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女首富-张茵 >

第3部分

中国女首富-张茵-第3部分

小说: 中国女首富-张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茵的童年是在对粗茶淡饭的向往中度过的,裤子前后还曾叠满了补丁。然而,不管在哪个年龄段,张茵几乎总是能做到那个年龄段所要求的最好状态。上中学时,虽然她承担着家庭的重担,每天得走十多里山路上学,但她从来没有迟到过,门门成绩都在班上名列前茅。由于“*”等政治原因,与多数有着类似背景的同龄人一样,张茵没能完整接受正规教育。
  在一次采访中,张茵给记者拿出了她小时候和家人的一张合影,照片里张茵的父亲当时已经转业,在广东韶关一个矿上当矿长,当时张茵的家庭并不富裕,对于家庭给予自己的,张茵认为更多的只是一个单纯的性格。
  家庭留给张茵最深的烙印还是父母的教育,军人父亲雷厉风行的处事作风和讲义气的品德给了张茵很大的影响,父母也总是鼓励他们独立自主地去面对人生、解决问题,这也为她后来的事业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
  在深圳,张茵获得了学习财会的机会。之后她在工厂做过工业会计,又在深圳信托的一个合资企业担任过财务部部长和贸易部部长,她真诚直率,办事认真负责,那段经历让她和香港一些客商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些客商中,有一家公司的业务包括面向香港的涉纸贸易,这也给了她认识“外边世界”的机会。
  1985年,张茵放弃了在内地所取得的成就,只身携带3万元现金前往香港创业。“一开始我并不是很想去香港。那时候,深圳作为内地经济特区,发展得已经很不错,你想想我工资里能存3万元,那是很不容易的。不过当时刚好有一个机会,我就毫不犹豫地去了。我到香港之前,有个广东老板给我很高的薪水,让我给他打工,但我想自己闯出一条路,所以还是选择了闯荡香港。大家都知道,我20多岁带着3万元人民币到香港,一点实力也没有,整天在废纸堆中打转,那几年非常难忘,所以我对香港很有感情。”言谈中,张茵的胆识与魄力显露无疑,也透露出了当时她到香港发展的初衷。。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章  只身闯香港(2)
凭着骨子里的那股拼劲与闯劲,张茵依靠那家香港公司,完成了她踏上辉煌“纸上富贵”之路的第一次华丽转身。
  在玖龙纸业香港上市之前,玖龙纸业是一家受到张茵严格控制的家族企业。“姐姐上‘首富榜’,我们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这之前,她在造纸圈里就很有名,只是这次一些普通大众都知道她了。”当张茵登上了富豪榜的首位,她的妹妹张秀波一点也没有觉得惊讶,她甚至告诉记者,大姐自小就很上进,以至于他们觉得,大姐取得任何成绩都显得非常正常。“大姐最烦懒人。她永远都那么精神,我没有见过比她更勤奋的。我们对她绝对服从。”妹妹张秀波说。
  作为家中八个孩子的大姐,张茵在照顾弟妹的同时,也在大家庭中树立了足够的权威。“我们兄弟姐妹都会听大姐的意见,不管是公司发展还是生活方面,因为一般来说,大姐的眼光总是正确的。我们有时候按照自己的想法单独去做,就会老出错,而按姐姐说的做,就会少走弯路。”张茵在弟妹们心目中的“话语权”可见一斑。
  生活的磨砺给了张茵应对生活的正确经验,这也是张茵的弟妹们信服张茵的重要原因。
  长子多俊杰
  一定程度上说,作为长子的张茵比她的弟弟妹妹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从而也培养了她高效的执行力和掌控能力。
  据说,从全球范围看,家庭长子(女)在商业领域取得成功,甚至担任公司CEO的例子非常多。比如,微软CEO斯蒂夫?鲍尔默,是家中长子;雅芳公司全球CEO钟彬娴,是家中长女;嘉信理财董事长查尔斯?施瓦布作为家中的长子,曾克服了阅读障碍困难,最终成为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一。再比如,维珍品牌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英国当红女作家JK罗琳,都在家中排行老大,在商业领域也崭露头角。
  很多因素影响了张茵早年的成长,其中包括小时候一度得到过父母一心一意的照顾。作为长女,她承载着父母更多期待的压力,不得不变得“自给自足”,而且还必须照顾弟弟与妹妹。同时,作为家中老大,她对父母早年的辛苦更有体会,有更多参与到为家庭生活挣钱的机会。
  在一次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也邀请到了张茵的母亲。当主持人问张妈妈,“您以前想过女儿能当上中国的首富吗?”朴实的母亲回答说,“没有想过女儿能这么出名,更没有想过女儿会成为首富,但是我知道,我这个女儿不管做什么,都错不了。我对她很放心,小时候也从来没有为她操过心。”
  母亲的话再一次证明,小时候作为大姐的张茵,不仅能够帮助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还总是能给父母一种放心和安心的印象。“老姐”张茵可能会因为某些好的做法得到赞许或者父母的鼓励,也有了权利和义务对弟弟妹妹的错误予以谴责,这就很好地训练了张茵的决策和操控能力。
  目前,张茵的5个弟妹也在帮她打理各方面事务。张茵的一个弟弟张成飞还加入了玖龙纸业的高级管理层。在玖龙纸业董事席位中,张茵、刘名中、张成飞是执行董事,张茵的大儿子是非执行董事。
  中国有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茵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那是一个衣食并不丰足的年代,家境的清贫,物质的稀缺,让张茵这位从小就得照顾七个弟妹的女子很早就学会了独立,小时候的那段艰苦岁月,对于她来说,恰恰是一份难得的财富。
  同时,作为长女,张茵自小就比弟弟妹妹多了一份责任感和担当,这也是张茵以后经营企业的一个重要精神内核。
  商界中从来都不缺乏“长子多俊杰”的现象。世界最大的CEO组织Vistage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董事局中的权重人物中,43%是长子,33%是中间的孩子,23%是幼子。另一份调查显示,美国国会议员、外科医生和工商管理硕士中,长子的比例也格外高。关于哪类家庭能培养出成就最高的人,并无一定之规。大多数心理学家一致认为,如果父母为孩子设定棘手却切合实际的挑战,对成功表示嘉许,对失败并不苛责,这样培养出的孩子自信心最强。父母较难控制但可能同样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家庭条件。
  而张茵的父母给她的,正是一种鼓励和期待的正面教育。
  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叫做“未曾清贫难成人”,张茵的经历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虽然,富有或贫困对进取心的影响不是绝对的,但一定程度上说,家境贫寒,你就更可能获得积极进取的动力,更渴望改变自身的命运。人类学家说:“这就是所谓的地位焦虑。无论你是否生来就有这种焦虑,你在后天确实能养成。”
  对于张茵来说,作为家里的长子,作为一个在贫困环境里锻炼出来的孩子,当她决定去做一件大事的时候,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所以张茵选择了去香港闯荡。
  

第三章  到美国去收废纸(1)
凭机遇或许会取得一时的成功,但长久的成功必须要有战略眼光。美国废纸资源丰富,回收产业成熟,二次创业寻梦美国,张茵战略眼光之长远可见一斑。
  一、转战美国
  如果说张茵在香港的创业是靠勤奋和勇气获得成功的话,那么她到美国后更多的则是靠智慧和多年累积的专业知识。
  中国的森林资源相当贫乏,特别是造纸用速生林建设严重滞后,大部分高档纸的制造原料要靠进口木浆或废纸解决。同时,国内废纸收集体系很不健全,且级别不够。因为国外造纸用原木,中国造纸大量掺草甚至全部用草。所以用国内废纸还原成的纸浆中木纤维含量天差地远。因此,从发达国家(地区)购买废纸一直是解决我国造纸原料瓶颈的重要途径。
  “我的决定在当时很多人连想也不敢想,但美国废纸资源丰富,货源稳定,市场前景很广阔。”想法一定,1990年,张茵和丈夫刘名中就来到美国洛杉矶,不惧辛苦,创建了美国中南有限公司(ACN),开始了新的创业。
  在美国二次创业
  二次创业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重新开始。
  美国是纸的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但他们的废纸并不成灾,政府每年会拿出一些补贴,鼓励大的废纸处理机构把每家每户的垃圾和废纸一起回收,在废纸回收完卖掉后,把垃圾也符合标准地处理掉。那里废纸资源丰富,而且废纸回收系统极为高效、科学。据美国森林和纸业协会的报告,美国每年消耗4700万吨纸张,其中将近75%的废纸将被循环利用。在美国,废纸回收产业一直是资源性、环保性的产业。
  美国中南公司成立之初,张茵就为自己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为中国、东亚,甚至全球提供高品质的纸品及原料,渴望通过其环保造纸运作理念及模式的成功实践,为中国乃至世界造纸界和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张茵和刘名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美国市场虽然辽阔,但对于不熟谙英语的张茵来说,创业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一切都是那么辛苦,张茵和丈夫除了要知道国际化企业的经营方式、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外,还必须每天亲自去拜访工厂。“当时我刚到美国,从国内经营废纸企业的经验来看,我意识到首先一定得有稳定的货源。也就是与合作方长期建立一种货源网络关系。”
  为了能搜集到废纸货源,张茵跟丈夫开一辆二手车在美国各地求购废纸。“初时很困难,有人后来跟我说,你怎么这么几年就做大了,很容易啊?其实从开始到现在,到处都充满了困难,没有什么时候不辛苦。我老公,作为公司的CEO,亲自开着车,来不及吃饭,把一个汉堡包叼在嘴上,就这样一家一家地去拜访工厂,请人家接受我们,成为我们的客户。我不懂英文,就带着翻译,也是到处跑。有的人相信我们的经验,但是有的人还是会拒绝我们。”
  废纸回收看起来简单,事实上做起来跟其他生意一样,诚信非常重要。另外,还要注意你的客户是否是多方面的、长远的客户。在遇到价格波动的行情时,你怎样跟客户建立一个稳定的关系,这是最难的。“比如我跟我们长久的客户,就不能太在意眼前的利益,不能说,废纸跌价时,我一吨货也不要你的,涨价时又拼命买你的。要想赢得长久的合作,即便是亏损,也要讲信誉。这也是美国中南的可贵之处,一旦签了合同,不管亏损还是盈利,一定要去执行。”

第三章  到美国去收废纸(2)
值得幸运的是,虽然张茵不懂英语,而刘名中却掌握多种语言,为了提高影响力,刘名中喜欢向合作伙伴们讲述张茵在中国香港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故事。经过刘名中的转述,张茵渐渐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支持和认可,这为张茵的二次创业提供了不少方便。
  美国中南控股在夫妻俩的并肩奋战中一点一滴地建立起来,并开始慢慢地打入了美国市场。
  1996年是张茵创业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全美各行业集装箱出口用量排行榜上,张茵旗下的中南公司名列第四;次年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