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646部分

帝国风云-第646部分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语,所以得由你来拷问他”

“需要他交代什么?”

“所有他知道的东西,主要是政府军在内战中犯下的罪行,最好能够获得证据”易建朝把一台袖珍录音机交到了李承志手上“他的口供也很重要,只是我们需要证据,无法被否认的证据”

“你们要证据的话根本没有必要拷问他”

听到舒雨婷的话语,两人同时转过身来,而舒雨婷正在郭蔼明的搀扶下一步一瘸的走过来

“你的伤……”

“没事,暂时还死不了”舒雨婷的脑袋上裹着纱布,遮住了左眼而且从伤口流出来的鲜血已经染红了纱布

“我找到了一处万人坑,我可以告诉你们在哪”

李承志的眉头跳了几下,赶紧说道:“安东尼,也就是那名向导也想我们提到过,说万人坑在一处河湾里面”

“你见过安东尼?”

“我们正是找到了他,才知道你会去万人坑,而且我们也跟了过去,只是晚了一步,我们到达的时候,你已经被帕拉瓦尼少校率领的政府军包围我们没有办法救你出来,才返回袭击了政府军的营地,迫使帕拉瓦尼少校率领部队转移,而我们也借此在政府军的必经之路上设下了埋伏,才救了你”

舒雨婷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李承志的意思

“万人坑在哪?”

“我知道,等下我可以带路”

“舒小姐,你已经给我们制造了很多麻烦,所以不需劳烦你”易建朝很有礼貌的朝舒雨婷笑了笑,对李承志说道,“你开始说曾经跟随舒小姐到过万人坑,还记的去那里的路吗?”

“当然”

“显然,我们确实没有必要审讯帕拉瓦尼少校了”

“那你们最好别让他活着离开这里”

易建朝皱起眉头,朝舒雨婷看去

“他会说英语,而且有美国南方口音,以前肯定在美军中服役如果你们放了他,将后患无穷”

显然,舒雨婷的这句话,直接决定了帕拉瓦尼少校的结局

在遭受了数个小时的拷打之后,帕拉瓦尼少校都没有开口,甚至让拷问者相信他不会说别的语言,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极为坚强、也极为坚定的军人,而这样的军人显然能够给中队制造很多麻烦

易建朝仅思索了一番,就朝郭蔼明点了点头

当然,郭蔼明完全明白易建朝的意思

“我可以跟你们去万人坑,而且我是记者,我能……”

“舒小姐,你给我们的帮助已经很大了为了救你,我们损失了最优秀的战士,还有一名高级情报人员丧生”易建朝向舒雨婷靠近了两步,语气根本不容舒雨婷争辩“这里是非常危险的战场,不是记者的舞台,而且你也不是战地记者我会安排两名士兵护送你返回萨尔瓦多,你要做的只是好好养好身体”

“我只是想……想报答你们”

“你已经报答了,”易建朝向郭蔼明点了点头,又对舒雨婷说道,“舒小姐,我们都需要做好分内的工作,所以请你谅解与配合”

“舒小姐,我们回去”郭蔼明要和蔼得多

舒雨婷还想说什么,但是易建朝显然不想再见到她,所以她也很识趣,跟随郭蔼明离开了

“这个女人很不简单”

李承志听了出来,易建朝这句话是专门说给他听的

“你能跟随小队行动?”

“完全没问题,之前是体力透支太严重了,休息好就没事了”

“那就好,你去休息一阵,等老郭处理好了,我们就出发”

李承志点了点头,他确实需要休息

“还有,那个女记者,你今后少跟她接触”易建朝稍微迟疑了一下,还是说道,“那天晚上有心的,也许不仅仅是你”

“小队长……”

“你是聪明人,明白我的意思就行了,怎么做,你自己决定”

李承志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易建朝的意思

十分钟后,郭蔼明料理掉了那名危地马拉政府军的少校军官也许帕拉瓦尼少校到死的时候都没有想明白,他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结局也许,他在危地马拉政府军中是一个很有才干的军官,可是在这个大世界里,他只是一名非常普通的军人,因此他的生命对这个世界来说,依然是一文不值

因为附近的危地马拉政府军都被打垮,而接下来的任务又相对简单,所以易建朝安排王小刚与张强护送舒雨婷返回萨尔瓦多在小队里,王小刚与张强是公认的,情商最低的两名士兵

显然,舒雨婷要想忽悠这两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即便王小刚与张强也有男人的,可是他们即便花钱去满足生理上的需求,也不会违背易建朝下达的命令

再说了,在萨尔瓦多,只要肯花钱,什么样的女人都搞得到

小队的其他成员等到天亮才出发,万人坑离得并不远,易建朝不想在夜间冒险,毕竟丛林的夜晚要比白天加危险

只是,去万人坑的路,并不顺畅

当初,是邹小洪在前面带路,李承志与张国栋只需要跟随邹小洪留下的痕迹前进,因此李承志没有多用心

折腾了一整天,在黄昏的时候,李承志才把小队带到了万人坑附近

接下来的事情,就完全不需要李承志操心了

为了完成这次任务,易建朝携带了专门的工具,包括比一部性能比舒雨婷使用的那部短焦距相机好的照相机此外,还一台摄像机在搜集证据的时候,郭蔼明还带走了一些遇害者的残肢/

因为万人坑的尸臭味过于浓烈,所以小队没有留下来过夜

当天晚上,小队就踏上了返回萨尔瓦多的旅途

只是,八名官兵不需要徒步穿越丛林,只需要前往撤退会合地点,等待前来接应他们的直升机

对李承志来说,搭乘直升机返回萨尔瓦多,是这次行动中最轻松的旅程

只是,他最亲密的战友,已经永远的留在了这个陌生的国家

登上直升机之前,李承志带上一捧泥土这不是留下来做纪念,他只是想借此永远记住用自我牺牲为他创造了生存机会的张国栋

张国栋没有死,而是永远活在李承志的心里

随着直升机远去,李承志久久不忘的看着后方的丛林张国栋是他的第一个搭档,但绝对不是他最后的搭档李承志知道,要不了多久,他就会有的搭档,但是他不能肯定这个的搭档能否取代张国栋/

人是有感情的,即便是铁血军人也不例外

如果军人没有了感情,那就只是无情的杀戮机器,而李承志并不是机器,因此他不可能把感情抛到脑后

他要记住的,不仅仅有张国栋,还有不太熟悉的邹小洪

没有邹小洪,他们不但不可能救出舒雨婷,甚至不可能在丛林里多活一天李承志能够活下来,也与邹小洪的自我牺牲有关

想到邹小洪,李承志突然想到了那名向导的子女

邹小洪曾经答应,替向导照顾子女,虽然他并不承认这是一个承诺,但是李承志却认为这是一个承诺

也许,应该让舒雨婷去承担这个责任,毕竟安东尼是为她而死

李承志决定找舒雨婷好好谈一次,希望舒雨婷能够照顾安东尼的子女,兑现邹小洪的承诺

在李承志看来,舒雨婷不会拒绝

当然,到底如何,李承志也没有把握

这是一个无情的地方,任何人在这里呆久了,都会变得麻木不仁

 第二十七章 底牌

总统府,席存瑞像往常一样,在七点准来到了餐厅。//

成为总统之前,席存瑞的生活就极为有规律。事实上,成功的政治家,在生活上都非常有顾虑。这是必须的,或者说生活没有规律的人,就不可能成为成功的政治家。原因非常简单,一个成功的政治家需要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而每天的休息时间非常有限,因此生活必须有规律/

二十多年来,席存瑞每天的睡眠时间都控制在六个小时左右。

虽然他有专门的生活秘书,还有专门的私人医生,每天的膳食都是精心安排,加入了大量用来保持精力的药材,但是对任何人来说,如果没有正确的作息规律,肯定无法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来。

可以说,只要没有特殊的情况,席存瑞的作息规律就不会被打乱。

在他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什么时候做什么事,都早有安排,而且往往在一周、甚至一个月之前就已安排妥当。

规律强到了什么程度呢?席存瑞该在什么时候上厕所,都有生活秘书提醒。

只是,席存瑞发现,今天早上,生活秘书没有按照他的习惯来安排报纸的顺序,放在最上面的不是他最喜欢看的《京华晨报》,而是一份上海出版的《华夏时报》,而且报纸上的油墨还没干透。

“小王,这是怎么回事?”

“总统,早点已经准备好了。上午的例行会议将在一个小时后召开,我已经安排人员去迎接各个部门的领导。”生活秘书有条不紊的把盛放早点的碗盘放到席存瑞面前,摆放的位置很有讲究。

“我问你,这份报纸是怎么回事。”

生活秘书稍微迟疑了一下,说道:“这是特别准备的,如果不何胃口,我马上叫厨房重新准备早点。”

“不用了。我也没什么胃口。”

“那我先告退了。”

席存瑞确实没什么胃口,他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一大早就为了一件小事而搞得心情不好。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开始。

等生活秘书离开餐厅,席存瑞才拿起了那份《华夏时报》。

报纸是折叠着的,所以席存瑞开始只看到了上半部分的报名。没有看到位于下半部分的头版新闻。

展开报纸,席存瑞立即锁紧了眉头。

头版新闻的标题太醒目了:中队在危地马拉的秘密军事行动。

五分钟后,席存瑞看完了报纸上的新闻,然后把工作秘书叫了进来,取消了上午的例行会议,另外安排紧急会议。

这篇报道,来得太不是时候了。

在联合国,周润康正设法说服几个轮值国,希望能够获得多数支持,而中国就能以联合国的名义出兵。

显然。在这个时候,中国需要保持低调,更得与危地马拉划清界线。

至于用来说服其他轮值国的证据,只能用在台面下,绝不能拿到台面上来。毕竟需要的只是轮值国的支持。

可惜的是,这篇报道,把原本应该在台面下的东西推到了台面上。

关键就是,在联合国安理会做出决议之前,中国当局派遣军队前往危地马拉,不管目的是什么。在道理上都说不过去。

也就是说,这绝不是安理会授权的军事行动,而是中国单方面的军事行动。

既然中国当局把安理会撇到一边,单独采取军事行动,那么凭什么要求获得安理会的支持呢?

说白了,中国当局既然能够派遣特种侦察兵去危地马拉搜集证据,那为什么不能派遣军队去平定危地马拉的内战呢?

当然,这正是中国当局的底线。

问题是,国际政治博弈就是一场赌博,而在赌局胜负未定的情况下亮出底牌,显然对获胜毫无帮助。

做为政治家,席存瑞显然清楚这篇报道所产生的影响。

八点不到,参加紧急内阁会议的官员全部到达。

显然,他们都看了当天的《华夏时报》。

即便不是总统,这些官员也知道,这份报道有多大的威力。

会议进行了数个小时,所有人都认识到了一点,即木已成舟,既然底牌已经曝光,那就没有必要继续保守秘密了。

大部分官员都认为,如果有必要,即便没有安理会的授权,也必须采取军事行动。

席存瑞未置可否,即便他知道,仅凭一个人的努力根本不可能改变什么,可是他依然保有一线希望。

不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