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395部分

帝国风云-第395部分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sè放亮之后,随着舰载航空兵赶到,以及在夜间补充了弹药的巡洋舰返回。美澳联军的反击失败了。

三月十二日,陆战队没有发起进攻,开始集中力量巩固海滩阵地的防线。

在清扫战场的时候,中国陆战队至少找到了一万四千余具美澳军人的尸体,此外还有数千具残缺不全、难以辨认的尸体。根据中队的统计,美澳联军在三月十一日的反击行动中伤亡总数超过了四万人。

当然,中国陆战队也付出了阵亡三千四百人、伤残近七千人的惨重代价。

所幸的是,美澳联军已经在这场反击中耗光了预备队。

别忘了,悉尼并不是美澳联军重点设防的地方,当时驻扎在悉尼附近的美澳军队的总兵力在十万左右。

只是。这场反击也让中队心有余悸。

受此影响,陆战队在十三日发动几次试探xing的小规模进攻,十四日则按兵不动,主要是还有两个陆战师的部队没有全部上岸,而第五陆战师在十一日夜间的战斗中遭受了非常大的伤亡,减员率高达百分之五十。

直到十五日清晨,在第三陆战师与第七陆战师全部到达后,陆战队才再次发起进攻。

首要目标,自然是悉尼港。

为了配合陆战队作战,第52舰队在十二日就封锁了悉尼港。在十四日凌晨更是派了一支编队前往悉尼港外,对守卫悉尼港的美澳军队进行了长达数个小时的压制xing炮击,使得美澳联军无法调整防御部署。

只是,进攻悉尼港的战斗也不是很顺利。

原因无二,依然是支援力量跟不上。即便第五舰队已经拼出了全力。也无法保证随时为进攻部队提供足够的火力支援。

这段长度不到二十公里的路途,两个陆战师花了两天才走完。每天仅推进十公里。

显然,这个推进速度不但算不上快,还可以说是慢得出奇。

要知道,在大陆战场上,中国陆军即便在没有装甲兵的情况下,步兵部队的日推进距离都在二十公里左右。在德俄战场上,德军凭借强大的装甲力量,在进军莫斯科的时候创造过一天推进五十无弹窗无广告公里的纪录。

当然,这也不能怪陆战队作战不力。

事实上,当时的陆战队与战后的陆战队有很大的区别。

虽然在装备体系上,中国海军陆战队与陆军非常相似,或者说是为了减少在研制装备上的开支,中国海军陆战队一直依靠陆军,除了两栖车辆是单独研制的之外,其他的主战装备均来自陆军。别的不说,连陆战队的制式步枪也与陆军通用。但是在具体的编制上,陆战队与陆军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主要就是陆战队没有单独的装甲部队,其装甲力量大多分散编制在步兵营里面。

这种编制方式,也正是陆战队为了适应战场环境而独有的特点。

要知道,陆战队在上岸之后,就得面对强大的敌人,而且身后就是大海,根本没有后撤空间,必须与敌人争夺每一块阵地。在这种情况下,步兵显然不可能等到装甲部队上岸之后再发动进攻。如此一来,也就不能把装甲力量单独编成作战部队,必须交给步兵,使其能够及时发挥作用。

可以说,陆战队的编制更适合进行小规模战斗。

如果用于大规模进攻,那么陆战队的编制、特别是对装甲力量的使用就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

也正是如此,陆战队更适合在沿海地区活动。

深入内陆的话,陆战队的战斗力就不如陆军了。

在此之前,中队在西南太平洋上的进攻作战行动一直秉承着这个原则,即陆战队只负责夺取滩头阵地,在站稳了脚跟之后就把陆军作战部队送上岸,让陆军去对付那些躲在岛屿腹地里的敌人。

问题是,这次的情况截然不同。

原因很简单,这次攻打的不是一座面积狭小的岛屿,而是有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澳洲大陆。

按照战区司令部制订的作战计划,要等到陆战队夺取了悉尼港之后,陆军才会上岸。

原因也很简单,这次陆军名义上动用的是步兵师,但是十二个师中,有六个实际上是货真价实的装甲师,另外六个师的装备水准也远高于步兵师,相当于德军与俄军中的摩托化步兵师。

也就是说,这些陆军部队有大量难以直接送上海滩的重装备。

要让其发挥出战斗力,就得多去港口,让其在港口上岸,然后投入战斗。如果强行在海滩上岸的话,其战斗力肯定会大打折扣。此外,装甲部队的物资消耗量比步兵部队高,也就更有必要以港口为支承点发起进攻。

也正是如此,才由陆战队承担了夺取悉尼港的重任。

事实上,这也是陆战队在攻打澳洲大陆的战斗中唯一的大规模进攻行动,在攻占了悉尼港之后,陆战队就没再参加主要作战行动,仅负责为陆军守住后方基地,并且协助陆军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

显然,陆战队在两天里推进二十公里,并不算慢,以陆战队的水准来说已经很快了。

三月十八日,攻打悉尼港的战斗开始。

此时,第五陆战师已经撤了下去,准确的说是在滩头阵地上做临时休整,同时负责为其他陆战师提供后勤保障。

负责进攻悉尼港的是第三陆战师与第七陆战师,此外还有第九陆战师的一部分。

当时,三个陆战师的总兵力在四万五千左右。

可以说,这已经是一支非常庞大的兵力了。要知道,在海军的火力打击下,美澳联军一直无法向悉尼港大举增兵,当时负责守卫悉尼港的美澳军人总共还不到三万,而且其中只有一个美军师。

只是,战斗依然打了五天。

必须承认,陆战队并不适合执行攻坚任务,主要就是没有强大的装甲力量,在面对敌人的防御阵地时,陆战队往往会束手无策。

所幸的是,美澳联军的战斗力也不怎么样,士气更加低落。

如果美澳联军的士气不成问题的话,恐怕中国陆战队会在悉尼港外呆上半个月,需要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才能攻占这座极为重要的港口。也就是说,美澳联军没有守住悉尼港不是中国陆战队强大,而是自身出了问题。在这五天的战斗中,至少有四千名美军官兵在没有受伤、也没有丧失战斗力的情况下向中队投降。有趣的是,澳军中投降的官兵反而不是很多。

这也可以理解。

美军官兵根本不知道保卫澳洲大陆有什么意义,而澳军官兵是在保卫自己的家园。

三月二十三日,中国陆战队攻占了悉尼港。

到此,登陆澳洲大陆的最关键一步终于走完,中队终于在澳洲大陆上站稳了脚跟。!。

 第三百三十三章 结局已定

攻打澳洲大陆,对中国海军来说,反而是一种解脱。

从长远来看,如果攻打澳洲的作战行动久拖不决,对中国海军来说反而不大有利,因为这等于把舰队牵制在了西南太平洋上,从而无法在其他战场上打开局面,让对手获得了重新聚集力量的时间。

在这方面,冯承乾的认识最为清楚。

一九四二年底的时候,吴铁生提出推迟攻打澳洲大陆,主要是陆军在大陆方向上的作战行动并不顺利,特别是德军在冬季攻打莫斯科的行动中受挫,没有能够达成计划目的,从而迫使陆军不得不增强春季攻势。如此一来,陆军就得把重点放在大陆战场上。当时,陆军不是没有足够多的兵力,而是在物资分配上存在严重问题,即攻打澳洲大陆的话,必然会使用在大陆战场上的物资大为减少。

受此影响,吴铁生自然希望不要急于攻打澳洲大陆。

事实上,吴铁生的要求并不过分。

要知道,最初计划在一九四三年六月底之前发起攻击就足够了,并没有要求在一九四三年初发起攻击。

只是,冯承乾设法说服了吴铁生。

当然,冯承乾并没有说西南太平洋战场有多么重要,也没有提到攻占澳洲大陆有多么重无弹窗无广告大的战略意义。可以说,说这方面的道理根本就没用。别忘了,最初的时候,冯承乾并不主张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大举用兵,而是坚持首先以中太平洋为重,在攻占了夏威夷群岛之后再考虑是否需要攻打澳大利亚。为此,冯承乾还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通过攻占夏威夷群岛能够切断前往澳洲大陆的航线,使美军难以死守澳洲大陆。可见。如果冯承乾提出战略层面上的理由,肯定会遭到吴铁生反驳。

当时。冯承乾只提到了一点。即俄军的冬季反攻不但没有达到削弱德军的目的,反而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由此推断出,等到德军发起春季攻势的时候,俄军肯定没有足够多的兵力守卫莫斯科。

结果不言而明。德军肯定能在春节攻占莫斯科。

可以说,冯承乾的判断相当准确。

据此。冯承乾提出,只需要适当增强春季攻势的兵力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在大陆战场上投入太多资源。

当时。冯承乾还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即中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已经完成了“既定任务”,实际控制范围已经超过了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商定的占领区,因此就算能够在春季攻势中取得更大的战果,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国陆军的推进速度太快,还有可能引发中德矛盾。

吴铁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所以最终被冯承乾说服了。

也正是如此,在一九四二年底。中方把攻打澳洲大陆的时间订在了一九四三年的第一季度末。

按照冯承乾提出的要求,到一九四三年六月底,陆军必须承担起主要作战任务,海军将在七月初逐步撤出舰队。

可以说,这已经是战略上的极限了。

虽然当时已有足够的情报证明,美国海军要到一九四四年底,才有望获得“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因此要到一九四五年初,美国海军才有能力在太平洋上发起反击,但是对中国海军来说,时间并不宽松。

原因很简单,中国海军不可能在一天之内攻占夏威夷群岛。

以当时掌握的情报,美军在夏威夷群岛的防御部署超过了所罗门群岛,因此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海军需要为夏威夷群岛付出更大的代价,也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才有可能占领夏威夷群岛。

据此,冯承乾认为攻打夏威夷群岛,就算要不了一年,也需要大半年。

当然,这还没有包括夺取制海权所需的时间,也没有包括在占领夏威夷群岛之后巩固防御部署所花的时间,还没有包括发起进攻前的准备时间。如果把这些都算上,那么攻打夏威夷群岛至少需要一年以上。

从宽的方面讲,花上一年半也很正常。

如此一来,要想在美军聚集到足够的实力之前攻占夏威夷群岛,那么进攻夏威夷群岛的准备工作就得在一九四三年下半年开始。而攻打夏威夷群岛最主要的准备工作,就是完成舰队的调动与部署。

也正是如此,冯承乾才要求在一九四三年下半年从西南太平洋战场上逐步撤出舰队。

当然,相关的准备工作实际上早就开始了。

在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底,冯承乾就批准了由顾祝同提交的一份基地修建计划,即花半年时间扩大关岛阿拉普港的容纳能力,使其能够容纳上百艘战舰。此外,还要扩大塞班岛与硫黄岛的港口。

等这些扩建工程完成之后,中太平洋战场上的港口就能容纳海军的所有战舰。

可见,冯承乾早就想在中太平洋上开打了。

受此影响,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第五舰队表现得非常积极,几乎所有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