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喜欢本站记得-->『收藏到浏览器』
搜索电子书:
txt电子书推荐:
日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 总排行|日推荐 周推荐月推荐 总推荐|日收藏 周收藏月收藏 总收藏|字数排行 更新排行

文学名著小说更新排行榜

十宗罪2完整版 |热度 154 | 文学名著 | 上传: 不落的滑翔 |更新时间:2017-02-17
:**《十宗罪2》——中国十大恐怖凶杀案 作者:蜘蛛  第一卷 吃屎少妇我给你一个久久的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博尔赫斯  2008年10月3日,有个少妇,30岁,她坐火车回家,到站的时候是凌晨4点左右。  那是一个县城,下车的乘客寥寥无几。  少妇走进一个偏僻无人的胡同,没有路灯,周围黑乎乎的。一个人走夜路,总会觉得身后有人跟着,少妇回头看,胡同里漆黑一片,没有风,树叶静止,安静的令人胆颤。  少妇突然感到一阵尿急,胡同旁边有个破旧的居民区,她就走进去,想找个公共厕所。  那片居民区安静的令人感到奇怪,几乎是万籁无声,只有自己的脚步声传来,地面的坑洼处,都垫了炉渣,走在上面咯吱咯吱响。黑暗之中,少妇觉得后面有人跟着,但是回头却看不到人。... 
从爱到爱的距离 |热度 68 | 文学名著 | 上传: 谁知道呢 |更新时间:2017-02-17
  父亲是那种沉默寡言的男人,除非喝了酒。她记得,她是从10岁那年开始  恨父亲的。那次父亲喝多了酒,狠狠地打母亲,她和弟弟在一边看着,幼小的心  里,细细密密地织满了仇恨,并蔓延到身体的每一个毛孔。  父亲是村委会主任,在普通的老百姓眼里,大大小小也算是个官了。但在她  眼里不是,她看了很多书,知道有上一级的领导,知道有比父亲大得多的官。所  以,她看不上父亲在村里的举止,别人一点儿小事,他就拿架子,说:“啊,这  是个原则问题,这是个党性问题。”  她在日记里写道:我的父亲是个什么也不懂的村委会主任,我恨他。  父亲嗜酒,村里人家每每有大事小事,总会喊父亲过去帮忙。这种事情他还  是比较热心的。喝了酒之后的父亲,常常和村里人坐在一起,红着眼睛猜拳。她... 
与你无关吗 |热度 29 | 文学名著 | 上传: 笑傲网络 |更新时间:2017-02-17
  社会上曾流行一句话:“与你无关。”这是我不喜欢的一句话,更是一句粗  鲁、冷漠的话。  也许有些夸大,但我还是要说,世上所有的人可能都与自己有关。我还在念  小学时,听到一则难忘的故事:一位富家小姐在车内吃香蕉,发现香蕉腐烂不能  吃,便随手扔到车窗外面。某穷人家的孩子经过那里,拾起那香蕉来吃,结果这  孩子吃坏了肚子,发烧了。  当天晚上,富家小姐父亲的工厂发生火灾,全部烧毁。因为当夜值班的警卫  临时离开,原因是他的孩子吃了在路边捡起的香蕉而发烧了。  这则故事使当时的我深深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我们所想像的更加密切。  这当然是少男少女写的故事,因果关系明显。但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与别人的关系不都是如此紧密吗?... 
屁股与尊严 |热度 61 | 文学名著 | 上传: 吹嘻 |更新时间:2017-02-17
  父女俩乘地铁。   莘庄起点站上车,乘客不多,但车门一开,大家还是迫不及待蜂拥而入抢位子。   父女说着话。读初中的女儿正为一篇作文犯难,老师要求通过观察身边事物来写。女儿说,每天就是上学、放学、吃饭、做功课、睡觉,有什么好写的。  老爸心想,倒也是的,一时也拿不出主意来。  正思忖间,地铁到了第二站。月台上的乘客,以奥运会的劲头,冲进车厢,直奔空位。   老爸对女儿说,写作的题目就在你眼前。  “写抢位子啊?”女儿问。    “对!”   “这有什么好写的。天天都是这样的。”  从前不是天天都这样的。  老爸说,鲁迅曾经写过一篇散文,讲乘火车的见闻。鲁迅说,车子快要开了,但一群乘客却还在作揖打恭,互相谦让,谁也不肯先坐。结果火车一开,“顷刻间跌倒了五六个。”鲁迅当时看不惯中国人的迂腐、繁文缛节,认为与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脱节,就写文章挖苦。假如鲁迅还活着,他... 
"清贫"生活与幸福指数 |热度 33 | 文学名著 | 上传: 千顷寒 |更新时间:2017-02-17
  前几天从报上看到一篇短文,说现在的法国人流行一种新生活,这种生活不是让自己如何更现代、更时尚、更奢华一些,相反,是让自己“清贫”地生活。其实,不只是法国人流行“清贫”地生活,在德国,我所知道的是,尽管奔驰轿车跟他们德国的名字一样值得骄傲,但他们家庭用的大都是排气量很小的车辆。再说美国,其宾馆里的电视机,大都要比中国落后10年。  从这些西方人的“清贫”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特点,这就是对自然环境的自觉保护意识。比如羊毛服装,毛从何来?“羊毛出在羊身上”;羊又从何来?来自牧场;过量的羊群啃食草地,就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破坏。再说德国人,用本国的名牌产品不是体现爱国吗?不。地球能源如此紧张,开大能耗的汽车只为给自己长脸,不仅是不爱国,而且也不爱全人类。...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法〕卢 梭著李常山译东林校2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目  录让。雅克。卢梭(1712—178年)勒赛克尔1一个平民1成长的年代(1712—1750年)5伟大著作的写作(1750—1762年)12晚年(1762—178年)25卢梭和我们27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引言勒赛克尔32“论文”的发表32“论文”的渊源35“论文”的意义44有关研究卢梭的参考书52献给日内瓦共和国 卢梭57序72本论81第一部分86第二部分132作者附注17832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附 录(一)介绍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彼得。哥尔达美尔... 
父爱 |热度 42 | 文学名著 | 上传: 换裁判 |更新时间:2017-02-17
  我第3次见到那小女孩时,她依然穿着那套虽然陈旧却干净的牛仔服。她弓着身子  ,拿着一块深灰色的抹布擦洗着我的车轮,蹲在地上的她显得瘦小单薄。  我拍拍她的短发,她惊恐地站起来,将双手反背在身后,红着脸说:“您好!莫伦  先生,我叫莎丽尔。”我一边打开车门,一边掏钱打算付给莎丽尔小费,但是莎丽  尔却紧张地摇头说:“对不起,莫伦先生,我并不是想要您的钱。”我将刚打开的  门重新关上,看着紧张而羞怯的莎丽尔开玩笑说:“难道你是想跟我交朋友?”她  “咯咯”地笑:“因为您跟我爸长得很像!”  看得出,莎丽尔说这话的时候积攒了很大的勇气,而且一提到“爸爸”,她的  眼泪几乎就要掉下来。我突然萌生出一种无以言表的情愫,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 
永远的期待 |热度 28 | 文学名著 | 上传: 上网找工作 |更新时间:2017-02-17
  黑色的大幕刚刚散去,月儿也收起了最后的一点光芒,笼罩整个大山的除了寂静还是寂静.  伴随着一扇破旧的窗户的打开,一张饱含稚气而又清纯的脸蛋出现在窗中:两弯淡淡的眉毛,一双玲珑剔透的眼睛.刚才她迫不及待地打开窗子,一股清新的气流迎面扑来,引来阵阵寒意,又是一个黎明,又是新的一天了.  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多少思念的日子,小女孩盼望着,盼望着在开学的前一天,远方的父亲能给她带来希望.这一天,终于来了.  小女孩翻箱倒柜的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一件半新半旧还带着补丁的"花格子衣服".今天她要穿上这件衣服去"迎接"好的父亲,去"捧回"她的梦想......  她,一个活蹦乱跳的"小精灵",在弯弯曲曲的小道上,时隐时现.那件花格子的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四射,活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毕业后那三年(又名:谁下的春药) |热度 79 | 文学名著 | 上传: 双曲线 |更新时间:2017-02-17
:**毕业后那三年(又名:谁下的春药) 作者:我拿青春换大米简介:如果把这个世界所有的欲望都看成是一种意淫的话,那么我们的身边的一切就是一味真实的春药。 爱情就是一味春药,它鼓励多少成熟的或者无知的男女为了一个简单的承诺而奋不顾身,最后不能自拔,最终被毒死在思念的怀里; 金钱就是一味春药,它怂恿多少禽兽般的男人放肆大胆的向女人随意掏出自己的阳具,又使多少浅薄无知的女人甘愿在它面前褪下最后的衣裙; 美色就是一味春药,他勾引多少英雄豪杰激怒诸侯、弃主叛国流传千古骂名,又使多少王侯将相只为美人不为江山,最后国破家亡; 权利地位是一味春药,它诱使多少风云人物为了一时贪念而铤而走险,又使多少本该和睦显赫的家族身败名裂、妻离子散; 学识才干是一味春药,它暗示多少泰斗文豪攀龙附凤、忍气吞声,最后又叹生不逢时,天生之才不为所用而郁郁寡欢; 你我也是一味春药,我们淡妆浓抹、穿金戴银... 
尊重孩子的眼睛 |热度 37 | 文学名著 | 上传: 雨帆 |更新时间:2017-02-17
:**作者:毛志成    1951年,我11岁,正在读小学。那时有初中学历的人就可以被恭称为“知识分子”,就可以“参加工作”了。我的女老师大约也只有十六七岁,粗看上去仍有“孩子气”,但她在讲课时,第一句话往往是:“孩子们,你们好!”  应当说.她长得很美。圆脸,大眼睛,笑起来连睫毛都跳舞,可爱极了。她在来我村教小学之前,曾接受过几个月师范速成班的“正规训练”,至少看过一场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电影里的教师很爱学生,亲热地称他们为“孩子们”,还时时充满爱意地摸一摸学生的头,学生的脸。这位仅仅比我们年长五六岁的女老师.居然也称我们为“孩子们”.还时时摸我们的头、脸。一开始我们是羞怯的,本能地红了脸。何况几个年纪大些的同学也已经十五六岁(那时刚刚解放,上学晚)。... 
承诺 |热度 31 | 文学名著 | 上传: 爱之冰点 |更新时间:2017-02-17
  二十多年前,开门办学成为潮流。我们学校的学农基地设在距县城80多公  里的朝阳峰。  农忙期间,高中学生自带粮草,分班轮流上山,时间一周。  朝阳峰顶建有红砖青瓦院落,原是寺庙。建国后几经冲击,僧侣多作鸟兽散。  我们上山时,仅有一老僧留守,为我们挑水扫地,炒菜做饭。老僧已蓄须发,不  打坐,不诵经,衣着一如常人。我们忙时,他来帮忙;我们闲着,他便远远躲开。  朝阳峰海拔1100多米。山上长风不止,据说一年只刮两次风,一次半年。  茅草繁茂,而树木却不及人高,且奇形怪状,使人想起盆景。作物除了红薯,什  么都不长。我们年年垦荒、播种。今人欣慰的是,红薯个大,产量高。那年月,  我们就是这样,投入青春,收获红薯。... 
论美国的民主下卷〔法〕托克维尔 |热度 66 | 文学名著 | 上传: 片片 |更新时间:2017-02-17
论美国的民主下卷〔法〕托克维尔著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论美国的民主下  卷〔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2目  录序言1第一部分 民主在美国对智力活动的影响第一章 关于美国人的哲学方法5第二章 关于民主国家的信仰的主要源泉12第三章 为什么美国人比其祖先英国人更倾向和更喜好一般观念17第四章 为什么美国人从来没有象法国人那样热烈追求政治方面的一般观念23第五章 在美国宗教是怎样得以利用民主的本能的25第六章 关于天主教在美国的发展36第七章 民主国家人民的思想倾向于泛神论的原因38第八章 平等是怎样唤起美国人产生人可无限完善的观念的40第九章 美国人的例子为什么不能证明民主国家不会爱好和不会致力于科学、文学与艺术43第十章 为什么美国人在科学方面偏重实践而不关心理论50第十一章 美国人以什么精神对待艺术59第十二章 为什么美国人既建造一些那么平凡的建筑物又建造一些那么宏... 
共4844本 当前第365/404页 << < 361 362 363 364 365366 367 368 369 3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