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391部分

帝国风云-第391部分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忘了,在西南太平洋上,第五舰队已经找不到对手,美军第三舰队剩下的那些中小型战舰根本用不着用新式炮弹去对付。在中太平洋战场上,第三舰队的对手也没有战斗力强大的战列舰。

事实上,在整个太平洋上,美军就没有战列舰。

当时,美军的四艘快速战列舰全都在大西洋上活动,而在一九四三年初建成的两艘战列舰也将在大西洋舰队服役。至于更加强大的“依阿华”级战列舰。短期之内也不可能被派往太平洋。主要就是,“依阿华”级战列舰比前两级快速战列舰都要庞大。而美国海军的培训机制不够完善。当时还没有完成基本培训。以美军的情况,最快也要到一九四四年初,两艘“依阿华”级战列舰才有可能被派往太平洋战场。如此一来,在一九四三年。中国海军的战列舰在太平洋上基本上没有对手。

也就是说,只有第二舰队的对手拥有同级别的主力舰。

一九四二年底。第二舰队返回新加坡休整,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需要对两艘战列舰进行必要的改造,以便配备新式穿甲弹。

与二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不同。战列舰在使用三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之前。需要对舰炮的炮膛进行修改,主要是适应配套的发射药,不然就无法把三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的威力全部发挥出来。改造工程并不大,只是必须在港口内进行,因此第二舰队必须返回新加坡。

在配备了钨合金穿甲弹之后,中国海军五艘主力舰的火力达到了巅峰。

在整个大战期间。就没有一种战舰能够在通常交战距离上挡住三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的直接攻击!

根据中国海军做的测试,三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在一万八千米到二万四千米区间内的穿甲能力高达二百七十毫米。而当时所有战列舰的水平装甲厚度都在此之下,甚至差了很大一截。当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五千米左右的时候,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的穿甲威力超过了五百四十毫米,而大战期间侧舷防护最好的战列舰,其装甲厚度也在四百毫米左右,根本没有达到五百毫米。

可以说,在一万八千米左右,三百八十毫米钨合金穿甲弹对“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水平装甲贯穿率几乎为百分之百。也就是说,只要被击中,就肯定会被击穿,也就肯定会造成严重损伤。

与以往的穿甲弹相比,新式钨合金穿甲弹还有一项改进。

这就是,采用了一种更加可靠的引信。

在此之前,中国海军就发现,战列舰的主炮在对付中小型战舰、乃至是重巡洋舰的时候都存在威力过剩的问题,即穿甲弹在引爆之前,就已经贯穿了敌舰的舰体,并没有在敌舰舰体内爆炸。

问题是,传统的时间延迟引信根本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延时定得长,那么在对付中小型战舰时就存在威力过剩的问题,如果延时定得短,在对付主力舰的时候又会存在还没有穿透装甲就爆炸的情况。虽然中国海军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即在作战的时候,根据目标xing质来设定延迟时间。看上去,这种办法应该能够解决问题,因为炮弹存放在战舰上的时候,引信是单独存放的,只有在使用之前才把引信装上去,因此可以在装填引信的时候来调整引信。但是在现实中,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知道,在ji烈的战斗中,炮手根本没有时间去管敌舰的xing质,而且也没有时间去设定引信。

所幸的是,中国海军找到了一种更有效的解决办法,即复合引信。

这种新式引信实际上是由两个引信组成的,其中一个就是时间延迟引信,而另外一个则是碰炸引信。只是,与传统的碰炸引信相比,这种碰炸引信多了一道保险,即在炮弹击中目标、发生了第一次碰撞之后,这道保险才会自动解脱,等到炮弹发生第二次碰撞的时候才启动。

当然,在设置上,碰炸引信“偏硬”,即只有在撞上坚硬目标的时候才会启动。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设置。

在对付主力舰的时候,时间延迟引信会在碰炸引信之前启动,而在对付中小型战舰的时候则是碰炸引信先启动。

更重要的是,这种引信具有更高的起爆率。

说得准确一点,在对付主力舰的时候,复合引信的可靠xing比以往的时间延迟引信高了一倍。道理非常简单,就算时间延迟引信出了故障没有能够正常工作,当炮弹再次撞击到战舰的装甲上的时候,碰炸引信也会启动。

显然,两个引信同时出故障的概率比一个引信出故障的概率低得多。

根据中国海军做的测试,复合引信的故障率不到万分之一,即一万次炮击,最多只有一枚是哑弹。

要知道,以往的炮弹,引信的故障率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之间,而实战中出故障的概率还要高一些。主要就是,炮手在为炮弹装填引信的时候,往往会受到ji烈的战斗影响而忙中出错。

对两艘英舰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打到四点四十五的时候,“威尔士亲王”号已经挨了五枚三百八十毫米炮弹,“约克公爵”号也挨了四枚炮弹。

要命的是,这些炮弹全部在正确的时候起爆。

除了之前中的两枚炮弹,“威尔士亲王”号挨的另外三枚炮弹的弹着点分别在A炮塔正面、两座烟囱之间的水上飞机平台顶部、以及右舰桥左侧的副炮群,其中最后一枚炮弹不但打掉了两座副炮炮塔,还击毁了副炮弹药库,导致了大爆炸,使得战舰左侧舰体遭受了严重损伤。

“约克公爵”号的情况更糟糕,不但A炮塔与B炮塔被摧毁,前烟囱根部还挨了一枚炮弹。更致命的是,这枚炮弹没有在舰面上爆炸,而是在穿透了好几层甲板之后,在锅炉舱里面爆炸!也就是说,这枚穿甲弹在引爆之前,至少穿透了厚达二百七十毫米的水平装甲与装甲甲板!

可以说,两艘战舰都遭到了重创。

与之相对的,两艘英舰的还击根本没有让中国战舰付出等同的代价,甚至没有对中国战舰构成多大的威胁。

根据中国海军的作战记录,当时两艘战舰都没有中弹。

准确的说,没有被十四英寸炮弹命中,只挨了一些小口径炮弹。

虽然英国皇家海军的作战记录中,提到在四点三十五分左右,“威尔士亲王”号曾经打中过“河北”号,但是根据“威尔士亲王”号幸存官兵回忆,在“威尔士亲王”号被击沉之前,“河北”号上都没有出现过中弹的迹象。也就是说,就算“威尔士亲王”号击中过“河北”号,也很有可能是一枚哑弹。

至于“约克公爵”号,在舰桥被摧毁之后,根本就没有进行像样的反击。

随后,其首部两座炮塔又被击毁,加上尾部炮塔的射界受到限制,因此从始至终都没有能够对“河南”号构成足够的威胁。

显然,这场战斗几乎没有悬念。

快到五点的时候,“威尔士亲王”号上只剩下五门主炮还在开火,而“约克公爵”号上只有三门主炮还能使用。

更要命的是,交战距离依然在一万七千米左右。

可以说,在这个距离上,英舰的十四英寸穿甲弹根本不可能对两艘中国战舰构成严重威胁。

问题是,斯科特还有退路吗?

以当时的情况,斯科特根本不可能选择撤退。道理很简单,“约克公爵”号已经受到重创,最高航速只能达到二十节,“威尔士亲王”号的舰体也受到严重损伤,已经无法做剧烈ji动。

显然,撤的话,连一点机会都没有。

如果能够逼近中国战舰,也许还有机会逼退第21舰队。!。

 第三百二十八章 传统精神

第三百二十八章

传统精神

在这场被称为卡尔迪瓦海战的战斗之后,斯科特被追授了最高级别的荣誉勋章

可以说,在这场海战中,从斯科特往下,英国皇家海军的官兵表现得极为勇猛,完美体现出了英国皇家海军的传统精神。  //

大英帝国能够凭一岛之力称霸全球数百年,击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等众多对手,一度在海洋上所向披靡,靠的并不是强大的战舰与先进的技术,而是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事实上,在英国称霸的大部分时期,英国皇家海军在海军技术上、乃至在战舰的xing能上都没有优势。比如在挑战西班牙王国的时候,英国皇家海军的战舰在吨位、火力等方面均弱于西班牙战舰。又比如在英法争霸时期,英国皇家海军在技术领域并不领先,法国战舰在速度上有很明显的优势。即便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战舰在生存能力上也明显优于英国战舰。

英国皇家海军能够击败众多敌人,靠的就是永不言败的战斗精神。

别忘了,被英国海军视为精神象征的纳尔逊,就是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阵亡的,而在屡次战争中阵亡的英国皇家海军将领并不在少数。

这种精神,在其他国家的海军中并不多见。

可以说,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就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传统。

在遭遇强敌时,英军往往会越打越猛。

这次也不例外。

虽然“约克公爵”号的两座首部主炮炮塔均被摧毁,“威尔士亲王”号的a炮塔也被一枚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敲掉了天灵盖,但是在五点左右,两艘英舰没有转向撤退,而是以接近九十度的航向夹角,以二十节以上的速度冲向两艘中国战舰,希望以最快的速度缩短交战距离。

显然,这是非常冒险的打法。

虽然直接冲过去,大幅度降低了英舰的被弹面积,也就降低了中弹概率,但是随着交战距离缩短,中国战舰的命中率开始直线上升,而且英舰的中弹部位都在舰首方向上,最容易被击中的就是高大的舰桥。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威尔士亲王”号的舰桥被多次命中,包括斯科特在内的上百名官兵阵亡。

斯科特做出了最后的努力,但是最终依然失败了。

在距离缩短到一万二千米左右的时候,“威尔士亲王”号的

炮塔被直接命中,如果不是损管人员反应及时,关闭了通往弹药库的提弹通道,而且弹药库的通海阀门在第一道防火防爆水密门被炸开后就自动打开,海水在第三道防火防爆阀门被冲开之前就已经灌满了弹药库,恐怕“威尔士亲王”号的路就走到尽头了。

当然,“威尔士亲王”号剩下的路也没有多远了。

交战距离缩短到一万米左右的时候,两艘英舰几乎同时转向。

可以说,这是英舰唯一的机会。如果能够在这个时候转过来,用尾部的主炮开火,就有希望重创中国战舰。

可惜的是,这个希望很快就破灭了。

“威尔士亲王”号还没有完成转向机动,“河北”号打出的一枚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弹就击中了其后部舰桥。在此之前,“威尔士亲王”号的主舰桥已被击毁,因此该舰已经丧失了火控指挥能力。虽然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内,“威尔士亲王”号尾部炮塔里还能用的三门主炮打出了二十多枚穿甲弹,但是没有一枚击中中国战舰,甚至没有一枚炮弹的落点离中国战舰低于五百米。

对战列舰上的主炮来说,一万米已经算得上是非常近的距离了。

在这个距离上,即便是十四英寸穿甲弹也能打穿“河北”号的主装甲带,以及除司令塔之外的其他任何部位的装甲。

问题是,对于炮手来说,一万米不算短。

更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