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马云十年 >

第8部分

马云十年-第8部分

小说: 马云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期望值。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做不好士兵的人永远当不了将军。
  

背景:悲喜交加
这是格外受伤的一年,又是否极泰来的一年。
  2003年1月,国人的目光被吸引到了距中国千里之外的伊拉克——自2002年1月29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将伊拉克列为“邪恶轴心国”以来,“伊拉克危机”就刺激着世人最敏感的神经。
  此时,马云也跟所有人一样,严密关注着伊拉克局势。
  3月20日上午(北京时间10点35分),美英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入侵伊拉克;至4月9日,美军入侵巴格达,萨达姆政权垮台。
  不过,此时国人已顾不得感慨了——“非典”(后改称为SARS)已渐呈蔓延之势。
  3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加入了WHO(世界卫生组织)防治“非典”实验室网络和流行病学网络。次日,WHO即宣布北京为“非典疫区”。
  不过,大多数国人是自4月20日才开始对“非典”变得恐慌的。20日下午,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副部长朱庆生介绍了中国内地最新的“非典”情况。当天,北京市公布的病例数字让人震惊:339例;而前一天的数字仅为37例。
  一头闷在家里,整日像患上强迫症般地喝板兰根、喷84消毒液,总归“不爽”。于是,短信和互联网的好处被充分利用起来了。那一年,手机开始在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中扮演起重要角色,平均5人就拥有1部手机——全国用户突破了亿,随身携带手机则成为许多人的习惯。“拇指一族”也迅速兴起,2003年1月至10月,中国手机短信息发送量近1 100亿条——海南在线天涯社区甚至搞起了首届短信文学大赛,铁凝、韩少功、苏童、格非、蒋子丹等一批著名作家还作为评委参与了获奖作品评选活动。
  那一年,互联网上的原创文学也如火如荼地繁荣涌现。不过,有人搞过了头。
  到了下半年,值得骄傲的事就多起来了。
  10月15日9时整,一艘新型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神舟五号发射成功。飞船在太空飞行了21个小时,绕地球14圈,最终着陆在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最让中国人兴奋的在于,这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置身其中的,是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他被誉为“中国飞天第一人”。
  就在“神舟五号”飞天的前一天,丁磊也登上了财富之巅。
  10月14日(纽约时间13日下午3点59分),网易(NTES)股价已达每股70美元的最高位。胡润宣布,网易CEO丁磊成为首位互联网界诞生的“中国首富”——身家91亿元人民币。
  这位“网络大少爷”还对两年前因股价跌至每股美元而遭停牌警告耿耿于怀,此时的他也并不打算买账,“无聊!”他说。
  不过,这一年,中国互联网真的热闹起来、红火起来了。雅虎并购3721,eBay并购易趣,卓越网获巨额风投……直至12月10日,携程网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涨幅逼近90%。3年以前的互联网热潮,再度在资本市场上掀起波澜,势不可当——没错,“好了伤疤”就该“忘了疼”。
  但在大洋彼岸,却是另一番景象。因《哈佛商业评论》刊发了尼古拉斯?G?卡尔(Nicholas G。 Carr)的长文——《IT不再重要》(IT doesn’t matter),迅速引爆了一场关于IT业未来命运的大论战。几乎令所有的重要媒体、IT界巨头、商界要人及专家学者都卷了进去,场面蔚为壮观。
  不过,8月以后,中国互联网上最热闹的事,并非什么“命运、未来”,而是《遗情书》。这部网络长篇*日记所激发的关注度,绝不亚于尼古拉斯的宏文,并引爆了所谓的“木子美风波”。因访问量过大,“博客中国”网站难以承受,该博客还不得不被关闭了一段时间,让那些急欲登录一窥究竟的人颇为扫兴。不过也好,降降温嘛。
  在“非典”肆虐之际,马云也没能幸免。试图借助危机而放大影响力的他,反而让阿里巴巴经历了一场最大的挑战。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非典时刻”(1)
即便是在几年之后,那段经历仍难以让马云释然。
  哪怕前一秒钟还洋溢着兴奋之情,一旦提及此事,他也会立刻表情肃然地说,这些年来,“我觉得‘非典’期间是我们最大的挑战。”
  事实上,2003年的年初,已经开始盈利的阿里巴巴,原本正雄心勃勃地准备大干一场呢!
  马云每天密切关注着伊拉克的局势,“我们发现中东地区的采购量一下子多起来,我们判断战争一定会爆发。”
  这并非简单的“好事者”心态,马云有着自己的盘算。他估计,战争爆发之后,CNBC电视台的实时新闻一定有数以亿计的人在观看。
  由美国媒体巨头国家广播公司创办的CNBC,是全球财经媒体公认的佼佼者,其深入的分析和实时报导赢得了全球企业界的信赖;而当时遍布全球89个国家、设有129个记者站的布局,则为CNBC提供了无以匹敌的新闻触角和覆盖范围。
  “我们就去做广告,这相当于中国中央二台,广告费很贵,但是我们去了。”谈广告的过程也很有趣,由于阿里巴巴是第一家在CNBC打广告的中国公司,加上马云想包下一个季度或者一年的广告,因此对方给了一个非常便宜的价格。
  实际上,在2002年年底盈利之后,马云就盘算着未来几年的计划。2002年年底,金建杭陪马云去上海参加一个活动。回杭州的路上,马云跟金建杭聊起了自己的规划。他说,2003年,可以规划到一天收入100万元,但还要想到明年、后年如何规划。一番冥思苦想,马云突然灵光一现,想到了社会责任感,“一个企业光有每天100万的收入,什么也不是。最有价值、最大(程度)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应该是给国家纳税,一天纳税100万,才说明这个公司是真正成功了!”
  那么,收入100万和纳税100万之间还有一个槛,那会是什么呢?当然是利润100万了。“就是这么想出来的,三个连续的100万:从2003年一天收入100万,到2004年一天利润100万,再到2005年一天纳税100万。”金建杭对我回忆说。
  这样的目标,令阿里巴巴的近500名员工兴奋异常。即便在“非典”渐渐肆虐之时,他们仍然迸发出无法遏制的激情。即便马云自己,在疫情迅速蔓延的4月,也决定转变阿里巴巴一向低调的策略。
  “让诚信的商人富起来!”从4月2日起,每天晚上21点到22点之间,在中央电视台第一、第二套节目中,阿里巴巴网站的广告滚动播放。他们试图通过这些颇具视觉冲击力的广告,宣传阿里巴巴的商人网站的特性,并通过跨越时空的画面转换,表明电子商务不受时空羁绊的最大特色——毕竟处于“非典时期”嘛。
  不过,就在CNBC让阿里巴巴声名远播海外之际,马云却顾不上那些了。
  4月11日,阿里巴巴一位26岁的女员工飞往广州参加广交会——在这个同属“重灾区”的城市,她待了整整7天。
  她以及阿里巴巴对广州的疫情毫不知情吗?当然不是。“当年我们第一次参加广交会就遇到了‘非典’,很多人都在回避人群密集的地方,但阿里巴巴公司已经承诺客户去参加广交会,无论如何,阿里巴巴都要去。”事后,阿里巴巴一位人士说起当年的情景时,透露出一种“硬着头皮”的悲壮感觉。
  在这7天里,她还是非常忙碌而充实的。18日下午,她飞回了杭州。21日,工作起来不要命的她还到过公司。但在22日,她就出现了“鼻塞、咽痛、流涕”等症状,并到一家医院就诊,医生给她开了“先锋6号”,口服后症状并未明显缓解,两天后,她自行停药。

“非典时刻”(2)
28日至30日,尚未痊愈的她选择了去公司上班。5月2日,她开始发烧;3日,她再次到医院发烧门诊诊治。5日,她高烧到了度;在医院,下午18时,经过浙江省、杭州市“非典”专家组会诊后,诊断她为“非典疑似病例”。7日晚,她由“疑似病例”转为“非典临床诊断病例”——浙江省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由此增加为4例。
  消息迅速扩散。5月6日,杭州的一位网友在自己的网络空间里这样写道:
  “阿里巴巴新增一个疑似病人,去参加广交会回来一直发烧。现阿里巴巴已被隔离。我们办公室里有一个人的室友是阿里巴巴的员工,刚刚证实确有其事,中午连快餐都没给送上楼。 阿里巴巴就在我们公司附近……”
  由于阿里巴巴这位员工的活动范围很大,接触人员也多,为了阻断所有可能的“非典”病毒传播渠道,从5月4日起,杭州实施了自4月19日发生“非典”疫情以来最大规模的隔离措施:涉及患者家庭所在居民楼、所在单位的500人,还有近百名医务人员和相关病人全部隔离。而为隔离区服务的医务人员、社区街道干部、公安保安、环卫工人,则有数千人之多。5月1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对此批评说——“麻痹的代价”:500多人被迫隔离,只是因为一位病人,这是一件多么令人警醒痛心的实例。
  事实上,正如众多冒进而狂热的创业者一样,阿里巴巴也没能权衡好“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事后,马云也曾表示,阿里巴巴曾为“非典”作过非常细致而充分的应急预防工作,甚至,“我的准备工作也许是杭州最好的之一”。但是,在一场人类需要共同应对的、充满巨大变数的疫情危机面前,即使是再充分的准备,也可能百密一疏。
  在“非典”逐渐扩散的3月份,阿里巴巴正沉浸在每天新增会员3 500人(比上一季度增长50%)的喜悦中。彼时,大量的老会员也强化了网上贸易的使用频率以及深度和广度;每天发布的新增商业机会数量,达到9 000~12 000条(比2002年增长3倍);国际采购商对商业机会的反馈数量比上一季度增长一倍;国际采购商对30种热门中国商品的检索数量增长4倍;中国供应商客户数量比2002年同期增长2倍;每月有亿人次浏览;240多万个买卖询盘及反馈;来自全球的38万专业买家和190万会员通过阿里巴巴在寻找商机并进行各种交易。
  正如外界有人评论的那样——“非典”成就了马云、圆了阿里巴巴的梦,这种说法尽管略有偏颇,但却未必不是阿里巴巴甚至杭州市政府所期望的。当然,马云4年来的坚持与摸索也更为重要。
  4月30日,“非典”最为猖狂的时刻,杭州市市长茅临生还专程到阿里巴巴公司考察了一个小时,他期望,在这个特殊时期,电子商务能助贸易一臂之力,协助企业摆脱困境。而在当时,专家们也普遍认为,上网做生意,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是这个“非常时期”最可行、最安全的救市良方。对于将目标锁定在中小企业的阿里巴巴而言,这委实是个天赐良机。“最需要网上交易信息的正是中小企业。”马云也如此表示。
  多年以后,阿里巴巴B2B业务的CEO卫哲也曾总结表示,“我今天说,没有遇到‘非典’,可能阿里巴巴就没了,‘非典’给阿里巴巴作了最大的推广,当时是每个人被迫都必须要用互联网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