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348部分

帝国风云-第348部分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此,顾祝同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这就是,到了一九四三年,美军不但不可能获得足够的优势,反而有可能丧失仅有的优势这就是,第二批“唐太宗”级舰队航母将在一九四三年陆续服役,就算美军在此之前发起反击,只要没能迅拿下攻击目标,就很有可能丧失灵活性,反而被牵制在了反击战场上,让中国海军获得了在中太平洋战场上一举歼灭美军舰队的机会

在一九四二年发起反击的话,美军就算无法达到最主要的反击目的,也能够获得削弱中国海军的机会

事实上,两人的推测都没有错

主要就是,顾祝同主要着眼于战术层面,而且他也认为,美军即便在一九四二年发起反击,也是战术性质的反击行动,不会有太高的战役目的,不会有战略上的企图冯承乾的推测则基于战略层面,即美军在一九四三年发起反击,肯定有很高的战略目的,绝不仅仅是战术行动

当然,这样一来,顾祝同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虽然冯承乾没有立即让他出任第三舰队司令官,但是这个位置非他莫属,而且等到他前往关岛的时候,局势已经相当紧迫了

百度搜索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第二百七十二章 空中屏障

  //十月七日,顾祝同接到正式任命,出任第三舰队司令官

虽然中太平洋战区早已成立,但是没有正式的战区司令官,甚至没有战区司令部,只是在海军司令部下挂了个名也就是说,顾祝同在到达关岛之后,还得兼任中太平洋战区司令的职务

当然,冯承乾没有给他这个正式任命

理由是,在原则上,战区司令得由陆海空三军司令部共同任命,而不能由海军司令部单独做主虽然中太平洋战区的情况较为特殊,即在该战区内,实际上没有陆军什么事,也不需要陆军投入兵力,但是这一原则早就确立了下来,而且得到了冯承乾的承认,因此冯承乾也就不好擅自做主

所幸的是,中太平洋战区的事务没有那么麻烦

说白了,这是一个由海军完全做主的战区,与陆军没有半点关系索然当时空军在中太平洋战区部署了一些兵力,即在马里亚纳群岛上部署了数百架作战飞机,但是没有空军提供的帮助,海军航空兵照样能够执行绝大部分任务再说了,在陆海空三军中,空军的话语权比海军低多了

顾祝同来到第三舰队,首要任务就是应对的威胁

在他出发的前一天,美军第五舰队就离开了珍珠港虽然后来证实,第五舰队只是出港进行正规训练,并没有离开夏威夷群岛周围海域,期间只去过美国西海岸地区根本没有向西进军的意图,但是这仍然让中国海军颇为紧张,因为当时第51舰队依然在西南太平洋上活动,中太平洋上最大的战舰依然是“柏林”号要命的是当时连中小型战舰都不多,轻巡洋舰总共只有六艘,而且四艘是服役时间过十年的老舰,而全部二十四艘驱逐舰都是小型的反潜驱逐舰

事实上,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

当时,海军航空兵部署在中太平洋上的战机不到一百架虽然空军部署了几百架作战飞机,但是大部分都是战术飞机,而且空军已经把硫黄岛当成了主要的训练基地可用的远程飞机基本没有

可以说,顾祝同接手的就是一个烂摊子

在离开海军司令部的时候,顾祝同没有要求冯承乾为他提供多少战舰,只是要求尽可能快的为中太平洋战区补充一批续航力在四千公里以上的海上巡逻机而且这些巡逻机最好都有机载雷达

相对而言,这是一个较低的要求

当时,中国海军主要有三种海上巡逻机

在战前就已经批量生产的“信天翁”式巡逻机因为过于老旧,而且基本设计存在一些难以弥补的缺陷,比如机体过小难以增添内部油箱、也难以换功率大的发动机,因此基本上退出了一线部队,主要部署在后方执行一些较为简单、也较为容易的任务,比如协助护航舰队进行反潜巡逻

另外一种就是在大战爆发后才开始批量生产的“北极鸥”式反潜巡逻机

“北极鸥”也是中国海军装备的第一种四发大型反潜巡逻机,其最大起飞重量比“信天翁”增加了近一倍因为采用了功率大的发动机而且发动机数量增加了一倍,所以“北极鸥”的飞行性能反而比“信天翁”好得多

得益与大的起飞重量“北极鸥”的最大续航力达到了惊人的四千八百公里,即便在携带三吨的反潜弹药之后,续航力也过了三千公里,比当时世界上任何一种海上巡逻机都要高得多

问题是,一味追求性能,也产生了一个根本无法弥补的问题

这就是,“北极鸥”的造价同样高得惊人,其标准配备型的造价过了同时期的重型轰炸机,即便是专用于海上巡逻的简配型,造价也相当于同时期的重型轰炸机后来,在安装了机载雷达之后,其造价是直线上升到大战结束的时候,最的“北极鸥”的造价已经比最初的时候增加了近两倍

惊人的造价,严重限制了“北极鸥”的产量

可以说,在整个大战期间,“北极鸥”是综合性能最好的海上巡逻机,可是其最终产量还不到一千架

这是个什么概念?

美国的“卡特琳娜”式海上巡逻机在整个大战期间,制造了一万多架,产量是“北极鸥”的十六倍

虽然在大战结束之后,“北极鸥”是大战期间设计制造、得到保留的少数几种军用飞机之一,而且“北极鸥”在中队中一直服役到二十世纪末后期的“北极鸥”与大战期间的已经截然不同了,比如换上了涡轮螺旋桨发动机,而且机体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采用了多的式材料,因此保留下来的,也就只有其基本气动布局了,是世界上服役时间最长的几种军用飞机之一但是在大战期间,受较低的产量限制,“北极鸥”根本不可能肩负所有巡逻任务

结果就是,海军必须寻找一种廉价的海上巡逻机

这就是在一九四一年底才开始量产的“雪雁”式海上巡逻机

事实上,“雪雁”并不是专业的海上巡逻机,至少不是做为海上巡逻机设计的,其基本设计与之前提到的两种中型飞机有很大的渊源说得简单一些,“雪雁”也是由贵阳飞机制造厂设计的,其基础就是“胡兀鹫”式中型轰炸机只是,“雪雁”按照海军的要求,贵飞对“雪雁”做了较为彻底的修改,其与“胡兀鹫”的通用率只有不到百分之四十,基本算得上是一种全的飞机了

有趣的是,“雪雁”并不由贵飞生产

主要就是,贵飞得优先生产“胡兀鹫”与“夜鹰”,满足空军的需求,而且贵飞也没有能力迅扩大生产规模

说白了,贵飞在战前就是一家小型飞机制造厂

结果就是,“雪雁”的生产工作移交给了南昌飞机制造厂,而海军为此向贵飞支付了一笔不算少的专利使用费

“雪雁”是标准的双发海上巡逻机,虽然少了两台发动机,但是在发动机的功率有了相应提升之后,总推进功率只比“北极鸥”的初期型号低了不到百分之三十,其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北极鸥”的百分之七十得益于出色的气动设计,“雪雁”的最大飞行度、最大升限反而过了“北极鸥”虽然其巡航性能不如“北极鸥”,但是在挂在两具副油箱,且执行海上巡逻任务的时候,最大续航力也过了四千公里,与美国海军的“卡特琳娜”式基本上持平

只是,在一九四二年上半年,“雪雁”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

主要就是,“雪雁”采用的发动机并不适合用在海上巡逻机上,因为海上巡逻机的飞行高度一般不会过五千米,绝大部分时候甚至不到一千米,而涡轮增压发动机并不适合在低空使用

结果就是,“雪雁”在一九四二年上半年,发动机的故障率高得惊人

直到换上了采用机械增压的发动机,在损失了一些推进功率之后,“雪雁”的可靠性才有了大幅度提高

只不过,这已经是一九四二年下半年了

当时,海军除了继续生产多的“雪雁”,还对在之前订购的三百多架进行改造到顾祝同提出需求的时候,“雪雁”的装备数量已经过了八百架,而且以每月上百架的度迅猛增长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雪雁”成为了中国海军海上巡逻机的骨干

到大战结束,“雪雁”的各种型号总共生产了一万七千余架,过了“卡特琳娜”,是大战期间生产最多的海上巡逻机当然,“雪雁”不仅仅是巡逻机,还是反潜巡逻机、电子干扰机、无线电侦察机等等大战期间,中国海军甚至试图把“雪雁”发展成舰载机,为其配备对空搜索雷达,执行对空警戒任务只是,“雪雁”的翼展太大了,过了当时绝大部分航母的支持能力

当时,冯承乾派往中太平洋战区的,主要就是“雪雁”

冯承乾也没有吝啬,还派遣了十多架“北极鸥”

在顾祝同到达关岛的第二天,第一批海上巡逻机就飞了过来在接下来的三天里,冯承乾总共向中太平洋战区派遣了二百四十架巡逻机,其中一百二十架部署在关岛,六十架部署在北面的塞班岛,另外六十架则分散部署在密克罗尼西亚东部的几座岛屿上这些海上巡逻机,成为了顾祝同手里最主要的侦察力量

对顾祝同来说,这些海上巡逻机比航母战斗群还要重要

原因很简单,海上巡逻机的侦察与巡逻范围比舰载机大得多,适合在面积加广阔的中太平洋战场上活动

重要的是,当时冯承乾还没有能力为顾祝同提供一支强大的舰队

如果美军在这个时候杀过来,顾祝同就只能依靠这些海上巡逻机,以及岸基航空兵来守卫马里亚纳群岛了

百度搜索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第二百七十三章 打破僵局

  //对于中国海军在中太平洋上的兵力部署,美军也是了若指掌,只是美军的兵力状况同样糟糕

九月底,罗斯福就专程把尼米兹请了回去,询问了太平洋战场上的情况

当时,罗斯福提到,有没有可能在中太平洋战场上发动一次大规模反击,夺回被中队占领的马里亚纳群岛与密克罗尼西亚虽然尼米兹回答的非常委婉,但是意思表达的非常明确,即美军暂时没有发动战略反击的能力,手里的兵力仅够守卫夏威夷群岛,根本不可能夺回失地

虽然尼米兹的答复让罗斯福很不满意,但是他也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这就是,在中太平洋战场上发动一场规模有限的反击行动,主要目的不是夺回被中队攻占的岛屿,而是削弱中国海军的战斗力,让中国海军难以及时攻打夏威夷群岛,从而争取到多的时间

显然,尼米兹并不赞同发起战术反击

在他看来,这不是在消耗中国海军的兵力,而是在消耗美国海军的兵力,而经不起消耗的正是美国海军

问题是,总统已经做出了让步,尼米兹不可能一步不让

最终,尼米兹答应了下来,但是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即要到中国海军向中太平洋战场派遣舰队之后,再考虑发起反击

对此,罗斯福没有提出异议

道理也很简单,他本来就要求以消耗中国海军的兵力为主要目的如果中国海军不向中太平洋派遣舰队,又如何消耗呢?

显然,尼米兹在总统面前耍了个小花招

在九月底,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中国海军会向中太平洋战场派遣舰队,至少不会派遣航母战斗群

主要就是,西南太平洋上的战斗还没有结束,中队还在攻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