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只要宝宝不要爹 >

第158部分

只要宝宝不要爹-第158部分

小说: 只要宝宝不要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副悠闲自得若无其事的模样。

薄姬心里暗暗钦佩,陛下真不愧是一国君王,都到了这时候还是这般沉着镇定,哪里像自己,竟为这件事愁得快茶饭不思,只知道对着天空发呆了。

〃爱卿可是想家了,抑或想家里的某人?〃萨云萝看了看薄姬,见她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便笑嘻嘻开玩笑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卿可是体会到了?〃

〃陛下,〃薄姬不由红了脸,低头羞涩的叫了一声,而后跟在萨云萝身后走出门来,低声说道:〃臣正为明日的比试发愁呢,陛下您……〃您想到哪里去了?

〃为明日的比试发愁?卿觉得昭明书院的那些人更胜一筹,还是怕大唐输得丢了面子?〃萨云萝微微侧目,貌似不经意地问着。

〃策论不难,难在经邦论道、极而言之,达到一言兴邦之效果的确不容易。〃薄姬暗叹,低低说道:〃何况南地文采风流,天下闻名。而且此番书院明显是有备而来,臣恐怕……〃

见薄姬面露难色,很是心急的模样,萨云萝轻轻点点头道:〃卿所虑极是。但朕却不认为大唐会输,卿可知为何?〃

薄姬有些惊异的抬着看着女帝,陛下竟这般自信?萨云萝淡淡一笑,也不急着解惑,只是径直走进了外面的凉亭,薄姬也只得跟了进去。

红玉和侍女站在亭外,萨云萝示意薄姬落座,依旧没有回答她询问的眼神,而是转了话题问道:〃这段时间卿一直在整理的《大唐新政》进度如何?〃

大唐的各项新政策已经基本落实到位,薄姬因为自己在女帝身边,对新政的了解比他人要全面也深刻的多,便主动承担了全面细致地将新政整理成文的任务。

薄姬没想到来了大齐陛下突然问起这事,便连忙答道:〃已经全部整理完毕。臣正在润色文字,整理好便呈交陛下御览。〃

冲着薄姬点点头,萨云萝看了一眼正若有所思的薄姬,旋即轻声问道:〃那依卿来看,是一篇文采斐然的策论比较感人,还是卿整理的《大唐新政》更能够说明如何治理一个国家呢?〃

薄姬一愣,似乎有一瞬明白了些什么,看着萨云萝急急追问道:〃陛下,难道……〃

萨云萝站起身来,走到亭边,抬头看着繁星闪烁的夜空,淡淡说道:〃朕根本就不想去做这种空谈的比试,但既然应了就当出面。卿不必为此焦心,明日卿就将《大唐新政》抄录出来,张贴于大齐百姓面前。朕就是要告诉他们,不是所有的朝廷都不关心民生,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活法!〃

这个,薄姬彻底明白了女帝的意思,眼在萨云萝身后点点头,轻声却坚定的说道:〃臣明白了。〃

看了眼薄姬豁然开朗的脸,萨云萝欣慰的点点头。

其实自己脑子里还记得前世流传很广的那几篇有名的策论,像汉代贾谊的《治安策》、董仲舒的《贤良对策》、宋代苏轼的《教战守策》,无论哪一篇抄出来,恐怕都难有人逾越。但自己想要的不是用一篇策论战胜那些书生,而是想向大齐百姓传达一种新的信息,一种能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

不是百姓愚蠢,也是不人一定要墨守成规,统治者无论是人为地将人分成仕家工商等各层,还是引导百姓信奉某一种信仰,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统治考虑。封闭信息,让百姓只能盲从,这是千古以来惯用的手法。

彦如画本意是想给朕一个下马威,让大唐在大齐百姓面前出丑罢了,朕偏偏不让你如意,朕就好好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让大齐的百姓全面充分的了解大唐,了解大唐一心为民的政策。

彦如画,既然你给了朕这样的机会,那就让朕为大齐的百姓开启另一扇窗吧,朕要让你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知道什么叫后悔莫及,悔不当初。

次日,昭明书院门前广场上,已连夜搭起了一座高台。台上正面放了两张书案和锦凳,是大齐女皇和大唐女帝的席位;高台中间,放着三张书案,是上能参赛者写字的位置。

因为两位女帝同时到场,比试便成了轰动郢州的一件大事。

能同时目睹以女子身份位尊九五的两位陛下,可是千载难逢的眼神,是以城中百姓都围到了昭明书院附近,真是个万人空巷。书院门前更是人头涌涌,水泄不通。御林军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执戟肃立,尽显皇家风范。

大齐女皇彦如画与大唐女帝萨云萝同时登台,相互致意,打过招呼,作为地主的大齐女皇站起身讲了几句话。然后着重宣布比试开始,请双方的参赛者上台。

大齐出场的人稳步登台。

台下的百姓一看,顿时掌声如雷。原来,参加者正是被誉为大齐第一才子、以文才和书法双绝闻名的昭明书院领军人物杜青白。

掌声过后,台下百姓屏住呼吸,大齐再如何的不济,事关国体,百姓的心自然是偏向自己一边的。虽然对执政者不满,但是比试还是希望大齐能胜出。如今见是大齐有名的才子上阵,自然个个信心百倍,皆不做声生怕打搅了才子的思路。

只见杜青白走到书案前,拉了拉宽大的袍袖,开始磨墨,两名垂髫书童也铺好了纸张,静候才子动笔。

大齐派出第一才子应战,可见其重视程度,大齐大唐双帝初交锋,大齐这边已见实力,人们开始好奇大唐又会派出怎样的人来应战呢?

出乎人们意料,大唐并未派出看起来满腹学究的人,因为没有看到有人从两侧登台,人们只得把好奇的视线投向大唐女帝。女帝却依旧面含微笑,微微扭头看向身后,似乎说了什么。而后众人见一个身着官服的妙龄女子从女帝身后走了出来,对着两位陛下行过大礼后,慢慢也走到了书案前。

她就是大唐派出的人?众人哗然,人群发出一阵嘈杂的议论声,大唐倡导男女平等这一惊世骇俗的消息早已传遍列国,女子入朝为官也从大唐传出,但众人却从未想过大唐女帝竟派一个女子与大齐第一才子对阵,究竟是大唐女帝怕输了难看,特地派出女子遮丑,还是根本不屑此番比试?

薄姬坐定自行铺好了纸,磨好墨,从容不迫的提起一支狼毫,开始奋笔疾书。而此时,杜青白的策论已经军了一半。

画上最后一笔,杜青白神采飞扬地把笔一扔,自然有安排好的人等在一旁,声音宏亮清晰地将策论读了出来。才子之文,当然文采斐然,而且立意鲜明,团花簇锦一般,台下掌声连绵不断。

一篇策论读完,薄姬也刚好写完,轻轻放下手中的笔,静立一旁,同样有人接过去,开始读起来。

读了几句,宣读的人愣了一下,这是策论吗?偷偷看了眼站在一旁的薄姬,薄姬微微点头,示意请继续读,无奈,只得接着读了下去。

而台下有些文采的也觉得十分怪异,这,这美人咋连策论的格式都不知道啊?于是面面相觑着继续听下去,越听越觉诧异,难道大唐派出的这位女官连策论都不会写?怎么听着都不像策论啊?

听着台下大齐百姓嗡嗡的议论声,彦如画微微扭头,淡笑着看了看大唐女帝,似乎是在好心安慰,不料迎上大唐女帝的一双含笑的桃花眼,对着彦如画略一点头后,竟对着她灿烂一笑,那笑容,绝对是发自内心。

彦如画觉得莫名其妙,难道这女帝看不到台下大齐子民的反应吗?抑或她连人们的反应也看不明白?那些百姓分明是讥讽的嘲笑,疑惑地不屑,她竟恍若未闻般对着自己笑。彦如画心里有些替她尴尬,可又一想,丢的又不是大齐的脸,管那么些作何?

只是,随着听到的越来越多,人群反而安静了下来。

这意想不到的一幕让彦如画不由竖起了耳朵,倒是想听听这让大唐女帝放心的女官究竟写了些什么,台下人的反应竟能让大唐站在稳如泰山。

〃……夫税赋者,百姓之膏血也,取之与民,当用之与于,故新政设国医、国学两馆,前者为百姓身体健康之必需,后者,教书育人,培养英才者也……〃

听了一会儿,彦如画大吃一惊,原来这女帝竟是在这里宣扬大唐新政!

众所周知,大唐新政与其它国家的治国之策完全不同,不仅宣扬人人平等,男女平等,更是鼓励百姓监督朝廷和官府的施政,还设立什么国医馆、国学馆,为百姓医病,鼓励穷人的孩子上学读书……

而这些,彦如画都很清楚。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会支持并采用这些无尊卑上下之分,贱民也可以评论朝廷的混乱〃新政〃,自己反对,自然也不许朝臣提起和议论有些事还是瞒住那些贱民的好,知道的越多就越会生事。很简单,彦如画需要的是听从朝廷命令,任由贵族摆布的百姓。

大唐实现所谓的新政自己也不想管,却万万想不到这女帝竟然趁此机会当众宣讲!彦如画刚刚温柔雅致的笑容有些凝固,眼底的笑意也渐渐消失,越听,就越是有些如坐针毡,心神不宁,脑中急转,想着应对的法子。

若是命人不许再读,但比试是自己同意了的,人家的策论就是这样写的,有何办法?何况众目睽睽之下,若是强行命令岂不是有赖皮嫌疑?可若是接着读吧,这些贱民听完,就会多想,那必定会生出一些麻烦,这可如何是好?

台下开始还起哄的人渐渐听出一些门道,由高声叫嚷渐渐转为低低的交头接耳,而后越来越安静。大齐百姓自然知道北方的邻居国事日盛。

大唐广开国门,招揽八方客商,大齐有胆大些的商人皆前往大唐寻找商机,回来后常对人说大唐和大齐如何如何不同,百姓如何如何幸福,不分贫富贵贱,小孩子都能到学堂念书之类的传闻。当时皆是好奇,想着有夸张之嫌,如今大唐女帝亲临,女官亲笔所写,想来是假不了。而能像今天一样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怕是此生只有一回了。

人们越听越觉得不可思议,越听越觉得心里亮堂,原来官府也可以这样做,百姓也有那么多权利。待全文读完,台下早已一片安静,什么比试,什么才子皆抛到了一边,大家都陷入沉思之中。

过了一会,便嗡嗡声一片,显然都在讨论此事,看他们的神情,似乎都被震惊,很是不可思议,有些则直接是羡慕,若是大齐也能这般,该有多好?

彦如画虽然还处于震惊中,半响才回过神来,不由暗暗懊悔,微微抬眸看了一眼一直面含淡笑,波澜不惊的大唐女帝,终于明白自己招惹了一个大麻烦。

按照原来的约定,两篇文章被贴在了郢州城的繁华位置,等候人们的评判和投票。次日输赢出来,结果显示杜青白的策论以压倒性的票数战胜了大唐的女官。

萨云萝毫不在意投票结里,目的已达到,那些又有什么?再说做为地主的大齐,有了彦如画那样不顾实事只想面子的女主,操纵结果是必然之举,而且极为容易,投票未完,结果自己已经猜到。

如大唐女帝一样不在决结果的,还有大齐女皇彦如画,本来十分在意的比试如今已失去了兴味,对结果也完全失去了兴趣。因为此时的彦如画明白,大唐女帝本就无意打算参加什么比试,也就不在意结果,她只是充分利用了这个机会,在自己那些原本还算老老实实的贱民心里种下了一颗不安分的种子。

如今,这粒种子缺少适合的温度和水,可一旦生根发芽,这粒小小的种子将会是对自己,对大唐朝廷最致命的打击,甚至可以颠覆大齐王朝。

彦如画确实后悔莫及,可惜,在她的懊恼中,大唐女帝始终优雅淡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