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怪力乱神TXT制作:XINTY665内容简介 《宇宙、生命及一切》是英国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1952-2001)所著的“科幻圣经”《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的第三部,写于80年代初。故事承接了第二部阿瑟与福特回到数百年的地球的线索,延续了作者古怪的叙事风格,使主人公一天之内拯救了两次宇宙。 第三本《生命、宇宙及一切》于1982年问世。故事基调开始转为黑暗。各章内容 第一章:阿瑟与福特·长官分开数年后,一名长寿外星人突然跑到地球上来骂他,又突然离开,令他郁闷的开始制作兔皮袋。 第二章:福特来访,恰遇时间虫洞,二人拼命追上,通过虫洞。 第三章:《通俗银河史》对“版求”星的评价。 第四章:二人回到被毁灭前一天的地球上的板球赛场上。杀手机器人来临开始屠杀并抢走灰烬奖杯,司拉提巴特法斯将二人救上飞船。...
□ 杰弗瑞·兰迪斯本文系1989年星云奖短篇作品the ripples on the Dirac sea文/杰弗里·兰迪斯 译/邵莉敏死亡的阴影象潮水一样,带着冷酷无情的威严缓慢向我袭来,然而我逃跑了,尽管这可能毫无意义。我离开了,波纹扩散到远处,如同波浪抚平了被人遗忘的旅行者的足迹。第一次测试我的机器的时候,我们小心地避免任何差错。在没有窗户的实验室里,我们在水泥地上用胶带交叉贴了个X作为标记,在上面放了个闹钟,锁上门离开。一小时后我们回来,移开闹钟放上实验用的机器,在线圈间装了一架超八摄影机。我把摄影机对准X的地方,我辅导的一个研究生设置好机器让它把摄影机送到半小时前,在那待五分钟后,再回来。就在一瞬间,它几乎纹丝不动地消失又出现。我们放映胶片时看到,摄影机拍到钟上显示的时间是我们传送摄影机的半小时以前。我们成功地开启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大家纷纷用咖啡和香槟酒来庆祝实验的成功。...
2000 第11期 - 银河奖征文张建民像往常一样,科学城医院的外科主任史黎光8点差一刻走出了家门。他的家在科学城4区66号公寓楼的第18层,从家出来到医院不多不少正好需要一刻钟,他的守时像他的为人一样刻板。但是今天的气氛似乎有些异常,首先史大夫没有遇到与他同乘电梯的邻居,真是一个也没遇到,而往常这时他们一定会聚集在电梯门口,趁着等电梯的空隙拉上几句家常。天知道今天他们都到哪儿去了!其次是他惯常乘坐的1号、2号电梯今天都没有上来,他试着招了几次也没有反应,于是史大夫只好决定乘坐3号电梯下楼了。3号电梯是这座高层公寓楼的备用电梯,平时很少开动,在史大夫的记忆里,他还没有乘过这部电梯。史大夫试着招了招,很快3号电梯便从楼底开了上来,并且自动开了门,然而电梯里却没有司机。走进电梯,史大夫的第六感觉有些异样,或许是缺少人气的缘故吧,史大夫心里这样想。还没等到他的手指触摸到按钮上,电梯便自动...
王晋康楔子卡尔·伊斯曼把微量的cAMP(环腺苷草磷酸)滴入玻璃皿中,说:“看,粘菌社会马上就要建立了。”这是在纽约沃森智能研究所的实验室里。伊斯曼是一位高个子的白人青年,30岁左右,金发,肩膀宽阔,表情很生动。他身后有两个女同事:25岁的松本好子,身材稍显矮胖,有一双日本人特有的短腿;江志丽(英文名字是凯伦·江)大约32岁,典型的中国南方女子,细腰,瓜子脸,一头乌黑的柔发盘在头上。他们用肉眼观察着玻璃皿中微小的粘菌,旁边的大屏幕上则是放大后的图像。粘菌是一种奇怪的生物,是一个超有机体,或者简直是人类社会在毫米尺度上的演习。它们在湿地上游来游去,各自专心致志地吞食着细菌食物,互不关心,是一群冷漠孤独的流浪者,以直接分裂的方式各自繁殖后代。但一旦食物耗尽,就会有某一个细胞有节奏地发出cAMP,这只先知先觉的细胞就成了粘菌社会的领袖。...
前言:罗杰·泽拉兹尼与《安珀志》 罗杰·泽拉兹尼( 1937-1995 )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 1962 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就在这一年,他开始了自己传奇般的创作生涯:三十多年间,六次获得雨果奖,两次获得星云奖。 无论科幻还是奇幻,泽拉兹尼笔下的人物常常是近于天神的超人。由此不仅增加了作品的传奇性,更赋予作家一个远远高于常人的视角,居高临下,俯瞰人类及其社会、历史,使作品更为深刻。 泽拉兹尼的语言也是极有特色的。总体上说,他的文笔雄壮瑰丽,像一首长诗。但其中也有变调:嘲弄、戏谑。揉和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著名奇幻作家乔治· R · R ·马丁说:“他是他那个时代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他彻底改变了这个领域的面貌。”...
在二十多万字里,作者塑造了中国科幻作家笔下最完整、最系统,最神奇的异星世界:一个自转等于公转,昼夜永远凝固的星球;一个由于生活在不同地区,互相蔑视,无法理解的种族;一段围绕着“解咒人”展开的扑溯迷离的故事。一 流星坠落在夜世界 二 瘟 疫 三 方婷的路四 黎明世界 五 方婷的记事本 六 长老会七 黑暗之王们 八 两界间的徘徊者 九 风暴已经来临一 流星坠落在夜世界(1)“在遇上那件事儿之前,我是个幸福的人。”不久后,当卢瓦不可避免地面临死亡时,将会这么说,愤愤不平地,或者沾沾自喜地。“那件事儿”是这样的:夜世界历法1349年,强风季来临前。卢瓦兹村的阔少爷带着七个跟班在茫茫冻原上巡猎。那个村子以他们家的姓氏命名。村里的人全是卢瓦家的奴才。他家世代都是矿产地主。...
归来的亡者THE RETURN OF THE UNDEAD□ 恒殊第一章,三个楔子1 巴比伦的毁灭你听,巴比伦有哀号的声音;有大毁灭的声音传来。敌人的军队像澎湃的怒涛冲进城门,发出震天的呐喊。巴比伦的勇士被掳了,他们的弓弩折断了。我要摧毁巴比伦,终止城里无尽的喧嚣,使她所有的首领、谋士、官员、勇士都永远沉睡。我的编号是十三,我来自神圣黑暗王朝至高荣耀的长老会;我是黑暗的使者,我是死神,我这样宣布了:巴比伦宽阔的城墙要被夷为平地,高大的门楼被烧毁;列国一切的努力都是徒然,他们的辛劳付之一炬。我——死神,大阿尔克纳第十三张牌,遵照上主的圣谕毁灭了巴比伦。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得到天启,率波斯大军进攻巴比伦王国。...
译 者:云彩 紫芹 曼罗ISBN:7-80567-809-X/I·476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版 次:1998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定 价:¥15元简介: 《五号屠场》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德累斯顿一家屠宰场里的故事。被德国俘去的一些美国军人就关押在这个屠宰场里。 战俘们使用的蜡烛和肥皂是用人体的脂肪制成的,杀人在这里和屠宰猪、牛、羊一样轻而易举。书中人物之一毕利在这儿看到许多被热水烫过的尸体。但作者在谴责德国法西斯的残暴的同时,还着重写了美军对德累斯顿的大轰炸,这次轰炸造成了十三万五千人的死亡。这次轰炸按官方的说法是为了瘫痪纳粹德国的抵抗能力,是早日结束战争的正义之举,可在作者的眼里,同样是一场野蛮行为,是再一次把德累斯顿变成了屠宰场地。作者这样描写德累斯顿被炸时和被炸后的情景:德累斯顿成了一朵巨大的火花了,一切有机物,一切能燃烧的东西都被火吞没了;德累斯顿这时仿佛是一个月亮,除了矿物...
Xinty665制作内容简介:目录: 《“蛤蟆舱”实验》作者:迪克 《2001年宇宙历险记》作者:[美] 琼·斯塔可 《DOY》作者:[日] 早岛悟 《E—81号》作者:瓦尔沙夫斯基 《GUAC密码》作者:查尔斯·哈尼斯 《柏拉图式人》作者:[英] 雷勃金 《被遗忘的世界》作者:[美] 艾·阿西莫夫 《赤鯱》作者:[日] 西村寿行 《出类拔萃的新一代》作者:[澳] 赖特森 《穿上够》作者:艾里克·F·拉塞尔 《穿梭之信》作者:[美] 布莱恩·普朗忒 《船长的选择》作者:基·卢基场年科 《创世纪念日》作者:[美] 厄休拉·勒·古因 《此处有龙》作者:罗杰·泽拉兹尼 《赐予的瘟疫》作者:大卫·伯瑞 《从抓痒开始》作者:罗伯特·谢克里...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Xinty665 免费制作 第一卷 沙丘 第一章 每个比·吉斯特(注①)姐妹都知道,正确平衡的开始正是最需小心把握的时刻。您要研究摩亚迪的生活,就应首先注意他生命轨迹的起点:他诞生于帕迪沙国王萨达姆五世第57年。 您还要特别注意摩亚迪活跃的战场是:阿拉吉斯行星。他确实出生在卡拉丹,并在那度过了15年,但千万不要受这个事实的蒙蔽。阿拉吉斯,这个被人称为沙丘的星球才是他真正成长的地方。 --摘自伊丽兰公主的《摩亚迪手记》 这是他们出发去阿拉吉斯的前一周,出发前的紧张气氛已凝重得令人难以承受。这时出现了一位神秘的老太婆,她是专程来探访小男孩保罗的母亲的。 这是一个温暖的夜晚,卡拉丹城堡这座已居住过26代阿特雷兹家族成员的古老建筑,那一排排的巨石透着凉爽而又沉闷的气息,预示着气候将发生变化。...
最近研究会的热门话题是古代魔法,所以一下课,高雷就跑到学院的老图书馆去找资料。 老图书馆,是一座于位于学院角落的古老建筑,几乎可以列入历史遗迹之列。除了学校的考古协会和灵异研究会外,几乎是不会有人对这里感兴趣的。因为平时所需的所有资料、书籍,都能从20层的新图书馆里找到,那里宽敞、明亮,环境极佳,每个人用电脑就能找到自己所要的东西;正好和老图书馆的阴暗、潮湿、充满灰尘和霉味形成鲜明对比——而且现在的孩子大多也不愿自己爬上梯子在落满灰尘的书架间找东西。不过,老图书馆对于灵异研究会的成员却有着特别的吸引力,因为这里保存着早已淡出人们视线的古代魔法和咒语,还有无法录入现代资料库的书籍。可以说,尘封的书架里,有着惊人的宝藏。 来到图书馆所在的小院,参天的古木遮盖了阳光。这些与图书馆有着同样悠久历史的树木,此时却使这里有种阴森森的感觉。高雷已经习惯了这里的阴冷,他从...
Robotech: Invid InvasionBook 10 of the Robotech seriesCopyright 1987 by Jack McKinneyarranged by dayuan [ robotech zone ]PROLOGUESomewhere a queen was weeping...her children scattered; her regent a prisoner of the blood lust, at war with nature and enslaved to vengeance.But dare we presume to read her thoughts even now, to walk a path not taken-one denied to us by gates and towers our senses cannot perceive and perhaps never will?Still, it must have seemed like the answer to a prayer: A planet newly rich in the flower that was life itself, a profusion of such incredible nutrient wealth that her Sensor Nebulae had found it clear across the 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