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儒家思想对做人的影响(1) 第一章立人为成事之本 悠久的历史文明,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诸子百家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在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之下,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做人做事的特点。 1、儒家思想对做人的影响 孔子姓孔名丘,出生于公元前551年的鲁国。他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很有影响的教师,是创立私学的第一人。他的思想言论集《论语》,就是由他的学生们编纂而成的。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他以自己对道德的理解去诠释经书,并在个人与社会、人与天、与其他人的关系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见解。 关于政治,孔子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关于品德,孔子强调仁和义,尤其是仁。孔子提出仁者爱人,一个人对别人怀有仁爱之心,才能完成他作为人的使命。关于忠恕,孔子提出"己之所欲,...
周作人精选散文集娱园①有三处地方,在我都是可以怀念的因为恋爱的缘故。第一是《初恋》里说过了的杭州,其二是故乡城外的娱园。 ①1923年3、4月问,周作人有一回突然而至的感情的波澜:除写作本文外,还写了三首情诗:《饮酒》(1923年3月12日作,收《过去的生命》)、《高楼》、《她们》(1923年4月5日作,收《过去的生命》)。在《她们》中,他这样写道:“我有过三个恋人。虽然她们都不知道。她们无意地却给了我许多:有的教我爱恋,有的敏我妒忌,我都感谢她们,谢她给我这苦甜的杯。她未嫁而死,她既嫁而死,她不知流落在什么地方,我无心去再找她了。养活在我的心窝里,三个恋人的她却还是健在,她的照相在母亲那里,我不敢去要了来看。她俩的面庞都忘记了,只留下一个朦胧的姿态,但是...
形式与内容,是文学的两大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载体和被载物之间的关系。自从文学进入人类生活以来,这两个概念一直没有被人混淆过,这是因为两者的功能及其界定是十分明确而清晰的。然而,当文学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却有人尝试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让形式突破既定的范畴,发挥出更大的功能。这位极具创新精神的艺术家就是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那部给文学带来新的气象的艺术品就是出版于一九六二年的《金色笔记》。光从语言上看,《金色笔记》似乎显得很平淡,你几乎读不到词藻华美、文学味十足的描述。莱辛所用的语言是日常口语,浅显而明快,不像莎士比亚和弥尔顿,读上几行就有些沉重感,字字句句拨动你紧张的神经,挖掘你理性思维的潜能。 那些嗜好阅读离奇的爱情故事或冒险故事的读者对《金色笔记》的情节也一定会很失望:这里支离破碎,没有连贯的、完整的故事,激不起你一口气读完它的欲望。有人也许还会...
接下来的几天过的很充实,很满足。解脱乐队每天下午都会来酒吧,原因是听博隆说了我的创作经历后,他们对我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见识下不会任何乐器的人创作出来的歌,起初我还有些尴尬不好意思唱出口,后来在他们一致的掌声欢呼中我把《承诺》又唱了遍,听完后,他们拍手叫好,并且当场就把曲子配了出来,想想悦博帮我谱曲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他们现场的表现和即兴创作能力着实出乎我的意料。与此同时他们也抽出时间排练自己的歌,说是为了每天的演奏,我没有那个机会去看演出,只能望尘莫及的羡慕着。博隆的未婚妻刘洁在第二天也来到酒吧,经了解原来她也是个医生,只不过治不了我的伤,牙医嘛,专门看各类牙科疾病,据说薪水很高。倩倩来后听张红讲我如何以一人之力打败三人的伟大行经,对我崇拜不已,非得让我传授她两招,以备今后防身之用。为此我大为犹豫,你说我真要教她了,象她那样喝多了不得拿我当靶子?顾及至此所以我...
走出校门,瞬间感觉轻松许多,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难道学校真的带给我那么大的压力与感慨?还是我的叛逆在左右着思想?呼吸外面的空气都感觉清新不少。人就是这样,虽然学校里面和外面的空气都是那样的污浊,可总是受着一些安慰心理的因素影响,把一些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东西搬出来想让自己解脱,但事实并没有解脱。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给悦博打了几遍电话,都是关机的,我想一定是他和女朋友正在进行着强烈的身体亲密接触以至于忘记了听电话。想着悦博与他女朋友或许正在享受性福时光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人世间不能没有爱,更不能没有性,爱与性都是最深奥的学问,没有人能了解。我所知道的性与爱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男人可以在没有爱的基础上去追求生理上的性欲望,女人可以为了某种程度上的满足来放纵自己的身体,可是这样的结合又是什么呢?是交易?是诱惑?是安慰?还是在迷茫中迷失的自己的心态?有时候我很想再放纵自己一次...
引 叶飘是个不爱哭的女孩,据说刚生下来的时候都没有哭,任凭护士敲打后背就是不哭,甚至差点因此夭折。最后千呼万唤的发出了类似哭的声音,总算活了下来。 可是她现在却在哭,已经哭了数个小时,整个飞机的人都不耐烦的看着她,她不管,声嘶力竭的哭,仿佛要把一辈子的眼泪流光。 像这么样的哭她一生总共才有两次,这是第一次,另一次也是在飞机上,冥冥之中注定,她的眼泪只能留在天上…… 第一章 刮大风的风 十三岁那年,叶飘和父母一起移民到加拿大多伦多。 懵懂年纪的她尚还不懂世故,但却深切的体会了乡愁。对红色的树叶标志她一点好感也没有,别人艳羡的如天堂一样的地方她并不喜欢,她只知道从此以后她要告别同桌棉棉,要把自己的两道杠摘给她,要离开中国的首都北京,要去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人们居住的很寒冷的地方。...
我曾去过那受光最多的地方,看到了回到人间的人无法也无力重述的事物。 ——《神曲?天堂篇》 一 陈宗烈先生四十多年前的一幅背青稞的藏族少女的照片,唤起了我对于羌塘草原[1]的全部想象。很多年后,当我终于在暴风雪中气喘吁吁地翻越唐古拉山口,当我在安多兵站的寒夜里被冻得簌簌发抖,背青稞少女的微笑却总令我对即将到来的道路充满渴望。那张照片里只有两位藏族女子,肩上青稞的重量并未削弱她们的笑意,像黄铜的灯盏一样朴实无华的阳光精致地勾勒出她们笑容的轮廓,把翻身农奴心底的幸福定格在1961年的夏天里。她们的面孔让我看到了草原上的一切事物,比如氆氇[2]一般在风中摇摆的青稞田、丢落在黄昏里的透明湖沼、在转经筒周围飞速旋转的阳光,或者尘烟深处的藏羚羊温顺的目光……在安多兵站那无法安置的睡眠里,它们即将到来——西藏地图北半部那轮棕红色的高原,带着乡村少女的微笑,和无法形容的神秘幽香。...
内容简介:《海鸥乔纳森 》38周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首 次打破《飘》以来的所有销售纪录,成为世界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据美国《时代 》杂志一九七八年八月报道,七十年代已出版的美国畅销书中,此书名列第五, 仅平装本即达七百余万册。《海鸥乔纳森》告诉我们,每个生命都有无数种可能,每时每刻都面临无数种选择,只有飞得越高,视野才越广越远,才能看清每种选择,才能发现自己心中真正的梦想、渴望与激情。我们的现在既是选择的结果也是选择的起点。通过我们的选择,我们可以设计自己的生命,享受生命的喜悦。自由飞翔的海鸥乔纳森代表人类最深沉的梦想,最深刻的喜悦和最渴望的姿态。正文:第一部早晨,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恬静的海面,荡漾的微波闪着金光。离岸一英里的海上,一只渔船随波逐浪地前进,这是吃早饭的信号,近千只海鸥飞来,相互追逐着争食吃。又一个忙碌的日子开始了。...
謙之第十五 謙。王喬无病,狗頭不痛。亡跛失履,乏我徒從。艮爲壽,故曰王喬。王喬,古仙人。坎爲病,震樂故无病。艮爲狗,坎爲首、爲痛,震爲履,坎蹇故跛。坤爲我。○狗,依汲古,宋元本作苟。跛,依汲古,宋元本作破。亡疑爲足之訛。震足坎蹇,故曰足跛。 乾。喋囁噱嚾,昧冥相摶。多言少實,語无成事。此取遇卦《謙》象。注解詳卷九《明夷》之《豫》。《豫》與《謙》同象。喋,汲古作嗛,依宋元本。噱嚾,宋元本訛處曜,汲古作噱嚶。摶,宋元作待,汲古訛持,依汲古,《中孚》之《升》校有詳說。 坤。北辰紫宮,衣冠立中。含和建德,常受大福。鉛刀攻玉,堅不可得。詳《坤》之《觀》。多下二句。此亦用《謙》象。艮爲刀、爲金,坤柔故曰鉛刀。震爲玉,艮爲堅。○艮爲刀、爲金證。...
周大新一 廖老七从儿子怀宝三岁起,就开始教他识字。这是廖家的规矩,孩子从三岁始就要“学写”,这倒不是因为廖家是书香门第有这种家教传统,实在是因为这是谋生的需要。廖家的祖产除去三问草房和几床破被,就是一方砚台和几管毛笔,此外再无别的。廖家几辈子都是靠在街上代人写点柬帖状纸为生,作为廖家的长子,不识字怎么能行? 这小怀宝倒也聪明,四岁时就能把“上下左右天地大小金木水火”等字,用他爹那杆狼毫毛笔在老刀牌香烟纸上写了,而且写得很有几分样子。七岁时,便已能用小楷抄完《论语》。九岁时。小怀宝已把常用的柬帖格式全都学会。这时,廖老七出摊时,便把儿子带上,老七在前边一肩挂着那个装有笔墨纸砚的小木箱,一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