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大漠无情 >

第5部分

大漠无情-第5部分

小说: 大漠无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天后,严爽担任第一钻井队队长的101井出油,日产吨。这是中国人完全以自己的力量打出的第一口出油井。

  出油的第二天,孙越崎就架起了原始的卧式锅炉,采用蒸馏的方法,炼出了柴油。随即孙越崎用自己炼出的柴油启动柴油发电机,向北京的翁文灏发去了报捷的电报。

  七个月后,刘志丹领导的红军攻占了延长,油矿于是归共产党管辖。此后虽然生产继续,产量很少,钻机基本在闲置。

  这是开发玉门油矿唯一可以利用的钻机。

  但能否调出,翁文灏深感忧虑。此时,周恩来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副部长,正在武汉。翁文灏只有求助这位促进国共合作的周公。他亲自拜访周恩来,请求共产党方面能够将延长的两部钻机调动到玉门,支持玉门石油的开发工作。

  周公心胸坦荡,爽快地答复翁文灏道:“这是关系到支持抗战的大事,我们一定全力支持。”

  此话如春风拂面,不仅使翁文灏绝处逢生,而且使他铭心刻骨。十三年后,当他流落海外,寄宿他乡时,就因为这句话对周恩来产生的信任,才使他以“战犯”之身重踏神州。

  6月18日,资源委员会正式致函第十八集团军驻汉口办事处,介绍甘肃油矿筹备处代主任张心田联系调运延长钻机。由张心田代严爽之职,是由于翁文灏任命严爽之时,严爽还在美国留学,正在做归国的准备。

  经周恩来同意,张心田前往陕北,在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帮助下,两部冲击式钻机于10月初运抵咸阳,中共方面还选送了一批熟练的石油工人随钻机赴玉门参加开发工作。应该指出,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接管延长油矿后,仍继续着生产,产量虽微,但解决了延安革命根据地的不少困难。周恩来送钻机之举,体现了国共两党一致抗日的意愿。

  翁文灏心中的块垒摈除了,开发玉门石油即将成为现实。以“科学救国”为己任的翁文灏不能不为他虽然从政,而仍能将理想付之实际所欣慰。他为此作诗云:

  近代文明破纲罗,飞机坦克勇如何。

  西邻物力强堪佩,中亚封疆美可歌。

  喜有天山镇朔漠,庶看春气度黄河。

  玉关未闭边陲界,杨柳三千路正多。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又见石油河
1994年春节前夕,我给海内外四十余位耄耋之寿的老人发去了求访和笔谈信函。

  初五上班,我刚落座,电话铃便响起来。话筒中传出的是一个苍老而混浊的声音:“我是靳锡庚啊……93岁了……你来你来……我要和你谈……”这声音有如一颗重弹冲击我的胸,手握着话筒,呼吸骤然变得沉重急促,奔腾的心血直至对方已无声响,依然没有平静下来。我万没有想到,当我决心揭开这段历史之谜时,第一个给我回音的,竟是这位开发玉门油矿先行者中硕果仅存的九旬老人。

  窗外刮着砭骨寒风,地下积雪已成薄冰,但我无法控制拜访这位元###者的心情,立即揣起采访本,登上自行车,顶风到学院路的石油勘探研究院,朝拜这位传奇人物。

  老人的步履如我预料的那般蹒跚,听力不足,眼睛因青光眼只能平视眼前的一小块地方。他孩童般地希望我听完他所叙述的一切。我知道,他就是一部历史,他可能会像所有他这个年龄的老人一样,毫无头绪地叙述自己的人生,但每句话都可能是不会再重现的历史资料。在以后的采访中,几乎每一位老人,无论职位高低,都像靳锡庚一样,希望我倾听他们对那段历史的描述,那是他们人生的辉煌,是他们理想的结晶,是他们生命的寄托,是他们对祖国的挚爱。他们企望着这段历史不要被遗忘。

  我理解这些老人,因而同意了靳锡庚的意见,但又像领导一样,要求他每次只讲两个半小时,中间休息二十分钟。他又孩童般地一笑,同意了。

  当他开始回忆后,我惊住了。他的思路如年轻人一般清晰,竟还记着五十五年前钻井工程的数字元,以至精确到小数点以后。

  理想与事业啊,真是块无法测知的魔石。

  靳锡庚,字寿山,1900年出生在河南杞县邢口村一个士绅之家。16岁娶了位长他四岁的妻子。他说,就因为娶了这位姐姐似的妻子,才有了他一生的成就。他不愿读书,父亲打他也不读,但有了媳妇后,愿意读了,原因是妻子极温柔,虽然目不识丁,却知道读书的益处。她用柔情劝他读书,感化了他的心。妻子为她的柔情付出了巨大代价。靳锡庚自22岁考入省立中学高中,到33岁于焦作工学院采冶系毕业,她独守空门,养育着四个女儿,青丝染霜,少妇如同老妪一般,等丈夫学成归来,她已命归黄泉。

  妻子去世后,靳锡庚将四个女儿托给岳母,毕业后独自一人到焦作煤矿工作。

  1938年5月,日本军队攻占河南,靳锡庚不愿作亡国奴,流亡西安。经同学介绍,他到同官(今铜川)煤矿做勘探工作。10月,他完成了那里的勘探任务,回到西安,向他的老师陕西建设厅厅长高伟伯汇报。

  高伟伯正盼望他的到来。见到他后说:“寿山,你回来得正好,有一位孙健初先生要见你。”

  “有什么事吗?”

  “他要邀你与他到甘肃酒泉勘探石油,不知你可愿意?”

  靳锡庚正为今年的工作发愁,听说去西北开发油矿,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愿意。”

  孙健初是10月初到达西安的,他要从这里出发到玉门完成翁文灏交给的任务。临行,翁文灏要给他配一名懂测量的助手,为了能在大西北那种艰苦的环境中相互配合工作,副所长黄汲清请孙健初自己选择助手。到西安后,他找到老同学高伟伯,请他帮助介绍一位助手。谁知,找了几位,一听说是到大西北的戈壁上去工作,均摇头辞谢。失望后,高伟伯想到了从乡下走出来的靳锡庚。现在,靳锡庚表示了愿去西北的态度,这令高伟伯如释重负,陕西若无敢为国赴难的豪士,他真要无地自容了。

  第二天,高伟伯领孙健初到靳锡庚的旅店住所见面。

  “靳先生,西北工作艰苦啊。”孙健初请靳锡庚再考虑。

  “孙先生,”靳锡庚说,“日本人把我的家乡都占了,我还能到哪里去呢?再艰苦的工作我也不会畏惧的。”

  孙健初紧紧地握住了靳锡庚的手。靳锡庚说,这一握就定下了我的终身,从此与石油结下不解之缘。

  九十老翁记得极清楚, 这天是1938年10月13日。

  在与孙健初一握后,靳锡庚不忍将四个女儿抛在日寇的铁蹄下,又冒着生命危险,日夜兼程,回到杞县将四个女儿接到西安。父女五人随孙健初踏上了西行的旅程。

  我们要谈谈严爽了,他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开拓者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作为打出第一口出油井的中国人,是应该进入史册的。

  他1896年生于江苏泰兴,毕业于北京大学矿冶系。关于他追随孙越崎到陕北开发油矿的壮举,我们前边已有介绍。但在刘志丹接管(传统说法是“解放”)延长油矿后,他的行踪则成为石油史上的一个谜。刘志丹去时,孙越崎已被翁文灏派去管理焦作中福煤矿,延长油矿由严爽代理,因此严爽必在红军手中。但后来怎么又到美国去了呢?为了搞清这段史实,我对每一位采访者都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们向我推荐了一位89岁的长者单喆颖先生,说单先生当年与严爽同被刘志丹解放,以后又到玉门油矿担任机厂厂长,应该清楚此事。

  不知经过多少周折,我才与在淮南煤矿度晚年的单先生联系上。他给我回了四封信,纸上的字已呈无笔体的虚弱状,我揣度,这位老人是以怎样的毅力来完成这项叙史工作的,一定是在用生命来写。

  1935年夏,刘志丹领导的红军接管延长油矿后,将严爽关押到瓦窑堡。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为打破国民党的封锁,发展生产,又将严爽放出,请他担任延长油矿的技术主管。为留住严爽的心,又将一位根据边区政府新婚姻政策与地主丈夫离婚的原地主的侍妾嫁给了严爽。好心的严爽接受了这位妻子,而他的原配妻子此时在上海正带着两个女儿日夜盼望着他的归来。陕北妻子为严爽生了两个儿子,张心田到陕北调运钻机时,将她带到玉门与严爽团聚,不幸的是,在生第三胎时因难产,加之医疗条件简陋,故去。

  对于严爽是如何从陕北到美国的,众说纷纭。一篇文章说,边区政府对严爽是来去自由,但未提如何自由出走之事,只说严爽担心不能专事矿业,经领导同意离开延长。台湾有文章说,严爽是在陕北妻子的化装掩护下出逃,这似乎也很离奇。单喆颖在给我的信中则这样写道:

  1936年底,东北军攻占延安。当时我在中央石油厂永坪矿作副厂长,接到中共经济部部长毛泽民的指示,让我们撤退到延长。正在准备行装时,东北军已派人来,让我们去见一位吴师长。吴师长说,受南京资源委员会的委托,令你们回南京。于是,永坪矿所有外来人员随东北军到了延安。当时严爽正在延长。东北军未到延长,红军已撤,工人们得知永坪员工被东北军接走,怕失业,遂簇拥着严爽第二天也来到延安。到西安后,资源委员会发钱遣散工人,只剩下我和严爽二人到焦作去拜见孙越崎。不久,严爽被资源委员会派到美国深造,以备后用。果真一年后,翁文灏电召严爽回国,委以了甘肃油矿筹备处主任的重任。

  严爽、孙健初、靳锡庚在兰州相会了。他们在兰州做物资上的准备。一年前,试探队完成甘青考察回到兰州后,两位美国人因战争爆发,匆匆离开,有心的孙健初则把考察的物资全部寄存在兰州。这批物资对已失去开发西北石油兴趣的顾维钧仅是微不足道的损失,甚至早已忘掉,而对开发玉门油矿的先遣队,则如雪中送炭一般。

  11月28日,他们坐上一辆破旧的卡车,沿着刚修建完毕的简陋的兰新公路,从兰州颠簸着向酒泉进发。

  河西走廊早已没有了昔日丝绸之路的繁华,戈壁连绵,飞鸟不见,寒风飒飒,黄沙滚滚。靳锡庚的四个女儿在卡车上冻得缩成一团,他只得心疼地将小女儿搂在怀里,无言地安慰女儿的心。

  12月4日到达酒泉,将筹备处设在三官楼街。

  靳锡庚租下筹备处对面刘兴国家的一间房子,安顿下女儿。他答应教刘兴国测量技术,这使女儿得到了更好的照顾。

  酒泉恐怕是当时中国最穷的城镇,靳锡庚去时正是滴水成冰的季节,仍看到许多人身上没有完整的衣服,到夜晚烧热了炕,就光着身子躺在炕上。没有菜吃,全城寥寥几个卖菜的同做着鸦片生意。靳锡庚的四个女儿有两条被子,算是富裕人家。他和孙健初一起搭伙吃饭,他的四个女儿则自己做饭吃。

  在酒泉先遣队又招了几位测量工,靳锡庚作他们的老师。

  1938年12月23日,先遣勘测队出发了。中国石油史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严爽、孙健初、靳锡庚,工人刘万才、宿光远、邢长仲、刘兴国,还有一名驮夫。22峰骆驼,驮着他们和物资出嘉峪关,向石油河走去。

  “酒泉西望玉门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