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72部分

帝国风云-第72部分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大战爆发后,帝国海军不但没有受益,反而受到了负面影响。别的不说,在战争期间,肯定得优先保证陆军供应,因此原本计划用在海军上的资源被大幅度减少,战舰的建造速度放慢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以说,摆在冯承乾面前的是一盘难度很高的棋。

在这盘棋中,他要想获胜,除了得想方设法的消耗对手的棋子,还得尽一切努力保全自己的棋子。

那么,如何才能下好这盘棋呢?

等到希佩尔回来,两人商量之后,冯承乾决定继续拿俄国开刀,以协助鲁登道夫在东线发动进攻为名,派舰队去芬兰湾。

只是,这次不是佯攻,而是主攻。

十月十五日,公海舰队离开了威廉港,经基尔运河进入波罗的海。

这次,希佩尔的舰队里,除了有十七艘战列舰与六艘战列巡洋舰之外,还有包括十八艘轻巡洋舰在内的六十多艘中小型舰艇,此外还有征用的二十多艘商船。按照冯承乾制订的计划,如果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出来迎战,就以歼灭俄舰队为主要目的。如果俄国舰队仍然龟缩在港口里面,就以封锁港口为目的。当然,不是派舰队封锁,而是让那些征用的商船在俄国港口外布设水雷。

不管怎么说,俄国波罗的海舰队都是潜在的威胁。

如果不能消灭这支舰队,那就只能让其永远留在港口里面。

显然,冯承乾想得太多了。

面对由二十三艘主力舰为首的公海舰队,仅有四艘主力舰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根本不敢出港作战。

公海舰队还没到达芬兰湾,俄国舰艇就全部撤了回去。

封锁行动进行得非常顺利,仅用了三天,公海舰队就摧毁了俄军的海岸炮塔,随后让商船布雷。

十月二十四日,完成了布雷任务后,公海舰队离开了芬兰湾。

整个行动中,公海舰队都没有与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交战,反而是几艘深入港湾的小型舰艇与俄国舰艇交过几次火。

完成布雷任务之后,希佩尔只留下了一支以轻巡洋舰为主的小型舰队。

只要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留在港口里,就没有必要在芬兰湾部署太多的战舰,更没有必要动用主力舰。

这一天,鲁登道夫策划的马祖里湖战役打响了。

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后世对鲁登道夫的评价非常高,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如果当初是由鲁登道夫来实施施利芬计划,德军有很大的可能在一九一五年到来之前击败法国,最终打赢第一次世界大战。

必须承认,鲁登道夫确实是一个天才。

如果说,坦能堡大捷,只是让他证明了自己的才华,那么马祖里湖战役,更让全世界认识了他。

这次,鲁登道夫依然只有两个军团,兵力不到二十万。

他的对手,布鲁希洛夫动用了四个军团,总兵力接近一百万。

按照常理,鲁登道夫根本没有可能取胜。可是,他不但打赢了这场战役,而且创造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难以相信的奇迹,在一场会战中,歼灭近八十万敌军,一举消除了德军在东线受到的威胁。

正是在第一次马祖里湖战役之后,俄军再也没能对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构成威胁。

 第九十一章 转攻为守

冯承乾回到基尔港的时候,鲁登道夫已经从前线发回捷报,马祖里湖战役以德军大胜宣告结束。 

德军在东线大胜,在西线却遭遇了惨重失败。

虽然德皇已经让小毛奇告老还乡,任命法金汉为总参谋长,但是法金汉没能像鲁登道夫那样创造奇迹。在遭到英法联军的猛烈反击之后,德军已经退到马恩河北岸。即便局面依然不利,德军也总算站稳了脚跟。

打到这一步,德军面临的问题不是能不能迅速结束战争,而是能否避免迅速战败。

十月三十日,冯承乾与希佩尔回到了柏林。

虽然法金汉向德皇保证,他能扭转西线战场上的局势,争取在十一月发起进攻,但是有小毛奇在先,德皇对总参谋长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再说了,腓特烈三世参与了开创帝国的所有大规模战争,别说法金汉,就算是小毛奇的叔叔,也就是老毛奇,也很难在军事问题上蒙蔽德皇。

这个时候,德皇已经意识到,帝国战败的风险已经大大增强了。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德皇决定召开一次军方高层会议,而且不仅仅是陆军,海军将领也受到了邀请。

虽然冯承乾还不是海军将领,但是他有荣誉少将军衔,而且是公海舰队作战参谋。

当然,他与德皇的私人关系更加重要。

来到柏林,冯承乾没有立即去觐见德皇,而是去了提尔皮茨的官邸。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算不上坏事。”冯承乾揉了揉额角,说道,“早在几个月前,我就向陛下提到,小毛奇的计划存在严重漏洞,已经偏离了施利芬元帅的基本路线,必然会出大问题。虽然陛下没有迫使小毛奇修改计划,但是从最近发生的事情来看,陛下早就对小毛奇不耐烦了,只是欠缺让他下课的理由。”

“这一点,我也看了出来。虽然现在才撤掉小毛奇,显得晚了一些,但是总比让他一直呆下去好得多。”

“你觉得法金汉这个人怎么样?”

提尔皮茨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跟小毛奇差不多,性格很倔强,而且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与小毛奇不同的是,他在军队里的根基没有那么扎实,更容易受陛下控制。”

冯承乾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很明显,这是德皇用法金汉,而不用兴登堡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关键不是小毛奇、也不是法金汉,而是陛下。”

“所以我才说,算不上坏事。”

“你的意思是……”

“此前,陛下什么时候让我们参加过以地面战争为主的军事会议?”

“这……”

“现在,陛下让我们参与军事会议,表明陛下已经开始重视海军,也知道海军将是改变战争局势的主要力量。”

提尔皮茨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当然,陛下不见得有准确的认识。”

“什么准确的认识?”

“在你看来,这场战争与以往的战争最大的区别在哪?”

提尔皮茨沉思了一阵,说道:“在我看来,最大的差别就是,军队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力量。”

“你说得没错,但是还不够深入。”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虽然这场战争才打了几个月,但是已经向我们表明,这是一场总体战。不但国家力量要与军队相结合,陆军也要与海军相结合。只有把所有力量结合到一起,并且善加利用,才能击败敌人,取得最后的胜利。”

提尔皮茨没有反驳,因为早在几十年前,克劳塞维茨等战略家就提出过类似的观点。

从某种意义上讲,德意志第二帝国是第一个把“总体战”观念提升到国家基本政策高度上的国家,而且正是靠此,打造出了欧陆最强大的军队,在短短数十年之内,连续击败了欧陆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统一了北德意志。

问题是,这仅仅是帝国陆军的认识。

别忘了,在很长一短时期内,帝国海军都形同虚设。直到冯承乾出现,帝国海军才真正踏上了历史舞台。

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绝大部分帝国陆军将士并不把帝国海军当成战友。

别的不说,开战之后,帝国海军在芬兰湾的两次行动,都是在主动配合陆军,而帝国陆军却从来没有主动配合海军。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帝国陆军在西线战场上,从来没有考虑过攻占比利时的港口。

要知道,如果帝国陆军能够攻占比利时的港口,哪怕只是一座港口,帝国海军在北海上的行动也将更加方便。

事实上,提尔皮茨早就看出了问题,只是没有提出来。

与提尔皮茨谈过之后,冯承乾觉得很有必要单独找德皇谈谈。正如提尔皮茨所说,关键在德皇那里。

第二天,冯承乾一大早就去了波茨坦皇宫。

因为德皇通晓军事,所以冯承乾没有拐弯抹角,直接提出了最关键的问题:是否有信心打赢这场战争。

显然,冯承乾非常准确的把握了德皇的心理活动。

当时,德皇也正在考虑这个问题,而且正是为此,才决定召开一次由陆海军高级将领参加的军事会议。

从某种意义上讲,马恩河会战结束之后,德皇就对胜利产生了怀疑。

大战爆发前,没有人认为帝国将战败。在德皇看来,如果施利芬元帅制定的计划能够得到彻底执行,哪怕经小毛奇大幅度修改之后,施利芬计划的可执行性大幅度降低,但是也有很大的希望。甚至可以说,正是有施利芬计划摆在那里,在六月份的危机中,德皇才会表现得极端强硬。

马恩河会战后,德军的进攻行动被迫终止,德皇不得不怀疑最终的结果了。

问题是,怀疑就有用吗?

大战已经爆发,帝国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战胜,二是战败。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和谈不是没有可能,但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法国已经明确表示,除非德意志第二帝国交出在普法战争中获得的所有战果,包括把阿尔萨斯与洛林地区归还给法国,不然法国不会停战。

这场仗,肯定得打下去,关键是打成什么样子。

“毫无疑问,我们绝对不能战败,哪怕只是名义上的战败。”冯承乾非常清楚德皇的心思。“英法俄跳动与制造这场战争,并且结成联盟,都有一个目的,就是彻底打败我们。虽然英法俄的动机并不一样,英国是要阻止我们成为全球第一强国,保住全球霸主的地位,法国则是在为普法战争复仇,想夺回阿尔萨斯与洛林地区,俄国则想消除向西进军欧洲大陆的障碍,取代我们成为欧陆霸主,但是有一点非常明确,英法俄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就算我们做出让步,战争也不会结束。”

德皇点了点头,没有反驳冯承乾的观点。

“很明显,我们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战胜所有敌人,取得最后的胜利。”

“你仍然有信心?”

“有,当然有。我们现在最不能缺的就是信心。”

“或者说,我们现在拥有的,也只有信心了。”

“陛下要这么说,我不会反驳,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取胜的希望。”

“什么希望?”

“英法俄根本没有为战争做好准备,至少在两年之内,我们仍然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如果能够在两年内取得决定性胜利,那么我们仍然有很大的希望打赢这场战争,并且取得预期的结果。”

“什么是决定性胜利。”

“有三个。”

德皇点了点头,示意冯承乾说下去。

“第一,我们应该转移重点。”

“你是说,以东线为重?”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虽然法金汉表示能够在西线取得突破,但是随着英国远征军大规模到达,我们在短期内击败法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果继续在西线投入重兵,只会使西线成为一个无底洞。”

“问题是,我们不在西线打,不等于英法也不跟我们打。”

“这正是我要说的关键。”

“你的意思是……”

“就算我们不在西线发动进攻,英法也会跟我们打,而且我们在东线打得越狠,英法在西线的进攻就越猛。”

德皇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关键是,英法有能力在西线击败我们吗?”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回到柏林后,我找提尔皮茨元帅谈过,而且从他那里获得了一些西线的战报。根据我的判断,帝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