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大漠无情 >

第13部分

大漠无情-第13部分

小说: 大漠无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段史实,我采访原护矿大队大队长杨敏时,杨敏说,当年玉门油矿由于邹明争取到驻军的支持,护矿队主要对付的是国民党的逃兵,担心他们来矿上搞破坏。如果驻军要执意破坏油矿,护矿队那点武装是抵挡不了的。

  9月22日,酒泉国民党驻军起义,酒泉宣告解放。

  9月25日,解放军第三军装甲部队在军长黄新亭的率领下开进玉门油矿,使玉门油矿终于从内战的炮火中获得解放。

  这便是玉门油矿解放前夕护矿斗争的真实历史。

  在那个“宁左勿右”的年代里有一个极怪的现象,用“绷紧阶级斗争弦”的脑袋对人待事总要从坏的方面看,好人,要先分析他是不是坏人在伪装;好事,要先分析它是不是暗藏杀机,中华民族最为称道的“与人为善”竟成为“麻痹人民”的反动思想。

  这样,邹明在兰州解放前夕,手提装满价值十七万银元金银的皮箱,从广州回到戈壁滩上的老君庙,便成为有口难辩的事情。你是国民党的油矿经理,属反动阵营的官,必定鱼肉人民,手提着那么多钱,为什么不往台湾跑,偏要到大戈壁上来吃苦?一定另有所图。

  我采访过一位老干部,他说:“那时虽然没有明说,却总认为邹明他们投诚是为国民党保护家底,不信任他们。很有才华的人,可惜了。”这反映了当时邹明的处境。

  邹明在解放初期任西北石油管理局副局长,只管抓生产,但不久说他不重视陕北勘探工作,反对党的领导,被调离石油系统,到燃料部当工程师,直到三年后成立石油部才分配回石油系统。终于到文化大革命时,他的不可思议的护矿行动解释为敌特派遣,潜伏大陆,以伺反攻,顺理成章地被投入监狱,一坐便是七年。

  错误的推理成为事实的结论,竟无人相信一个没有党派(邹明属无党派人士)和政治倾向的中国知识分子,出于爱国之心可以舍生取义!这不啻民族的悲剧。

  更大的悲剧还在后面。由于玉门油矿护矿斗争中的骨干大部分是工程技术人员,随着邹明的被捕,一个假护矿,真潜伏的“美蒋特务潜伏案”也随之诞生。护矿骨干纷纷落入造反派的诬陷之网,无一幸免。

  护矿大队大队长杨敏在大庆油田被批斗,副大队长金克斌在玉门油田被打得遍体鳞伤,家中物品被抄走烧光,仅剩下一张床板;原矿长刘树人身为大庆会战八大工程师之一,被专政队打得眼珠突出,路不能行;原运输课课长李誉柱因在护矿中将近百辆汽车藏入深山而获罪,专政队扒下他的衣服,将他推到零下30度的屋外,逼他承认自己是特务,手被冻成鸡爪状,终身致残;曾带领工人进山掩藏钻机的原钻井部主管工程师史久光在大庆油田与妻子双双被投进牛棚,女儿被逼成精神病;另一位与史久光一起亲自驾车掩藏钻机的原矿务室主任童宪章被下放东营油田,接受审查达十年之久;玉门油田总地质师王钅监 之竟被专政队活活地打死;原玉门油矿采油部主管工程师后任新疆克拉玛依油田总工程师的吴士壁和供应科长杨兆麟在克拉玛依也被活活打死……

  被歪曲的历史后面真真的是淋淋的鲜血。

  在我采访的名录中有一位叫杨敏的石油老人,由于他在玉门解放前夕担任过护矿大队的大队长,成为我必须采访到的对象。但有半年时间我一直没有寻访到他,原因是他在大庆退休后,便与老伴到几个儿女处轮流度日,行踪很难觅到。于是,我托采访过的石油老人设法找到他的女儿。

  1994年初夏,我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北京郊区顺义县牛栏山的来信,打开,短短信文下的签名竟是“杨敏”二字。踏破铁鞋。原来他就在北京二女儿杨越北处隐居。信上只一句话:“你要来就快些来吧,我将不久于人世。”

  我第二天便赶到牛栏山他女儿杨越北所居住的维呢纶厂家属宿舍。杨敏已是肺癌晚期,生命正飞快地向终点走去。越北的住房很差,老式的二室房住着老少三代,令人生抑。我问杨敏,以他对中国石油工业的贡献,为什么不找部里,请他们安排一个更好的地方?石油部已改为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但老人仍习惯称总公司为部。杨敏淡淡地一笑,说:“我不会进那个门的,去年中央给资源委员会的人落实政策,通知我去开会,我都没去。对我,一切都没有意义,甚至连老朋友我都不愿意告诉他们我的去处。在女儿处度过余生就满足了。”

  杨敏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初始很令我惊讶,待我与他长谈后,才理解了他的超脱其实包容着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我在牛栏山住了两夜,与杨敏谈了三个白天。就像一位即将离职的首长向他的秘书交待他走后的工作一样,他向我谈了他的一生,详细地介绍了他所经历过的半个世纪来石油史上的大事。他夸我人缘好,一接触就对我产生了信任,难怪那么多石油老人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对我说心里话。为此,他说,一部中国石油史装到你的肚子里了,好好地利用吧。

  杨敏1912年生于河北省沧县,1926年上中学时,因为参加声援北伐的活动,被校方开除。1933年考入北洋工学院矿冶系,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毕业后,进入资源委员会所属的锡矿勘探队工作。抗日战争爆发,他被派往越南海防,督运援中物资,一直坚守到日本军队登陆,才撤退回国。随后,杨敏赴大西北,进玉门油矿工作,任矿场钻井部副工程师。1949年玉门油矿解放前夕,他被推举为护矿大队长,为保护玉门油矿免遭内战的炮火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后,他随石油队伍转战甘肃、陕西、青海,后调大庆,任大庆市物资局副总工程师。

  杨敏面对死亡的冷静,有如渔夫恬然驾着一叶扁舟驶向无际的大海一样,肃寂中令人生出一种震撼的力量。采访中,他情绪高亢,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使我不但忘却他是个垂死的病人,而且也丢弃了采访的疲倦。他很少谈到自己,更多的是向我叙述历史事件,让我了解事情的成因和结果。但在最后一天采访即将结束时,他讲到了文化大革命。

  他说,我当年参加玉门油矿的护矿队,功过由历史评说,但文革中把护矿的行动说成是为蒋介石守财,等待他###,并对我进行没完没了的揭发斗争,真伤透了心。到了文革后期,我成了死老虎,没人再理会我,我以为总可以搞搞业务,

  干点儿正经事了,不料想,电影《创业》在大庆一放,我立即又被说成是那个叛徒、工贼冯超。到处抓叛徒,玉门油矿什么时候有过共产党的叛徒。那时我已六十多岁了,我知道我再也不会为石油工作,真叫人痛心疾首。

  他的目光骤然黯淡下来,令我吃惊的平静也随之逝去。他开始絮絮地谈他自己,不再顾及与我的交流。

  他说,虽然早就为我平了反,可文革的阴影总笼罩着我。那是历史啊,后人会怎么看我们。68年前我从迎接北伐驱赶反动校长被开除起,就立志精忠报国,可万万没有想到玉门油矿护矿竟成了我人生事业的顶峰。此后,我总是被怀疑对党不忠诚,职务越干越低,工资越挣越少。建国初我是三级工程师,到最后,竟无事可做。我是壮志未酬啊!

  他的眼里噙着泪花,流落出痛苦的目光。

  我终于看到了真实的杨敏。

  两个月后,杨敏去世了。他的女婿告诉我,那夜,他离去时,眼睛睁得大大的,没有一丝声响。。 最好的txt下载网

“晴空一鹤排云上”
“晴空一鹤排云上”

  孙越崎落泪了。

  他长久地为此困惑,遥望夜空,沉默不语。

  似乎1949年那一页还未翻过去,他人生最为动人的一章还未划上句号。

  但此刻,我们共和国都在流泪。原资源委员会起义人员是在与我们民族共度着苦难。

  历史就是这样曲折和不可预知。当文化革命经过十年###终于结束的时候,灾难的文革犹如一面反射的凹镜,反而给中华民族折聚出一个前进的焦点。邓小平站在了这个焦点上。

  九旬老人孙越崎焕发出青春。在1980年的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他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83年他又被委以政协经济建设组组长的重任。孙越崎特有的刚毅、顽强、勤奋、朴直、旷达、机敏的性格,没有因岁月的磨砺而消逝,他又像四十年前创办玉门油矿那样,重返经济建设的战场。

  但孙越崎没有忘记1949年那一页还未划上句号的历史。他不断收到部下的来信,向他叙说胸中的郁积。都是古稀老人了,他们不甘心就这样告别人生,他们请求老长官向中南海讨个说法,帮助他们尽快地平反。

  面对部下的来信,孙越崎夜不能寝,常常半夜披衣握笔疾书,向他所能找到的通天人物呈述原资源委员会起义的经过,希望中央能够给予落实政策。

  1983年4月, 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了原资源委员会的问题,并于同年11月中共中央统战部下发落实政策文件。文件的核心内容是:护产有功,有功人员“既往不咎”,不列为起义人员。但就在这份文件上还有“潘汉年同志通过审慎细致的工作,争取他们起义”的文字。

  这与孙越崎1949年的初衷是不符的。

  部下更觉不妥,但不愿再去打扰孙越崎,他毕竟是九十岁的老人了。文革后百废待兴,有多少事情要做,统战部下文该满意了。是的,该满意了,这些老人啊,去享受夕阳的温暖吧。只是这温暖带有几多的无奈。

  又是九年,改革开放使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部下都已到耄耋之年,他们不情愿夕阳的无奈,又纷纷握起颤抖的笔给孙越崎写信,叙说自己的胸臆。

  百岁老人孙越崎在这世纪光华即将流逝之际,再也关闭不住怦动的心扉,又提起笔给中共中央总书记###写信,他要请这位小他三十岁的共和国领袖为四十三年前的历史页章划一个完整的句号。

  在给###的信中,孙越崎列举了大量事实来说明原资源委员会1949年的护厂护产行动是起义行为,请求中共中央能够在他们有生之年给一个满意的结论。

  信送走后,孙越崎心中愈发的不宁,他担心,如果此次申述不行,他只有带着对部下的内疚离开喧闹的人世了。他坐卧不安,至半夜实在按捺不住焦虑的心绪,起床拨通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刘延东家的电话。他对刘延东说:

  “我给江总书记的信实在放心不下啊。”

  刘延东理解老人的心情,她安慰老人:“孙越老放心吧,江总书记一定会处理好此事的。”

  果真,###收到信后,便派丁关根、###到家中了解情况,随后决定宴请孙越崎。

  午睡起身,电话铃声又响了。是吴京的声音。这位原资源委员会煤业总局副局长是随孙越崎起义的核心人物,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中被怀疑是“潜伏特务”,关押了17个月,1958年,他又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劳动,到1978年才平反,因此,他对这次宴请的激动心情不亚于孙越崎。

  “江总书记又让人来电话嘱咐,说中南海的房间比较大,暖气不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