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风雨人生 >

第4部分

风雨人生-第4部分

小说: 风雨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达开始做好应对的准备,他想,凭借在农村练就的力气和身体,即使打不过他们,也要和他们搏击一回。李达终于靠在墙壁上,再也不能退让一步,面对着两个瘦猴,怒目而视。两个瘦猴根本就没把李达放在眼里,肆无忌惮地抚摸着李达的脸蛋。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李达从裤腰间抽出手来,啪啪两个耳光,如两道闪电一样,响亮的打在两个瘦猴的脸上。两个瘦猴猝不及防,顿时傻傻的呆在那里。等他们反映过来时,李达已经开始逃跑。两个瘦猴如梦初醒,连忙追赶。因为围观的学生太多,李达被看热闹的人堵住去路,两个瘦猴很快就追上来,欲和李达扭打在一起。李达非常清楚,无论如何也不能被他们围攻,他力气大,动作快,在操场上兜起圈子来,每当两个瘦猴快要追上他时,他就来个顺手牵羊,顺势把其中一个掀翻在地。几个回合后,瘦猴的援军赶上来,十多个人同时围攻李达一人。李达凭借力气和速度,左躲右闪,虽然略占上风,但到底对方人多势众,最终被一个黑脸胖子从后面一脚放倒,把李达钩翻在地。这一倒地,李达就再也逃不脱暴力攻击,雨点般的拳脚在李达的身上尽情发泄。

幸许学校的保卫被激烈的撕打和吵闹惊动,及时赶拢,制止了胡作非为的杂皮。加上李达身强体壮,除了受到一点皮肉之苦,并没有严重的伤害。一向胆小怕事的李达,算是被迫英雄了一回,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和好评。至此,他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贫弱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国家如此,个人又何不如此?他感受到了同学们的麻木不仁,同学们看着他被羞辱被围攻,可没有一个出面援助他一下。不过,这也让他能够理解,都是贫弱的农村学生,谁愿意得罪那些自己惹不起的人?

从此,他恨透了那些无所事事却又恃强凌弱的城里杂皮,他决定一有机会,定当报仇雪恨。

这个恨在他上大学时得到了发泄和满足。那是三年后,他在江城的财贸学院时,偶然在街上碰到其中一个瘦猴。瘦猴当然没有发现他。李达觉得机会终于来了,连忙对其进行跟踪,并把报复的原因和计划告诉了随行的同学。同学一听,二话不说,就赶到体院去,叫来几个专门打篮球的运动员。李达原本想自己出面亲自揍那瘦猴一顿。可同学却劝道:“这样做对你的学业不利,万一出了事,被学校知道,受到处分很不划算。那几个运动员都是外地人,本就喜欢打抱不平,由他们出面教训瘦猴,既让瘦猴尝尝挨打的滋味,又不会影响你的半点考评,还能出一口恶气,几方面都划算得来。”李达接受了同学的建议,把瘦猴指给几个运动员认了认,就和同学躲在一边看好戏。

只见几名运动员快步走上前去,从后面拉住瘦猴,不问青红皂白,指着瘦猴的鼻子就质问道:“你为什么欺负我兄弟?”

瘦猴被这突如其来的阵势吓得脸青面黑,哆哆嗦嗦,莫明其妙,颤抖着问道:“我欺负了谁?”

“还不承认?”只听话音没落,一记耳光已经响亮的打过去。

瘦猴知道情况不妙,连忙下跪,哀求道:“哥们,对不起,对不起,有什么要求只管说,我满足就是!”

“什么要求?就是要打你,你能满足吗?”

“老子先人呢,只要不打我,我什么都可以满足。”

“除了打你,我们什么都不想你满足。”

几个运动员不由分说,就对瘦猴一顿拳打脚踢,然后溜之大吉。瘦猴见他们一离开,生怕还会遇到不测,连忙爬起来,捂着受伤的疼痛,狼狈逃去。

李达终于出了一口高中时受欺负的恶气,这口恶气让他解了恨,也产生了许多感想和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往往就是自以为是才产生的,谁也保证不了意外的出现。要是瘦猴当初不欺负咱,今天怎么会吃这么大的哑巴亏呢?人啊,要使自己不被欺负,就必须使自己变得强大。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从此,李达始终保持不惹人的原则,但也绝不在是非原则面前轻易让步。

还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让李达终生难忘。高中时一位叫陈东的老乡,也是从农村来的,喜欢打抱不平。同年级另一个班上的班长也是从农村来的。大家都住在学生宿舍。一天晚上,因一件小事,一位同学被那位班长指责了两句。陈东和多数同学一样,早就对班长的言行举止看不顺言,听同学受到班长的“欺负”,他以人高马大的威风就找那班长算账,质问他为什么欺负人。班长其实根本就不是欺负人,作为班长,看到别人做得不对时,难免会指手划脚。可这却成了陈东收拾他的借口,不问青红皂白,走上前去就朝班长脸上一拳头。班长见势不妙,连忙退回寝室。陈东还不放手,赶上去继续拳头相向。班长再也没有退路,见陈东步步紧逼,忍无可忍,顺手从床上操起一把尖刀来,作正当防卫状。陈东见了尖刀,也吓了一跳,连忙后退。可后面看热闹的同学早已围得水泄不通,陈东不仅没有退出来,反而被后面的同学推搡着,胸口正好碰到刀尖上。就那么一瞬的功夫,尖刀刺中心脏,还没来得及抢救就到了黄泉。

陈东的不幸之死完全是因为逞能逞强造成的,怨不得别人,只能怪自己。李达作为同乡同校的老熟人,除了为他感到惋惜和悲痛,便是从中得到深刻的教训和启示。结合自己的一些义举,他认为人人都有逞能逞强的勇气。这种勇气若是表现在正义方面,则是英雄的行为,但盲目的逞能,不仅不会成为英雄,反而是一种愚昧的表现。
6。学习之外的那些事儿——谈情说爱
如今,网络发达,信息畅通,思想解放,观念开明,孩子们进入小学高年级就开始接受关于友情与爱情方面的正统教育,无疑体现了人们教育方式的转变和意识形态的进步。这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可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前后过渡时期,贫困山区文化教育落后,学校对生理卫生这门课程中的生殖繁育内容却避而不谈,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了解和掌握。这种方式对于懵懵懂懂的青少年来说,反而增添了神秘感。

不过,对于十来岁的男孩来说,这些常识完全可以从传统的言传身教中汲取,打从娘的肚子里落下那一刻起,他们就被老婆啊媳妇啊女人啊之类的言语氛围包裹起来。所以,男孩子们打从听得懂大人说话的意思开始,就知道谈情说爱是怎么回事。即使在公共场合,只要提起恋爱婚姻方面的话题,男孩们不仅不会矜持,而且可以自由发表各自的见闻和见解。但是在婚姻大事方面,还是完全由父母说了算,即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也不敢大胆的自由恋爱。

对于女孩来说,就没有这种平等自由的空间,封建思想简直就是一具沉重的枷锁,牢固的套在她们的脖子上。倘若有女孩敢于在男孩面前或公众场合嘻嘻哈哈,人们定会在背后说三道四,那女孩定会被当成妖精之类骂得抬不起头来,被扣上缺少教养不守妇道之类的大帽子。所以,那时的女孩子很难与男孩们走到一起,哪怕正常的交往,也绝对保持小心谨慎。

李达就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几岁的时候,就被那些长辈们取笑道:“给你找个丑婆娘如何?”

李达会一边笑,一边回答道:“我才不要呢?”

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李达从小对异性就具备了一种简单的审美能力。当然,不会从道德品质的深层次去思考和衡量,只能以貌取人,从表面上进行欣赏和评价美丑而已。

有一次,还不到十岁的李达正在家里做作业,邻居的赵大妈前来串门聊天,对李达的母亲汪雪芝说:“李达这娃聪明能干,我看有个女孩和李达岁数差不多,家庭条件也好,不知你们大人的意见如何?”

汪雪芝非常高兴,感激地说:“这样的好事我们有什么意见呢?不过,孩子还小,现在我们大人还没考虑过这事。”

“该考虑得了,一旦错过时机,女孩就会被别人提亲。如果你们认为合适,我来当这个媒人如何?”

恰在这时,李能进了屋,连忙谢绝道:“感谢你的一番好意,娃儿还小,还是缓几年再说吧。”

这时,李达发话了:“赵大妈,你说的那女孩有没有XX漂亮?”

原来,那XX是邻村的女孩,和李达正好同班同学。

大人们一听都乐开了怀,赵大妈说:“正是她呢。看来你是喜欢她了?”

“喜欢是喜欢。不过,我现在才不想讨老婆呢?”李达调皮的回答。

确实,那时的李达虽然还在上小学,却对他的同学XX情有独钟。不过,没过多久,他就对她厌恶起来,到底是什么原因?李达自己也说不出来。

李能和汪雪芝夫妇原本也有这样的想法,希望早些给李达订一门娃娃亲。可是,听了算命先生说过的那些话,他们看到了更加长远的希望,要是李达以后真的读书有成的话,这岂不是害了他?再说,孩子一旦长大,感情是会发生变化的,万一到时候变了心,这对两家大人也不好交代呀。所以,一家人决定只要李达在读书,就绝不为他提亲订婚,哪怕同龄的孩子们大多数都为亲事的问题忙里忙外。

上了初中,恋爱就成了李达那时候不可回避的问题。好在学校要求特别严格,以至于谈情说爱成为被同学取笑的话柄,加上农村来的同学,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连温饱问题都难以满足,又哪有条件去谈情说爱呢?所以,哪怕蕴藏着火热般的情感冲动,也只能被理智压抑在内心深处。

初中快要毕业的时候,李达终于忍耐不住,看到同学们都偷偷摸摸成双成对的恋爱得热情洋溢,李达也和一位女生谈起了恋爱。不过,那次恋爱昙花一现,连一点感觉也没有,与其说是谈恋爱,不如说是玩儿戏。因为他和女孩除了在一起交谈过一次,除了互送纪念品,除了在信上有语言的表达外,就什么也没有了,至少没有亲密的接触过,哪怕拉拉手,哪怕拥抱一下,也不曾有过,因为在一块的时间太短,很快就分别,很快就天各一方。尽管如此,毕竟彼此都在对方的心目中驻留过,所以,李达还是把那次恋爱视为自己的初恋,虽然没有留下任何刻骨铭心的印象,但也难以忘记。这样的恋爱说不上恋爱,这样的恋爱不会让对方受到任何伤害,可李达还是把她看得非常重要,至今也难以忘怀。

上了高中,他们的恋情本可以继续保持和发展,可李达却以理智的方式果断剪除了不能变成现实的情愫。这样处理,是因为李达没能如愿以偿的考上中专,而是走进了对未来难以把握的高中。他想,在高中,既没有宽裕的经济条件,更没有闲余的时间和精力,除了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用于读书,不能有别的选择,更不能满足青春去飞扬。于是,上高中不久,李达就写了一封信给女友,委婉地阐明了不能与她继续联系的客观原因和无奈。女友也可能有相同的看法和想法,知道他们的恋爱不过是没有印迹的无聊而矣,所以,从此之后,彼此再没有任何联系。

也正是基于经济制约和学业追求,李达在高中以至于后来的大学期间,都不曾真正的谈过恋爱,尽管那时有足够的可能,尽管那时也一颗冲动的心,但始终没有爆发出来,始终将那一发就难以收拾的情感阀门紧紧地锁在内心深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