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扬帆驶出刘家港 如果此刻退回到1405年夏末,明代皇帝朱棣登基的第三个年头;如果此刻置身于扬子江汇合口,那么港口城市刘家港展现给您的将是一幅如此壮观的景象:一支舰队,一支在这个世界上从未看见过的舰队,正在驶向中国南海,以便由那里出发,驶往大西洋,也就是印度洋,当时的中国人喜欢把它称之为大西洋。一望无际的扬子江面上是丛林叠嶂的红旗,它们覆盖了整个水面;空气中响彻着震耳欲聋的锣鼓声。 “三宝”太监郑和所率领的这支舰队由317艘船组成。想想看,即使在183年后,西班牙的大型舰队充其量也就只有132艘船!在郑和的这支舰队中,有62艘九桅杆的“宝船”,它们是当时世界上所能建造的最大的木船。其中船身最长的是135米,最宽的是55米;而哥伦布在1492年开往中亚,并且在美洲登陆的那三只“核桃壳”船,加在一起也就刚刚66米,假如把这三只船装到郑和的这艘大船里,充其量也就只占半船的容积...
1新工具〔英〕培根 著2目 录1目 录第一卷………………………………………………………1…第二卷……………………………………………………9…83新 工 具1语 录——关于解释自然和关于人的领域——第 一 卷第一章一人作为自然界的仆人和解释者,他所能做、所能懂的只是象他在事实中或思想中对自然进程所已观察到的那样多,也仅仅那样多:在此以外,他是既无所知,也不能有所成就的.42新 工 具二不用工具做工,不能产生多大的效果;理解力如听其自理,也是一样.事功是要靠工具和助力来做出的,这对于理解力和对于手是同样的需要. 手所用的工具的确是供以动力或者加以引导,同样,心用的工具也不外是对理解力提供启示或示以警告....
古本水浒传[70回本续] 作者:未知古 本 序 卢俊义梁山惊恶梦 嵇叔夜草堂执长弓第 一 回 及时雨论功让马 青眼虎奉命筑亭第 二 回 丁九郎真诚款客 段孔目假话欺人第 三 回 燕青失陷大名城 史进气走玄通观第 四 回 九纹龙大闹黑风冈 玉麒麟亲下梁山泊第 五 回 高沖汉中枪殒命 栾廷玉奉召兴兵第 六 回 刘唐索超同被擒 李逵关胜双中箭第 七 回 黑旋风劫寨遇张清 宋公明诡言斩孙立第 八 回 布疑阵叫反出林龙 设奇谋大败栾廷玉第 九 回 郓州城刁奴陷主 梁山泊义仆鸣冤第 十 回 忠义堂点将分兵 郓州府反牢劫狱第十一回 碎剐衙内李应报仇 撞破头颅韩忠殉主第十二回 林教头病卧梁山泊 花和尚误走富安庄第十三回 富太公有意擒僧 鲁智深无心遇盗...
《当代》2006年第6期滑坡.........................韩永明教案.........................莫怀戚冰冷的链条......................夏天敏核磁共振.......................谈 歌线人.........................阿 池沉默的中士......................王 凯豆沙包........................傅爱毛小羊的家.......................铸 剑刻字店........................哲 贵中国象棋.......................武 歆...
平原.........................毕飞宇密码.........................麦 家繁华.........................朱文颖唇边童话.......................肖克凡眉毛.........................王 松背黑锅的人......................晓 苏[封面中国]悲情1931.....................李 辉[亲历历史]致家里人.......................冰 心[西部地理]温泉.........................于 坚[生活在别处]母语的诸天......................苏 炜...
闲扯 对于这个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故事,我原本是想以日记的形式将它记录下来的。但是由于我本来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并且这件事情发生的也太过突然,太过诡异。有些时候即便我想当天将它记录下来,却根本没有这个勇气和精力。 但是有些事,要自己一个人去面对,实在是太辛苦了。我之所以会选择将这件事说出来。就是希望看到这个故事的人,能帮我指出一条路来,能告诉我该如何去面对明天的日子,如何去解开我心中的无数个疑团。 坦白的说,到今天为止,这件事都还没有结束! 此时我的心情很平静,因为现在是下午,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更准确的说,现在是2006年11月1日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现在想想,如果不是因为发生了这件事。或许我现在会很无聊吧。因为最近公司没有什么事做,我从9月份开始就一直很无聊,每天都在无所事事的混日子。每到下午,我都会偷偷的睡一觉。可是现在我不能睡,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能...
正文楔子 2005年,深圳 华灯初上的街道,比白天多了几分妩媚温柔,张小文身着浅蓝套装,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有些疲惫。刚进楼门却想起浴室的灯泡坏了,忙转身向楼旁的便利店走去。 开门,打灯,踢鞋,扔包,一气呵成。张小文从阳台上把沉重的梯子一点点挪到浴室,试了试平衡,小心翼翼上了梯子,突然脚一滑,“啊”的一声惊叫,身子后仰重重摔倒在瓷砖地上,一动不动。 清、康熙43年,北京 湖边景亭的走道,面对面站着两位十三四岁的姑娘。穿鹅黄衫子的已是赏完湖景,正欲下楼,着浅蓝衫子的也就差着两步,即可上到亭间欣赏美景。但楼梯较窄,一人走富裕,却绝不能两人同行。双方又都不想让路。二人同时提脚,迈步,挤在了一起,浅蓝衫子的小姑娘因在下方不好用力,脚一滑,“啊”的一声从楼梯滚下,摔落地上,一动不动。...
内容简介 乔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晨星之子,是美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这位在南北战争中受到林肯青睐的骁勇善战的年轻将军,被派到西部去镇压印第安人,却在小比格奥战役中全军覆没,惨死在印第安人手中。 作者用他文学大师的笔触,卓越的记实文学表现手法,描述了这场残酷至极,令人发指的野蛮战争。 《晨星之子》这部被誉为圣经般的巨著,如同一个万花筒,为我们再现了当年美国西部印第安人战争时期令人触目惊心的场景:剥取头皮,肢解尸体;全身涂染各种古怪图案、头戴奇异羽毛饰物战帽的印第安人斗士,用带人发头皮编织的毯子;野蛮残忍的印第安人头皮舞和拜太阳舞;驱赶残杀印第安人妇孺,亵渎印第安女尸,烧杀印第安人棚屋的美国士兵,以及为成串展出的印第安人头皮而欢呼的白人……...
作者:兰晓龙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5ISBN:7540730536字数:395000定价:22.00元 【作品简介】 他来自农村,他生性层懦,他经常让人失望,他直接影响连队的荣誉,但他有着一种本能的直扑,和潜藏着一种超人的智慧与耐力,一经发挥,即可战胜自己,同时战胜他人。他有过无比的骄傲,也有过无比的孤独。因为杀死了一个人,他曾想离开部队,可他发现自己又只能是一名军人,就连父亲的入狱也动摇不了。在一场世界军人的生死角逐中,他几经危难,却从不放弃……他是当代中国军人最真实的士兵形象,他叫许三多,《士兵》里的一名二级士官…… 这是一场世界军人的死亡角逐,中国士兵许三多,在突击中失散、负伤,昏迷在地,他想他可能要死了。他怕死。因为走到今天,对他来说太不容易。...
我这部书是叙述华夏开天辟地神话的,但是我要叙述开天辟地的神话,我先记述两段明朝人的神话,作一个引子。明朝万历年间,陕西省延安府肤施县地方,有一个小小村庄,名叫柳树涧村,村中有一个姓林的读书人,他的才学虽好,可奈命运不济,屡次应试,不得考取,家中又贫,不得已,只能在离柳树涧约六十里远的东土桥地方开一个小馆,教些蒙童,糊口度日,他的妻子却依旧住在柳树涧家中。有一日,这姓林的从东土桥回到他家中去,走到半路,忽然之间,天色昏黑,大雨如绳的下来。他没有办法,只得向近旁一个古庙中暂时躲避。那个古庙只有三间房屋,却已墙坍壁倒,破败不堪。细看那当中所供的神像,金色的衣裳早已剥落,神座前的香案亦复欹斜欲倒,想来是个久已无人住持的古庙了。这个姓林的人,本想等雨下得小一点,拔脚就走,不料那雨竟下个不祝他闷起来,只好打开行李,在香案之下暂时休息。...
阿瑟·黑利作者致读者的信 一九七九年《超载》出版时,我宣布退休了。我很疲劳。我的一生已过得很充实,过去我感谢,现在我仍然感谢世界上千百万读者,是他们多方面丰富了我的生活,包括使我有条件退休。 不论我的余生还有多少岁月,我要花更多时间——还要旅行——和我的爱妻希拉在一起,钓钓鱼,多读点书,听听音乐轻松轻松,做正进行创作的作家做不到的一些事情。 我毫不知情的是,我的冠状动脉有六处堵塞,快要致我于死命了——这是我的朋友,旧金山的内科医生爱德华·罗宾斯大夫在我退休后不久就诊断出来的,他建议立即做手术。手术做了——开了四条通道——由得克萨斯心脏病医院的丹顿·库利大夫主刀。对这所医院我感激不尽。阿瑟·黑利一九八四年四月五日序幕 一九八五...
成都辣妹风流史 -> 第一卷人之初,性本善 第一章 终年笼罩在漫漫大雾之下的成都是神秘的,更神秘的是在滴水芙蓉中生长的女人,天然养成的美貌容颜常常让过客胡乱猜测:是谁赐予了她们灵丹妙药?又是谁在一个传统的国度容忍了她们的大胆,让她们衣妆前卫,招摇过市? 在这里,西部新“思维”的开发,金钱改变了许多人,有太多的人前仆后继地跌落到了“失乐园”。一份惊人的报告表明,中国同性恋“事业”迅速崛起,再现了中国赶美超英的决心。若干次紧急会议后,中国有关专家一致认为成都部分男孩子有女性化倾向:皮肤白皙,头发垂肩,音频颇高。一份来自环境监测中心的报告也表明,成都环境的恶化与男孩子的红头发有很大关系。“中国同性恋‘事业’的发展速度决不亚于中国的盗版‘事业’” ,一位官员曾在会议上惊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