦的人才配幸福 只有服从领导的人才能领导别人 只有面对问题的人才能解决问题 这就是精神 精神问题 你就是用压力把他压死 也解决不了问题 第一节 拿掉五大心魔 心魔太重的人 越是有能力 越是不能用 他当员工未必合格 当了经理更是问题 所谓调整心态,就是拿掉五大心魔。 所谓“五大心魔”,就是不满意、不理解、不公平、不服气、不平衡。为什么把它称为“五大心魔”呢?因为这东西可以让人失去理智、能把一个正常的人扭曲得不成样子、能使一个人的心态和言行和魔鬼进入同一频道。心魔左右了普通员工,影响的只是员工个人;但如果心魔左右了经理人,影响的却是一个公司或部门。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开篇就把“五大心魔”讲给经理听的原因。对经理人来说,解开心魔需要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说服自己、自己调整自己。如果做不到这一...
前言:人生需要一种掌控 有人说幸福的人生有三大基石:健康、财富和成功。然而我要说的是,在这三大基石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幸福元素,那就是你对生活是否具有很好的掌控权。 圆满的人生,不能没有掌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力量,无论是对生活还是对事业。“掌控”意味着方向、意味着力量。有所掌控,我们才能悠游从容地安排自己、主宰自己,才不会沦为时间和欲望的奴隶。 我们也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所有那些能够“自我主张”的人们,无不有着强大的心理能量和信念支柱作为他们行使掌控权的力量后盾。那么,这种能量和支柱由何而来呢?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塔德曾说过:“世间的一切不是发明就是模仿。”的确,有可供模仿的榜样在前,我们可以更便捷、更迅速地达成所愿意。...
内忧外患(1)内忧外患(2)这一年春节,整个国家都挺祥和,可是联想被外患内忧包围着,气氛郁闷。李勤一个人呆在家里不肯出门,他身边的同事都知道他心情不好,不去打扰。柳传志也不希望别人来打扰他,于是躲到海南岛,在那里给公司全体员工送上他的祝福,然后一个人静下来思考公司大计。    旧病新痛相逢一笑泯恩仇(1)1994年3月初的一个中午,孙宏斌突然出现在柳传志面前,就像是从天而降。自从1990年分道扬镳,柳就再也没有见过此人。他看上去瘦了很多,脸上挂着沧桑,不过还有昔日那副神采。原来孙在监狱服刑期间表现优秀,又为劳改局的《北京新生报》写了很多漂亮文章。囚犯是没有稿酬的,但却可以赢得分数,累积在案。孙由此获得“减刑一年两个月”的奖励。现在即将出狱,孙最想见的人就是柳传志。他总是对旁人说他非常尊重柳传志,甚至有一种仰视和崇拜。这不是矫情,而是真心,即使经过这么大的周折,也没有丝...
《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 郑重声明 肯?布兰查德博士(超级畅销书《一分钟经理人》作者) 简洁、敏锐、才智——鲍伯?尼尔森在《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请做需要做的事》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向高标准努力迈进、发挥他们并不太了解的主动精神。未来属于那些自我管理、自我引导的人。 斯蒂芬?柯维博士(《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作者) 罗伯特?库伯博士(《另外90%》作者) 鲍伯?尼尔森在《不要只做我告诉你的事,请做需要做的事》一书,非常有助于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中发挥他们的潜能。它向读者充分地表明这样一个事实:他们就是自己的命运和成功的主宰。 马丁?爱德斯坦(BOARDROOM公司主席、首席执行官) 尼尔森清楚地知道,在一线工作的员工往往具有最佳的主意……这是一本必读之书,值得公司各个阶层的员工仔细阅读。...
——财富思想的启蒙,对我们中国人而言,不仅是一个追求财富的问题,更是一个深度的思想解放问题。中国近现代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屈辱与抗争的历史,而现在的中国却是一个经济增长速度四倍于美国的国家,但是“经济腾飞黄金30年”、“金砖四国”、“拉动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火车头”等赞誉之词早已充斥于世界各大报刊。可以说,中国人民不仅在政治上站起来了,而且也在经济上站起来了。最明显的切身感受就是每个人手中的财富逐步地多起来了。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产生理财的要求。“理财”这个词,对于中国人来说,即使放在历史的长河里看,也绝对是属于幸福的烦恼,属于幸福生活下的新生事物。现在,从政府到企业、从单位到个人,都在考虑使手中现有的财富增长的问题。从最近成立的2000亿美元规模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到针对个人的“港股直通车”,可以说可供投资者投资的品种越来越多、可投资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了。这说明中国...
目录前言 V 引子 IX | 第一部分 | 起家 1 雨伞男孩 3 2 三明治小伙儿 9 3 亮出戒指 14 4 可笑的宣传单 21 5 骑在虎背上 28 6 暴风骤雨 38 7 “三明治群岛” 49 8 香港大鳄 59 9 包围日本 67 | 第二部分 | 隐退 10 怎样才算富有? 77 11 “百无大” 86 12 四个男人一台戏 94 13 富人,穷人 101 14 不要问,不要说 110 15 好运爱尔兰 117 16 报出你的价格 126 17 “富有、无情和坚定” 132 18 智者来了 141 19 卸任 148 20 告诉我要什么 154 21 咖啡店四巨头 162 | 第三部分 | 决裂 22 联络法国 173 23 抢占先机 181...
MBA就业形势分析1997/98 by Mario Lay(MBA Imperial) and Nunzio Quacquarelli(MBA Wharton) 所有的MBA都没有一样的。每一家用人公司都有自己所偏好的MBA学院,对这些学院的MBA毕业生他们总是比较积极地录用。过去六年来,MBA Career Guide杂志的International MBA Recruiters Survey对用人公司的偏好作了详尽的调查研究,从中经常被国际性大企业相中的MBA院校。用人公司样本 为使该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以反映用人公司的大体状况,样本包括26%的管理顾问公司、28%的金融服务公司以及46%的工业企业。由于工业愈来愈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公司寻求国际导向的经理人员,这些活跃的行业有:电讯、汽车及配件业、信息技术及电脑业、制药业以及消费品公司。 1997年,研究人员调查了1000多家用人企业(美国国际企业约44%、欧洲的国际企业约40%、亚洲及澳洲企业约8%、拉美企业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