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先提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极有趣。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某一天某一个人睡了一觉,醒来之后,发现自己已经到了两千年之后,那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这个假想实在不能算是太新鲜,因为卫斯理的故事中,早已有了许多这样的假想,有许多例子可以信手拈来。高彩虹和王居风在时间中旅行,就曾到过几百年后;秦俑卓齿更是几觉睡了两千多年;更有离奇的,在《玩具》那个故事中,卫斯理甚至到几万年之后。还可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来。既然已经写过如此之多诸如此类的故事,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似乎就是多此一举了。其实不然,假如一个几千年前的人,突然来到了我们今天的社会,他会怎么想?他会干些什么?一个乡下人进城,尚且都会觉得无所适从,何况一个古代人到了现代?...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独特的气味,日子久了,那种气味就代表他。 F说,他爸爸是一家海鲜酒家的厨师。小时候,每晚爸爸下班回来,他都嗅到他身 上有一股浓烈的腥味。他们住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爸爸身上的腥味令他很难受。他和 爸爸的关系很差,考上大学之后。他立刻搬出去跟朋友住。两父子每年只见几次面。 后来,他爸爸病危,躺在医院里。临终的时候,他站在爸爸的病榻旁边,老人家身 上挂满各种点滴,加上医院里浓烈的消毒药水味道,他再嗅不到小时候他常常嗅到的爸 爸身上的那股腥味——那股为了养活一家人而换来的腥味。他把爸爸的手指放到自己鼻 子前面,可是,那记忆里的腥味已经永远消失。那一刻,他才知道,那股他曾经十分讨 厌的腥味原来是那么芳香的。...
那时,我在一个农民工子弟小学教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时,我给孩子们出了这样一道题:“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0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 从年龄与智力发展水平来说,让七、八年级的孩子来回答这道题,应该是很简单的。 但是当试卷交上来后,我却大吃一惊,我发现,由于打字员疏忽,“10”变成了“1”,迷样,这道题变成了:“假如你家有5口人,买来1个苹果,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 我想,试题本身就错了,所以这道题根本就不可能有答案了。 但阅卷时,我发现几乎所有同学都在那道题下都写出了答案。 其中有一个答案震憾着我的心灵。 答案的内容是:每个人能分到一个苹果。后面接着写了原因:假如爷爷买来一个苹果,他一定不会吃,因为他知道有病的奶奶一定很想吃,分会留给奶奶的;但奶奶也不会吃,她通常会把苹果送给她最疼爱的小孙女——我;但我也一定不会吃这个苹果,我会把它送给每天在街...
前不久,一桩奇特的官司引起媒体的关注:在佛罗里达,一名律师代表几个民间组织向上帝起诉,要求“他”为去年佛罗里达遭受的热带风暴灾害负责,并赔偿损失。 去年夏天,美国佛罗里达地区遭受了一场罕见的热带风暴袭击,估计直接损失高达50亿美元。灾难发生后,该州几家民间和官方组织的发言人认为,这场灾难应属于天灾,而既然天主教认为上帝是全能的,那么那个称之为上帝的神就应该为佛罗里达的台风灾害负责。于是,人们自然就可以起诉上帝,甚至向上帝索赔。 但是,一开始,没有哪个律师敢接这个案子,起诉上帝?谁有这样天大的本事,大多数人认为要么根本赢不了,要么会受到嘲笑或者宗教团体的指责,甚至会遭到天谴,从而招致杀生之祸。但在遭到73名律师拒绝后,终于有一个勇敢者站了出来。...
自序这个故事涉及一个很富传奇性的历史人物:年羹尧。年羹尧这个人衍生出来的故事极多,都十分有趣,这个故事中出现的只是极少部分。这位年大将军在这个故事中,突出的一点是他拥有具有逢赌必赢功能的宝物,可是他却想都没有想到要和皇帝赌一睹,结果被皇帝满门抄斩,下场悲惨。有人会说:天下哪有这样的笨人!明知道可以必胜,却连赌都不赌!我不会和这样的说法争辩。只是忽然想到,任何专制制度,如果全民反对,也就是说如果全民和专制制度对赌,赢的必然是全体民众,全体民众有必胜的把握。历史上无数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最近的例子在欧洲发生,专制制度在和民众(甚至不是全体)的对决中,如同被烧红的钢刀插进去的牛油一样,转眼消融,被民众送进了历史的坟墓。...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落叶知秋”的道理。似乎那满树的葱绿,一到秋天就该自自然然地消失。于是,听任季节染色的黄叶绿叶,便不再用怜惜的眼光去打量。 偶然的一个夏日,独自一人去小树林散步。有一片树叶轻盈地落入我的发际。接过来,是好碧绿的一片。心头便掠过一丝惊惧:原来一片葱绿的树叶居然会在夏天殒落,落叶不只在秋天呵! 原以为生命年轻的时候,就像散步时一段很长的路可以慢慢去走,一段很可心的音乐可以反反复复地听,很少去想该特别地抓紧些什么,抑或特别地去珍惜些什么。很多东西是挥霍了,很多东西是放弃了,比如光阴比如爱情比如事业。看看阳光下健步如飞的身影,居然无悔。大凡把生命看作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那年轮便是慢慢地缝合着。活着便是一种被动而不是能动。这种人不会抓紧时间去创造些什么,而是花很多时间去等待些什么。年轻的时候,如果认为生命是一次遥远的旅行,经得起漫不经心的耽搁,犹...
序言《钻石花》这篇故事,是卫斯理为主角故事中的第一篇,写作时,还完全未涉及"科学幻想"这个题材。在第一次出版的时候,曾再三考虑要不要列入,结果还是列入了。因为这是卫斯理这个人物的"首本戏",对这个人物的来龙去脉,有相当详细的交待。不久之前,一位读友就问:"卫斯理的中国武术,主要是哪里学来的?"就有点自己也记不清楚,还是他有肯定的答案:是杭州疯丐金二的徒弟。这种"典故",就是全出在《钻石花》这个故事中。其所以未再用到《钻石花》中其他人物的原因,只怕是为了它不是科幻题材故事的缘故……总之,写作会有很多情形,都不是有意安排的,至于无意间何以会出现这种情形,实在无从追究。由于这是最早期的作品,所以在重校之际,改动之处也相当多。多年写作生涯,文字总比以前要洗练得多了。...
序言这个故事,很多人看了,都说"太恐怖"、"太残忍"了.看得人心中十分不舒服,云云。可能有这种感觉,由于故事的读友大都生活在一个进步的、美好的社会中,在那种环境下,人性的丑恶面收敛的程度高,所以故事中的写的一切,看来就今人不寒而栗。然而不可不知的是,那些令人不寒而栗的事,是百分之百历史事实。凌迟,这种剐刑,最多可以割到两千三百多刀以上,才令受刑人死去,人对同类的残虐,竟然可以到达这种地步,难怪卫斯理想为人类行为辩护几句,可是却无从启齿。故事中只是极简略地写出了事实的经过,绝没有文学上的渲染,不然,只写一项腰斩,至少可以写一万字,看得人食不知味(倒胃)、寝不安枕(失眠)!人类在慢慢进步,大慢了。人性的特点,形成种种残暴,施暴者自然是罪魁,但有大多的屈从,也是罪因,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活埋数以万计降卒的记载,这许多万兵士,明知要被活埋,反正是死,为什么连奋起反击的行动(...
他和她,算是世间卑微的男女——收入不高,工作不轻松,朝九晚五地上班下班;一个人的薪水供着房子10年的按揭,另一个人的薪水管吃管喝刚刚够。 他们下班通常是一起去菜场买菜,回家做简单的饭菜吃;然后看电视,他总让她选台,有时她看得直乐,他却在一旁睡着了,她就笑他,让他挑一个喜欢的节目看,他说随她;他们很长时间才会去吃一次浪漫的西餐或去喝一次奢侈的咖啡,她点什么他就跟着点什么;过节时他们也会去看一场电影,也由她指定喜欢的片子和时间。 刚开始,她很高兴也很满足,渐渐地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了。终于,在一次晚餐是吃米粉还是面条的左右为难中,她生气了,执意让他自己拿主意:“你自己就没有想吃的东西、想做的事、想去的地方吗?你自己就没有一点想法吗?你以前不是这样的,你对和我一起生活真的没有一点兴趣了吗?”...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房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到:“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 第二晚,两人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头奶牛死了。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让别人...
这件事情发生在澳大利亚一个岛上的度假村,那时我在那里担任翻译。 有一天,我在大厅里,突然看见一个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正在安慰一个大约4岁的小孩,饱受惊吓的小孩己经哭 得筋疲力尽。问明原因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那天小孩特别多,这个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在儿童的网球课结束后,少算一个,将这个小孩留在了网球场。 等她发现人数不对时,才赶快跑到网球场,将那个小孩带回来。小孩因为一个人在偏远的网球 场,受到惊吓,哭得十分伤心。 不久小孩的妈妈来了,看见了自己哭得惨兮兮的小孩。 如果你是这个妈妈,你会怎么做?是痛骂那个工作人员一顿,还是直接向主管提出搞议,或是很生气地将小孩带离,再也不参加“儿童俱乐部”了? 都不是! 我亲眼看见那个妈妈,蹲下来安慰自己4岁的小孩,并且很理性地告诉他:“己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也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
自序很多喜欢看卫斯理故事的朋友都说:你的每一个故事之中,都有一定的想表现的主题。那么,《鬼混》这个故事的主题是什么呢,看来,这只不过是一个讲述离奇的降头术的故事,紧张热闹,十分有趣,只是一个"纯故事",并无主题。可是,真是大有主题,而且一早就刻意安排,整个故事的中心思想是:被实用科学认为绝无可能的一些异象,千真万确地存在着。中国异人张宝胜的种种异能,无一不把现代人类实用科学践踏于脚底,简直可以宣布现代实用科学的死亡!这是地球人在所谓科学观念上的大冲击,所以借行之已久,但被科学认为荒诞的降头术,来发挥这一点。还是囿于实用科学的观点,在写到史奈大师出现之际,不敢写他穿门而过,而张宝胜就有这异能。卫斯理一九九六·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