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手上带个小鱼塘 >

第183部分

手上带个小鱼塘-第183部分

小说: 手上带个小鱼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提是要将相关的管理部门的官员搞定就行。
  严小凡脸上的笑容愈发的淫。荡:“嘿嘿,这话你也不用说了,你这个园子,一看就是违规的项目,类似的事情,很多人都在做,你这个就是手笔太小了。”
  “哪里能和你们这些大富翁比,”李永翻了个白眼,突然对严小凡的话有了兴趣:“你说类似的事情很多人在做?是什么意思?”
  严小凡搬了只小马扎,就跟李永坐在大樟树的树荫下面:“很常见啊,你知道国家对土地的用途都有严格的限定,而且不同类型的土地价格也不一样,前些年对别墅之类的项目限制也很厉害,不过这个市场从来不缺少买家,既然有人买,当然大家都想着法儿要造,那怎么办呢?”
  “有的开发商就李永手上的土地,申请弄度假村,或者商业会所,造出一片的别墅豪宅,名义上这些都是商业设施,不是住宅,实际上,待建成以后,或售或租,通过各种方式,就卖出去做住宅了,”严小凡在绿洲集团的位置很重要,何况他的家族拥有申城排行前列的地产公司,对于这样的事情,自然清楚得很。
  李永也马上就听明白了严小凡的意思,他苦笑着摇了摇头,这样的模式确实就跟李永现在搞的这个休闲农庄差不多,不过休闲农庄确实无法跟那些大的项目相比,就是小打小闹。
  李永也没那些开发商的实力和底气,要想明目张胆地这么搞,只有将官员都搞定了才行,以他现在的实力和人脉,显然远远不够。
  “咱们就是几个小农,搞不来那样的大手笔,”李永自我解嘲道,其实他对现在的情况已经很满意了,要知道,在这个城市,还有很多的人为了一室蜗居,而在苦苦挣扎,他们能够衣食无忧,吃穿不愁,还能弄出这个园子,搭一座小木屋,怕是很多人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严小凡笑着摇了摇头:“李子,手笔大不一定就好,我倒是很喜欢你搞的这个地方,虽然小,但是亲切。”
  “听说你这里都是将土地出租,然后就可以在土地上建木屋,种东西,倒是同国外有些地方差不多,你看看哪里还有好些的地块,租一块给我怎么样?”严小凡笑着说道。
  李永这才知道,严小凡突然跑过来,原来也是想要在这里“抢地盘”。
  李永斜了这个家伙一眼:“你们家里海景别墅都有好几套,偏要到我们这里来抢地方,弄个十几平方的蜗居,有些装逼了吧?”
  “这话怎么说的?”严小凡不满地翻了翻白眼:“我还就喜欢这样的环境,自然、亲切、荒凉,别墅造得再好,也没有这样的感觉。”
  “嘿嘿,其实我很多时候都想到山里去住上一段日子,不过你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你这里虽然小,但是给我的感觉很好,我觉得你这个地方,以后也不要搞大范围的开放经营,就搞成会员制、会所式的农庄,人不要多,人一多,环境就不好了,”严小凡说道。
  李永点了点头,严小凡这些话,倒跟他想的差不多。
  严小凡看到自己已经说动了李永,又道:“当然,你这是商业项目,当初申请的项目也是要对外经营的,不开放也不行,最好的办法,就是价钱一定要高,要让一般的人玩不起,玩得起的人又没兴趣,那就不会有人来了。”
  “我怎么就觉得怪怪的呢,你这是要毁了我的事业啊!”李永跟严小凡开玩笑说道。
  “得了吧!”严小凡推了李永一把:“我还不知道你那点小心思?还不就是想要自己玩的?要是真要开放经营,你会像现在这么乱搞?”
  “听我的,提高价格门槛,没错的!”严小凡语重心长说道。
  李永似笑非笑看着严小凡:“好啊,一块地租金一百万,你不是想要租地吗,拿钱来吧!”

'57'第一百六十四章 农庄里的露天餐会

  一百万对于严小凡这种人物来说,其实也算不得什么大的数字,竟然笑哈哈就答应了。
  不过李永也不会真的要他这一百万,别的不说,物价部门恐怕也会下来查一查,这个价格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永还是以同样的内部价格,象征性地收了一点钱,就将池塘边最后两块地中的一块,给了严小凡。相对于多收点钱来说,严小凡的人脉,显然更有价值,何况这些日子交往下来,大家也算是比较好的朋友了。
  严小凡虽然家财亿万,却没有那种传说中富二代的“王八之气”,反而因为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显得很有教养,待人都是彬彬有礼的,给人很舒服的感觉。
  在李永的示范之下,严小凡、梁嘉亮他们也陆续跑到农庄,动手搭建各自的小木屋,有了李永这个经验丰富者的指导,加上几个农庄工人帮忙,将那些难度比较高,耗费力气的活都干了,大家的小木屋搭建进度也都非常之快。
  到了金秋十月,休闲农庄已经大致成形,在池塘畔,还有小河边,一座座形态各异,颜色也各异的小木屋掩映在绿树丛中,显得非常的漂亮。
  原本,李永还担心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样,小木屋的形态不同也就算了,都根据各自的喜好,涂上了不同的颜色,可能会显得比较杂乱。
  等到这时候一看,五颜六色的,看上去倒也很是漂亮。
  与此同时,农庄的配套设施,包括原始的园子、绿化等等,都已经建设完成,休闲区几座楼的建设,也已经进入尾声。
  正好陈老头经过这段时间的治疗,身体恢复得不错,以后就是要注意调养,李永就跟陈老头的孙子、孙媳妇商量,直接先将陈老头接到农庄,这里的环境好,应该能够对身体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陈老头出院那天,就用车直接接到农庄,李永也提前约了些人,主要就是那些已经在农庄弄了块地,搭起了小木屋的熟人,打算趁这个机会聚一聚。一则是为了庆祝陈老头出院,二则就是迎接农庄的即将开园。
  “小李子,你这样做就不对了,老陈出院是一件事,农庄开园是另外一件事,不能放一起办的,”一个提出反对意见的,通常不会是旁人,只有杨大炮。
  李永对此早就已经习惯,他笑着问道:“等正式开园办过以后,是不是每一座小木屋,都得搞一个落成开门典礼?”
  “应该的,应该的!”杨大炮果然不停地点头说道,这家伙就喜欢热闹,只要有热闹的事情,就想要凑上去,李永现在已经怀疑,同这家伙做邻居,会不会是个错误。
  这次聚会的地方,就选在陈老头的木屋旁边,水边的一大块空地上。陈老头的木屋设计是征求了他本人的意见,并且根据他的需要搭建的,是已经落成的木屋中最大,也是设施最齐全的一座木屋,使用面积就有好几十个平方,属于众多木屋中的特例。
  这是考虑到陈老头的特殊情况,需要相对较好的康复条件,这座木屋会留给陈老头居住,不过却是李永出的钱,算是为师父尽的一份孝心。
  这座木屋因为有特别的需要,除了地皮价格之外,造屋的花费,都已经超过普通的房子,单位成本已经跟休闲区那边的花费差不多了。
  至于审批的问题,也通过严小凡给搞定了,严小凡自己的木屋,也要比李永他们的这些大一点,当然也比陈老头的小,严小凡也不想弄得太大,搞得自己脱离群众。
  木屋的装修已经比较完备,只有屋前屋后的空地,虽然栽了几株树,还大片大片的空着,正好用来搞这个庆祝聚会。
  聚会安排在晚上,虽然已经是十月了,不过露天的阳光还是比较毒辣,而傍晚则会好一点,也不会觉得凉。
  由于各自的木屋都已经搭建好,大家也都趁着这个机会,将要用到的起居物品,都带过来了,有木屋的,今个儿都不打算回去了,就打算留下来过夜。
  李永看了看,没有木屋的,也就是陈老头的孙子孙媳妇,夏依依等寥寥几个人,陈老头和严小凡的屋子比较大,倒是能够住得下。
  休闲区那边建筑已经搞得差不多,正在弄外墙面的装饰,内部装修也开始同步进行,估计下个月就能开始使用。
  梁嘉亮操持餐饮公司,旗下拥有大众化的鱼味馆,还有走高层路线的私房菜馆这两种餐饮业态,目前看来,鱼味馆还只有一家,倒是私房菜馆在申城开了三家,在京城那边的一家也开业了,初步形成连锁业态。
  休闲农庄的蔬菜馆,与现在的两种业态都不大一样,而是一种休闲餐饮,按照李永的想法,这里还是不要打出鱼味馆的旗号,要不然,农庄就无法保持宁静的环境,还是突出休闲的特点,然后以绿色蔬菜主打。
  休闲农庄本来就是搞绿色休闲种植和养殖的,这样同蔬菜馆也算是相得益彰,甚至名字也都想好了,将使用天然居这个子品牌,作为蔬菜馆的名字。
  至于陶然鱼,李永也和梁嘉亮商量了,就以类似于私房菜馆的形式,但是也有所不同,平常并不突出陶然鱼这个卖点,但是定期,或者是在有重要客户的时候,也可以提供陶然鱼宴,这样方方面面都能交待得过去。
  梁嘉亮今天就将给天然居蔬菜馆安排的两个厨师给带了过来,本来听说这边的产业是李永亲自打理的,刘铁真的几个徒弟都想过来,后来还是考虑到这边会以绿色蔬菜为主,而他们现在在鱼宴这一块,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加上私房菜馆那边也确实离不开他们,最后才只好作罢。
  两个大厨一个姓周,一个复姓西门,年纪都不大,但是手艺听说都很不错,他们将负责为这次聚会烹饪几道主菜。
  不过今天的餐会也有些与众不同,是在露天环境中搞的,所以大家也就都不甘寂寞,不想坐在那里等吃的。
  正好大家为了搬进小木屋,多少都带了些炊具过来,就直接架在空地上,打算自个儿也动动手,真正来个天然的生活。
  看到大家的兴致都挺好,李永也只好尽量满足。
  光有炊具肯定还是不够的,炊具本身也不能发热,李永拿出来的烧烤架还好,有配套的细炭,点上就能用了。
  陈老头也弄了个炭炉子过来,不过其他人带的炊具,要么是用电的,要么是用气的,因为农庄的配套都有,电和气都接到屋子里去了,不过外面空地上显然是没有的,很多东西都成了摆设。
  李永只好和严小凡商量,从工地那边弄了装备过来,在外面接上电和气,很快就弄出了十几个锅台。
  这边刚刚弄好,大家就已经都忍不住了,很快跳出几朵火苗,都开始吵吵嚷嚷着,要大展身手,体验体验这与众不同的生活。
  等到吵了一会儿,才发现食材什么的都还没有,才又都一哄而散,开始找食材,找地方清洗整理。
  场面虽然闹哄哄的,好在场面够大,人也都够素质,人数也不算多,很快又秩序井然起来。
  “可惜啊,地里的萝卜刚刚下了种子,还没长出来,要是能够吃上自己种的菜,那才叫完美,”有人觉得还不如意,遗憾地说道。
  “这些菜和肉,都是附近农民地里收上来的,也算是绿色天然,大家就放心弄吧,”李永笑着说道。
  食材是早就有准备的,只不过没有考虑到大家的热情会这么高,所以准备不是很充分,选择没有那么自由。
  李永只好问了问大家的需要,再让人去周围的农民地里看看有没有,要是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