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男孩穷着养 女孩富着养 >

第1部分

男孩穷着养 女孩富着养-第1部分

小说: 男孩穷着养 女孩富着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序言(1)
“穷养男,富养女”,在古时被奉之为“金科玉律”,养儿育女的教条。
  作为古训的“穷养男,富养女”,(该句去掉)听起来似乎有一种重男轻女的味道,但作为一种性别教育模式的思考,对如今的我们仍旧有着现实的探讨意义。
  当前的中国青少年在社会意识形态下承担的压力也要比以往大得多,他们在家里要成为父母期望的好孩子,在学校要努力争当好学生,不少中国家长们对于子女的高期望值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显现,这以后诸如上好的小学、中学、大学甚至直到谋求一份好的工作几乎成为中国父母们为之奋斗的全部意义所在,目的是让他们的儿女将来能够从容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可这种目的性极强的心态与作法带给孩子们的压力与负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事与愿违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不胜枚举。许多的孩子不仅在成绩上无法满足父母的期望甚至在心理方面也出现危险的信号。其实青少年的身心教育才是我们当前更应该予以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的,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我们看到不少孩子在动手能力上及吃苦耐劳方面表现很差,遇到挫折时不能及时克服继而产生消极心理,社会交往能力不强等。一些男孩子女性化倾向严重,有些女孩子过分爱慕虚荣,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缺失现象应引起我们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青少年教育特别是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是当前社会的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清醒认识并找出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
  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女孩身娇肉贵,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疼还来不及,怎么舍得她受苦受难?男孩是父亲生命的延续,寄寓了多少希望与重托。富养女,穷养男,这句老话有它一定的道理的。特别是在旧时,由于男子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们被要求或在生活中吃苦耐劳掌握一技之长,或在学业功名上有所建树,以期在将来起到养家糊口甚至光宗光耀祖的重任。女子相应承担社会的责任低、压力小,就娇惯点养,不需要经历磨难,以期这样能培养出品味不凡的女性,等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找个家境富裕的丈夫,顺利的从父母的呵护过渡到未来丈夫的呵护,过着吃穿不愁,相夫教子,夫贵妻荣、母以子贵的生活,如此便可安渡一生。
  但时过境迁,原有的概念早已不能满足如今社会的发展及要求了。男孩子除了要将来要承担起更多的家庭责任外,社会责任和压力也与日俱增。他们要面临着学业,婚姻,工作及家庭等诸多的社会及人生课题去一一解决。女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种种磨难。自小,在求知求学的道路上,不会因为你是女性录取分数线就比男性低;差一分都将面临名落孙山的遗憾。走上社会,激烈的竞争,无情的对手,绝对不会因为你是女性而同情你,对你网开一面。
  生活中的不如意,比比皆是。不平等的待遇,同样的付出,更多的努力,却得不到相等的回报。不经历磨难,又如何能坦然面对。爱情不需要理由,可以是风花雪月的浪漫,但婚姻却是一种承诺和责任,它包含着“油盐酱醋现实,五谷杂粮需要”。没有经历风浪,磨练,单纯,善良,不谙世事的女性又将如何能顺利的从父母的呵护过渡到婚姻生活的现实和沉重。
  当然,养育孩子方法方式多多,不能一概而论,也有穷养女儿,女儿巾帼不让须眉的;也有富养儿子,儿子翩翩绅士的。但这个观点所包含的哲学道理和中国人的人生经验,富有深意。
  个人以为,无论家境是否富有,无论男女,适当的经历磨练,经历苦难,而后懂得生活的艰辛,懂得吃苦,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孝敬父母,懂得取舍,学会感激,懂得满足,学会宽容,懂得爱也懂得放弃,懂得如何创造幸福的生活;培养他们独立,勇敢,自强不息的个性,完整的人格。同时要树立竞争意识、拼博意识,自强意识、风险意识。
  

序言(2)
本书名借用古时被奉为“金科玉律”养儿育女的教条,并从当前社会现状引发全新思考:男孩女孩有什么不一样开始,就事论事,以一个龙凤胎的案例贯穿全书的方式,来讲述为什么男孩子要穷着养,女孩子要富着养,当然这里所指的“穷”、“富”并不是单纯的物质上的,更多的是对男孩、女孩一种品质上的培养。
  这种品质的培养,对于女孩来说,其实是一种教育投资,教育的富足。虽说貌由天生,但也需要后天的精心呵护,平日的精致雕琢,这显然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除了给予较好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开阔女孩的视野与见识。富也是“丰富”的意思。懂得美,懂得欣赏,懂得辨别,也就懂得了自我保护,而不会被外界的种种所诱惑。让自己成为见识多,独立,有主见,明智,真正富养的女孩。对于男孩子来说,更多是一种挫折教育,男儿当自强,而没有经历过失败挫折的男孩是长不大的。
  当然,现在社会发展了,家庭条件逐渐都好起来了,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富养的条件,不管是男孩女孩,作为父母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受难,但哪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男孩女孩是否应该采取不同的养育方式?男孩该如何养成?女孩该如何养?是应该给予孩子“人家都有”的教育、最奢侈的教育,还是最适合的教育?如何才能让孩子从自身的局限、文化的困境里逃离,进入属于他自己的最广袤无垠的天地?也许真理并非绝对存在,但我们希望这些探讨可以使我们离她更近一些,也希望本书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评
“孩子们并不属于我们……他们是来到我们生活中的小小陌生人,给我们带来愉快和照料他们的责任,但我们并不拥有他们。我们要帮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初拿起这本书,是被封底的这段话深深吸引的,有一种淡然的理性和恬适的温暖之感。
  能够以这样的句子来概括书中“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主题,看得出来编者所费的心思一定不少。最近的几十年中,我们在性别方面的讨论一直围绕女性受歧视或男女平等来展开。然而,也有一些社会学家警告说,男性中也正在出现一种我们以前从未见过的危机。事实上,我们正在面临一个转型中的社会,那些我们未曾遭遇过的社会压力和竞争将扑面而来,其中很多让成年人束手无策的问题,将不可避免地降临在孩子们的身上,也在不同程度引领着家长们以相同或不同的方式教育子女。其实,如果把一个男孩用女孩的方式养育,他们长大后就会许多女性的行为。同样,如果把女孩当成男孩培养,她们的行为怎么看怎么像个男孩。
  因为每个人成长都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和环境之间存在一种极为复杂的互动关系。性别是以生理性别为基础的社建构,一个人为男为女,并没有天生的性别认同,他们是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性别认同的,在经过社会的建构之后才成长为男人或女人。生理性别是天生的,心理性别则是与社会交互影响的产物,它会随着时间和文化的不同而改变。
  然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几个父母,有几个老师可以帮助孩子们成为他们自己呢?多少人认为传统的教育观点是男尊女卑思想的一种延续,是父权制的文化偏见所造成的,带有“性别歧视”的倾向。于是,他们打出“男女平等”的旗帜,认为女性和男性应该在社会中承担同样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必要进行教育的区别对待。其实男孩女孩从出生就注定是不一样的,并且这些差异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细节中。
  这本书从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一样开始,提出“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这一性别教育思维模式,并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阐述了男孩和女孩不能“混养”的理论依据。并认为性别是我们的天性,我们或许可以忽略,但却不能违背自己的天性,否则我们也许可以说,我们是在违背自己。性别所给予孩子的天生的特质,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潜能,尽管这与性别不是完全一致的关系。独具慧眼的家长,知道发掘孩子的潜能,并尊重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做自己擅长的事,自然健康成长,不是主观代替孩子确立发展目标,更不是贪大求全,要求孩子“全能”,而是真正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可以说这是一本难得的引导孩子教育方面的好书。
  另外,在装帧设计上,这本书的封面与书中句子风格一致,简简单单的白色底面,没有任何花纹和工艺,可谓朴素,但配上线条明晰的男孩女孩小图和书名的照应之后,便带上了一丝类似文人画的素雅之气。
  书中版式依然简朴、精致,精巧之设计像微风一样不觉然给人以舒服的感觉。全书皆由短小精悍的小故事组成,再加以精练到位的评释,每篇不过六、七百字,却一路娓娓道来,令人击节称妙。全书看似杂乱繁琐,其实环环相扣,从早期弗洛伊德的理论,到现代心理学家的科学实验及成果,都在深入浅出的文字之中给人思考的空间。其中对“男孩女孩教育”的探索,对现代教育的思考,对冥冥之中玄妙的追问,都不只是在给你一个答案,反倒觉得像一个个你早就挂在嘴边却没有问出口的问题,期待着你自己给出更多的思索和解释。
  

男孩的生长蓝图
蛇、蜗牛和小狗尾巴做成的男孩
  志强刚出生的时候,爸爸有些时候还帮上忙,主要是妈妈来照顾他。这个小家伙深深沉浸在妈妈的世界里,妈妈就是他的全部港湾。只要一听到妈妈的声音,或者看见妈妈在摇篮边看着他,他马上就脸上发光,没有什么其他事情能使他这么快乐。他对妈妈露出自己的第一个笑容,发出第一次咿呀声。遇到任何可怕的场景,他都立刻扑向妈妈的怀抱。
  在两岁以前,志强和双胞胎妹妹姗姗一样喜欢娃娃。他们还喜欢跟着大人一起做饭、拖地板、晾晒衣物。对妈妈所做的一切都感兴趣。看起来,志强似乎比妹妹更离不开妈妈,妹妹都已经学会自己吃饭了,志强还要妈妈喂。
  四岁的时候,爸爸妈妈把志强和姗姗送进幼儿园。志强很喜欢幼儿园,因为这里有很多小朋友。这时候志强已经不玩娃娃了,他忙着跟小伙伴们做游戏,小偷游戏、战争游戏……所有运动型的游戏都喜欢。他也喜欢上房揭瓦、下河摸鱼、爬树、满院子追逐,经常弄得伤痕累累的回来。
  为了玩耍,这个小伙子起早贪黑,顾不上吃饭,就算跟大树和狗也能玩得忘乎所以,即使在屋里,他也喜欢佯装中弹而跌倒。他在任何时候都喜欢进攻,连小树枝也变成进攻的武器,有一次他还把妹妹的芭比娃娃偷出来当武器,因此遭到爸爸的批评。
  七岁的时候,这对双胞胎兄妹上学了。志强在学校也玩得很愉快,但他似乎在学习方面不那么开窍。他读书费劲,写字出错,老师经常因此而大声斥责他,恨不能把知识输入他的头脑。不过老师并不知道,这并不是志强的过错——男孩子的左半球“阅读管道”通常没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