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手上带个小鱼塘 >

第140部分

手上带个小鱼塘-第140部分

小说: 手上带个小鱼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人的感觉,首先就是纯净,那种直透心灵的纯净,时刻荡涤人的灵魂。
  宁小雪摆弄着相机,“咔嚓”、“咔嚓”,不停按动快门,将窗外的景色一张张都拍了下来。
  如果将这些照片都印出来,然后排在一起,很可能就是一副铁路沿线的风景长卷,就跟连拍似的。
  列车车窗上的玻璃擦得很干净,透明度很高,拍出来的画面也很好。
  这在之前拍的照片中,已经有很好的体现。
  不仅宁小雪一个人在狂拍照片,车厢两边,几乎每个窗口都有人拿着相机,在那里“咔嚓”、“咔嚓”!
  都要将这美好的景色留在相机里,然后带回去。
  大约四点半钟,列车停靠在那曲站,也就是这趟列车停靠的倒数二站,下一站就是拉萨,还需要将近四个小时的时间。
  因为列车晚点,所以在那曲只能停留三分钟。
  可能是考虑到“高原反应”,车上下车的人很少,多数是趴在窗口向外张望。
  那曲的车站也很平常,建筑很现代化,大片立幕玻璃映着蓝天白云,也很有些味道。
  而在车厢的另外一边,透过车窗,就看到广袤的荒野,以及远处的雪山。
  李彦这个时候才注意到,车上还发了呼吸氧气用的管子,说是可以车厢的氧气接口呼吸氧气。
  因为车厢里也采用了弥散式供氧,通常不需要再专门呼吸氧气,考虑到尽早适应高原的环境,李永和宁小雪也都没有使用。
  列车在那曲停了一会儿,很快就重新启程,开往最后的终点——拉萨。
  沿途的风景依旧美丽动人,李永不仅看到了雪山,还有草地上放牧的牛羊,就那么随意地在路边啃食野草。
  据说西藏的牛羊肉特别鲜嫩可口,因为都是自然放养,喝的是雪山水,没有污染的。
  李永就想下车以后,一定要弄一点尝尝,不知道同空间鱼相比,哪一种味道更好。
  另外,他们还看到了零星的藏族民居,还有一些帐篷,看来这里的藏民,还有不少保持着游牧的习惯。
  天色渐渐按下去,斜阳西落,连绵的雪山映着璀璨的霞光,更加光彩夺目。
  穿过念唐古拉山,到晚上八点,列车才抵达拉萨。
  当车厢里响起音乐,列车员用柔美的声音告诉大家即将抵达终点站的时候,车厢里也开始热闹起来,大家都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准备下车。
  拉萨火车站海拔三千多米,已经可能产生高原反应。
  李永担心地看了宁小雪一眼,发现当初几乎哭出来的小姑娘,这会儿已经全然忘了还有高原反应这回事,虽然广播里列车员的声音正在通知大家,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
  宁小雪浑然不觉,背着双肩包,神情雀跃:终于要踏上西藏的土地啦!
  李永不敢放松警惕,拿小号的水瓶递给宁小雪,让她喝两口,提提神。
  李永不知道空间水对抵抗“高原反应”有没有用,这玩意身体好点,抵抗能力会强些,轻微的反应估计都免不了。
  “哥们,你可真轻松!”大家都站在走道里等着下车,欧阳林看了眼李永和宁小雪的行头,一人一只双肩包,而且是平常用的那种小号的,都没有装满。
  李永笑了笑,一开始光顾轻松,就这么提着包上来了,后来虽然觉得不妥,也不能突然弄出一只大包来。
  好在,李永在路上也想到了解释:“托运了,嘿嘿!”
  将近五十个小时的旅程,相互之间也算混了个脸熟,欧阳林两口子是来西藏度蜜月的,纯粹自助游。
  丫在车厢里东窜西窜,已经拉了几个人,打算结伴游玩。
  本来也要拉上李永和宁小雪,不过李永和孙海宁已经有约定,孙海宁说是要来拉萨接他们,然后直接带他们过去。
  看来,要先办过正事,才能够自由游玩。
  车站上人不多,至少同申城的火车站相比,人是很少很少。
  不过有很多举着牌子接站的,多数是旅行社的,前来旅游的人,是最大的客流群体。
  李永很快看到孙海宁在人群中向他们招手,不由加快脚步走了过去。
  刚刚跟孙海宁打过招呼,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边响起,回头一看,只见林东临正在跟旁边的人说话,转身还跟孙海宁打了个招呼。
  原来,是日喀则的人过来接林东临,孙海宁搭了个便车。
  拉萨火车站的建筑和装饰风格很有民族特色,但也不乏现代化的气息。
  走出车站,拉萨的街头也亮着灯光,虽然不能同申城相比,不过在这高原的寒夜,却能让人感觉到温暖。
  出站之前,李永找了个借口,去托运点那边扛了只大包过来,毕竟就俩背包出来玩,有些不大像话。
  夜里就在招待所过夜,让李永松了一口气的是,虽然有些异样的感觉,他和宁小雪的高原反应都很轻微。
  甚至于接近没有,这让孙海宁和林东临都很惊讶。
  晚上吃了一顿简单的晚餐,孙海宁和林东临都是申城人,这一顿饭也以大家习惯的口味为主,并没有多少西藏菜。
  按照孙海宁的说法,让他们慢慢习惯,接下去几天,就带他俩去体验西藏的风土人情,当然也包括各种“美食”。
  孙海宁很“贴心”地给李永和宁小雪只安排了一个房间,房间很整洁,不过李永给撵到水空间里,宁小雪则早早入睡,为了二天的活动。
  二天,早早起来,就在招待所吃了顿西藏风味的早餐,一碗藏面,两杯甜茶。
  藏面就跟兰州拉面差不多,不过成份是青稞面,也不像拉面是拉出来,而是和好以后压出来的面条,没有那么筋道。
  再用牦牛骨熬成的汤煮熟,配上几片牦牛肉、葱花儿。
  吃着挺香,也挺爽口,李永呼哧呼哧就吃了一碗。
  至于甜茶,类似平常喝的那种奶茶,有点甜,更多却是香,不禁就多喝了两杯。
  吃饱喝足,宁小雪就背着背包,准备出发,小姑娘显得很兴奋。
  虽然还不能到处游玩,毕竟脚踏西藏的大地,就能从更近的距离去接触神秘高原的真实世界。
  从拉萨到日喀则有两条公路,一条北线,一条南线,孙海宁所说的地方,就在南线的途中。
  李永到这个时候才知道林东临竟然是日喀则市的常务副市长,这次市里派了一辆吉普车来接他,加上司机,一共是五个人,正好能够坐下。
  从拉萨出发,开始的路况还算比较好,进入碎石路段以后,路况就变得恶劣起来。
  不过李永和宁小雪还是兴致勃勃地东张西望,好奇地看着那些藏民居住的房子,还有山坡上一块块梯田。
  宁小雪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新奇和兴趣,不停按着快门。
  虽然数码相机的两块电板在夜里都充好了电,李永还是担心这样的用法,坚持不到下一站,相机就不能用了。
  路况似乎越来越恶劣,车子在颠簸,更重要的道路两侧,一边是山峦,一边是悬崖。
  好在孙海宁早有考虑,将宁小雪安排在内侧,也就是靠近山峦那一侧。
  宁小雪偶尔回过头,看到陡峭的悬崖,突然就紧张起来——开始恐高。
  “这里就是岗巴拉山,等到了山顶,就能看到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羊卓雍湖,”林东临回头看了一眼,大声说道。
  吉普车已经开到半山腰,山风很大,说话声音小了,别人都听不到。
  孙海宁也笑着说道:“我说的地方,就是羊卓雍湖,那边鱼多、水鸟多,你们一定会喜欢上的。”
  宁小雪果然神经大条,让林东临、孙海宁说了两句话,就开始憧憬羊卓雍湖的风景,忘记了自己身边就是悬崖。
  环山路上,前面扬起灰尘,是一辆旅行社的中巴,吉普车只好压低速度,跟在对方后面。
  环山路都是沿着山体,一圈一圈盘旋而上,所处的海拔越来越高。
  山脚的海拔已经达到三千多米,岗巴拉山又是一千多米,到了山顶,海拔就达到四千多米,将近五千米。
  甚至连李永也感到一丝异样的反应,更加不敢放松,口若悬河地在那边跟宁小雪胡扯,不让她有考虑的时间。
  终于,前面的中巴缓缓停靠的路边,孙海宁也伸手拍了拍李永的肩膀:“下车吧,这里就是冈巴拉山山口,向前走两步,你们将会终身难忘。”
  李永本来还想叮嘱宁小雪两句,没想到小姑娘已经“嗖”地窜下车。
  李永也只好跟着一起下车,包括孙海宁、林东临也都下车步行。
  山顶的风很大,大伙儿几乎是缓缓挪动。
  山口有一块分界牌,刚走过去,就看到刚刚中巴车上下来的游客,正在那边大呼小叫。
  李永他们顺着大家的视线看过去,也立马给眼前的景色震撼了。

'200'第一百零五章 西藏吃鱼

  只见一汪澄净的湖水,在阳光下呈现深浅不同的蓝色:浅蓝、深蓝、孔雀蓝、星空般的湛蓝……一直沁入到内心深处,恨不得沉下去融为一体。
  蔚蓝的天空与湖水交相辉映,天空中飘着棉絮般的云朵,在湖面投下巨大的不规则倒影。
  湖面泛着鱼鳞般的细小波浪,波光粼粼,更增添湖光山色。
  湖南岸边小块不规则的农田里,青绿的是小麦,金黄的是菜花,入眼也是那么纯净。
  好一会儿,宁小雪才掏出相机,咔嚓咔嚓,一通疯狂的拍摄。
  这样的景色,已经是很难用言语表达,也只有用相机,将这美好的一切都记录下来。
  李永也看得呆住了,心想不久之前那次升级,要拿来模拟这片羊卓雍湖,那该有多好。
  同羊卓雍湖比起来,淀山湖、杭州湾、长江的水体,就显得太浑浊。
  即便是水空间里的“天池”、“云梦泽”,虽然澄净,但是面积太小,不想羊卓雍湖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站在山头,一眼望过去,都看不到全貌。
  鬼斧神工、天造地设,也唯有大自然才能有如此杰作。
  “李子,给我拍照片,”宁小雪欢快地乱拍一通,终于想到要将自己融入画中。
  李永让宁小雪站在不同的位置,摆出不同的姿态,一通狂拍。
  又拉孙海宁给他俩拍了好几张合影,镜头里面,天空碧蓝,羊卓雍湖如宝石一般,镶嵌在天地之间,画面中的宁小雪笑得无比纯美,就连李永,脸上也挂着灿烂的笑容。
  这西藏、这雪山、这湖水,就好像能够涤荡灵魂一般,让李永也变得阳光起来。
  刚才中巴车上是一个旅游团,导游已经在那边催促大家快走,据说是因为海拔太高,呆得时间不能太长,不然引起高原反应的可能性很大。
  而且在这么高的地方,走路都不能太快,不然体力消耗会很严重,像李永和宁小雪这么活跃的,山头上几乎看不到。
  很多人都是痛、并享受着。
  李永和宁小雪都不想走,不过林东临还要赶路,所以只能遗憾地暂时告别。
  “走了,咱们下去靠近一点看,”孙海宁笑呵呵地说道。
  两人只好依依不舍地上了车,这会儿才注意到山顶上还有不少摆摊的藏民,在申城的街头,有时候也能看到一些着藏族打扮的人,在地上摆摊,卖的都是一些饰品、手工艺品、藏刀、牦牛爪子之类的。
  与申城街头那些相比,这里的东西应该更正宗。
  孙海宁将他俩的表情看在眼里:“别看了,等会咱们去藏民家,我给你们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