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穷人缺什么 >

第12部分

穷人缺什么-第12部分

小说: 穷人缺什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平时代的大哥,就是那种事业有成的人。而衡量事业是否成功,最通俗的标准就是“钱”“权”二字。
以前黑道上的人,靠一身横肉,两肋插刀,就可以混下去。现在不行了,黑道常常和红道、白道搅在一起,这就是时代特征。如今的黑帮老大也穿西装、打领带,当企业家了,有的还混成了杰出人物。说实话,人都是肉眼凡胎,都要吃喝拉撒,有了实力,就能给人好处,还怕没人跟你混?
黑道尚且如此,其他各界更不必赘言。
老板之所以有资格发号施令,是因为薪水掌握在他的手里。当然,雇员也可以对他说不,大不了卷铺盖走人。但走到哪里你都得吃饭,无非是换一个老板,换一种声音而已。要么支配别人,要么被人支配,你如果不能发工资给别人,赚取别人的剩余劳动,就只有从别人手里领取工资,不然就无钱买米。
大哥必定是富人,但并不是所有富人都是大哥。大哥要有一种特殊的气质。
大哥首先是社会性动物,一切孤芳自赏、脱离群众的人,都不适合担当大哥重任。
大哥是那种有着强烈支配欲的人,领导别人夺取胜利,远比他自己去肉搏愉快得多,如此,他才能在组织和管理的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谦虚谨慎,事必躬亲,这种人有美德,但不是大哥。
大哥的意志应该非常坚定,才不至于被旁人左右,从而失去主见,失去方向,也失去了威信。
大哥还应该宽容为怀。每个人都有人格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平级人物之间彼此不容,对各自的命运影响不大,但大哥的态度关系到喽啰的前途,所以围绕着大哥的一切明争暗斗,都是可以理解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大哥的赏识,有时仅仅凭着这种赏识,就可以为大哥卖命,士为知己者死,中国人向来有感恩的传统。
大哥的号召力来自于恩,震慑力来自于威,有恩无威,失之懦弱,有威无恩,使人疏远,这两者的结合,便是大哥的人格魅力。
正文 穷人衣锦还乡 
更新时间:20071118 17:20:37 本章字数:610
穷人一旦变成富人,往往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和穷人拜拜。
想想刘邦,当他变成汉高祖,坐在金銮殿上,下面一片山呼万岁,那是何等的受用。偏偏来了一群老家的故交,进来就直呼刘二,还回忆一些当年偷鸡摸狗的趣事,企图套个近乎,那汉高祖能笑得出来?
穷人发达了,若前呼后拥衣锦还乡,多半会见的都不是老相识。一下飞机,早有专车迎候,老屋是住不得的了,一大串乡绅都等在宾馆,等着安排饭局,聆听你的指示,你哪里还想得起当年的左邻右舍?就是想回家看看,也只能忙里偷闲,蜻蜓点水走一趟。至于老爹老妈,能捞着个说话的机会也就不错了。
穷人既已发达,就脱离了穷人这个阶层,物质决定意识,就算他本人还有怀旧的心绪,也阻止不了别人像膏药一样贴上来。膏药贴多了,皮肤就有和空气隔绝的危险。为什么干部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因为膏药太多是有害的,别以为舒筋活血就好。
所以聪明的大人物很少还乡,他干脆就和往事决裂,免得黏黏糊糊纠缠不清。
一般的人还没有发达到如此规格,他和过去总还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往事就成了一块伤疤,既影响美观,还容易发痛。
揭人伤疤是一件最可恶的事,所以发达的富人总是要掩饰过去,只把光辉事迹拿出来给人看。从穷人进步而来的富人,比生来就富的人还要看不起穷人。他必须表明立场,用一种鄙视和厌恶的态度告诉大家——我已经脱胎换骨了,别把我再当穷人!
正文 穷人的骨气 
更新时间:20071118 17:20:53 本章字数:1105
穷人有骨气,常常以陶渊明自居,不为五斗米折腰,可是他就忘了,陶渊明是有几亩薄田的,说不上大富大贵,但至少衣食无忧,方能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几杯小酒,享一份清闲。这可不是什么忍辱负重,而是神仙日子。
神仙日子是只有神仙才能消受的,穷人只觉得受罪,对陶令就充满了同情。想想看,县大老爷呀,放着县大老爷都不做了,何等的骨气!可是县大老爷等于狗**,对陶渊明这种纵
情山水的人来说,放弃一堆狗**需要什么骨气呢!
穷人往往进行一些不切实际的类比,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穷人的问题不是为五斗米折腰,而是为一碗米折腰。少了一碗米,可能饿死人的!
穷人的骨气,有时带着自戕的味道,人在屋檐下,偏偏不低头,结果头破血流了不是?螳臂挡车,自取灭亡,关键是你灭亡以后,人家车还是照开,还有别的螳螂争先恐后往上爬,生怕抓不住机遇,生怕搭不上时代的快车——穷人的骨气何其可悲。
其实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哪能够比着箍箍买鸭蛋,一成不变?你看古代的大将,枪林箭雨中横冲直撞,眼睛都不眨一眨,你不能不说他是真英雄。就算一时战败,被人生擒,押进大帐,怒目圆睁,哪有一个怕字!座上的主公就顿生爱慕之心,喝退士兵,走下来亲自为他松绑。英雄的骨头也就软了,一番省时度势,当下就弃暗投明——后来果真立下了功业。
不管骨头再硬,都是有关节的,有关节就不怕打不通。所以说世上无难事,一切都可以摆平。
但这个打通关节的理论对穷人并不适合,倒不是说穷人的骨头没有关节,而是看人家要不要去打。打关节还是挺麻烦的,要有轻重缓急,要有方式方法,你若不是个人物,他费那事干吗!所以穷人的硬骨头精神最容易得到成全。
能被押进大帐去见主公的,都有着起码的级别,骨气才有载入史册的可能。人一穷,骨气也就不值钱了,你自己听起来铮铮有声,别人只当是破罐子破摔。
人活脸,树活皮,富人有脸面,穷人有骨气。很多时候,骨气是穷人的精神支柱,穷人在骨气中自我陶醉。
想起阿Q,都快要砍头了,还一路高唱“手执钢鞭将你打”,眼睛却是在人群里拼命找着吴妈,那骨气多少有些作秀的成分,但不等于没有真情实感。阿Q的问题是没有找到组织,结果既没有得到革命党的肯定,也没有得到吴**芳心,只是感动了自己而已。
有的人凭着骨气成了英雄,有的人一身骨气却一无所有。就像同样是效忠,有的人是“忠诚”,被请进祠堂供奉,有的却只是“愚忠”,遭人嘲笑同情——穷人多半是后者。
骨气也不是个简单的问题,不只需要补钙,还得补脑才行。
正文 穷人随便出汗 
更新时间:20071118 17:21:10 本章字数:860
平日里,富人是越来越难有出汗的机会了。空调已经普及,完全可以四季如春;一切的体力活,都有旁人代劳,富人只需动动口舌而已。上街有汽车,上楼有电梯,就连座椅都安上了轮子,室内移动几步距离,也可以脚不沾地。这是个脑力劳动的时代,富人完全可以四体不勤。
但是人毕竟是恒温动物,热了就要出汗,祖先进化了几亿年的宝贵成果,岂能在这一代
身上轻易废掉!
长久不出汗,整个人就像河道淤积,你能够闻到腐烂的味道,感觉肥腴的身体,有点像饲料喂出来的鲤鱼,稍微一煮,肉就松了,食之极其无味。
不出汗终究不行。
出汗才能排除毒素,出汗才能排泄内热,出汗才能让你知道除了头脑还有身体。
出汗的感觉是最实在的,经过一番身体运动,你大汗淋漓,所有的沉重或空虚都随之挥洒,所谓酣畅,不过如此!
富人终究是要出汗的,哪怕他从来用不着扛煤气罐,从来不在没有空调的地方逗留。但他必须要想办法,出汗!这是他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要,是他整个人的健康的保障。
富人出汗,很有点战天斗地的味道,有条件要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出。没有走路的机会,他就去健身房,在跑步机上狂跑;没有煤气罐可扛,他就去扛杠铃。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出了汗,质量都是一样的,咸度都相同。
如果连创造条件都做不到了,富人实在流不出汗,还有个最简单的办法,到桑拿房,一蒸,再顽固的毛孔都得松开,再干瘪的身体都会立马湿透。
这就达到目的了!所以桑拿房成了富人云集的场所。出汗本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有出汗的地方就有最原始的快乐,桑拿是把多种原始快乐结合在一起了,结合得很好。最原始的也是最现代的。
穷人没钱吃补品,身体却不见得比富人差,很多时候要归功于出汗。富人出汗需要折腾,折腾不出来还很是不爽,就有点像床上的情形。穷人出汗则是自然而然,一累,就出来了,如果旁边很多人伺候,他反倒麻烦了。
从这种角度说,出汗是穷人的福分。
正文 穷人的贪婪 
更新时间:20071118 17:21:23 本章字数:509
近年出了不少贪官,刑是判了,但还没有了结,为了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媒体又兴致勃勃挖起了思想根源。这一挖,真还让人大吃一惊,原来贪官竟是苦孩子出身,根正苗红,长大怎么成了反面教材?
穷人不禁冒出冷汗。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穷人是在这样的教导下长大的。恶劣的环境,注定了穷人一辈子都在斗争,能够出人头地的,都可以算是硬汉。
然而,穷人心里实在压抑了太多的东西,就像沉默的弹簧,一旦松手,反弹的力量爆发出来,也是相当可怕的。
人的勤俭廉洁,很多时候也不是觉悟的表现。穷人的贪婪,就像一颗储存的种子,一旦浇灌,也会膨胀,直至发芽开花,而且生命力特强。
佛祖释迦牟尼修行之前是个王子,以一国之尊,他完全可以纵情享乐。然而他却放弃了,到野外苦修,整整六年,终于开悟。
他体验过了,才可能认识到物质世界的肤浅和短暂,从而选择更加深沉持久的精神生活。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是基础,如果物质的欢乐还仅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生活方式,它就会成为人的基本需求,成为一种强烈的诱惑。
要超越物质,首先得拥有物质。这一点对穷人来说,显然更难。
正文 穷人的野蛮 
更新时间:20071118 17:21:41 本章字数:703
常常有一些孩子,捉了小生命来玩。将蜻蜓的尾巴扯掉,扔上天空,看它还能不能飞;用草茎穿过蚂蚱的肚子,为的是便于携带;一脚将蜗牛踩成烂泥,在那一声脆响中得到无穷快乐;或者把老鼠浇上汽油,看它拖着火光四处乱窜……
孩子总被我们赞为天真烂漫,“天真”就是人类的原始状态,是本性未泯的表现,但是客观去想,这本性中实在包含了太多的残忍和野蛮,也被稀里糊涂列进了赞美之列。我们
可以不怪孩子,因为孩子还没有接受教化,他不懂事。而成人,如果还不懂事,就只有后果自负了。
尽管很多人经常声称厌恶文明,但真要让他们放弃文明,他们是受不了的。文明是人类进步的结果,又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没有文明的社会是难以想像的。为什么我们把那些骇人听闻的暴行斥之为兽行?就是为了将其从文明社会中彻底踢出去。文明是怎么来的?就一个人来说,是教化的结果。那么,单从这个意义上看,穷人和富人,谁接受的教化更多?谁更接近文明呢?
穷人是值得同情的,但贫穷本身并不值得赞美。穷人固然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很多缺点,贫穷所导致的缺乏教化,使得人穷的同时,不仅志穷,还有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