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三尺风尘 >

第68部分

三尺风尘-第68部分

小说: 三尺风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在厉鬼迈进寺庙的这一刻,一股掌风在寺庙里凝聚成型,袭向了厉鬼的面门。厉鬼猛然惊诧,瞬间作出了反应,可是紧随掌风而来的,是少年的整个身躯……高速前冲、身躯折转,少年骤然转身,后背猛烈地撞击在了厉鬼的前胸。

    修炼界中的刚猛武技——背部贴山靠!

    砰!

    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轰撞,厉鬼的整个身躯顿时倒飞了出去,空气中留下了无声而凄厉的鬼叫。

    少年的眼睛中闪动着灼灼精光,他脚踩闪电步法,身躯如影随形地追击向了厉鬼,他的双手成串连片地击打在厉鬼的躯体上,砰砰的重力攻击不绝于耳。

    “嗷呜……”

    被连遭打击,厉鬼终于发狂,它疯狂咆哮,厉叫声传遍了四野。一波一波的汹涌鬼气,腾腾弥漫……但是,少年愈战愈勇,身躯猛然折转,背部再次轰烈地撞击到了厉鬼的身上。

    “呃啊……”

    厉鬼出师不利,首次现世便遇到了少年人,这是它覆灭的命运使然——少年的背部封印着玄冥掌的寒毒,钢硬的背部贴山靠撞击厉鬼,要比单纯的施展玄冥掌更加狠毒,厉鬼发出了一声惨号,重重抛飞出去了十几丈,砸到了地上后,它的整个躯体迅速被寒毒蔓延,覆上了一层寒霜!

    厉鬼的覆灭已经成了必然……少年迈动脚步走近了厉鬼,无视那一双凶残而怨毒的眼目。他的目光绝然、冷酷,握紧双拳,漫天拳影排浪一般轰击而下。

    砰砰砰……尽管厉鬼的形体惨厉,它所表现出来是一副霸道的暴虐。但是,它的罪恶,却注定了它的没落。

    少年收起了拳头,看着脚下的一堆残渣,他的眼眸中眨动着缕缕精芒。

    一只厉鬼或许能够张狂一时、为祸一方,但是,这里却是修炼与武斗的世界,生机旺盛,厉鬼的命运惟有被人扼杀!

    这个世界,修炼与战斗占据主导。

    张扬,张狂,武者飞天遁地;有实力,自然能够扬名立万,受人敬重。厉鬼出世,终究非我族类,少年能够猜到,即便它没有丧生在自己的掌下,也必将难逃武者的追击。
第四章 少年书童
    仰面注视着干枯的梧桐树,褪尽了满树青翠的枝叶,庞大的梧桐树彰显出了寂灭的落寞……被攫取了生命机能,却造就了不世奇药——天地灵芝的出世。少年得此恩惠,精神世界里平静中却又泛起某些涟漪。

    “梧桐树是我祖父栽下的,到今天已经有几十年了吧。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它竟然枯死了,很是遗憾呢。几年前,梧桐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是一个不错的纳凉的好地方;那时的梧桐树上有很多的小鸟飞来筑巢,在树干上还有两个啄木鸟的树洞呢,一群马蜂鸠占鹊巢,强自侵占了啄木鸟的洞,很是霸道耶……”

    梁山伯喋喋不休,欢欣地向身旁的少年介绍着曾经的梧桐树。梧桐树繁盛异常,在几年前曾着实是山村孩童的玩乐之地,顽皮的孩童爬到树上掏鸟窝、抓雏鸟、火烧马蜂……的确是欢乐的童年记忆。

    少年的目光迷离,承载着童年回忆的梧桐树已经枯死,或许它还矗立在此,正是人们还残留着对它的感情记忆……视线顺着树干向下,梧桐树的根系深深扎根在大地中,汲取着土地的营养——世所沧桑,梧桐树的生机不在,凝聚出了旷世奇药,却仅仅只是余留下了这满目枯枝。

    “梧桐树已经枯死,这是命运循环,就好像人间的生命——父辈渐渐老去,新生代却茁壮成长……天命如此,可缅怀不可悲伤哦……”梁山伯的目光凝视着梧桐树,神色淡然,自有一股脱尘的气质。

    “天命循环……”

    少年的目光横移到了梁山伯的身上,梁山伯身穿一袭白色素衣,满头长发规矩地披散在脑后,他的整体散发着一种“知性的干净气息”。

    “我就要去书院读书了,很是期待呢,只是要离开母亲和家园,还是有那么一点不舍的……不过,我会回来的。母亲说过‘知书不忘恩’……”

    “红罗山书院是很有名的书院,据说桃李遍布州府郡县呢。五一,你……咦,五一去哪了?”

    只顾自说自话的梁山伯,在他转头看向少年时,却蓦然发觉少年早已没有了任何影迹,只在风气中遗留下了某些“神奇武者”的气息,以及五步蛇的淡淡腥气。

    他走了?

    梁山伯的心中产生出了难以言喻的感受,基于读书人的细腻感情,他格外在意少年,不论是第一眼“眉清目秀”的印象,还是少年捏住蛇嘴的“潇洒利落”……都让梁山伯感受到了一种清新的感觉——不管是视觉,还是感觉,少年由内及外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质。

    梁山伯寻找了柴房,寻找了整个后院,但都没能找到少年的身影,最终他无奈的得出了结论:少年真的不辞而别了!

    失落感充满了的心间,梁山伯呆呆地望着梧桐树出神,精神幻想缥缥缈缈……然而,去往书院的行程不能耽误;红罗山书院距此有上百里,正逢雨季,梁山伯不得不早作打算,及早出发。

    妇人在前一夜已经收拾好了衣物、食粮……清晨时分,梁山伯背着书箱子、斜挎着一个包袱,在母亲依依惜别的目光下,他挥手,走出了山村。

    歪歪扭扭的山路崎岖,由于不久前下过大雨,路面泥泞,梁山伯一步一个脚印,他怀揣着对书院的美好憧憬,踏上了求学的道路。

    心怀梦想,他不在意脚下的污泥;读书,充实精神,放飞思想……在书中畅想,他亦是感到了读书人的张扬。脚下的路通向山外,山外的路又能通向哪里?书中有言“山外有山,人上有人”,不走出山村,怎能了解山外的天地?

    脚下的路四通八达,或许就能通向那遥远的天地尽头!

    心有多大,天地亦有多大。

    农家山村的一片天,终究是禁锢了视野;山外的天空高远,也更加广阔……梁山伯感觉到心胸畅爽,一口浊气被吐出了胸腔。

    鸟儿叽叽喳喳地在枝头欢唱,路边杂草丛里不时有蚱蜢跳跃,偶尔在路边还能看到褪下的“蛇皮”……一切的一切,都充满了不一样的感觉,只因梁山伯独自走出山村,踏上了未来的梦想行程。

    他应该感谢母亲,没有母亲的操持,他如何能够安心读书?况且,母亲开明,并未否定自己热衷的学习。思虑感恩的事,还为时尚早,梁山伯回头看了一眼山村,似自言般道“我会回来的。”

    其实踏上梦想的行程,梁山伯不光有新奇与激动的心情,还有着那么丝丝的敬畏,毕竟从未单独走出家门,以后的世界将会是自己独自一人。

    清晨的山林中还弥漫着晨雾,不知从哪个地方时而传出一两声山鸡的啼叫;偶尔在风气中,还会传来若有若无的野猪嘶吼……梁山伯举步迈动着双脚,但是双眼中却也隐藏着化不开的警惕。

    “呱……”

    一只癞蛤蟆慢腾腾地从路面上爬行了过去,那臃肿、笨拙的模样,却也给梁山伯某些蛮横与肆无忌惮的视觉感……梁山伯警视着癞蛤蟆,一步跳跃而过。

    一股清风刮过,梁山伯的眼神立时四下扫视,他的潜在意识里不无担忧,会不会有什么“恶风先行”的大虫出没!

    嘶~~~令人头皮发麻的响声骤然响起,一条棕褐色的长蛇猛然从杂草中窜了出来,它狂放地拦在了梁山伯的身前,昂起了半个蛇躯,张开蛇嘴对着梁山伯嘶声恐吓,血红色的舌信伸缩吞吐。

    梁山伯蓦然一惊,随即便心情起伏,因为这条蛇就是昨日自己见到过的那一条五步蛇。五步蛇已经出现了,这是否意味着那个少年就在附近?

    少年的确去而复归了,在梁山伯的前方不远处,他静静地站立在山路上,目光定定地注视着对面的梁山伯。不过少年的衣着,却使梁山伯不免吃惊。

    去而复返的神秘少年,他褪下了昨日的着装,今日的他身穿一套书童的衣衫,衣帽合理搭配,整体散射出一种“陪读书童的文弱风姿”——识文、答卷、略知文房之物。

    “梁公子,我来给你做伴读书童可好。”

    少年的话语并不是征求、询问,而是实实在在的陈述意思,他没有在意梁山伯答复,迈步走到梁山伯的近前,伸手将他肩背上的包袱、书箱褪下来,背在了自己的背上。

    梁山伯从来没有想过“伴读书童”的事,今日猛然发生了这样的情形,一时间反倒让他手足无措起来——他木木纳纳、支支吾吾,想要抢回自己的东西,可是面对微微霸道的少年,他却又缺失了某些底气,霎时间,他的脸色一片尴尬与不自然。

    “走吧,一起去书院。”

    少年之所以还回来寻找梁山伯,是他真实感情的想要报答“那一份天地恩惠”,如果没有不死药,他焉能生命无恙?尽管梁山伯并不知晓梧桐树中生长着天地奇药,但是少年依然将这份恩泽归结到了梁山伯的身上,毕竟,如果没有那一株硕大的梧桐树,也不会有灵芝的生长之地。

    少年承师恩、知荣辱,他并没有自视身份高贵,也不会轻视任何的普通百姓,平白得到了天地殊荣,他自知善待他人——与人善,与己善。

    “五一,你从哪里来?”

    梁山伯有了同伴,也感到心情欢愉,但是他却并没有真的将少年看作是自己的伴读书童。由于他酷爱读书,因此对于少年的书童装扮,也更加感到由衷的喜欢。一路上有了“志同道合”的同伴,梁山伯率先感受到了“同窗”的情谊。

    少年背着书箱子,肩膀上斜挎着一个包袱,整体的形象就是一个伴读书童。不过,在他的左手臂上却缠绕着那一条五步蛇,让梁山伯欢喜之外也不得不为之警惕。

    少年转头看向了梁山伯,一袭素衣的梁山伯给人清爽的感觉,另外他的双眼在眨动间,也在散射出某些智慧的光彩……少年盯着梁山伯,吐口答道:“九华山。”

    “九华山?”

    猛然听到了这个名字,梁山伯的心里不可抑制地生出某些灵异的感受,这是他第一次听到这座山的名字,但是在他的心中却模模糊糊地虚构出了一座大山的雏形——灵异的九华山,山高峻险,地涌紫气,满眼青华。

    九华山——峰峦层叠,九峰如莲花;在山间,不时可以看到啼声如孩童的孩儿鱼;奇秀的山石中,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九华山山庄……少年的目光中流转着某些光影,在他的思绪里亦是浮现出了奇诡的九华山风貌。

    有了同伴,一路上,梁山伯也放下了某些“涉世不深的敬畏”,他不厌其烦的讲述着一些书中的故事,还好少年并没有表现出不耐烦的神色,相反他不时还会出声询问,这样更加使得梁山伯有了絮叨的兴致。

    在梁山伯的感觉里,少年或许不如自己的识文辨字,但是他一定去过不少的地方,往往他发出的疑问,让梁山伯深切地感受到了“思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