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教父级CEO的商道智慧 >

第13部分

中国教父级CEO的商道智慧-第13部分

小说: 中国教父级CEO的商道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盈亏平衡点。
  2001年,华为完成营业额255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从80%下滑到137%。而2002年,华为收入继续下滑,从255亿元人民币下降到了221亿元人民币。出现了华为历史上的第一次负增长,“华为的冬天”不幸被任正非言中。
  2002年之所以被称为华为历史上最冷的一个冬天,还有一个原因即:在2000年,针对部分创业###在公司已经没有上升空间,逐渐成为沉淀层的问题,任正非发起了一次名叫“内部创业”的运动。一是为那些和自己一路打拼过来的###们找到另一片发展天地,二是借此激活公司内部的员工士气,给以更多年轻的优秀人才更大的发挥空间。人民大学教授彭剑锋曾这样评论这一运动的意义:“任正非采取内部创业的方式处理###的出路问题是不错的途径,尽量避免树敌。在这种方式下,对###不是‘杀’而是‘放’,给足创业者以待遇、荣誉,但削弱、剥夺其权力。不赞同我的观点,你可以选择离开,我们还可以成为朋友,而不是敌人……”然而,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内部创业”后来的走势却是任正非没有预料到的。一些走出去创业的人后来与华为成为对手,抢华为的单子,挖华为的墙脚,甚至一批作为华为骨干力量的优秀人才也离开了,如李一男、毛生江等。尤其是李一男的出走,迫使华为研发体系不得不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华为产品研发速度滞后。
  从2000年到2002年,不断有员工从华为出走,严重地影响到了那些留下来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华为的这个冬天可谓是内忧外患,也难怪公司上下的士气降到了冰点。
  当企业陷于困境时,领导者往往面临两种选择:一是为员工提供一条黄丝带,二是给他们三尺白绫。黄丝带代表希望,三尺白绫代表绝望。
  被誉为“最伟大的军事统帅”的拿破仑曾这样阐述他对领导力的见解:黄丝带不过是一种希望,而领导者无非是希望的批发商。领导者制造希望,提供希望,兜售希望,并且运用这种希望来定义一个目的,确定达到目标的方法及目标实现之后的丰厚回报。
  任正非作为华为的最高领导者,其领导力在这一艰难时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选择了给华为员工提供一条黄丝带。
  在一次研发常委会议上,任正非给大家分析了当时的大环境,鼓励人们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这一次“华为的冬天”,要善于从困难中看到希望。
  最近,研发的一些部门提出来士气问题,市场部门也有人提出大家有劲使不出来。我们怎么看这个问题?士气在什么时候应该好?如果士气在市场大发展、红红火火的时候才好,艰难困苦时候就不好,那么谁来完成从艰难困苦到大发展的准备?我个人的看法是,越在最艰难、越在最困苦的时候,越能磨炼人的意志,越能检验人的道德与良知,越能锻炼人和提高人的技能,也越是我们的队伍建设最重要的时候。检验一个公司或部门是否具备良好的企业文化与组织氛围,不是在企业一帆风顺的时候,而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古人讲患难知人心,就是这个道理。
  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客观规律不是随人的意志而转移的。现在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但这个困难不是华为公司一家的,这是全行业的困难,是全球的IT业的冬天,包括国内外的运营商、设备商,所有的都包含进去了,可以说无一幸免。当然,华为只能讲自己的冬天,我们更多地讲自己存在的问题。因为我们是行业中的一部分,行业的大环境我们改变不了。我们没有资格对别人指手画脚,我们要集中精力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
  那么,这场困难是如何造成的?实际上是美国的新经济炒得太热造成的。大家想想当时的情况,那时好像钢铁玩完了,汽车玩完了,什么都玩完了,只有搞信息才赚钱,触网即“发”,无“网”不胜。所有的上市公司,不管是卖鸡蛋的,还是卖鸭蛋的,只要有一个,几百亿、几千亿就圈进来了。我当时就认为这是极不正常的,道理很简单,也很朴素:人们不能吃信息,穿信息,住信息。粮食不要了,房子不要了,汽车不要了,然后人们就富裕起来了,怎么可能?因此,在新经济理论虚拟财富的推动下,人们非理智的追捧,制造了整个世界对网络企业的大泡沫。
  戈尔以他高度的智慧与概括能力把多媒体通信简单地归纳为信息高速公路,这种简单的归纳使全世界所有的政府和人们清晰地理解了网络经济,把网络经济迅速地普及到大众,于是网络经济走下神坛,由精英经济,变成了大众经济。而先行的网络公司股价暴涨,又确实让人看见了财富。在示范效应下,大规模地投入就开始了,持续了十几年的繁荣,这种浪涌式的投资过剩大大超过需求,供求失衡的结果,产生了管涌和坍塌,最终因无力支撑而衰落下来。由于这种思想的推动和群体的无意识,大家对未来的估计过于美好。这实际上背离了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也背离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规律。
  信息产业为什么最后会造成困难?因为消费者对信息需求是有限的,人只有一双眼睛,一天只有短短的24个小时,而信息资源是无限的。需求的有限性和供给的无限性,是信息产业致命的软肋,只要这个矛盾存在,信息产业的冬天就迟早会到来,冬天是必然的。
  大家想想,光纤与芯片的原材料是河沙中提炼的硅。光纤与芯片的原材料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家都拼命地投资,就形成生产供给过剩。这种需求有限而生产过剩累积,必然导致行业的坍塌和困难,于是造成了今天的过剩和行业的困难。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集中表现在供求关系上,前者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有效需求不足,后者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有效供给过剩。而解决供给问题要比解决需求问题要简单得多。在传统产业中,需求是无限的,资源是有限的,传统产业的宏观调控只要控制资源就可以了。比如你已经有了一个奔驰,再给一个宝马要不要?你可能还要。这就是对传统财富的需求是无限的,但是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地下的石油就这么多,如果我们把中东的阀门关了,你们家的宝马车只能用来养鸡。
  传统经济的调节是通过调节资源来完成的,而信息产业中谁也控制不了资源,在我们的产业环境中根本就没有可调控的手段,因此在这个环境中出现生产过剩以后,坍塌是必然的。更可怕的是,尽管过剩了,还不断地有新公司产生,IT专业和非IT专业的新人还不断涌入到这个行业中,大量的资源还源源不断地投入这个领域,这种“前仆后继”,使过剩还要过剩。全世界有相当多的国家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危机,还源源不断地把资源大规模投入进去,因此过剩经济还将继续过剩。去年大家对IT冬天的理解还是指库存,现在库存消化得差不多了,但市场并没有好转,所以我们要充分预见到未来形势的严峻性。
  把泡沫炒大了,各种资源全部涌到IT行业来,这些都是人非理智的行为。为什么说冬天是客观规律?首先,尽管是人的行为,但是因为我们不可能劝谁退出去,包括劝自己,因此,也成了客观规律。现在IT行业的人收入待遇过高,其后果是所有的人才疯涌到这里;IT行业的利润很大,所有的资金都疯涌到这里。人才、资金都跑到这里来了以后,结果传统产业既缺少人才,又缺乏资金。我们的IT行业的成长是基于传统财富增长以后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而发展,这其中包括对信息的要求。因此,IT行业把大量人才和资金吸收进来以后,使传统产业的发展减慢。其次,所有的人才吸收进来以后,大家都在这里相互竞争,使得过剩的市场更加过剩,价格体系还会进一步坍塌,最后经济周期的发展规律促使自然形成综合的宏观平衡。
  最近,和一些美国的朋友交流比较多。他们对新经济的想法和反应,可以说是十分担心,美国经济现在很低落,十年内硅谷难以振兴。硅谷这次受到的打击是惨重的,“尸横遍野”,至少有几千个亿的风险投资瘫死,美国大公司的破产才刚刚露出冰山一角。
  那么,美国处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中国能不能一枝独秀?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点,中国的运营商不会花很多钱来购买设备。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开放竞争后,只要国家放开价格管制,他们的竞争很快会打到成本价。那么,打到成本价的公司,谁会用高价钱来购买我们的设备?其他网络商也是遍体鳞伤,他们不亏损,也是处在很低的利润水平,他们绝对不会用更多的钱来购买东西。当然,我们的客户回归理性对我们有一定好处,因为华为处在一个产品质量、服务、价格都有相对优势的地位。
  第二点,我们不能奢望中国企业全面、迅速和整体地信息化。从理论上看信息化很简单,事实上很困难,难在商业模型的数字化,我们公司真正走了七八年了,投入了数百人,才达到现在的状况。我们走的道路如此艰难,中国的企业随随便便装几个路由器就是信息化了?如果信息化并没有使企业竞争力得到提升,它们会很快减慢或退出建设。
  把这个问题给大家讲明,并不等于大家就要带着悲观的情绪,认为公司没戏了。如果我们连真实的困难都不知道,就别提战胜困难了。我们需要把困难真实地告诉大家,特别是要告诉我们的核心团队,如果我们没有预见未来困难的能力,我们陷入的困境就会更加严重。
  有人说华为公司从一个小公司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是糊里糊涂、懵懵懂懂就走过来了,我接受这种说法。这种说法至少减轻了我们高层领导的压力,不要把我们压得太厉害了,我们也不是先知先觉的,我们也犯过许多错误,包括泡沫化。但是事实上,我们走过的这十年道路,每一次我们看见、预见的困难,我们解决的措施都刚好和时代的发展同步了,同拍了,所以我们取得成功了,才会发展到今天。《华为基本法》上为什么提出了“三个顺应”?因为我们不能与规律抗衡,我们不能逆潮流而行,只有与潮流同步,才能极大地减少风险。因此,我们过去有能力预测我们的成功和胜利,今天我们也有能力预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那么渡过这场困难,我们的条件是比别人优越的,是有信心的。
  当前,整个全球经济在经受IT行业的痛苦,我们看清了全球出现一次泡沫化悲剧背后的原因,看清了事物的本质,就能够根据本质的原因调整我们的策略,使我们同步于世界的变化,这样我们公司危机就会小一点。
  冬天也是可爱的,并不是可恨的。我们如果不经过一个冬天,我们的队伍一直飘飘然是非常危险的,华为千万不能骄傲。所以,冬天并不可怕。我们是能够度得过去的,今年我们可能利润会下降一点,但不会亏损。与同行业的公司相比,我们的盈利能力是比较强的。我们还要整顿好,迎接未来的发展。
  在外界看来不苟言笑的任正非总是像一只无形的鞭子促使着华为的员工不断前进,像狼一样争夺海内外的市场,毫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他不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