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45部分

帝国风云-第45部分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得没错,等日本变得强大的时候,需要挑战的就不是英国了。”

“这是次要问题,关键是,我们在远东地区没有别的选择了。”

“你的意思是……”

“如果大清皇朝灭亡,出现了新的政权,而我们能够把握住这个政权,就能在远东地区与英国、俄国、法国、美国等强国分庭抗礼,甚至能够掌握主动权,把英法俄美赶出远东地区。”提尔皮茨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就我所见,有能力做到,而且做到最好的,也就只有伯爵你了。”

“将军,我可没有你说的那么厉害。”

“伯爵过谦了,听里希特霍芬男爵说,伯爵一直在关注远东局势,而且派人秘密留意大清皇朝的走向。如果伯爵有心,大可向陛下提出来。就用我开始说的理由,相信以伯爵跟陛下的关系……”

“这件事我会考虑,但不是现在。”

“伯爵的意思是……”

“将军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了,那么有些话我们就不用明说。”冯承乾知道,就算他伪装得再好,也瞒不过提尔皮茨。“大清灭亡,确实是一个机会,对我、对帝国来说,都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只是目前最要紧的事情,是帝国在欧陆受到的挑战与威胁。如果我们把注意力转向远东,必然会导致难以预测的后果。你也知道,英法俄已经形成了同盟关系,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产生连锁反应。至少就目前而言,还不益向陛下提出这件事。等我们处理了摩洛哥的事情,再提出来也不迟。”

提尔皮茨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伯爵说得没错,实际上在大清投资,绝对是一本万利的。”

“是吗?”

“以我所见,大清灭亡之后,肯定会有一场战乱,持续时间不会太短。在此期间,我们只需要投入很少的本钱,就能扶持一支强大的地方势力,再由次控制中央政府,达到控制整个远东地区的目的。”

“看来,将军都想好了,那我不妨洗耳恭听。”

“伯爵见笑了,我只是随便说说。”

“那就随便说说吧,反正时间还早。”

提尔皮茨长出口气,说道:“我觉得,最好以山东为基地,首先利用帝国提供的全面支持控制山东地区,再进军直隶,攻占北京城,宣布成立中央政府。到时候,只要帝国、以及其他几个国家承认该政权,就能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帝国要做的,只是在此期间提供军火等战争物资。”

“就这么简单?”

“如果有必要,可以增强帝国的远东舰队。”

冯承乾笑了笑,说道:“果真这么简单,那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事实是,如果我们采取行动,英法俄美日等列强也会采取行动。就算打一场代言人战争,帝国的投入也不会少到哪里去。”

“这……”

“当然,这肯定比直接跟英法俄开战好得多。关键在于,我们扶持的中央政权,会不会听从我们的指挥。”

“这确实非常关键,只是伯爵大可不必担心。”

“是吗?”

“没有军火,怎么打仗?”

冯承乾一愣,随即明白了提尔皮茨的意思。

“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确实如此,所以我会认真考虑你的建议。”

冯承乾没有让话题继续下去,因为他知道,提尔皮茨把这件事看得太简单了,而且高估了所得利益。

别的不说,在十年、甚至五年之内,欧战就有可能爆发。即便大清在今年灭亡,内战也会持续十年以上。也就是说,在欧战爆发的时候,那个古老的东方国度还没有再次统一到一个中央政府之下。显然,这对帝国打赢欧战不但没有帮助,还会产生拖累,平白消耗掉宝贵的国力。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欧战中战败,不管大清之后的政府由谁控制,冯承乾的理想也会化为泡影。

可以说,这才是冯承乾最担心的问题。

也正是如此,冯承乾才一直没有向德皇提出干预大清局势的建议,而是决定继续静观其变。

至于什么时候出手,冯承乾还没有想清楚。

 第五十七章 皇朝末日

六月二十七日,“豹”号炮舰进入阿加迪尔港。/ 

在此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国外长伯恩斯托夫向法国递交了外交照会,要求法国分割一部分非洲的殖民地,补偿给德意志第二帝国。因为法国没有做出正面答复,所以德皇没有终止海军的行动。

“豹”号炮舰占领阿加迪尔港,等于捅了马蜂窝。

反应最强烈的不是法国,而是与摩洛哥事件没有直接关系的英国。

六月二十八日,英国外长在下议院明确表示,德意志第二帝国占领阿加迪尔港,已经对英国船只在大西洋上的自由航行构成了威胁,也是在挑衅英国在北非地区的主导地位,对英国的国家利益与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次日,英国正式照会德意志第二帝国,要求“豹”号炮舰立即离开阿加迪尔港。

德皇没有理会英国,也没有给冯承乾发报,让“皇太子”号返回威廉港。

六月三十日,“皇太子”号在葡萄牙外海与两艘巡洋舰会合后继续南下,在七月一日到达阿加迪尔港。

虽然兵力并不多,但是足够占领这座小港了。

只是,危机刚刚开始。

七月三日,英国下议员批准了首相劳合-乔治提交的行动方案,派遣以“海王”号战列舰为首的海峡舰队前往直布罗陀,与以“前卫”号战列舰为首的地中海舰队会合,执行封锁摩洛哥的任务。

英国海军名义上是在阻止事态恶化,实际上是在对付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那支舰队。

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舰队太弱小了。

当时,冯承乾手里只有一艘老式战列舰、两艘巡洋舰与一艘炮舰,而英国出动了四艘新式战列舰、六艘巡洋舰与十余艘小型舰艇。真要打起来,进入阿加迪尔港的帝国舰队占不到半点便宜。

只是,冯承乾并没退缩。

七月四日,冯承乾给帝国海军参谋长霍尔岑多夫,以及留守海军部的威廉皇储发了一封电报,要求帝国海军立即进入战争状态,所有战舰返回威廉港,点燃锅炉,以便立即出港作战。

同一天,施利芬对外宣称,帝国陆军将举行一场大规模军事演习。

一时之间,欧陆上空战云密布。

虽然在海洋战场上,帝国海军没有任何优势可言,真要打起来,就算不会被英国皇家海军全歼,也会遭到重创,至少会失去出海作战的能力,但是在陆地战场上,帝国陆军的优势极为明显。

到七月十日,帝国陆军已经在西部地区集结了六十个常备师。

战线对面,法国陆军集结的部队还不到三十个师,而且只有三分之二满员,动员工作要到七月底才能见到效果。到那个时候,帝国陆军动员的就不是六十个师,而是一百二十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师了。

问题是,这场战争打得起来吗?

虽然德意志第二帝国、英国与法国的态度都极为强硬,但是三个国家都无法忽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即国内经济都不够景气,财政收入远不如前几年,根本没有打一场大规模战争的资本。

显然,双方在比拼意志力,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七月十九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亲自前往下议员,向议会解释英国在摩洛哥问题上的基本立场,首次直接提出,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摩洛哥采取的军事行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英国的海上霸权,为了维护英国的国家利益,将在必要的时候通过一场战争消除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潜在威胁。

这场演说,被很多人看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伏笔。

劳合-乔治的演说,也是英德关系的重大转折点。如果说在此之前,英德还维持着表面上的友好关系,那么在此之后,英德就彻底决裂,德意志第二帝国成为了英国眼中最具威胁的潜在敌对国家。

英国首相的强硬立场,并没有产生正面效果。

七月二十一日,德皇在波茨坦皇宫接见了摩洛家革命委员会代表,表示德意志第二帝国将竭力保证摩洛哥的独立地位。第二天,德皇给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发去电报,重点阐述了帝国的立场,并且希望奥匈帝国能够履行秘密同盟条约,在帝国与法国开战之后出兵攻打法国。

虽然奥皇没有做出正面答复,但是德皇也没有指望得到实质性支持。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与英国都不肯妥协的情况下,压力全部集中到了法国身上,即法国不肯让步,战争就会爆发。

法国能够从这场战争中获得好处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不管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法国就算完全占领了摩洛哥,其战略价值也不够明显,因为法国在地中海与大西洋方向上并不缺乏港口,而且英国绝不容许另外一个国家扼守直布罗陀海峡。二是大战真的打起来,战火肯定会在法国的领土上燃烧,遭到荼毒的不是英国,而是法国。

明白这两点,也就看得出,法国别想在战争中牟利。

那么,适当的妥协,成为法国的最佳选择。

七月二十四日,法国驻德大使向帝国外长伯恩斯托夫递交了外交照会,表明法国愿意在殖民地补偿问题上与帝国进行谈判。

显然,这正是德皇想要达到的目的。

只要法国肯服软,就算没有割让多少殖民地,也足以确保帝国的颜面,从而巩固帝国在欧陆上的强权地位。

做为谈判的先决条件,德意志第二帝国将从阿加迪尔港撤走,只留下“豹”号炮舰保护当地的德国商人。陆地上,帝国陆军的演习将在七月三十一日结束,并且把法德边境线上的驻军减少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准,法国则承诺不进行军事动员,驻守边境的部队将整体后撤五公里。

八月一日,德法双边谈判正式在波恩开始。

这一天,冯承乾也回到了柏林。

虽然谈判持续了好几个月,要到一九一二年二月份才会结束,但是谈判的基调在开始前就已确定了下来。法国肯定得割让一部分殖民地,帝国想要获得较为富庶的地方,而法国肯定只想割让一些贫瘠的殖民地。

当时,德皇全盘采纳了冯承乾的建议,即明确一个核心。

这个核心就是:法国必须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德意志第二帝国,再争取获得越南、柬埔寨、老挝等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如果无法实现后者,则要求法国割让一块西非地区的殖民地。

冯承乾的目的很简单:建立一条绕过直布罗陀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前往远东的航线。

只要有了这条航线,准确的说是在航线上有足够的支承点,就能增强帝国在远东地区的影响力与控制力。如果大战在几年之后爆发,那么英国就不得不花费更大的力气,消除帝国在远东地区构成的威胁,从而削弱英国在北大西洋上的军事存在,为帝国海军创造以少胜多的机会。

德皇极有战略眼光,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就毫无保留的支持冯承乾。

当然,谈判进行得并不轻松。如果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坚持要求法国割让台湾,谈判也持续不了这么久。

也就在德法进行谈判的时候,远东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大清宣统皇帝宣布退位,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大清皇朝终归灭亡。

大清灭亡,并不表示这个古老的东方国都的苦难就结束了。

这场变革的过程,也与冯承乾的预测截然不同。

虽然在此之前,大清国内爆发了数十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