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财道·富人向天堂 >

第3部分

财道·富人向天堂-第3部分

小说: 财道·富人向天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编者:你是否在着力塑造我们的时代偶像?崔钧毅这样的人,可能是新偶像!
  葛红兵:我很欣赏你在编者推荐中对崔钧毅的判定,你的把握非常准确。长久以来,“富贵”一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梦想之一。崔钧毅代表了这种梦想,很多人反对这个标题,觉得我的价值观有问题,但是,我要坚持,事关我的价值判断,我不能让步。为什么我坚持“富人向天堂”这个标题?在我看来,对于真正意义上的人来说,此岸的天堂就是“自由”,而什么是自由的保证呢?财富!不是政治、不是美学,而是财富。财富是通向自由王国的惟一桥梁。崔钧毅在北方生活,他的绝望在哪里?他为什么要背井离乡,为什么要带上命运的诅咒?不是贫穷,而是贫穷的孪生兄弟:禁锢。对于崔钧毅来说,贫穷不仅仅是经济枷锁,同时也时人格枷锁、社会枷锁。但是,他并没有被人生的绝望吓倒,相反,正是绝望让崔钧毅踏上了寻求“富贵”之路。我希望我的小说赞美了这种时代新人,他们是真正的时代英雄。他们作为偶像有什么不好么?但是,我也知道,崔钧毅还没有成功的条件,他的命数不够,这个时代给他的命数和他的个人天才、血汗意志是不相称的,个人天才和意志力,要放到社会中去试炼,它可以用来评判我们的社会,这样我们的视野就开阔了。
  小说里的邢小丽道行很深,在财道上已颇有斩获的奇女子邢小丽。邢小丽好强、泼辣、工于心计,孤身一人闯荡上海多年。她游刃有余地周旋于各种男人之间,用威胁手段从一个外省官僚手里获得大量青春损失费,又通过结识金融大亨周重天获得了房产和金钱。正是这个女人,后来成就了崔钧毅的辉煌。武琼斯,更不是等闲之辈,他是老山前线跟越南鬼子玩过命的战斗英雄,既有军人的冷毅,又有商人的狡诈、自私与残酷。武琼斯不喜欢过于聪明的人,他出了一道“三盏灯、三个开关”的谜让崔钧毅去破解,然后拒绝了他。这些人都很了不起,他们都有英雄的质素,但是,他们都只能演绎悲剧,他们抗拒不了时代分配给他们的命运。
  编者:小说中的老范不是例外吗?没有工作的崔钧毅为了省钱,常常饿着肚子坐在街角等待招聘消息。由此,他结识了卖盒饭的小巷奇人老范。老范逍遥自在,但多有惊人之语。其实隐姓埋名多年的他,是南京大学商经系的高才生。更让人惊奇的是,就是这样一位街巷奇人,后来与崔钧毅联手威震上海滩,又在事业鼎盛之时,激流勇退,似乎修成了正果。
  

葛红兵就创作问题答编者问(4)
葛红兵:我试图用中国智慧来解决一些问题,给小说中的人物找一点出路,但是,某种意义上,这是逃避,我知道写这样的人物,赞美道家哲学对我来说,是一种妥协。但是,我不能不写这样的人物,否则,小说就太黯淡了,简直没有希望。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更欣赏崔钧毅和邢小丽,他们都是宽容的信徒,身上有大的悲悯,邢小丽在财道上搏杀,伤痕累累,甚至忍屈含辱,但是,她不怨恨,对伤害她至深的人,她也是如此,她的身心永远对着爱开放,她还认养了很多孤儿,这种东西,是我非常欣赏的,这种人格和信念是我的某种理想之一。
  编者:现实中有这样的人格吗?这种人格看起来更近乎神性。
  葛红兵:我想一定是有的。
  编者:不过,总的说来,我们这个时代也是需要理想人物的,《财道》与其说是关于一个小人物奋斗挣扎的命运史,不如说成是你给我们时代设置的一个神话。在一个越来越稳定的社会,社会开始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分层,不同层次之间的人物交往和交流越来越少。一个小人物如何才能到达社会的最高层?现实中如何才能寻找到通天的道路?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英雄,英雄的存在是一个时代独特的景观,它既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又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还寄托着一代人的梦想,从六七十年代的雷锋,到八十年代的崔建,到九十年代的痞子英雄,而如今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英雄消失,世界将会变成怎样?我们需要不需要英雄,谁是我们时代的英雄? 崔钧毅、邢小丽、武琼斯、范建华这些人,可能正是这样的英雄抑或是枭雄吧。
  编者:这个小说是写财富问题的,是否会引起价值判断的问题?看起来,你过分地赞美了财富!
  葛红兵:我们对财富的仇恨和蔑视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传统,而尊重财富、保护财富的传统几乎已经丧失殆尽,五四以前,我们是知道的,勤劳和智慧带来财富,财富和勤劳、智慧等美德相联系,五四之后,在我们的观念里,财富总是和剥削、和为富不仁、和道德沦丧联系起来。但是,我想说,真正的自由的社会一定和每个人追求财富的权利联系在一起,平等的追求财富并因此而享受尊严的权利是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但是,我这样说,并是说要作财富崇拜、富人崇拜。问题的关键不在财富本身,而在获得财富的途径是否公平,这个社会是否对财富进行了公正的调节。某种程度上,我认为,正是我们对财富的不尊重,导致了我们追求财富的制度不公开、不公平,这个问题现在已经非常严重。仇富是有一定道理的,有一定的制度原因,但是,它的第一个原因恰恰来自我们本身,来自我们对财富的错误理解和不尊重。
  

葛红兵就创作问题答编者问(5)
当然,你提出的问题是重要的。人类追求财富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中所犯下的原罪该如何看待?财富积累的过程难道真的是一个不择手段,丧失良知,玩弄手段的过程么,也就是说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存在伦理悖论。在中国当下的语境下,无论是周重天,还是武琼斯,还是崔均毅,他们要想获得财富,都必然要带上原罪的枷锁,这是不是中国式的悲哀?
  编者:眼下中国股市持续低靡,你对中国股市和股民有什么话说?
  葛红兵:关于中国股市、中国企业制度等等,我本来谈了很多,应你们的要求,删除了大部分,也许你们是对的,既然,在小说里多说不好,在这里恐怕多说更不好,但是,我想,我是站在小股民的立场上的,我渴望一个公平、公开的股市,一个属于广大投资者的股市,在我看来谈财富的原罪,还不如谈中国股市的原罪,也许弥补这种制度欠缺,需要整整一代股民的血汗。我很欣赏上海的左安龙,他是为中小股民说话的代表,一个有立场的人,据说他看了小说,愿意来参加我们的研讨会。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关于“财富与高贵”(1)
在沉寂两年之后,葛红兵推出新作《财道·富人向天堂》。作者用写实手法描绘了金融奇人崔钧毅在逆境中崛起的历程。在曲折动人的情节中呈现了以“义”、“舍”、“取”为中心的三种不同的财道思想,并试图用博大精深的中国智慧来破解这一谜题。如果说《沙床》要解决的是“爱与欲”的问题,那么作者试图在本书中解决“富与贵”的问题。由于小说中对于财富问题的深邃思考,《财道》一问世,便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财道小说。
  评论1
  财道·人道·天道
  阿雯
  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等字眼似乎与金融类小说有着天然的联系,从早年香港的《大时代》到进来颇为红火的《坐庄》,放眼尽是世态炎凉,惟利是图,情感在财富面前成了一个天生的卑微者,被淹没,被践踏。《财道》这部小说让人耳目一新,情感的渗透使冰冷的货币、枯燥的数据第一次显得那么温润可亲。它不仅仅诠释了取财之道,更挖掘出了“道”在金融风潮中三个层次的含义:财道、人道、天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何能够以最有效的途径获得最大的物质财富?对于这个人们普遍感兴趣的话题,作者用他的智慧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商场如战场,历来的金融类小说都过度沉迷于诡道的游戏之中,《财道》却把金融家狡猾的一面收敛起来,少了些世态炎凉,多了些许人情的温暖。小说的主角崔均毅作为一个“金融奇才”,并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投机者,同样作者所着力塑造的人物老范也不是一个惟利是图的人。无论是崔均毅对于股市大势的冷静决断,还是老范富有哲学意味的经商之道,都向读者展示了财道中人作为一名智者的另一副面孔。证券市场不再是一场明枪暗箭的争斗,冗长枯燥的金融原理也不是铁板一块,引人入胜的财富智力游戏让人欲罢不能。读懂这部小说就如解答一道谜题,玩味一个棋局,探索一条财富的智慧之道。
  人道乃是为人之道,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怀。《财道》是一部股市巨子的成长传奇,更是一部情感成长的历程,作者想要为我们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天才如何在股市中滚打,最终走向成功的传奇,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如何在喧嚣的都市中如何学会去爱,学会去作一个真正的人的故事。
  主人公崔均毅从一个失意落魄的苏北大学生历经坎坷成为中国金融界的一代大亨,这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成就这个传奇的不是对金钱的占有欲,也不仅是崔均毅个人的才华,情感的纠葛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的理念才是推动他作出抉择的主要动力。支撑崔均毅在上海闯荡下去的有张姨慈母般的关爱之情,也有张梅似恋人又如妹妹般的柔情,还有与邢姐之间说不清是情人还是姐弟的感情。而最终使他决心击败周重天,开创自己事业的,则是对邢姐的敬爱和同情。所以说,这是一部相当奇特的财道小说,虽然它的故事情节始终不离开股市,但是推动其故事情节发展的主因始终是小说人物情感世界的波澜。体验着股市中的翻云覆雨,获得的更多的却是一次次的情感冲击,体会到浸透其中的那种人性人情。当张梅用刀片划破自己脸的时候,我没有感受到类似余华小说带来的那种狰狞冷酷的震撼,而是一种久违的感动。
  

关于“财富与高贵”(2)
天亦有道——天道则是这部小说的第三重境界,也是这部作品最深刻的内涵。如果说葛红兵教授以前的小说《沙床》中着力于为人生的存在寻求一份根本的寄托,那么这部作品显然已经超越了《沙床》,达到了对人生的彻悟。老范这个人物的设置与《儒林外史》中的四大奇人颇为相似,透过他哲学家式的经商方式,作者表达出融道家的自然之道和基督教的宽容仁爱于一体的人生感悟,这就是这部作品蕴含的自然之道。
  从崔均毅白手起家到事业有成既而遭人报复身受重伤,最终又因此能和张梅终成眷属的张弛之中,读者不难体会出“祸福相依”的道家思想。小说最后主人公归隐田园,一笑泯恩仇,更是包容了基督式的博爱和老庄淡薄名利的出世思想。贯穿故事始终的那个谜题也告诉我们,过分执着地追求答案得到的往往是难以解开的谜团。与其说这是在解谜,不如说是在解人的心结。心结一旦解开,谜题自然不复存在,谜底就像那不可道之道一样,必须由每个人亲身的体验去领悟。
  《财道》,或许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财、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