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笑虹富兰克林生平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年)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出身寒微,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12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所有这一切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自立于当时的社会,他几经周折,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印刷所。由于吃苦耐劳,讲求信誉,注意经营管理,他不仅在印刷界激烈的竞争中站住了脚,并且把业务扩大到邻近几个州以及西印度群岛,成为北美洲印刷出版行业中的佼佼者。他注意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科学问题。他从实践出发,从事科学实验和观察,在电学上解答了“电为何物”的问题,将不同状态下的电称为“正电”和“负电”出版。全书正文65节,其中第1—18节是对黑格尔以前的旧,提出了电学中的“一流论”,在大气电学方...
人们并非想象的那样理性(1)你怎么样我不清楚,但是直到今天,我还没碰到一个从不拖沓的人。遇见麻烦就往后拖,“明日复明日”的现象随处可见—无论我们怎样痛下决心、自我克制,一次又一次痛心疾首地矢志自新,但是克服拖沓恶习实在太难,难得无法想象。 我想通过我本人的一段亲身经历,与大家分享怎样才能战胜拖沓恶习。我18岁那年,遭遇了一次可怕的事故。一颗镁光照明弹在我身边突然爆炸,造成我全身70%的皮肤三度烧伤(事件经过我曾写进《怪诞经济学》一书中①)。更倒霉的是,住院3个星期后我在输血时染上了肝炎。无论什么时候,肝脏染上恶性病毒都不是好事,况且我当时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这对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肝炎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耽误了我的烧伤治疗,我全身很大一部分皮肤移植产生了排异反应。更糟糕的是,医生无法确诊我患的是哪一种肝炎。他们只知道我患的既不是甲型肝炎也不是乙型肝炎,但到底是哪...
1.一个法国女人和她的香奈儿5号(1)一天,菲律宾的一个渔夫,慢慢走进一家装潢得富丽堂皇的精品店。他的到来引起其他顾客和店员的关注。但他不以为然,神情自若,走到柜台前。 “您需要什么吗?” 渔夫没有开口,默默伸出五根手指。 店员知道他要买什么了。 于是,渔夫满意地拿着他的所选,离开了。 他离开了,带走了一瓶香水:Chanel NO 5。 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还是杜撰的? 几乎没人刨根问底。 人们只是津津乐道地讲述着这个故事。 是啊,围绕着香奈儿、香奈儿5号香水的故事、传闻、轶事,不可胜数。 因为香奈儿,因为这个法国女人,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嘉柏丽尔?香奈儿(Cabrielle“coco”Chanel;1883-1971)家境贫寒。五岁时,她的母亲死于肺病,之后,父亲神秘地失踪了。自此,香奈儿开始了坎坷、艰辛的孤儿院生活。香奈儿是个喜欢幻想的女孩,十几岁时在一家针织店当店员,就梦想着成为一...
第一章 论公意是不可摧毁的只要有若干人结合起来自认为是一个整体,他们就只能有一个意志,这个意志关系着共同的生存以及公共的幸福。这时,国家的全部精力是蓬勃而单纯的,它的准则是光辉而明晰的;这里绝没有各种错综复杂、互相矛盾的利益,公共福利到处都明白确切地表现出来,只要有理智就能看到它们。和平、团结、平等是政治上一切尔虞我诈的敌人。纯朴正直的人们正由于他们单纯,所以难于欺骗;诱惑和甜言蜜语对他们都用不上,他们甚至还不够精明得足以当傻瓜呢。当我们看到在全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民那里,一群群的农民在橡树底下规划国家大事,而且总是处理得非常明智;这时候,我们能不鄙视其他那些以种种伎俩和玄虚使得自己声名远扬而又悲惨不堪的国家的精明吗?...
目 录(1)借着读书读自己 四色笔读书法 借着读书读自己读书会 前言 第一章 生命潜能 ——在仅有一次的生命里, 活出自己最大的可能 本单元让你触动自己无限的可能性,从而激发“我能更好,我要更好”的信念 第二章 我是一切的根源 ——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切现状都源于自己 本单元通过阐述因果律,让你了解:内因与外在环境(他人的刺激)这个外缘结合后所创造出的种种“果”——婚姻、事业、人际、亲子关系等 第三章 觉察与觉醒 ——一个觉醒的人,他的名字就叫佛 一尊迷失的佛,他的名字就叫人 作者将为你阐释发挥无限潜能的唯一途径——“觉察”的真貌,如何做到不偏不颇,既能享受生命,又能在与身边人的互动与生活中,让自己成长和开发无限潜能...
第一章 初识阿黄我是一个稻草人,本来我的职责只是吓唬吓唬偷吃庄稼的小鸟,不知道哪一天开始,我有了自己的思想。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所以 我常常在思考,为什么我会有思想?我从哪里来?就这样一天复一天,一月复一月的,终于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以我现在的知识是想不通这么复杂的事情的,算了 我还是到处走走吧,既然 现在的我可以自由的行走在天地之间,那么还是好好的享受一下我的人生吧。于是 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我做了或许是我一生中最对或是最错的一个决定,离开这里 去外面的世界,我要去看大千世界,过不一样的人生。 离别总是伤感的,虽然没有一个人送我,也没有任何的祝福,我毅然的踏上了我的旅程。背后 那块不知道陪伴了我多少年的稻田渐渐的离我远去,但我的心中却充满了激情,对着空中的骄阳,不由得豪情万丈,心中的激情蓬勃而出,我不由自主的大喊一声:我来了,未知的世界,美好的人生。...
恰似红楼梦里来诗云: 一番风雨红楼路, 朝朝寻觅复暮暮。 入则思量女儿心, 梦中还似花千树。 终是斑斓奇女子, 生生回转连千古。 不觉已过数百年, 醒来犹是红楼梦。 这是一首缩头诗:“一朝入梦,终生不醒。”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洋洋洒洒数万字的“荒唐言”,让多少闺阁少女、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从《红楼梦》诞生之日起,人们就从来没有终止过对她的解读和思考。 从创作上说,她跳出了“千人一面”,“好人无一处坏,坏人无一处好”的圈子,塑造出了更为丰满更为真实的人物群像; 从语言上说,她既没有“之乎者也”的晦涩,也没有“小二,来几壶好酒”的通俗,而是创造出了一种雅致的语言,引人入胜。因此有人说“开谈不讲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写在前面其实我想说“谨以此书献给可爱的人民子弟兵们,特别献给那些从天而降的空降兵哥们”,可是我不敢说,因为我会脸红。我跟自己说,你说你这种超烂文笔写出来的东西,还好意思说是献给可爱的人民子弟兵的么?但是,对从5月12日以来,一直关注那场让无数中华儿女揪心的大地震的我来说,必须写点什么,写点自己真心想表达的东西,写点关于人民子弟兵的东西。我一直认为流泪是女人的专利,男人就应该铁石心肠。可当我看到电视里没日没夜播放的那些抗震救灾新闻时,眼睛模糊了……对于一个没有经历过真实军营生活的人来说,写这样一个故事除了借助网上的资料以及自己的想象外,真的没有任何凭据,有时候因为不能确定某个细节是否会在真实的军营生活中出现,我冥思苦想,最后不得不绕过它,虽然它很细小。...
凉若夜烛第一卷 静浪第一章 余情留香融融月色,几缕柔和倾泻在潭面上,粼粼波光,如滴滴碎泪,幽澈而凄凉。十三岁的少年,身着素麻衣,双手如雪般白皙,清凉的眸里没有一丝波动,就是泛着霜白的唇,亦是凉凉的。少年坐在凊寒的石头上,安宁地望着潭水,似块玉石,静静的,没有一点动作。“梦若,母亲叫我来寻你。”身后传来几声脚步音。声音的主人也是个十三岁的少年,那模样和麻衣少年极为相似,只是长得高些,又穿着淡蓝的棉袄,“弟弟,穿得这么单薄,不冷吗?”本是俊俏的容颜却笼着一层阴森,在苍白的月光下显得有些狰狞,“被人瞧见了,不晓得的还以为我们虐待你呢。”阴冷的少年微弯着眼角,眸里全是傲慢。“不劳天祁哥哥费心。”被叫作梦若的少年不冷不热地回答了一句就起了身,拍了拍衣上的灰尘便往屋里走,理也不理他。...
第一章 遭遇鬼子望望快要落下来的太阳,毛妮心急如焚。她手里揣着从镇上王广仁药店抓来的草药,想着躺在炕上病体沉重的母亲,一边拿衣袖擦了擦鼻尖上渗出的汗珠,一边加快了脚步。 毛妮沿着马子河河堤走着,河堤上面是大片的玉米地,玉米棵已有齐肩高了,这一带的地因为靠着马子河,不缺水,绿油油的庄稼长得很喜人。毛妮没有心思停下来看一眼清爽宜人的庄稼,走在路上她心中一个劲儿扑腾腾乱跳。她知道这里离关道闸很近,最近常有鬼子在这一带出没。若不是母亲病得厉害,她一闺女家才不会在这个时辰独自一人在路上奔走。 毛妮急急地走着,汗水不断地冒出来。天气出奇地热,怕是要下雨。一滴汗水淌下来流进了眼角,毛妮拿湿了的衣袖抹了抹,眼前有些模糊。这时一条平坦的黄土马路出现在毛妮面前,她心中暗暗高兴,只要穿过这条土路再有三里地就到家了。突然毛妮看到路边有一黄色物体站在那里,她停下来撩起衣角擦了把眼,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