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楚门女将之不哀歌 >

第23部分

楚门女将之不哀歌-第23部分

小说: 楚门女将之不哀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娘莫开我玩笑,我可带着她们去了。”

    “去吧。“皇后娘娘霸气一挥手,楚玥就很自觉地跟在了公主嫂子身后。萧芫看见小丫头的动作,就忍不住挑眉,伸手拉住自家表妹,然后又拉上钟家小六娘一同跟了上去。那些自认和公主并不亲近的小丫头们,就没有一同走,毕竟公主殿下的娘亲姓萧,殿下本人又嫁给了姓楚的,咱们跟上去算什么呢?

    闵鸢和顾氏都派了身边得力的人远远跟着,然后放心地留在中宫陪着皇后娘娘一同等待前头大宴的正式开始。

    御花园内,楚玥溜溜达达好不自在,安康看她那副样子就忍不住想笑:“你可稳重些吧,今年就七岁了,七岁男女不同席,马上就是大姑娘了。”

    “哎呀,嫂子不要提这个么,阿玥才不想这么快就长大,最近背谱系,阿娘越发严格,我就想啊,以后长大了,是不是要学的东西就更多了。”

    “不会呀,你现在好好学了,以后就能安安心心当你的主母啦。”钟家小六娘软和和地插了一句进来,很热心的样子。

    “六姐姐这话就不对啦,人呐,都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要是有一天什么都不学了,就要和咱们过的日子剥开了,这样你身边的人就会慢慢离开你,会觉得你傻,这样不好,所以阿玥想要一直当小孩子,这样哪怕懂的东西不多,也不会有人讨厌阿玥的。”

    萧芫听着这话,忍不住笑眯了眼睛:“阿玥想的真透彻,就是阿姐不知,阿玥将来不想和谁剥开呢?”

    “当然是阿爹、阿娘、阿兄。。。。。。哎呀,萧姐姐真坏,阿玥才不成亲呢,要成亲的是你才对。”

    钟家小六娘捂脸——这两个人真是不知羞,这样光天化日地就聊什么嫁人的话题。

    安康公主看几个小的聊得颇欢快,也并不去插嘴,就在一旁看着,心里涌出一丝暖意。抬头看看这艳阳天,多希望这一年,都会是这样的好日子啊。

    楚玥也抬头看钟家小六娘,小心翼翼地问:“六姐姐,钟家二叔叔的事情过去这许久,怎么还是不见钟衎哥哥呀;他只是侄子,和你一样只要守一年的吧。”

    小六娘愣了一下,叹气:“是阿;可是三哥性子顽固,又和二叔交好,一向以二叔为目标,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够踏足战场。如今,只有这一份心意能够让他怀缅了。“

    “阿玥这么急着见你阿衎哥哥呀。“萧芫又开玩笑。

    楚玥着急:“才不是,就是总不见钟三哥,我阿兄都快被萧四哥带坏啦,再说我和钟三哥插着八岁多呢,等我长大,他早就娶妻生子啦。。”说完挑衅地看着萧芫。

    萧芫哭笑不得,另一边一直不说话的萧表妹倒是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只有小六娘,听见楚琳的事情,又忍不住红了脸,道:“楚三哥若是想见我阿兄,自可来我家寻他的呀。”

    萧芫一听这声儿不对呀,就回头,一看小六娘的脸不自觉地红得跟个番茄似的,心里就是咯噔一下,接着袖子掩了过去,另几个人倒是也没太在意~只可惜,楚玥个子矮,偷眼就瞧见了娇羞的钟家六姐,心里偷笑起来——得啦,三哥,你的小媳妇有了。

    几人不过随便走一走,见前头又罩了厚重帘子的亭子就去坐一坐,喝些茶水,吃些点心,间或聊一聊大军归来的胜景,闵老将军真是风采不减当年啊。

    不多时候,便有宫女和太监来喊几人,说是大宴就要开始了,得先上圣人那里去请安。这事情众人都轻车熟路,待见到华康的时候,楚玥抬头看一眼就不禁感叹,真真是岁月催人老,今儿这样开心的日子,华康也是憔悴万分了。不知道若是没有杜长生,这位爷如今还能不能坐在众人眼前了。

    女眷见礼的时候,华康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之中几个粉嫩嫩的小丫头——不要想歪了,人家是在看自己儿媳妇。萧芫如今出落得是越发标致,一双丹凤眼,樱桃小口不点而红,眉心一颗朱砂痣分外惹眼,小小年纪,便透出风华万千。华康摸摸自个儿的胡子,在心里感叹,这个儿媳股是不错呀,可惜年纪太小,没能配给太子,昭儿虽好,却不是正统,无法继承我大位,可惜可惜。

    皇帝陛下一转眼,刚想要挪开眼光,就看到了萧芫身边一个小小的身影——楚玥今天固然是穿着县君的衣服来的,略有几分婴儿肥的脸上,透露出一点倔强的神采,大大的眼睛十分灵气,竟有些元孝太后年轻时候的影子。老皇帝笑一笑,转向楚培:“你们家的小丫头长的倒快,我还记得上次瞧见她,还不大会走路呢。“

    “正是,难为圣人还记得她。“

    “怎么不记得,元孝太后最喜欢这丫头,我虽不常见,却有印象京中关于这丫头的传言可不少,都说是个聪明的丫头。”

    “圣人谬赞了,也就是个寻常的小家伙。”

    “得了吧,就许你谦虚,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要夸一夸的,来;阿玥上前来叫舅舅看一看。”

    楚玥轻吸一口气,慢慢挺直脊背,半低着头往前走去,另一边的队伍里头,楚琳捏着拳头,颇为紧张。倒是陆德妃忍不住一挑眉——这丫头,好仪态,好胆气。

    华康咳一咳嗓子,做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问道:“你今年多大啦?”

    “回圣人,阿玥七岁了。”

    “哦、是呀,一转眼过了这么多年,朕当年还抱过你呢。最近都在读什么书呀?听说你拜了唐先生为师?”

    听到唐素的名字,就有几个人心头一紧,楚忠信偷着眼看自家小孙女:“是,前年开始就跟着唐先生念书,只是今年开年的时候阿娘说,如今字也认得差不多了,倒好开始背一背谱系。”

    “嗯,谱系是要背的,不然出门不认人就不好了。我看你这念书上头,可比你三哥强多了;是不是啊,阿琳。”华康抬高了声音,往楚琳那里看去。

    楚琳腆着张脸,忙不迭地跑到自家妹子身边,拱手道:“是啦是啦,任谁读书也是比我好的。”

    “得啦,你今年都十四了,定亲了没啊。”老皇帝没大没小。

    楚琳尴尬:“没呢;不着急。”

    “不着急?怎么还不着急?肯定是人家姑娘嫌弃你没个前程;怎么样,要不要到阿舅身边来当官儿。”这话说得众人都抹一把汗,皇帝唉,你这样明目张胆地偏袒真的好吗?

    楚琳倒是干脆地一抬头,道:“圣人就不要寻我开心啦;就我这样的,呆在您身边,不把您烦的跳脚才怪呢。”

    楚玥忍不住想笑,只好低下头忍住,小小的脊背一颤一颤的。

    华康想一想,好像也是这么一回事,就挥一挥手,道:“既然这样,我就不把你拉过来了,省得天天弄得老子心烦。你既然和我家小四郎交好,他如今又开府,我就把你调过去?嗯,干个什么好呢?”

    “还是弄个武官罢;阿舅,外甥我可不想整天舞文弄墨。”楚琳求情。

    “行啦,就做个头等侍卫罢,记得好好保护我们家四儿的安全,这也算是你远方堂兄。”

    “是,谢过圣人。”

    “快滚快滚,忽然冒出来打扰我跟阿玥说话的心情。”

    楚琳抛给自家妹子一个眼色,然后回润地滚回了原来的队伍里头。华昭不着痕迹地回头看了他一眼,微不可察地露出个微笑来。

    华康乐呵呵把楚玥放了回去,这孩子跟傅昭仪的儿子倒是年纪相当;亲上做亲也不是不可以啊。

    只可惜,皇帝的这个想法还没有成型,那位郡王殿下就摔傻了,这且是后话,放下不提。
第55章 红梅煮酒论英雄
    大宴正式开始,华康吃得高兴,就提起当年的一件事,乃是萧芫曾经作过的一首诗,不免有些得意,就厚着脸皮问:“如今如何。”

    萧芫也是光棍儿气十足,一抹嘴吧,道:“大将军得胜归来,自然应该庆祝,只是小女以为,三天流水大宴,还是过于奢侈。”

    华康气结,众人尴尬,只有楚玥露出笑影儿,乐呵呵回头看着萧芫,萧芫也对着她稍稍点了点脑袋。

    “你这丫头,嘴巴狠哪~幸好我昭儿性子温和,不然一年之后,淮阴郡王府就要闹翻天啦。”华康祭出这句话来,本是想要萧芫知难而退,没想到小姑娘只是红了红脸儿,然后道:“阿芫不是不讲道理的人,怎么会由得自己的家乌烟瘴气,人敬我一分,我敬人一尺,两下安心。”

    德妃娘娘心中叹气,可惜这样好女孩儿,怎么自家儿子就是碰不到呢?一个萧芫,许给了华昭;一个楚玥,恐怕又要许给傅昭仪那个狐媚子的儿子了吧?皇帝这些年也是越发糊涂。

    华康点点头,道:“你是个有志气的丫头,我看你倒不是很像个姑娘家,若是个男孩儿,将来到可以接你阿翁的衣钵。”

    “可怜不曾生做男儿身,保家卫国争天下。”萧芫拱手,然后坐了回去。

    这话说得干脆,连华昭都是一愣,嘴角憋出个无奈的微笑——看来自己认识的女人个个都不简单呐,竟然连未来老婆也是个泼辣至此的。

    “圣人,咱们今儿殿里头还作诗来热闹热闹么?外头倒好叫他们比一比箭术,又或者投壶呢?”

    “当然,里面还是要写诗来热闹热闹;只是萧家丫头这回可不许再骂朕了。”老皇帝还是很有些自知之明的。

    萧芫红着脸点头,接过纸笔,打算中规中矩写一首,过关算完。

    宜妃开口问道:“还请圣人出题吧。”

    华康点头,沉吟两声,忽想起御花园内桃花开得正好,就说:“如今正是桃花的季节,就这个吧,也是红红火火呢。”

    众人应喏,低头认真琢磨,华康也拿过一纸素笺,开始思考,如楚琳之流,不过瞎应付一两句,然而鲁王这个莽夫不在,不需要给大哥留面子,剩下的三位皇子就有必要比试个高低了,哪怕是华昭,脸上也透出一些认真的神色。

    楚玥捏着一支狼毫,盯着眼前的一方锦帕,就开始发呆——写些什么好呢?是啦,前世多少桃花诗流传百世,但是明目张胆地抄袭是不是太坏了;县君娘娘思来想去,小半个时辰才凑出一首七言来:三月归春暖色融,扫红煮酒论英雄。千枝漫漫娇满园,敢问何处芳菲穷?

    皇后娘娘一看这字就是眼前一亮,字迹娟秀却不凝着,洒脱有古风,再看其诗,笔触虽不成熟,却显得积极,不若萧芫咄咄逼人,却同样豪放有骨气。便问:“这一首扫红煮酒论英雄是谁的诗?”

    这一句立刻就吸引了皇帝的耳朵:“哎呀,这一句说的好;谁的诗。”

    “回圣人,是阿玥拙笔。”

    “虽则笔触尚且稚嫩,却豪气与温婉并存,倒是个才女的苗子。”杜雪秧笑言。

    一句话说的楚福厚不得不低头,真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华康捻了那张帛布来看,又摸摸胡子:“阿玥自小便有才名的,与阿芫还不大相同,一个是诗画双绝,兰心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