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也可以不注意,宁愿不注意。希特勒军队人侵苏联时,苏联的犹太人没有意识到大难已经临头。如果他们一开始抓紧时间向后方逃亡,是可以逃脱纳粹的魔掌的。要命的是犹太人对德国军队抱有好感。根据历史的经验,十月革命后那些“入侵俄国的外国干涉军中,德军的军纪算是好的”。上了年纪的犹太人还记得当年白军头目彼得留拉在乌克兰屠犹,哀鸿遍野,血流成河;幸亏德国军队进驻,才制止了彼得留拉的屠犹。如今德国人会怎样对待犹太人呢?难道还会坏过彼得留拉?尽管苏联政府于战争爆发后不断宣传纳粹残暴,犹太人主动随苏军后撤的却不多。这造成了惨痛的后果,1941年至1944年,德国党卫军屠杀了90万苏联犹太人。 再说犹太人。波兰与丹麦是两个居住有犹太人的国家,两国的国情差别很大。波兰人是苦难民族,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遭受列强欺凌,国家四次被瓜分,卡廷森林惨案是世界史上重大悲剧之一。丹麦人是幸运民...
**《放下武器 》许春樵 《放下武器 》许春樵 简介 《放下武器 》许春樵 1 城市的烦燥不安从早晨就开始了。琐碎的自行车铃声灌满了大街小巷,密集的汽车拥挤着爬行在举步维艰的道路上,尾部冒出了断断续续的黑烟,一些暗藏的烟囱以固定的姿势继续喷吐着由来已久的工业灰烬,烟囱下面是灰烬一样稠密的人群蠕动在稀薄的光线里,他们来去匆匆,去向不明。 太阳早就升起来了,是个睛天,但天空灰蒙蒙的,感觉到四处弥漫着浑沌的阳光,抬起头却怎么也看不出阳光是从哪里铺到地面来的,这种别扭的感觉很像是一个穷人无缘无故地接受了一笔来路不明的捐款。于是我的目光开始关注路面上扬起的灰尘和匆匆经过的形形色色的鞋子,当人们走在路上时,鞋子里就装满了思想和动机。...
**爱的地下教育推荐序江山代有才人出“答读者来信是件很有趣的事。问和答的互动和化学作用,常会给自己带来新的惊喜;很多时,有人问到,才知原来我是这么想的。另外,来信的,答信的,素未谋面,但一个知无不言,一个言无不尽,那种信任,和缘分,也难得。以上是我在拙作《绝顶爱情》中的一段说话。《绝顶爱情》在 2005年出版,是当年香港最畅销的书。那两年,我是个全职的爱情家,晚上在电台主持《绝情谷》,解答听众的爱情问题。又替杂志主持信箱,形式嘛,就跟彭浩翔的《爱的地下教育》差不多。可能我是前辈,作品也受欢迎。彭浩翔写《爱的地下教育》前,给我传了个短讯,问我答读者来信的心得。有人会觉得这样颇唐突,但发生在我和彭浩翔之间又十分自然。他问我,是看得起我,欣赏我的作...
一滴泪落下,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父亲的一滴泪落下来,花了七天七夜的时间。 从来没有见过父亲落泪,除了那惟一的一次。以前没有过,以后也再没有见到。 都说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对于刚过三十六岁生日的父亲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那一年的春天,母亲突然患了精神分裂症,父亲一时不知所措,看一眼身边的三个孩子,最大的十三岁,最小的才六岁,再看一眼家徒四壁的家境,一时间父亲真正陷入了孤援无助悲痛绝望之中。 父亲呆呆地坐在堂屋的角落,呆呆地看着母亲在堂屋中间哭闹,呆呆地看着瞧热闹的人从他面前来来去去,呆呆地看着三个儿女在旁边畏缩成一团,陪着母亲低泣。他就这样坐着,一句话也不说,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慢慢地,眼圈红了,我分明看见一滴眼泪出现在父亲的眼眶中,眼看就要落下,但,终究没有落下,因为父亲已经站起来,走到堂屋中间,把哭闹的母亲从地上扶起来,扶到凳子上坐下...
【真事儿一】 往水箱里放砖头的富太太 闹闹是我朋友的女儿,前年去德国留学,租住在巴泽太太家。见面那天,老太太非常热情,带着闹闹熟悉一番环境,最后指着抽水马桶的开关说:"这是个老式马桶,正常用非常费水,我在水箱里放了一块小砖头,摁开关时要用不同的力量,砖头就会控制里面的球阀,让水流变小。小便后要这么摁,大便后要这么摁。"她边说边手把手地教闹闹,直到闹闹可以自己操作才罢手。 闹闹在国内时是个典型的物质女孩儿,别说节水意识,就是宿舍洗手房里长流水,她都会视而不见。没想到,留德的第一堂课,竟是一个抠门儿老太太给上的。闹闹在不以为然的同时,私下直翻巴泽太太的白眼。 没过几天,闹闹主动要求洗碗。刚打开水龙头,巴泽太太就惊叫着跑过来,嘴里嚷嚷着"太费水,太费水!"她给闹闹做起示范,先接一盆水,里面放点儿洗碗液,再把脏碗碟放里面擦洗一遍。冲洗的水流非常讲究,水龙头拧到这个位...
《汴京风骚》作者:颜廷瑞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发生在北宋三大文豪——王安石、司马光、苏轼之间的故事。 宋神宗熙宁二年(1096年)二月,王安石在年轻皇帝赵顼的支持下,以霹雳手段和他的九项变法措施,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熙宁烃法”。这一声势迅猛的变革,震撼了沉醉于“百年无事”的朝廷、因循故习的百官,冲击着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的旧制陈法,唤醒了衰飒的民心。但在新法的推行过程中,随着“缺失”的出现,王安石、司马光、苏轼这三个“大归相同、操术各异”的挚友之间开始了激烈的政争,以至水火不容。公心私情,相亲相抵,荣辱升迁,悲欢离合,展示了一代名臣奇才特异的人格和社会大变革中扑朔迷离的复杂因由。历史留下了种种疑团,令后人反刍,沉思。作者简介晨钟卷...
**第一部分有房有车才是真理(1)作者 : 雷宇 “我算是看透了,女人第一看重的就他妈是钱,什么狗屁生死相许,他妈曾经沧海,操,有房有车才是真理。”陈浩瞪着一双血红的眼睛,一只手抓着一瓶快要见底的小糊涂酒仙,嘴里嘟嘟囔囔地发着牢骚。 我坐在陈浩对面,心不在焉的听着他的抱怨,眼睛扫视着窗外,期待着能有一两个美女路过让我饱饱眼福。不是我对朋友的苦难漠不关心,实在是陈浩这小子失恋次数太多,而且还每一次失恋都是因为对方看上比他更有钱的了。这次数一多,我就有点怀疑是不是陈浩这小子想骗我请他喝酒。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真的,可是作为男人,失个恋能算什么大事。我老爸从小就教育我,男人生下来就是要承担苦难的。记得小时候我玩炮仗不小心把手给炸了,骨头都给看见了,我爸还训我说:“哭什么哭,这算得了什么,以后比这更惨的还多的是。”所以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老师问我们长大后想干什么,别的小...
1胡 绳 文 集(1979—194)23胡绳文集1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不断的发展中的。这个命题恩格斯早就提出。他在187年给一位美国女士的信中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恩格斯,致弗。凯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的信,《马恩全集》第36卷,第584页)按照这种观点,恩格斯曾告诫说:“认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恩格斯,1894年为《资本论》第二卷作的序言,《马恩全集》第25卷,第17页)。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因为它的一切理论观点都以事实为最后依据,因为它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它可能而且必然要求理论随着实际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
三叔从老家来省城帮儿子筹备国庆节举行的婚礼,看着儿子为找不到加长林肯或凯迪拉克做婚车而唉声叹气,他一次次欲言又止。这一晚,皓月当空,父子对饮。 1981年,鲁南山区,大豆高梁在田野里漂香。三叔的爹,我的爷爷忙着张罗第三个儿子的婚事。那时候,爷爷当了村主任,最后一个儿子的婚礼当然要办得风风光光。这天一擦黑,爷爷就提着两瓶兰陵大曲,揣着两盒孔府烟跑了十多里的山路,摸到前进村村主任何大把式家里。前进村原来叫水洼洼庄,改革开放后靠养鱼致了富,改名前进村,去年买了台手扶拖拉机,更是闻名方圆几十里。爷爷刚开口,就被对方堵了回来。国庆节日子旺,拖拉机早被乡长的公子结婚定下了。“要不,你把它推走?”何大把式指着墙根的一辆独轮车说,“咱也就配这档次。”爷爷脸一红,二话没说,拎起桌上的两瓶酒抬腿就走。...
我的老前辈杨伯,某一天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一位和他同龄的老人在街头发病被送往医院,但因老人身上只有几十元钱,且又联系不到他的儿孙,医院不敢贸然施救,结果死在病床上。从那天起,他老人家就长期将两个存折和3000元现金带在身上。带这么多钱在身上又怕小偷光顾,于是就缝了一个有口袋的大内裤,走起路来一叉一叉的,很搞笑。此习惯一经养成,风雨不改。晚辈们都视之为病态。 无独有偶,我的外婆,今年82岁了,双目失明,行动不便,但多年来养成的屯积粮食的习性却一点都没有改变。她像《四世同堂》中的祁老太爷一样,喜欢把米、油、花生、面条等放在自己卧室里,从床上一伸手便可以触到,那种富足和踏实的感觉,令人发噱。最喜剧的是老太太虽然双目失明了,却胸怀全球,无论是索马里闹饥荒美国打伊拉克还是印度洋大海啸,都能使她联想到油价粮价快涨了,赶紧买几百斤回来备着。她的焦虑、担心和溢于言表的恐慌,都让晚辈...
我们的目标是从这条小河的源头出发,抵达小河与另一条河流的交汇处,全过程考察小河的流向,绘制小河流程图。 前面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坡阻断了小河前进的步伐,机智的小河调转头来,温柔地依附着小山坡,不动声色地拐了个弯后,完成了转身的动作,缓缓回流了过去。向东继续前行了十多公里后,小河终于找到了出口,缓缓地流淌着,汇入了另一条河流。 站在河流的交汇处,同行的老孙感叹着说:“河流是我们的老师啊!当人生走到无路可走的时候,也许转身就是方向”我对老孙的话深有同感:家乡野蚕的行踪也具有类似河流转向的特征,当它们自下而上吃光了一个枝条上的树叶后,总会转过身去,将后方变成前方,将来路视为出路,重新出发,去寻找下一个蚕食与生存的空间,不断占据新的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