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共和国十大将军传——黄克诚 作者:谢远学 等 内容简介: 黄克诚(1902-1986)湖南省永兴县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革命军任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教官。参加了北伐战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游击队党代表,红四军第十二师三十五团党代表、团长,第二路游击队司令,红三军第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代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卫生部部长,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政治委员,八路军第二纵队、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三师师长、政治委员,苏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共苏北区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西满军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人理书记,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中共天津市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作品:李连杰传 作者:廖小东 内容简介: 李连杰,1963年4月26日出生于北京。家族姐妹中排行最小。1971年暑假进入北京体育运动学校学习,从此走上习武之路。 1982年,不满二十岁的李连杰凭借《少林寺》一部影片蜚声海外,家喻户晓。1983年拍摄续集《少林小子》,因两度与同门师妹黄秋燕合作,两人萌发感情,于1986年结婚,生有两个女儿。 1988年与周星驰合影《龙霸天下》时,与利智一结片缘。十一年后,李连杰与利智在美国洛杉矶注册结婚。利智为李连杰生下一个“千禧男孩”,取名Jane Lio。 代表作:《少林寺》《黄飞鸿》《功夫皇帝方世玉》《东方不败》《龙霸天下》《太极拳》《方世玉》等。无论是作为武术运动员,还是作为影坛人物,都创造出了辉煌的成绩。英俊随和的外表,坚毅、嫉恶如仇的性格,漂亮的打斗,他的许多经典之作,倾倒了无数观众。而后他又身手不凡地打进好莱坞,让全世界都领略到了中国武术的真...
作品:辽沈战役概述 作者:杜聿明 内容简介: 此文是我军主帅杜聿明亲自撰写,发表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华文史资料文库》第6册P800—823,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 正文 一、从陈诚的雄心勃勃谈起 当1946年下半年起到1947年上半年止,人民解放军已经击退了蒋介石数百万军队的疯狂进攻,并消灭了蒋军100多万,迫使蒋介石转入全面防御的时候,蒋介石集团的内部矛盾也日益加深。各级高级将领及部队长如顾祝同、刘峙、熊式辉、汤恩伯、杜聿明等均对陈诚表示不满。因为他自任参谋总长以来,飞扬拔扈,任用私人,排除异己;装备补充,多偏重他的嫡系部队,而对其他各部队多予克扣留难;以至众怨沸腾,议论纷纭,造成大部分失业高级将领在南京紫金山孙中山灵前“哭灵”的事件。当时蒋管区社会秩序败坏,军纪废弛,曾流行着“军官总”、“青年从”、“伤兵院”、“国大代”、“新闻记”等所谓五毒,到处闯祸...
作品:明珠缘 作者:明·李清 内容简介: 据李保恂《旧学庵笔记》载有大字刻本,今未见。现存清刊本,藏复旦大学图书馆。清末另有石印本,改题书名为《梼杌闲评明珠缘》,或径题《明珠缘》。 此书不题撰人。缪荃荪《藕香簃别钞》、邓之诚《骨董续记》皆推测为李清所著。缪荃荪《藕香簃别钞》以弘光朝工科给事中李清曾为其祖李思诚辩冤,此书中叙及礼部尚书李思诚阻挠魏忠贤窃边功请封而为权阉所恶事,疑为李清所撰。邓之诚《骨董续记》卷二称此书“其所载侯、魏封爵制辞,皆不类虚构;述忠贤乱政,亦足与史相参”,记事亦有与李清《三垣笔记》相发明者,“总之,非身预其事者不能作也,谓之映碧(李清号)所撰。”当代学者欧阳健等亦持此说。 作者简介: 正文 第一回 朱工部筑堤焚蛇穴 碧霞君显圣降灵签...
作品:穷人的银行家 作者:[孟加拉] 穆罕默德·尤努斯 吴士宏 译 内容简介: 1983年,穆罕默德·尤努斯创立了格莱珉银行,专注于向最穷苦的孟加拉人提供小额贷款。他的目标是:帮助穷人实现个体创业,从而使他们永远地摆脱贫困生活。 这个理想诞生于1976年,那天,他自己拿出27美元借给村子里42个制作竹凳子的农妇。只需要这一点点钱,她们就能够买原材料,从而做起生意。尤努斯的小额贷款帮助她们永远摆脱了贫困。 尤努斯坚信,借贷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他提出了简单而充满智慧的解决贫困的方案:为穷人提供适合他们的贷款,教给他们几个有效的财务原则,然后,他们就可以自己帮助自己。 尤努斯的理论被实践证实了,格莱珉银行已经向240万个孟加拉农村家庭提供了38亿美元的贷款。今天,有250多个机构在将近100个国家里基于格莱珉模式运作着,而格莱珉银行领导着这个以小额贷款消除贫困的席卷全球的运动。...
《哈佛》作者:佚名一、甜蜜的孤独研究生院的宿舍,周围都有一片平整的草坪,上面随意摆着一两张野餐桌。宿舍当中,最难看的要数RHall和CHall——六十年代一位著名建筑师的杰作。学校附近房租贵,宿舍稍便宜,所以穷学生喜欢。RHall背向牛津街的一侧,二楼的一个房间,窗外恰好有棵小树,那是我刚到校时住过的地方。我非常喜欢RHall的这个小房间。大学时室友合买了一台计算机,晚上几个人争着玩游戏,很吵;如今一个人住,是一种享受。我在RHall的房间里读书、做题,还用电饭锅煮粥。读书累了,我拉开百叶窗,看着外面的草坪和树。初秋,毛茸茸的松鼠攀在树枝上,一边不停地嚼着坚果,一边好奇地看着我。男生有时赤着上身,躺在草地上晒太阳,炫耀结实的肌肉。冬天,冷风刮过,原先的草坪上只剩下茫茫白雪……...
作品:德川家康——第九部 关原合战 作者:[日] 山冈庄八 王维幸 译 内容简介: 《德川家康》洋洋五百五十万言,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 在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德川家康最终脱颖而出,结束战国烽烟,开启三百年太平盛世。 作品展现了德川家康作为乱世终结者和盛世开创者丰满、曲折、传奇的一生,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与杀伐、谋略与权术、天道与玄机!它不仅成为商战兵法、政略宝典、兵家必备,更是不朽的励志传奇。 正文 第一章 天下归心 庆长四年夏秋之际,骄阳似火,本阿弥光悦行色匆匆,只顾赶路,他要乘坐淀屋的船从大坂回伏见。经过自家门口,他却连进都不进,便径直向茶屋四郎次郎位于通出水下町的宅子而去。...
作品:这就是我 作者:金成 内容简介: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中国最普通的农民家的孩子如何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生活的困境,如何把握好自己生命中的每一步的故事。朴实而感人! 正文 序言 “这就是我”——是自卑的哀鸣还是自豪的欢呼?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是一个平民,头上没有名人的光环,身上更无伟人的业绩。但我同所有的名人和伟人一样拥有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一天的八万六千四百秒。凭此,同样能打造出无愧、无悔、无憾的平民人生。今天,当我的生命季节已进入深秋,西游之旅接近尾声,心里同样涌动着对青春旋律,对人生历程的追思与眷恋。这种火焰般的眷恋催使我这一生所经历的许许多多刻骨铭心的往事,就象电影镜头一样一幕幕在脑海中闪现。当年的欢笑,当年的泪水,当年的激情,当年的沉重,是如此地激动着我的心!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拿起了多年未动的笔,涂涂改改,改改涂涂,几经易稿,于是就...
《好父母好孩子》作者:佚名序一 家庭教育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徐惟诚生孩子,把孩子养育成人,是一件喜事,快乐的事。从母亲怀孕开始,就会受到家人和亲友的祝福、祝贺,然后就开始各种忙碌,自然是带着喜悦的忙碌。在孩子的身上,寄托着父母的全部希望。教育孩子又是一件苦恼的事。许多做父母的人费尽了心血,孩子却总不能如自己的理想。有的孩子越学越不爱学习。有的父母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仍然对父母不满。有的父母的谆谆教导被孩子视为碦嗦。有的父母被自己的孩子瞧不起。他们问:现在的孩子怎么啦?他们想,自己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许多孩子也觉得苦恼。为什么作业越做越多?为什么怎么努力也不能让大人满意?为什么许多好的想法不能被理解?...
作品:老残游记续集 作者:清·刘鹗 内容简介: 该书描写了丁已年冬月信在北京前门外蝶圆,有东阁子、西圆公来访,谈及近日朝廷整顿新政,满街都是巡兵。作者借老残之口,道出了官僚主义的腐败,体现出了忧愤深刻的社会内容。 作者简介: 刘鹗还曾写有《老残游记》续集,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之间。据刘大绅说,共有14回,今残存9回。1934年在《人间世》半月刊上发表4回,次年良友图书公司出版6回的单行本。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老残游记资料》收录了后3回。续集前6回,虽然也有对官僚子弟肆意蹂躏妇女恶行的揭露,但主要的是通过泰山斗姥宫尼姑逸云的恋爱故事及其内心深入细微的思想活动,以及赤龙子的言谈行径,宣传了体真悟道的妙理。后3回则是描写老残游地狱,以寓其惩恶劝善之旨。...
作品: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作者:赵美萍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读来使人唏嘘动容、催人奋进的励志之书。作者以非同一般的奋斗经历,详细描述了她对不公正命运的不屈抗争,最后梦想成真的不平凡人生。 作者出身卑微,家境贫穷,自幼丧父,小小年纪便退学上山砸石头,用柔弱的双肩扛起家庭重负,用血汗挣来微薄收入养活全家,供妹妹读书。就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她依然对生活怀着无限的憧憬与希冀,以坚忍不拔的意志与艰难的生活作着顽强不屈的抗争。19岁那年,作者身负因母亲生病借下巨债,到上海打工,先后做过餐馆服务员、服装厂流水线女工,时装公司技术员,广告公司业务员……吃尽千辛万苦,但作者怀着一股“一定要出人头地”的信念顽强拼搏,终于在海纳百川的大上海树起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成了打工族中的佼佼者。...
作品:彭德怀传 作者:彭德怀传记编写组 内容简介: 彭德怀元帅,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彭总。他的一生,从旧社会最底层一个赤贫的农家之子到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杰出领导人;从一位功勋卓著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到“右倾机会土义分子”、“反党集团的头子”,直至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囚徒;从蒙冤受屈、含恨以终到终于恢复名誉,受到举国上下的同情与追念,他的76个春秋是如此波澜壮阔、风雷激荡,又如此曲折坎坷。他的生命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华民族从上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的苦难、追求与奋斗,反映出中国现代史上一场翻天覆地的人民革命的必然性及其辉煌胜利,也揭示了革命进程中曾经发生的错误和应当吸取的教训。 正文 第01章 乌石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