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于哈佛大学的孤本(代序)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天才。他###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6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然而,正是由这些残章断片生发出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近代像塞德兹、威纳·巴尔及维尼夫雷特等无数世界级的通过早期教育成才的典范。更令人兴奋的是,在200年后的中国,刘亦婷的母亲正是在这些片断理论的启迪和指点下,将女儿培养成出色的人才。所以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中,她妈妈感慨道:“应该永远感谢这些早期教育的倡导...
【 岁月深处两生花 】【 岁月深处两生花 】 标签:原创 情感 分类:心情散文 女子淡然,便是对生活中最自由的向往;女子宁静,是对人生性情最清静的诠释;女子轻盈,是对心灵态度的一种放飞.从记事起,便深深喜欢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人生境界;亦深爱“行到水穷处,坐到云起时”的恬淡心怀;更渴慕一种《幽窗小记》中所叙说的,“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恬淡豁达的心性。然生活,不仅仅是宁静的,更多的时候,是喧闹的,不如闹中取静,从容而对生活的风风雨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只要心灵之花莹洁开放,岁月深处自会幽雅绽放沁香的两生花,伴我,从容行进于人生旅途. ---题 窗外有雨,淅淅沥沥,时隐时现闪动着微寒。静静坐在窗前,旋律轻轻滑过,似远似近,安静无伦。...
借口,影响公司发展的内在隐患 如果公司里的员工都学会了找借口,那么这个公司很可能会因此而垮掉! 不久前,和几个企业家朋友聚会,大家每次见面讨论的基本上都是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这次也不例外。一家保险公司的总裁弗雷尔先生提出的一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同感。 “在我的企业里,现在最让我头疼的问题就是,很多员工都学会了找借口,遇到麻烦事不是推说自己忙,就是干脆推说自己病了,不来上班。或者把本来属于自己的问题推给别的同事去处理。时间一长,形成了一种风气。连以前很勤奋的员工也学会了找借口,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这两个月来,我们公司的业绩严重下滑,我在员工会议上反复提醒他们纠正这个毛病,但没什么效果。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难道把他们全部解雇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弗雷尔先生抱怨说。...
第一部(1)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圣经;传道书》 第一部 一 艰难的岁月,迟缓的节奏,沉闷而又毫无变化的生活……一切都打上贫穷的深深的烙印。文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降生并在混混沌沌中成长为咿呀学语的孩童,他太小,他能听到和看到的世界只有头顶那片狭小的天空和脚下承载了他熟悉的人血肉之躯的土地。 黄河冲积平原上一个普通的村庄。村子规模不大,清一色低矮简陋的土房子,同坚实而又平坦的大地相比,它们就像一些不雅的点缀物――如同一张俊俏的脸上分布的黑痣或雀斑。弯弯曲曲的街道,坑洼不平,遇到恶劣的天气,这鬼东西就大发脾气,制造出丰富的泥浆。冬季的村庄显得尤为可怜,只有当春天来临,当一切都包围在绿色中时,才会使人想到一种叫做生机和希望的东西。...
《为官之道》 作者:舍人写《为官之道》的理由与目的现今社会之官场,很是黑暗。官与官之间营营苟苟、尔虞我诈。贪污渎职腐化成风。所谓“人民的公仆”反把主人奴役。君不见电视媒体、报刊杂志每天都要报道贪官污吏中箭落马,玩忽渎职导致豆腐渣工程,让人看了痛心不已。赖昌星之流又是谁人扶植撑腰?造成大头娃娃的黑心厂家又是何人保驾护航?一个“官”字真形象:上下两个口,一张上面的嘴在主席台说的是冠冕堂皇的一套,一张下面的嘴在酒桌饭局、私底交易说的又是一套。从毛主席的反贪污到邓公江公的反腐倡廉,正义的枪口处决了多少官,人民监狱里关押的官如过江之鲫。却还有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做出头椽子,更是有人叫嚣“爱情诚可贵,小蜜价更高,若为金钱故,自由也可抛”走进高墙!...
我的初三日记12008年2月28日 星期四 雪 开学快一个星期了,天气仍然很冷。但今天的天气特别地怪,出了太阳,也下了雪,而且是一边出太阳一边下雪,昨天的天气预报还说今天有八度,呵呵,八度还飘雪?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不过不得不说,雪花在阳光下满天飞舞,簌簌地落下的样子实在是美丽极了,可惜我没有带相机。这是我第一次看见雪花与阳光同时洒下来。原来我的身边还有这样的风景,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 这几天同桌几个一到课间就开始在哪里唱张韶涵的《亲爱的,那不是爱情》,弄得我都快受不了。 物理老师已经开始用三月份即将到来的一模吓唬人了,据说今年的中考要考体育,50分的满分,天啊,这日子没法过了。 -----------------------------------...
目 录1 美少年新老师和草鞋班 6 绿绿的鼻子和现眼的问题 15 五四群英 22 天使面孔 29 原形毕露 35 治理整顿 40 君子协定 46 同事一家亲 51 劳心劳力加破财 57 找个女的来烦死他 65 少年媒公替老师做媒 75 汉汉要减肥 81 快乐作文 88 虐猫事件 96 为了快乐寒假,前进! 104 新学期新气象 111 原则问题 118 与老师同居(上) 125 与老师同居(下) 133 光荣负伤 140 痛苦的调研考 147 垃圾也疯狂 153 后现代主义女生 159 罗奇归来 166 乔姑娘的钻石牙 173 翩翩起舞 181 你跳,我也跳 190 逃学的老师 198 成长是一种说不出的痛 206 我不干啦!(上)...
最后一个穷人 第一章(1)那是刚刚入冬不久一个无风的早晨,太阳像一张酥黄的玉米面饼子挂在天上,散发着又黄又硬的光芒。村街上鸡鸣一落,就开始喝喝嘛嘛地响起了人声。纷纷扬扬了一阵子,便尘土一样塌下去了。清静涌来的时候,倒叫人猛乍乍地不好受。马善仁觉得这个早上应该有一些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因为他在鸡鸣全部落下的当口,紧接着就听到了一声明亮的鸟叫。那叫声不会是麻雀的,麻雀叫不出这样的声音。果然,不一会他就听见儿子马三多呼哧呼哧地跑进院子,朝他睡觉的屋子喊: “爹,我们家分了一头牛。” 马善仁仰起头,扯开嗓子兴奋地叫道: “把牛拴好,再去分。” 想了想又说:“别人分啥,你分啥。” 马三多应了一声,像一头看见了青草的小叫驴,扭头冲出了街门。...
前言公元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地动山摇,巨浪滔天,随即拉开了21 世纪自然灾害带给人类的最猛烈的一场腥风血雨的序幕。“3·11” 当日,位于日本本州岛附近的海域发生了里氏级大地震,可以说这 是人类有史以来极为罕见的强烈地震。不仅如此,沿海地区随之而来 的海啸在日本东北部上演了一场“桑田变沧海”的悲剧。截止到3月28 日,地震和海啸造成的遇难和失踪人员的总数已经超过了28000人, 其中10901人已被确认死亡,17649人失踪,另外还有2776人在地震和 海啸中受伤。而距震中最近的日本宫城县几乎被夷为平地。可以说, 这场巨大灾难的突然降临,使成千上万的日本人无家可归,流离失 所,只能在临时避难所中承受孤寂初春的寒意和失去亲人、同胞们的悲痛。 然而天意弄人,刚刚经历了一场巨大灾难的日本又传来了二次灾 害的消息——发生地震第二天的下午15点零6分,福岛县第一核电站的 1号机组发生爆炸,接着核燃料发生泄漏...
从警初感当一纸沉渍汗水的录取通知书飘然而至,整个八月便在这个流金季节里璀璨,即将掀启的一页,究竟记载着多少新鲜和惊奇?又或是充斥着几多失落与迷茫?总之,这一切对我这个初涉警营的人来说,无疑是发出的中种种挑战的讯号,我喜欢追求,但第一次远离故土的陌生感难免让我对这儿的一草一木煞有戒心。 然而,一串迎我入所的礼炮让我摒弃了多余的顾虑与忧患,彻底地投进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我清晰地记得在局里参加会议时领导们的希冀和我庄严的宣誓,决心将不惜青春地挥洒热血。同事亲如兄弟的关心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饱含感激,颇受感动。条件虽然艰苦,但如此可遇不可求的环境让我几分安宁,几分珍惜,不会因为低廉的工资待遇而愧疚,不会因为简陋的住宿条件而心酸,亦不会因为伙食的拮据而怨声不已。我一直心存坚定的信念:客观的因素完全可以靠团结的力量去改变!...
房子蔡青是东北大连人,从小品学兼优,从重点小学到重点中学到重点大学,人生一路顺风顺水,毕业后顺利进入省10强的国企,外人看来简直是老蔡家的坟头冒青烟了,只有初中学历的父母居然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子,不是祖上积德是什么?! 父亲是轴承厂工人,母亲是纺织厂工人,工作都很累很辛苦,但只要提起蔡青,马上神采飞扬,从小时候的“我儿子这次又考了双百!”到工作后的“我儿子吃皇粮呢,还找了个城里的女朋友!”,在父母的心中,儿子就是天就是地,在他们心中摆得正正的,一丝一毫都没有偏差。 很多人在上学时,想着工作挣钱了爱怎么花就怎么花真好;工作以后又觉着压力大了还是在学校时好,蔡青现在就是这样的状况。压力并不是来自工作上的,来自于另外两个方面。 蔡青所在的科室主要负责分厂统计的工作,只有月底最后两天盘帐做报表的时候比较忙,平常连个苍蝇都没有。科室总共五个人,两男三女,仨女的天天上班...
《挚爱》一 父亲去世时,大姐十五岁,二姐十二岁,我十岁,三妹四岁,小妹才一岁多。 正值中年的妈妈,骤然间苍老了许多。父亲是难于忍受“右派”的拷问投江自尽的。在妈妈内心里,从没有记恨过父亲,也没有把他当成一个懦夫。她或许知道,死,对于正值壮年的父亲一定是迫于无奈的选择。由于当时我年幼不会观察这个。如今我常能感觉到当年那个家轰然坍塌的巨响,那时充满视野和耳鼓的只是泪水和哭声。哭哑了嗓子的大姐,手忙脚乱里外忙活。同样一身白孝的二姐守在灵前,向不断赶来吊唁的亲友磕头。对于一个才八岁的孩子,“死”这个遥远得像另一个星球的概念,一下子就逼近了我,攫住了我,那么冷酷,那么无情。可在心灵的另一块天地里,牢固地认定这一切都不是真实的。那颗滴血的心甚至愤愤不平:“父亲怎能撇下我们年幼的五姐妹而撒手不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