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曾记否----三个女大学生秩事 >

第9部分

曾记否----三个女大学生秩事-第9部分

小说: 曾记否----三个女大学生秩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恋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想控制谈恋爱的确很难。可就因为这些,大学校园里就可以放任自流地谈恋爱吗?

  其实就是他们的父辈们对这些事情也未必有清醒的认识,辅导员们曾经有过专题探讨,到底怎样看待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当时就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动力论,认为利多弊少,恋爱可以产生动力,促进学习,陶冶情感,丰富精神生活,激发大学生的潜能;二是阻力论,认为弊多利少,大学阶段学习紧张,时间有限,恋爱花费时间,耗费精力,妨碍学习,影响团结,不利于全面发展;三是均衡论,认为利弊均衡。

  不仅讨论还查阅了很多有关文件,最后觉得还是等学生有了相对稳定的人生观,有了迎接爱的能力、拒绝爱的能力和承受失恋的能力,有了相对稳定的经济基础之后,再谈恋爱也不迟,具体做法就是引导加阻止,在校期间禁止谈恋爱。

  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其它方面,学校不仅改变大部分由转业军人担任辅导员工作的现状,新进了一些年青的专业老师做专职学生工作,还去外校学习,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进行综合测评,做到量化管理,使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能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可这一切的管理,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大前提,家长把孩子交给了学校,一交就是五年,学校是负有相当大责任的,当然,像这种私自在外留宿甚至和异性同居的现象是绝不能容许的,如果不加以限制,这么多年青人不知会出多少乱子。

  “你要不去见见于书记吧, 既然来了, 这么大的事,还是再听听校领导的意见吧”。见陈玉昆和文珍流露出近乎乞求的目光,已接近退休年龄的杨书记建议说。这个部队转业后在学生工作队伍一干就是十几年的小老头儿,他不是在推脱责任,他这会儿把自己当成了学生的家长,真的为两位家长难过。

  陆处长没有再说什么,很礼貌地送他们直到出了学生处办公楼,目送了很远。

  文珍含着眼泪向于书记提出了肯求:能否给女儿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留校查看一年,必竟她才不到二十岁,背负这样的处理对于她太沉重了。这个差不多和文珍同龄的女书记比文珍流的眼泪还多,语气也很中肯,说学校有规定,那么多的学生要管理,破坏了规定就不好办了,我也很同情你们,可这是会议上的决定,不是谁一个人就能改变的,表示了很无奈。

  文珍看学校的态度已然这样,没有一点挽回的余地,向于书记说了这样一段话:“既然这样,我们做家长的也就不求学校了,我们只想说,我的孩子固然是有错,可你们当领导和老师的也是做家长的,你们没有孩子吗?你们就不考虑一下你们的责任吗?我的孩子刚来上学时是一个多么好的孩子啊,我们曾以她为荣,怎么到学校这么短的时间就变成了这样,我们是相信你们才把孩子交给你们的啊!这是你们不让我的孩子在这了,可现在就是你们不让走,放你们这我们还不放心呢!”

  陈畅没有想到自己闯下了这么大的祸,她在病房里见到汪老师带来的父母时,还感到很突然,以为是他们知道自己住院了才来的。送走了汪老师后,她笑着和妈妈说:“这么点儿小病还捞你们大驾亲自跑一趟,我这就要回宿舍住了。”可看妈妈一直阴着脸,一点儿也没有和她说笑的意思,就问爸爸妈妈怎么了?爸爸无奈地摆摆手,也不知道怎样和她说,妈妈终于止不住了,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陈畅被妈妈吓得目瞪口呆,这是怎么了,妈妈怎么会这样啊?爸爸用颤抖的手从衣兜里掏出了学校的处分决定递给了陈畅,陈畅拿到手中一看,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她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才上一年多的大学,就不能再上了,就因为自己几晚夜不归宿,那天学生处的老师找自己谈话时,她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很坦诚地说明了事情的真相,也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可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件事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她从来都觉得那些条条款款都是给别人订的,与自己无缘,所以《学生守则》根本没仔细看过,更不用说往脑子里进了,这回真的知道了锅是铁打的,知道烧红的铬铁会烫人,可现在明白已经为时已晚。

  文珍看着失声痛哭的女儿,自己先止住了泪水,过去搂住了陈畅,哽咽着说:“记住这惨痛的教训吧,这不是世界末日,你还小,回去好好复习,明年重新再考吧!”听妈妈这样安慰自己,陈畅才逐渐平静了情绪,止住了哭声。

  陈畅离校的那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王新帮陈畅的父母去车站托运行李,他们准备坐夜车走。汪琳和舒老师一同来到了陈畅的宿舍,见宿舍的同学默默地帮她收拾剩下的东西,李秋敏和伊然拉着陈畅的手三人泪流满面,汪琳也眼泪直转眼圈,舒老师见此情景红着眼睛先回年级办公室了。

  当她们走出宿舍大门之时,没有想到宿舍楼门前站了有四五十人,大都是陈畅班的同学,大家都一脸严肃,有的女生还用手抹着眼泪,见陈畅和老师等一行人从楼里出来,班长和团支书走上前来,支书牟晓玲对汪琳说:“汪老师,我们大家知道了陈畅的事后,商量了一下,觉得这样作对陈畅很不公平,学校不是教育人的地方吗?她才那么小,为什么不给她一次改错的机会呢?把她就这样推向社会对吗?我们大家知道这事您也做不了主,大家来就想和您说一声,趁着学校领导还没下班,我们准备去找校领导,争取把陈畅留下来。”她刚说完,身后的同学都七嘴八舌地嚷嚷了起来“就是吗!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啊!”“学校也有责任吗!”

  陈畅看大家都为自己说话,不知是被感动的还是出于愧疚,趴在李秋敏的肩上哭了起来。

  汪琳看到大家都很激动,就示意李秋敏和伊然先带陈畅离开。她知道这事已成定局,学校不会因为大家一闹就会改变已经行成的决议,就想让大家一起和她去年级活动室,把大家的情绪先稳定下来,可同学们看陈畅已走,又怕去晚了领导下班,就不听汪琳的劝阻,呼呼拉拉的一干人马直奔了校行政楼。

  于书记接待了大家,听了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法之后,于书记让大家先平静一下心情,然后说:“同学们,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可是你们想过没有,你们的父母把你们交给学校,我们是要对每一个人负责的,这么多人的管理,没有章法能行吗?学生不能在外留宿,不能和异性同居是学校没有和你们说吗?如果犯了错误也不处理,那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就形同虚设了吗?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怎么办呢?所以大家一定要冷静,再说了我们不是要把陈畅推向社会,在处理她的问题时,学校可是慎之又慎,给她留有充分的余地,陈畅还年轻,只要她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她还可以从头再来。但你们一定要记住,同情归同情,任何人自己做的事情都是得负责任的。”

  听了这番入情入理的话后,大家的情绪不像刚进来时那样冲动了,有的人在小声嘀咕,说不如不来了,有的同学怕领导记住自己,开始往后撒,见此景于书记又肯定了大家关心同学,勇于说真话的精神,让大家不要有思想负担,以后有事尽可以来反映。见学校领导对学生这样诚心诚意,大家无言以对,最后只得告辞出来。

  陈玉昆夫妇就这样带着女儿离开了学校。

十二、心在远方
亚乔把接到艾强的来信当成了最幸福的事,每次她都要把来信看上三四遍,想在字里行间多扑捉到更多的信息。艾强的每次来信都会写满几张纸,不仅把自习的学习、生活起居以及参加过的活动都认真地向她做汇报,还要把上课、做实验、吃饭、住宿以及体育馆、图书馆,反正是他活动的场所都做了精准地描绘,艾强说这样是为了便于他们两个沟通,就如同在一个学校上学一样,亚乔已熟悉了那的每个角落。

  可胡亚乔对自己学校的了解却并不多,是她没有太多的心情,她觉得现在每天过得没滋没味的,她习惯了班里的座位上有艾强,习惯了班里组织的活动有艾强作她的后盾,习惯了每天下晚自习有艾强陪伴她回家,没有艾强身影的陪伴,她觉得异常地孤独,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

  其实胡亚乔所在的这所综合性大学,到处都弥漫着文学的浪漫气氛,那是八十年代大学校园里共同涌现出来的一股文学的浪潮。改革开放犹如一夜春风,把一批港台文学的作品首先带入了大陆市场,让已经习惯了文学作品中那些高、大、全式的人物,看惯了伤痕文学、大墙文学、反思文学、知青文学反应的那个凝重时代的青年男女们,更先、更快、更疯狂地领略了这些文人的风采,文人描绘的精彩世界犹如甘露滋润着久旱的禾苗,让几乎每一个大学生心中都装满了诗情画意,成了校园诗人。这股文学浪潮,让青年学生的浪漫情怀像花儿一样竞相开放,各种各样的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除了文学社外,还有一些专门的诗社,专门研讨像戴望舒、舒婷这些诗人的作品,每当傍晚在教学楼前的大草坪上,经常会听到坐在落日余辉中,披着一身彩霞的同学们高声的诗朗诵和吉它的低吟。

  最近琼瑶小说席卷了她们女生宿舍,《窗外》《金盏花》《我是一片云》《一帘幽梦》,每个宿舍都会有两本,据说学校图书馆琼瑶的书都被借光了。 

  那天同宿舍的叶子,拿着刚刚看完的《彩霞满天》, 对正在叠衣服的亚乔无限感慨地说:“哎呀,真是太感人了,这乔书培和殷采芹真是不容易,那么多的磨难,那么多的挫折硬是走过来了,爱情真是太伟大了!” 

  亚乔听了没有说什么,她的眼里充满了迷茫,不知应该怎样评价琼瑶的小说。

  和别人一样,看了几本琼瑶的小说后,她也被琼瑶构筑的忠贞不渝、海枯石烂、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故事深深地感动了,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原来可以是那个样子,人与人之间还可以发生那样凄婉迷离的故事,可以有那么纯真的爱情,纯净的让人心悸,让人向往不已,让人神魂颠倒。

  可感动之后,冷眼望去,现实中哪有那么多腰缠万贯*倜傥的白马王子,也少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玉面书生,不是有财少貌就是空有一副好皮囊,即使身边真有了那么一对郎才女貌的金童*,也没看到谁对爱情有至死不渝的痴情,身边的人都是平凡的人,发生的事都是平凡的事,尽管人们都向往人世间多一些惊天地泣鬼神、海枯石烂心不变的爱情,但亚乔觉得琼瑶描绘的精彩故事与现实生活的差距太大了。

  就拿自己来说吧,她与艾强可以算得上是纯粹的青梅竹马, 虽然他们没有共同走过长长的海岸线,没有共同拾过贝壳,没有共同捡过松果,没有共同看过夕阳,更没有共同面对过海边的“彩霞满天”,可他们有过一起写作业,有过一起玩藏猫猫儿,有过一起游泳,一起滑冰,可怎么就没有“彩霞满天”呢?如果说那时年幼无知少不更事,可到了现在,都到了青春萌动的花样年华,彼此也有了心照不宣,开始了书信往来,而且也都是有知识之人,有文化之身,可彼此的书信往来甚至把学校的犄角旮旯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