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手上带个小鱼塘 >

第167部分

手上带个小鱼塘-第167部分

小说: 手上带个小鱼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小碟萝卜干、一小碟酱瓜,还都是之前的空间菜腌的,申城的早饭传统上讲究个清淡,几样小菜一碗粥,再来根油条,或者几只汤包,就算是一顿传统味特足的早餐了。
  要说到早餐,虽然各地都不一样,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豆浆油条小米粥,吃起来特别有味。
  宁母她们似乎早就起来准备早餐,桌上也有油条,就两根,李永一根,她们母女俩一人一根,多了就吃不掉,放着时间长了,也不好吃。
  另外,还有两样小点心,宁母做的青团,宁小雪弄的寿司饭团,虽然现在距离清明已经远了,不是吃青团的时候,宁母却记得李永喜欢吃这个,所以特意做了点。至于那个寿司饭团,就是宁小雪折腾出来的,里面用的是黄瓜、生菜叶、午餐肉,早上吃两个,倒也不错。
  当然,宁小雪也不会忘了她最拿手的荷包蛋,刚刚煎好的荷包蛋装在雪白的盘子里,里面的荷包蛋朝上一面,也洁白温润如玉。
  宁小雪上来就将三只荷包蛋分到各人,反面贴锅那一面,焦焦的一层膜,带点油,入嘴特别香,鸡蛋也煎熟了,蛋清嫩滑。爽口,蛋黄粉粉的,在嘴里多嚼两下,那是越嚼越香。
  咱们中国人的传统,特别是南方,粥饭才当饱,所以虽然桌上这些已经很丰盛了,不过还少不了一小锅熬得滚烫的稀粥。
  宁母已经将盛好的粥放在桌上,李永吃了口小咸菜,再喝一口稀粥,那种滋味,当真舒坦无比,滚烫的稀粥哧溜溜滑到肚里,一路留香,浑身的毛孔,似乎都要舒张开来一般。
  李永咂了咂嘴,宁母熬的并不是一般的白粥,是放了豆浆的豆浆粥,所以粥香中夹着豆香,香味更加淳厚浓郁。
  这个豆浆也是自家做的,一把干黄豆,放在清水里泡一夜,到二天用豆浆机打成豆浆,倒在锅里,同白米一起熬煮,做成的豆浆粥,要比白粥更多一番滋味。
  李永呼哧呼哧喝了两碗粥,吃了一根油条,一个荷包蛋,一只青团,还有一只寿司饭团,感觉吃下的东西,都快堆积到嗓子眼,这才依依不舍的放下筷子。
  “呃,”李永吐了口气:“不能吃了,肚子快要撑。破了。”
  看到李永这副“吃相”,宁母反而更高兴,对于下厨弄饭的人来说,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自己做出来的饭菜,能够让人吃得忘乎所以,吃得一干二净,虽然李永距离后一种境界还要差一些,却也将前者做得比较彻底,宁母当然很高兴,打心眼里觉得欢喜。
  “吃饱了没,要不,再吃一点?”宁母笑呵呵地招呼道,今个儿早上做得东西,不管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比较丰富,这会儿还剩下不少。
  “不了不了,真的吃撑,”李永连忙摆手。
  宁小雪偏过脑袋,眼眸看着李永微微一转,也帮腔道:“妈,你别让他吃了,看他都吃多少啦!”
  “吃得多有什么不好?”宁母白了自家闺女一眼,站起来就要收拾桌子,嘴里却道:
  “小李、小雪,你们这次回来,以后打算做什么事情?”
  ————————
  ps:调整的时间长了一些,不过,总算是找到原先的感觉了,今天就争取三更吧,补上昨天的!
  我们的家园
  143 ;安身立命(二更)
  李永和宁小雪对视一眼,宁母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其实他们也考虑过,毕竟要真的说起来,他们还都二十几岁,还很年轻,未来的道路还长,总不能因为手上有个神器,开了几个小店,不愁吃喝,就开始混吃等死。
  何况,两人虽然性子恬淡,原本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有那么点小资思想,只要自个能够过上顺心如意的日子,也就行了。
  这次西藏之行,却让他们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原来,这个世界还有那么穷的地方,还有很多的孩子上不起学,世界很大,并不只是他们平时看到的那一块地方,经济发展迅速,大家都不愁吃,不愁穿,日子也越过越好。
  西藏之行以后,要让他们还像从前一样,整天混吃等死,心里总觉得七上八下的,不得安生。
  宁小雪抿了抿,对宁母道:“妈,这件事,我正想跟你商量呢,我想去学校做老师,你说好不好?”
  “做老师?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宁母将碗筷拢到一起,也不急着收拾,就在桌子旁边坐了下来,示意宁小雪说说她的具体计划。
  宁小雪其实也没有什么计划,不过从西藏回来以后,她确实挺怀念那段日子,特别是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让她感觉很开心,现在想起来,也觉得很充实。
  “我们在西藏认识了一个师范大学的,她说我这样的,只要考个教师资格证书,参加过速成班的进修,就能去做老师了,”宁小雪跟宁母说起夏依依,夏依依是申城师范大学的学生,今年毕业,回来以后正在联系学校,对这方面的事情也比较熟悉。
  宁母点了点头:“你去做老师,倒是挺好的。工作稳定,平常也有假期,另外还有寒暑假。”
  “好是好,就是现在要做教师,也没有那么容易吧,听说竞争挺激烈的,没有关系,根本就进不去,”宁母想着又皱起眉头。
  宁小雪笑呵呵道:“不要紧的啦,依依说帮我介绍的,再说了,我可是学美术的,不像别的老师,抢的人多。”
  “那就是试试看吧,回头看看你姨她们认不认识人,这年头啊,没有熟人,事情不好办,”宁母摇了摇头,她知道的事情多,不像宁小雪那么乐观。
  李永摸了摸肚子,他本来是想起来帮着收拾碗筷的,不过吃得太多了,竟然站不起来,只好坐在那边,等着消化。
  要说找关系,李永倒是并不担心,不说杨大炮他们几个老头,在申城的人面都挺广,就说陶然居鱼味馆、私房菜那边,平常出入的可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要找个有这方面关系的,介绍一下,要出钱出礼什么的,更不怕拿不出东西。
  “这个事情不用着急,先等小雪考到资格证书再说,要是考不过,那就不用麻烦了,”李永笑了笑说道。
  宁小雪转身白了他一眼,嗔道:“你才考不过呢,我可是跟依依说好了,让她帮忙补习功课,本姑娘这么聪明伶俐,还能不过啊!”
  “小丫头,都不知道怕丑,”宁母笑着瞪了宁小雪一眼,看着女儿跟李永笑笑闹闹,其实她心里是很开心的。
  “小永,那你是怎么打算的?”宁母话风一转,又向李永问道:“听说鱼塘、饭店那边,你也不怎么管事?”
  “我啊……”李永不好意思挠了挠头,现在都快成一家人了,有些事情,肯定瞒不过宁父宁母,何况陶然居公司那边的情况,李永也没有想要隐瞒什么,这种事情一旦发生,被知道的话,就会人为地制造裂痕,李永觉得没有必要。
  除了水空间这个独特的存在,其他的事情,李永并没有隐瞒,宁母知道他不怎么管事,也很正常。
  李永笑了笑:“阿姨,不怕你笑话,我这人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就像安安稳稳、无忧无虑地生活就行了,陶然居那边,现在发展的情况挺好,我也就抓鱼苗这一块,下面怎么样,都能推算出来,他们现在做得挺好,我就不用插手。”
  “这个阿姨都知道,你们的事情啊,我们也不管,公司里的事情,就更不懂了,要怎么办,就怎么办,不用告诉阿姨。阿姨担心的就是你忙于工作,疏忽了我们家小雪呢!”宁母笑呵呵说道。
  “那肯定不会的,”李永连忙摇头,这才算松了口气,要是宁母对他现在的事业还不满意,让他“上进”,那才叫头疼。
  李永倒不是不求上进,其实他也在琢磨自己要做什么。宁小雪能够从教书中得到充实的感觉,李永觉得,他在摆弄鱼,或者田地的时候,也有相同的感觉。
  看来,能够让他安身立命的,就是种田,或者养鱼了。
  这样的想法,李永当然不敢同宁母说了,虽然老人家现在表现得很开明的样子,谁知道在这方面,会不会理解呢?
  吃过早饭,李永和宁小雪收拾了一下,就跟宁母一起去宁家的苗圃,现在宁父主要打理工程那边的事情,苗圃就不太顾得上,需要宁母去照看着。
  已经是七月的天气,上午的太阳,就有些火辣辣的,宁小雪挽着李永的胳膊,欢快地提议午后去海边游泳。
  “今天是星期二,去的人应该不是很多吧,”宁小雪笑呵呵说道。
  话说金山的海滩虽然是人造的,外面用海堤围出一个大水池,在沙滩上就能看到海堤,看着像湖泊,而不是大海。
  好在这围起来的“人工湖”确实挺大的,要是游泳玩水的话,要比游泳池之类的地方好多了。
  不过到了周末,来玩的人比较多,就算这个人工湖比较大,也经不住人多,沙滩上、海水里都是人,就跟下饺子似的,那也没有意思。
  正如宁小雪说的那样,今天不是周末,人应该会比较少,李永心想能去海水里泡一泡,倒也不错,虽然是人工净化的海水,远远比不上水空间里的水来得舒服,却胜在天然。
  李永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下来,说话的时候,几个人已经走到苗圃门口,抬头就看到几盆姿态万千的盆景。
  144 ;宁家苗圃(三更)
  宁家的苗圃并不大,也就几亩地的样子,周围是一圈密密匝匝的冬青,将这个苗圃围在里面,就跟一堵绿色的墙差不多。
  苗圃划分作一块一块的,露出大片大片裸露的地面,只有几块地方还长着整齐的树苗,宁家苗圃主要就是培植这些树苗,用在绿化工程当中。只少量弄了些盆景,还有零星种的一些灌木、藤本、花卉等等。
  这些苗木植株,李永大多不认识,好在有宁小雪在身边,小姑娘总是用柔柔的话语,告诉他这是邹菊,那是紫薇,那片小树苗是香樟。
  “这些东西我也认不全,也就他们父女俩能认得,”宁母在旁边笑着说道。
  李永也笑着点了点头,有些东西其实他能认得,毕竟平时跟宁小雪在一起,有的是机会接受“改造”。不过宁小雪愿意讲,他也愿意听女孩柔柔的声音,当然不会煞风景地说,那个东西我知道。
  苗圃里本来还有几个雇工,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农民,在这边做活其实比较轻松,平常栽种什么的,都会临时找些外地的农民工,苗圃里的雇工要做的主要是日常的维护管理,还有防偷防盗。
  这些雇工都是村子周围的人,跟着宁父做了多年,现如今宁父开始搞工程,几个年龄相对不是那么大的,也跟着宁父去搞工程了,苗圃这边,就留下两个年纪相对较大,已经五十多岁的园艺师。
  “老宁说这两年江浙一带的苗木产业规模越来越大,金山这边搞苗圃,成本费用上劣势太大,这次转行搞工程,这里就不打算搞了,”宁母和李永他们走到旁边的屋子里,他们今天来,就是要等约好的客商,带他们参观苗圃。
  原本坐在门口的老师傅,马上起来给他们各倒了一杯水:“小陈啊,这个苗圃要是不做了,可要跟宁老板说说,让我们也跟着去城里做活。”
  宁母笑着看了老师傅一眼:“杨师傅你就放心好了,这个苗圃就算不种苗木了,总归还要有用场的,到时候要用人,不找你们找谁。”
  “那敢情好,”老师傅笑呵呵道:“有什么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