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192部分

帝国风云-第192部分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军事思想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众所周知,德意志第二帝国是个典型的陆权国家,东面与西面都有强邻,因此击败欧陆劲敌一直是德军的主要目标。为此,德军更需要一支能够为地面作战提供有力支持的战术航空兵。

从某种意义上讲,以装甲集群为核心突击力量的“闪电战”能够横行欧亚大陆,关键就得有一支强大的战术航空兵为装甲部队提供支持。在德俄战场上,德军的战术航空兵做出的贡献丝毫不亚于装甲兵。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没有强大的战术航空兵,帝国陆军根本打不了胜仗。后来,中俄战争再次证明,中国陆军所遭受的惨痛教训,再次证明战术航空兵的装甲突击部队不可否缺的支撑力量。

显然,在建设战术航空兵的同时,帝国无力打造一支强大的战略航空兵。

接下来几天,东线几乎成了德军的个人舞台。

九月六日,德军先锋抵达明斯克,德俄战争的第一场围歼战即将打响。

担任突击先锋的是由古德里安少将指挥的第七集团军,该集团军的主力是一个坦克师与两个装甲师。在突破了俄军的边境防线之后,古德里安就没有让部队停下来,一直在向明斯克突击。古德里安的任务很简单:攻占明斯克,切断红俄白俄罗斯方面军的退路,包围身后的六十万俄军。

事实证明,越是简洁的战术,越容易收获巨大的战果。

经过两天激战,德军在九月八日攻占了明斯克,控制了红俄西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一举包围了白俄罗斯方面军。

这下,六十万俄军走投无路了。

德俄战争爆发,德军就掌握了主动权,俄军别说进行抵抗,甚至连把主力部队从前方撤下来的机会都没有。

要知道,在东欧平原上,步兵的双腿肯定跑不过坦克的履带。

德军攻占明斯克,也表明了德军的主要战术,即在战斗中以歼灭俄军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攻城略地为主。

可以说,这是德军在战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别忘了,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击败欧陆两个军事强国,主要就是坚持了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基本方针,才迫使俄国在开战一年后投降,并且让法国在流光了鲜血之后战败。

对付人口众多的红俄,德军依然得坚持这个方针。

说白了,红俄的人口比德意志第二帝国多得多,如果拼消耗,德意志第二帝国肯定不是红俄的对手。更重要的是,布尔什维克政权在俄国比较得人心,特别是得到了农奴与工人的拥护。也就是说,现在的红俄根本没有当初沙俄时期的国内问题,战争潜力很容易就能激发出来。只要拼下去,红俄的胜算比德意志第二帝国大得多。要想击败红俄,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红俄因为伤亡惨重而丧失战斗力。

当然,这也表明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帝国陆军没有指望在年内击败红俄。

可以说,拖到八月底才向红俄开战,已经注定了这一局面,即帝国陆军得做好在熬过严冬的准备工作。虽然帝国陆军不缺乏在冬季作战的能力,但是没有人认为,士兵能顶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作战。

也正是如此,帝国陆军的第一阶段目标就是消灭边境地区的俄军。

 第七十四章 各打各的

第七十四章各打各的

德俄开展,无疑对中国瞧响了警钟。 

虽然按照冯承乾与德皇达成的协议,在击败日本之前,中国不需要想红俄宣战,也就不需要与红俄作战,加上法国迅速战败,德意志第二帝国并没有两线作战,所以在德俄相互宣战之后,中国并没有向红俄宣战,但是谁都知道,如果德俄战争僵持下去,中国肯定得兑现承诺。如此一来,就得尽快战胜日本,不然到时候中国就得两线作战,也就无法保证迅速战胜日本了。

八月三十一日,冯承乾离开北京,返回青岛海军司令。

在他离开这段时间,中国海军调整了编制,特混舰队该组为西太平洋舰队,而之前留驻海南岛的舰队组建为南海舰队。此外,还仿照美国海军的方法,组建了以航母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严格说来,航母战斗群才是基本建制单位,每一支航母战斗群都有固定的指挥官与指挥体系。只是在作战的时候,会根据实际情况,由多支航母战斗群组成舰队,并且由各舰队司令部根据情况增派或者抽调战舰。在作战行动中,舰队司令部是策划与指挥海战的基本单位。

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海军司令部的负担大大减轻,舰队的作战效率也有所提高。

说得简单一点,以航母战斗群为基本组成单位的舰队不再固定配属在某一地区,也不固定由某一个舰队司令部指挥,而是由海军司令部根据实际情况,在作战的时候再分配给战区所在的舰队司令部。

显然,这种编制与指挥体系更加灵活。

在此期间,中国海军还发起了“海峡行动”,即派遣舰队前往朝鲜海峡,阻止日本向朝鲜出并。

只是,这次行动并不顺利。

六月底,日本陆军发动了攻打朝鲜的作战行动。虽然联合舰队遭到重创,但是侥幸逃脱的航空战队在登陆作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军在六月二十九日登陆釜山,到七月四日就占领了整个釜山地区。七月七日,特混舰队离开青岛港,开往朝鲜海峡,准备拦截前往朝鲜的日本舰船。可惜的是,特混舰队没有进入朝鲜海峡,在济州岛东北遭到了日本岸基航空兵的突然袭击。虽然战斗中,防空巡洋舰上的雷达及时发现了日军机群,三艘航母搭载的战斗机也及时升空,击落了近三十架日机,但是“汉武帝”号依然受创,被迫在七月十日脱离编队返航。两天后,在得知日本海军的航空战队已经回到日本海之后,鲁志刚做出了撤退决定。

显然,两艘航母,肯定干不过得到岸基航空兵掩护的四艘航母。

到七月底,已有近二十万日军登上朝鲜半岛。

只是,日军打得也不顺利。

六月中旬,中国就应朝鲜王国的要求,向朝鲜增兵十万,其中五万留守汉城,另外五万则南下布防。在日军登陆釜山之后,中国陆军开始大举入朝。到七月底,入朝兵力已经超过二十五万。

也就是说,中国在朝鲜的兵力超过了日军。

更重要的是,中国陆军得到了空军的有力支持。

日军登陆釜山的时候,就遭到了中国空军的袭击,只是损失并不大,主要是航空战队为登陆部队提供了强有力的防空掩护。问题是,航空战队不可能一直在登陆场活动,而且舰载战斗机也不可能持续出动。可以说,只要航空战队撤走,登陆釜山的日军就难以动弹,甚至难以组织起有效防御。

到七月底,中国部署在朝鲜、以及用在朝鲜战场上的作战飞机已经超过一千架。

显然,这是日军办不到的。

日本没有成立空军,其岸基航空力量全部归属于陆军航空兵,总共只有不到两千架作战飞机,其中战斗机只有六百架,剩下的也主要是战术轰炸机。这些日机都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航程太短。当时,只有“零”式战斗机有足够的航程,能够从日本本土起飞前往朝鲜上空作战。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航空战队,登陆釜山的日军根本得不到有效的空中掩护。

至于空中支援,就更加不可能了。

结果就是,到七月底,二十万日军依然盘踞在釜山地区,并没有按照日本陆军军令部策划的那样向北推进。

与欧洲战场不同,朝鲜是一个以步兵为主的战场。

原因很简单,朝鲜既没有供机械化部队通行的道路,地势又崎岖不平,根本不适合装甲部队作战。

当然,日军也没有多少坦克战车。

有趣的是,中国陆军的入朝部队也没有多少装甲力量,数量最多的是配备了机关枪的轮式装甲车。

朝鲜战局的关键不是看谁投入的地面部队多,而是谁掌握了制海权。

要知道,就算中国与朝鲜相邻,运输也主要走海路。如果靠地面运输,根本无法支持二十五万作战部队。日本更是如此,如果没有海运,登陆釜山的日军就将成为瓮中之鳖,别说占领朝鲜,能够守住釜山就不错了。

这下,问题来了。

朝鲜西面的黄海在中国海军掌握之中,而东边的日本海是日本海军的天下。

虽然在中国空军的威胁下,日本舰队不敢从日本海北上,甚至不敢过于靠近朝鲜,但是中国舰队也无法进入日本海,谈不上夺取制海权。

这样一来,朝鲜海峡、即对马海峡成为了双方的分界线。

显然,日本舰队不会到黄海挑战中国舰队,而中国舰队也不会冒险进入日本海。

问题是,这种僵持局面对中国不利。

原因很简单,日本的船只正通过朝鲜海峡,把兵力与物资送往朝鲜,入朝日军的实力正在不断增强。

如果不能打破这个僵持局面,朝鲜战局肯定会恶化,到时候中国陆军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击败登陆朝鲜的日军。

更重要的是,这必然会使中日战争延长。

正是如此,冯承乾才回到青岛,决定用行动打破僵局。

只是,摆在冯承乾面前的是一个大难题。

“直接进入朝鲜海峡肯定不现实。”鲁志刚早就知道冯承乾会回来指挥舰队作战,因此也早有所准备。“根据已经掌握的情报,日本部署在西部地区的作战飞机已经超过了一千二百架,而且还在增加。别的不说,三菱、中岛等几家日本企业,每月能生产数百架飞机。此外,空军昨天发来消息,日军正在釜山地区加紧修建机场。显然,日军准备向前线部署作战飞机。如果我们强行进入朝鲜海峡,最大的敌人不是南云忠一的航空战队,而是日本的岸基航空兵。”

“问题是,不去朝鲜海峡,我们就无法进入日本海。”

“为什么要进入日本海?”

冯承乾这么一问,江兴文中将闭上了嘴。

“除非我们疯了,才会去日本海与联合舰队决战。”冯承乾敲了敲桌子,说道,“在日本海打,明显对我们不利。日军不惜代价的登陆朝鲜半岛,就是希望把朝鲜变成战场,让我们盯住朝鲜,而放过日本本土。要知道,日本离我们非常近,近到伸手就能够着。如果没有朝鲜做掩护,遭殃的就是日本本土。”

“你的意思是……”

“日本当局肯定明白这一点,而且知道,如果没有朝鲜这块磁铁,我们就会把矛头对准日本本土。”冯承乾拿出雪茄,但是没有点上。“如果我们按照日本设定的套路打,肯定占不到多少便宜。要想取胜,我们就得按照我们的套路打。日军认为朝鲜很重要,就让他们去朝鲜半岛。我们只需要明白一点,击败日本的关键不是在朝鲜半岛上取胜,而是彻底打垮日本的斗志。”

“那就得打击日本本土。”

冯承乾点了点头,点上雪茄抽了两口,才说道:“过来之前,我已经给顾震晟发了一封电报,让他在五天之内,把全部远洋潜艇派出去,袭击日本的海上航线,特别是前往美国与澳大利亚的航线。只是,我们的潜艇部队还不够强大,能够去远洋活动的潜艇不是很多,所以舰队依然是封锁日本的主力。”

“封锁日本?”

“我们只有三艘舰队航母,难不成还要去轰炸日本本土?”

鲁志刚愣了一下,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

显然,三艘舰队航母根本不算多,就算把年底建成的另外三艘“秦始皇”级算上,也不算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