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委书记 (1)第一章 上峰授锦囊一朝获红顶 下属晋香火数日灌黄汤 按照县里的惯例,任命干部时,安排到乡镇或各单位的正职必须由县委书记亲自谈话。副职呢,由抓组织工作的县委副书记或组织部长谈一下就行了。这多多少少体现一种重视程度,体现一种用人的格次。同时,只有一把手给你谈话才交的是实底儿,那二位只不过是打打官腔,提提要求,勉励几句罢了。所以,正月初八上午组织部办公室通知我去见老吴(我们私下里喜欢这样叫县委吴国栋书记),是一件必然的顺理成章的过程。 一般说来,一年一度,县里都要在春节前后调整一次干部,千万别以为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事实上,“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凡是涉及到的人员,从谈话后的表情就可以看出合不合自己的心意。又跑又送的,达到了理想的结果,一定是喜迷迷的,难以掩饰写在脸上的笑意,见人就撒烟,“托福,托福”不绝口;拂袖而去的,一定是不很满意,...
《故乡天下黄花》作者:刘震云第一部分 村长的谋杀 民国初年 "勒死人还吃红薯,不是土匪是什么!" 村丁冯尾巴说: "不会是少东家想不开,自己上吊的吧?" 路黑小瞪了他一眼: "土窑里能上吊?你上一个我看一看!现在土匪恁多,可是不敢大意!" 孙村长的父亲孙老元拄着拐棍来到土窑里,路黑小指着红薯皮: "老叔,看这红薯皮!" 孙老元一见儿子的尸首,泪顿时就下来了,顿着拐棍说: "我家人老几辈,没干过亏心事!" 孙村长有两个老婆。大老婆三十五岁,小老婆十八岁。大老婆一见尸首,扑上去就哭;小老婆一见尸首,扭身就往家跑,去收拾自己的包袱细软。平日大老婆表现不好,在家里摔盆打碗,小老婆见人先笑。现在一到关键时候,就把人考验出来了。孙老元又顿着拐棍说...
前 言(1)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残暴的日本法西斯分子在十几年的侵略战争中犯下了滔天罪行,深受其害的中国人民、亚洲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伤痕累累,几千万亡灵沉冤九泉。而中国是被日本侵略最久、伤害最深的国家,日本对华的觊觎之心由来已久,早在明清之际,中国国力尚未完全衰落之时,日本的侵华意图就已经非常明显,甚至绵延400年而不绝,每逢时局之变则愈彰。中华民族可谓备受屈辱,生灵涂炭。好在这个民族从未屈服。终于,他们看到了侵略者的下场。 1948年12月23日凌晨,狂热的军国主义头子、二战的罪魁东条英机等七名罪恶昭彰的日本甲级战犯踏上了通往地狱的十三级台阶,在正义的绞刑架上结束了他们罪恶的一生。而把东条英机送上绞刑架的中国法官正是我的祖父梅汝璈。祖父全程参加了对二战期间远东地区主要战犯的审理,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11名法官中惟一的中国人。...
许由,一直在出逃 河南许昌,萁山脚下,颍水河边,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位隐士--许由先生。他是所有许家人的祖先,在传说时代,也就是黄帝王朝尧帝掌管天下的时候,许由先生的隐士当得很辛苦,这是一个大同世界,没有战争的侵扰,人们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然而这一切似乎与许由先生无关,他很想像普通人一样安安静静的过完自己的一生,但是他却不停的在逃,因为后面有人追他,追他的人可不是一般的人,追他的人是被纳入圣人系统我们的好心肠君主尧帝。许由先生先是从首都逃到乡村,尧帝就追到乡村,许有先生又从乡村逃到萁山脚下,尧帝也不辞辛苦的追到那里,这时候另外一位隐士巢父先生讽刺了许由先生几句,许由先生如芒在背,一狠心来了一个彻底,逃到中国南方的蛮荒之地九嶷山去了。这一回,尧帝终于死了心,再也没有追去。许由先生的晚年生活就在九嶷山度过的,传说活到一百岁的时候,他老人家骑着仙鹤而去。妙哉。...
毛泽东同志给李鼎铭先生的一封信鼎铭老先生左右: 《永昌演义》前数年为多人所传阅;近日鄙人阅读一过,获益良多。并已抄存一部,以为将来之用。作者*侯先生经营此书,费了大力,请先生代我向作者致深切之敬意。此书赞美李自成个人品德,但贬抑其整个运动。实则吾国自秦以来二千余年推动社会向前进步者主要的是农民战争,大顺帝李自成将军所领导的伟大的农民战争,就是二千年来几十次这类战争中的极著名的一次。这个运动起自陕北,实为陕人的光荣,尤为先生及作者健侯先生们的光荣。此书现在如按上述新历史观点加以改造,极有教育人民的作用,未知能获作者同意否?又健侯先生近来健康如何,能来延安一游否?统祈转致健侯先生为祷! 敬颂 大安! 毛泽东 四月廿九日 ...
最后一个军礼和最后一次接见外宾(1) 1975年1月13日至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朱德主持了开幕式。周恩来带着重病在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作报告的时候,周恩来的身体十分虚弱,但是坚持站着作完了报告。 从三届人大到四届人大,中间相隔10年,又重新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并决定以周恩来、邓小平为核心的国务院领导人选,使经受了多年“文化大革命”磨难的人民心中又燃起新的希望。 朱德在这次会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这时,他已是89岁高龄的老人了。他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说:“在庄严的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我们被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党和人民委托我们贯彻执行宪法规定的职权,责任重大,任务很艰巨。我们一定要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一天亲爱的金正日同志的日日夜夜是在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工作中度过的。试举其中一天为例。1980年10月5日。清晨。这天,金正日同志和往常一样,也是在办公室迎来新的一天的。时值朝鲜劳动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前夕,他为了作好大会准备工作,无暇顾及自己的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埋头于工作。身边的干部为他的健康担心,不肯离开他。金正日同志几次让他先回去休息,但他没有离去。“你实在不想回去,那好。”说着金正日同志便和他讨论在党代表大会准备工作中提出的问题,这讨论持续了很长时间。上午。金正日同志对党代表大会准备情况做了了解和指示,然后到一项重要建筑工地进行现场指导。那座建筑是要向党代表大会献礼的。他仔细地视察了建筑的各个部分,做了具体的指示,午休时间过了很久才离开工地。...
!越战前后目击记作者:亨利·莫尔序言当我们以一位贤惠的妇女作象征,在自由、公理等许多不同的幌子下,得到豪华风雅的著名人物竭力粉饰的文明,却极其卑鄙地对待有血有肉的妇女,并无耻地侵犯她们的风化、贞节和生活的时候,真是一件令人痛心的讽刺。胡志明《法国殖民制度的罪状》骂越南妇女是娼妓、猴子,这对法国人说来是一件平常的事情。胡志明《法国殖民制度的罪状》有许多人认为那不过是一场没有任何价值的“肮脏的战争”,数以万计的美国人丧生在那些遥远的热带森林里,大量的美元和物资投入到毫无意义的地方,但是最后不得不承认我们输去了那场战争。美国人卷入越南一事主要不是或多半不是逐步地、偶然地陷入无法预测的泥潭。它主要说明美国为什么不让共产主义用武力夺取越南是极为主要的。...
主题:[OCR]大纵深战役理论(连载完)发表时间: 201046 14:56:08译者的话大纵深战役理论是原苏联军界在20世纪30年代创立并一直引以为荣的先进军事理论,它在世界军事科学宝库中无疑应该占有一席地位。读者看到的这本介绍大纵深战役理论的书有两个特点:第一,它并非由某个作者独自创作,而是从众多苏军领导人和专家、学者的著作中精选相关部分或全文汇集而成。第二,做此项工作的人并非苏军或俄军哪个领导或学者,而是一个比较熟悉苏联军事问题的中国将领。我本来无心去做连苏联和俄罗斯同行都没有做的事。虽然我离开领导岗位后又重新做起了中断二十年的“译匠”工作,2004至2005两年中出版了三本新译著,但我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接触我年轻时常接触的军事理论著作了。可是有一天,解放军出版社原军事编辑室主任谢钢同志突然来电话,问我苏军或俄军是否出版过专门研究大纵深战役理论的著作。我说没有看见过,大概别人也没见过,因为可...
01 当龙越睁开滞重的眼皮时,映入眼帘的果不其然是明黄色真丝光泽的帐顶,其上以极精细的绣工刺出九龙闹海,就连那明晃晃的龙爪也绣得入木三分。 哼……龙爪,昨天可算是好好地虐待了他一夜! 他动了动身体,那饱受摧残的腰果然抗议地发出惨叫。他痛苦地弱弱地叫道:“谁啊~~来救龙啊~” “别哼哼了。”一位美人掀帘而入,风姿绰约,衣带飘摇,眉目秀美,几可入画。“点点伤而已,叫得跟见鬼似的,还有什么资格跟人家竞争大将的位置?” “哎哟~~”龙越变本加厉地哼哼道:“我说小美人啊~我亲爱的小表妹月月啊~你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你也不看你家老公多勇猛,就一夜就折腾得我死去活来啊~你于心何忍啊~啊~啊~啊~” 说到最后,他还戏剧性地来个一咏三叹,艰难地从被窝里伸出无力的双臂,自以为优美地甩了甩压根不存在的水袖。...
打开时空之门:古玉奇缘 作者:梨魄简介:双胞胎姐妹中的妹妹尹只芷,因为一枚有着神秘力量的古玉回到唐朝。因缘巧遇,她结识了少主被强盗杀死,睡着了滚落马车下躲过一劫的小书童侍雨。在一系列无奈的乌龙下,她得知了古玉是回到现代的关键。然,那古玉却被昏庸的县令当成蓝田美玉强取...楔子不知道尹紫影到底走了什么好运,居然能考上云锋学校。优雅的咀嚼着片土司,俊美的少年尹乱至今为止颇有些不可思议,看着自己这唯一的妹妹,他几次开口想问问尹紫影,终于没有问。一旁,尹只芷便没了他这样好的,耐性,上上下下打量着尹紫影,她嚷嚷着:“姐,你确定你没作弊吗?”想了想,只芷很快否定了自己的猜测,咬着指甲,发扬着云峰学校天才少女的探索精神。小丫头扶扶假想出来的眼镜,点点头,一本正经的分析。...
1968-1980年间,大约一千七百万城镇中学生被遣送到农村去。由于这些年轻人原则上必须在剩下的大半生中自我改造成农民,因此这场有组织的重要人口迁移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起的最彻底最根本的政治运动之一来进行的。由1955年至1966年之间已经分别组织过类似行动,不过范围小得多,而且是在自愿基础上进行的。在中国一般都将最初的几次遣送宣传成是毛主席的创举,其实在当时情况下,是直接受了一种苏联模式的启发,那是1953年赫鲁晓夫提出的一项政策。然而,1968年起,在中国掀起的这场运动,从形式及规模上来说 ,在世界或在中国都构成一桩史无前例的事件。本书不仅揭示发起这场运动的领导人的公开或隐蔽的动机,与他们为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法,同时也会展现他们的这些决定在整个社会上引致的后果。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研究下放知识青年去农村的运动还属于禁忌范畴。即使从那个时期以来,这个话题依然“敏感”。 本书首先在香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