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帝国风云 >

第18部分

帝国风云-第18部分

小说: 帝国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胶州湾是天然深水良港,我肯定选此处做帝国海军远东舰队的母港。”

“民风呢?”

“还算朴实吧,问题不大。”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现在,我们缺的只是一支舰队了。”

提而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一直以来,我们缺的都是一支舰队。”

“放心吧,面包会有的,舰队也会有的。”冯承乾拍了拍提尔皮茨的肩膀,说道,“李鸿章提出,要我们首先采购一艘。我觉得,这是一个发展帝国海军的绝佳机会。至少能够为帝国海军建造一艘主力舰。”

“仅仅一艘?”

“你想要几艘?”

“至少要有两艘战舰,才称得上是一支舰队。”

“不用急于一时,现在我们做的是打好基础,而不是扩充舰队实力。”

提尔皮茨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这几日,冯承乾花了很多时间跟提尔皮茨谈与海军有关的事情,特别是即将到来的海军技术革命。

虽然提尔皮茨有点怀疑冯承乾的判断,觉得在十年内出现技术革命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他无法否认随处可见的现实。比如,柴油机已经问世、蒸汽轮机也已成熟、炼钢技术有了重大进步、还有各种新式工业机械。这些工业与科技领域的进步,都将对海军发展、特别是战舰的性能产生直接影响。

“伯爵希望打造一艘什么样的战舰?”

“一种全新的,之前从来没有过的战舰。”

提尔皮茨笑了笑,说道:“伯爵如此有信心,看来早已胸有成竹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我们努力之后,不见得会有结果,但是什么都不做,只会一事无成。”

“那么,伯爵打算从何着手呢?”

“建造战舰的根本是什么?”

“造船厂。”

“还有呢?”

“这……”

“除了造船厂,还有钢铁厂、化工厂、枪炮生产厂、弹药生产厂、甚至得把制造装饰品的木匠都算上。”冯承乾背转身来,靠在了船舷的围栏上。“说得直接一点,建造战舰的基础就是国家的整个工业体系。只有拥有了强大的工业体系,才能建造出强大的战舰,不然就得像大清那样,花钱去其他国家购买。可惜的是,我们不是大清,能够造得出先进战舰的国家都不会把战舰卖给我们。”

“那就只能自力更生。”

“所以我们得从头做起,从最根本的做起。”

提尔皮茨点了点头,对冯承乾的观点表示赞同。

“将军,要是我们着手整顿帝国的造船业,得从何入手。”

“伯爵,我只是军人,这些事……”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置身事外,看问题肯定更加全面。”

提尔皮茨稍微沉思了一下,说道:“我觉得,可以拿订单做文章,通过安排订单,淘汰部分造船厂,以此整合造船业。如果要走得更远,仅在订单上做文章肯定不够,还得在其他方面想办法。”

“看来,你不仅仅是军人。”

“伯爵见笑了。”

“你的话很有道理,暂时只能拿订单做文章。”冯承乾的目光在提尔皮茨身上停留了好一阵,才说道,“我觉得,你更适合管理海军,而不是指挥舰队作战。你考虑一下,有机会我们再好好谈谈。”

提尔皮茨没有开口,因为冯承乾这句话说到了要害上。

对于如何建造一支强大的舰队,提尔皮茨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可是对于如何指挥一支舰队作战,他却毫无头绪。

这不是他的问题,而是帝国海军的通病。

在这个时代,帝国海军的众多将领中,没有一人算得上是合格的舰队指挥官,因为帝国海军根本没有舰队可言。

“你不要觉得这是在委屈你。”冯承乾看出了提尔皮茨的心思,说道,“现在,打造一支舰队要比指挥一支舰队困难得多。再说了,建造一支舰队至少需要二十年,也许还要花上更多的时间。二十年之后,你我都不年轻了,也轮不到我们去指挥舰队作战。帝国要想发展壮大,绝不是一两代人就能实现的。我们既然生于这个时代,就要认清自己的位置,哪怕是为后人做铺垫。”

“伯爵心胸广阔,我是自叹不如啊。”

“将军过谦了,即便没有我提到,将军也会明白这些道理。”

提尔皮茨笑了笑,说道:“伯爵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必须从长远考虑,而不能局限于眼前利益。”

“你能这么想,那就再好不过了。”

“伯爵打算什么时候组建远东舰队?”

“心急了?”冯承乾笑了笑,说道,“等我们有了舰队再说吧,反正再急也得等上两三年才有下文。”

“恐怕等不了两三年。”

“是吗?”

“伯爵此行,已经打破了远东的均衡局面,英法俄等国会坐视不管吗?”

“你的意思是,英法俄也会在远东加大投入力度?”

“大清是一块肥肉,大家都盯着,也都不想被别人抢去。伯爵出售阔绰,等于白送了四条主力舰给大清,肯定会刮起血雨腥风。”提尔皮茨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现在日本的崛起势头极为明显,想必也盯着大清这块肥肉,准备分上一羹。恐怕我们还没回到柏林,就已风起云涌了。”

“这是好事,没必要担心。”

“好事?”

“现在的国际局势对英法等老牌帝国有利,如果没有动荡,我们永远占不到便宜。”冯承乾笑了笑,说道,“动荡越大,变化也就越大,我们的机会也就越多。只要把握好一次机会,帝国就能发展壮大。”

“这么说,伯爵是有意为之?”

“算不上有意,只是顺应时代潮流罢了。”

提尔皮茨沉思了好一阵,才说道:“伯爵深谋远虑,非我等能比,恐怕也只有宰相能与伯爵一较高下。”

“将军,你太看得起我了。”

“我不是在奉承伯爵,只是有感而言。”

“就算是有感而言,也放在心里吧,不用说出来,心知就好。”

提尔皮茨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冯承乾的意思。

拿远东局势做文章,是一步险棋,也是一步妙棋。这步棋走好了,将转得盆满钵满,走差了,将输得一无所有。

 第二十三章 将计就计

冯承乾还没回到柏林,德意志第二帝国与大清的军火贸易已经成了国际热点话题。 /

四艘铁甲舰,绝对不容小觑。

反响最强烈的不是英法俄等老牌帝国,毕竟对英国、乃至法俄来说,四艘铁甲舰都不足为惧。

震动最大的,显然是与大清近在咫尺的日本。

在远东地区,自“定远”与“镇远”二舰加入之后,大清的北洋舰队已是远东地区最强大的舰队,在全球范围内也进得了前十。要是再得到四艘铁甲舰,哪怕只是与“定远”同级的铁甲舰,也会打破地区平衡。

冯承乾在宁波港等上邮轮的那一天,日本首相黑田清隆召开紧急内阁会议,随即由外务大臣大隈重信照会大清当局,对大清从德采购战舰表示极度关切。前首相、现任枢密院议长的伊藤博文也积极活动,把大清扩充北洋舰队视为最大的威胁,要求内阁首相采取针对性的行动。

此事,也发生的正是时候。

三年前,伊藤博文秘密组织起草了宪法,于去年四月呈奏天皇。在天皇设立枢密院,即最高顾问府之后,伊藤博文立即辞去首相职务,由黑田清隆接任,而他则以枢密院议长身份专门负责审议宪法。

这部由伊藤博文起草,再由他组织审议的宪法,就是伊藤博文的宪法。

在这关头,传出大清增够四艘铁甲舰,必然会对还在审议中的日本宪法产生影响,也就会对日本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

数日之后,大隈重信登上了前往英国的邮轮。

受黑田清隆之托,大隈重信以日本外相身份访问英国,洽谈采购战舰的事情。

大清大力扩充北洋舰队,日本自然不能落后。

只是,这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大清扩充舰队,对英国在远东的利益也构成了威胁。虽然以当时的情况,英国还不至于为了防范大清而与日本结盟,但是考虑到德意志第二帝国从中发挥的作用,特别是在远东的扩张行动,英国在该地区需要一个有足够分量的盟国。

除了日本,还能选谁?

显然,这正是冯承乾担心的负面影响。

没有这件事,要到数年之后,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了大清,占领了朝鲜,随后俄德法联合出面干预,使日本强租辽东半岛的美梦落空,英国为了防止俄法德在远东坐大,才主动跟日本靠近,也就有了后来的英日同盟。

从某种意义上讲,英日同盟是随后日俄战争的基础之一。

虽然英国没有放下身段,此时的日本也不够分量,但是英日靠近已成定局,而且日本的扩军速度必然加快。

历史会怎么发展,冯承乾也料想不到了。

冯承乾回到柏林的第三天,大隈重信到达伦敦,正式向英国提出购买四艘铁甲舰,并且希望获得贷款。

消息传来的时候,冯承乾正在向腓特烈三世汇报建造战舰的事情。

虽然俾斯麦觉得没有必要采购一艘铁甲舰,但是冯承乾提出了充分的理由,即大清承担了大部分的研制与设计费用,帝国海军正好搭顺风车,可以用最为低廉的价格获得一艘新式战舰。

支持建造战舰的,不仅仅是冯承乾,还有帝国的大多数资本家与银行家。

帝国只需要建造一艘战舰,就能为造船企业提供五艘战舰的订单,让数百家企业与数万名工人有事可做,何乐而不为?

俾斯麦也不是存心反对,而是要借此机会争取到更好的条件。

冯承乾非常清楚,俾斯麦不想出这笔钱,而是希望那些支持建造战舰的资本家与银行家掏腰包。

关键,就在银行家身上。

经过数日协商,俾斯麦已做出让步,即提供对应的人员编制,但是帝国政府确实没有多余的预算。

“你的意思是,向银行贷款?”

“德意志银行与符腾堡银行已经答应提供贷款,只是银行家都很精明,不会平白无故的出钱。”

“他们想要什么?”腓特烈三世当然知道银行家不好应付。

“帝国的货币发行权。”

腓特烈三世的眉头跳了几下,神色显得极为严峻。

“准确的说,是重组帝国中央银行。”

“你觉得有这个必要吗?”

“如果答应银行家的要求,无异于因小失大。”

“这也是我担心的地方。”

“只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件事。”

“怎么利用?”

“借重组帝国中央银行的机会,夺回帝国金融体系的控制权。”

“这……”

“陛下,金融为一国之本。虽然我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我认为,金融业必须由国家掌控,绝对不能落到私人手上。”

腓特烈三世没有开口,因为他知道这件事非常棘手。

“不可否认,此事有很大难度,不可能一蹴而就。”冯承乾稍微停顿了一下,“但是为了帝国的未来,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你说得没错,只是不能操之过急。”

“陛下的意思是……”

“既然德意志银行与符腾堡银行愿意提供贷款,暂且把钱拿到手,至于是否重组帝国中央银行,以及用什么办法重组,等到今后再说。”腓特烈三世苦笑着叹了口气,说道,“我非常清楚你的想法,只是你得知道,这些银行掌控着帝国的命脉,别说是你,就算是宰相也没法愚弄他们。”

“宰相?”

腓特烈三世勉强笑了笑,说道:“我会让宰相做出让步,你已经达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