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金钱统治 >

第1部分

金钱统治-第1部分

小说: 金钱统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章 金融,谁主沉浮(1)
华尔街破产、汇率跌宕、股市沉浮,金融危机中如何守住财富?大国金融博弈,如何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危机方程式
  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中心大厦在恐怖袭击中轰然倒塌,为新世纪投下一瞥不祥的阴影。然而,美国经济似乎并未受此影响,新经济仍然一片欣欣向荣,羡煞世人……
  据说道上有句话,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2001年—2003年,美联储13次下调联邦基准利率,由此刺激了本就虚火旺盛的地产市场。据说西方人睿智理性,在疯涨的房价面前,最大的理性就是购房获利:全美地产价格不断爬升,地产升值足以抵消银行本息;贷款者可以零首付获得住房,甚至可以通过抵押不断再融资,满足生活消费需求。
  这,就是传说中的“次级贷款”,也就是美国低等级信用公民的住房贷款。
  2006年中期,次级房贷已经占到美国地产贷款45%,更有一批机构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概念,可以不用任何手续购买住房。
  同是2006年,美联储开始上调利率。
  任何国家,房地产都与金融息息相关,毕竟在售楼处拍现金的人在全球都极为罕见,同样,美国公民不等于都是富豪,利率上调给美国房地产次级贷款带来了很大损失,终于波及华尔街。
  利率提升、次贷损失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华尔街如果连利率上调、房价下跌都扛不住,就不再是华尔街了。但是,次贷违约引发了全球投资者对经济预期的悲观预期,于是下列历程出现了:
  ……投资产品被抛售→金融市场价格循环下跌→要求追加保证金→银行收缩信贷→流动性紧缩→金融机构倒闭……
  2007年,贝尔斯登、房利美、房地美、雷曼兄弟……一批曾经名震寰宇的公司倒下了。2008年,人们已经开始习惯将这场衰退称为“全球金融海啸”。
  至此,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再度闪亮登场。
  从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海啸,一个看似单纯的次贷摧毁了世界经济体系。人们开始惊叹,原来金融威力有如斯之强,不但能让东南亚诸国在旦夕之间丧失十几、几十年的经济建设成果,也能让世界经济最强的国家——美国,匍匐在脚下。
  有人抛出阴谋论,2007年以来的金融海啸是某些个人、集团、国家的阴谋。既然是阴谋,就是为了谋求利益。比如,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强国掠夺新兴市场国家财富;比如,某些金融家搞垮了自己的投行,只为顺带剥夺包括美国穷人在内的世界人民。
  闹这么大的动静,就是为了让自己破产,顺带剥夺别人?搞垮自己,只为剥夺别人?
  大概只有为吸引眼球才提出这种思维,这是古龙《绝代双骄》里一个白痴型人物的绰号:损人不利己——白开心。
  世界经济舞台不是武侠世界,不可能有这样的白痴。
  说次贷危机是场阴谋,太高抬阴谋者了。如果危机操纵者真有这么大的魔力,“直接抢不就完了嘛,你说说,费这事干吗”,还先搞垮自己,何必如此劳神?
  说危机不是阴谋,是因为金融根本没有这么大的魔力,次贷只是一种融资模式。如果金融的破坏力真的这么巨大,要它何用?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莫非,金融就为制造危机?
  现在,分析这场危机的文章铺天盖地:有人把格林斯潘拉下神坛,非难20世纪末期他的低利率货币政策为危机埋下祸根;有人痛斥美国居民的消费习惯,信用消费透支了美国的未来;有人将祸端寄存到华尔街,指责无良的投资银行家,唾弃毫无用处的金融工程模型……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金融,谁主沉浮(2)
这些,都对;这些,又都不对。
  说对,是因为这些都是诱发危机的原因之一;说不对,是因为任何一个因素都不可能引爆危机,更不可能诱发全球金融海啸。
  去掉细枝末节,勾勒出一个危机的骨架,或许我们能有新的认识:
  ……→经济繁荣→流动性宽松→房价上涨→发放次贷→对冲风险(CDO等衍生债券)→房价下跌→次贷损失→对冲衍生金融工具损失→市场信心下降→金融机构倒闭→流动性紧缩→实体经济下滑→大型企业崩溃→全球经济危机→……
  这个流程并不少见,在我们勾勒的骨架之前之后都有“……”这个符号。加入“……”是因为这段时间大家感觉正好,因此更少有人注意到。
  万事万物,有因,才有果。金融海啸,也如此。
  市场竞争需要超越对手的实力,而最大的实力就是创新!也正是这个原因,种下了经济危机的种子。
  要想领先于竞争对手就必须不停创新。但是,创新是艰难的,无论制度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是一个循序的过程,也正是因为如此,重大的创新才显得有意义,才有可能改变世界。如果我们真的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早晨起来,昨天的知识、生活习惯就已经全部过时,自己恐怕会先疯掉。
  因为创新艰难,每次创新成功才能带来巨大的利益。其后,模仿者会蜂拥而至,投资新产业、投资新产品……创新会由此改变人类生活,比如工业革命、电气革命、信息技术,但任何一次创新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创新开始时,生产奢侈品,进而成本会降低,等到创新普及到草根大众的时候,创新的使命就基本结束了。
  理由很简单,已经没有市场再创造利润了。
  于是这个时候我们有了产能过剩,于是我们看到了西方初期经济危机中被倒掉的牛奶、被砸掉的机器。您可以想象,中国现在有多少网民;也就知道信息技术还有多少利润空间。用*的语言来解释,经济危机的成因就是人民购买力极度萎缩,也就是西方经济学中的有效需求不足。
  这在经济增长理论中,被称为“延续型毁灭”,直白地说就是“气数已尽”,于是只能毁灭。
  创新毁灭了,投资还要继续,前期的利润还要寻求更多的收益,流动性过剩便会出现。没有产业投资渠道,钱会去哪里?
  答案是:泡沫。
  可能是金融资产市场泡沫,也可能是楼市泡沫,还可能只是一个概念泡沫。当然,泡沫会继续创新神话,虽然事后看简直是痴人说梦,比如制造永动机,比如制造聪明基因,比如制造变形金刚……
  泡沫很漂亮,也有很多种,但结局无一例外只有一个:破灭。
  我学过点社会发展简史,课本告诉我们,人类之所以能成为万物灵长,最根本的原因是能制造工具,现在我明白,这也就是说人类可以思考,具备改变这个世界的能力。而改变世界的动机在于获得更多财富,也就是经济学中的理性。
  铅华洗尽,人类终究会明白金融的本质依然是支持实体经济,而不是自娱自乐去制造泡沫。在萧条的经济中,人类理性会促使我们不断追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就是不停地再创新。新创新迟早再度来临,人们会抛弃原有生活模式,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次贷危机,与1929年危机并无二致,都是因为创新的潜力耗尽,只不过一个是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电气技术)潜力耗尽,一个是信息化创新能量耗尽。必须依靠人类理性形成新的创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结束本次危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一章 金融,谁主沉浮(3)
至于如何结束,请不要问我,我不知道。或许没有人能真正知道明天的事情,虽然有人自称先知(“大仙”),不过,我确实没有见过。
  给出以上种种理由,其实就为说最后这一句话。现在,鉴于你可能已经比较好接受,所以可以直说了: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既然已经发生,就必然有发生的理由;既然有理由发生,所有措施也就只能延迟,或者加速,该发生的,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一定会发生。
  金融危机昨天有、今天有,明天照样还会有。没有危机的地方是天堂,是共产主义社会。
  危机时代什么最重要
  2007年,国人知道了贝尔斯登,因为中信证券差点因此破产,人们开始知道次贷危机、金融海啸。与国际金融危机接轨,2007年中国股市结束了两年多的牛市,开始了有史以来的最大跌幅,几十万亿市值被蒸发,包括我在内的中国股民损失惨重。
  损失惨重吗?当然。
  到此为止吗?不是。
  2007年年底,长三角、珠三角出现民营企业破产潮。
  2008年年初,四川、河南数百万农民工返乡,中国出现农民工返乡潮。
  2009年年初,中国外贸总额同比大幅度下降,一线城市房价开始下滑,本已萧条的就业市场面临新的困境……
  这一刻,我们感到恐惧。然而,我们无法回避,我们面对的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经济之战,我们没有选择。
  2008年11月,中国开始了大规模救市行动,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落实到行动上,就是4万亿投资、2009年银行系统的“天量”信贷。
  除了经济复苏,随之而来的还有诟病,指责者有之、*者有之。
  投资拉动带来灰色地带,天量信贷导致不良资产……
  以上一切,皆有可能。如果是市井坊间,可能是饭后谈资;如果是经济学人,就是彻头彻尾不负责任。莫非,政府面对经济衰退,就该无所作为;莫非,金融系统面对实体经济滑坡,就该袖手旁观?
  世界上,没有无痛苦的分娩,当婴儿呱呱坠地,母亲必然要遭受医学上最为残酷的疼痛——产痛。
  当然,你可以说,投资拉动是对的,信贷投放也是对的,但是不能达到这个程度。
  而且,我也可以说,这个数量级的投资和信贷,已经达到了中国经济所能承受的极限,如此数量,不是可能,而是一定会有灰色地带,也一定会形成不良贷款。
  这,确实是一步险棋。
  这,也是一步绝棋。
  几乎同时,美国出台了8500亿美元救市方案,也就是所谓的保尔森方案,因为接受救助的是华尔街,在美国骂声一片,第一次议案甚至在国会流产。
  保尔森不知道这些钱要交给华尔街吗?单纯以保尔森的华尔街背景解释似乎也难以说清楚吧。救助华尔街不会给保尔森个人带来任何经济收益,至于政治声望则绝对是负数,就是这样,甚至传出了保尔森为这样一个议案在国会下跪的传闻。
  布什、奥巴马、保尔森莫非都疯了?
  即使对政治声望有负面影响,也要这么做,因为,救市是唯一的选择。国会第一次否决了保尔森方案后,随之而来的没有庆贺,而是*党、共和党互相指责对方投反对票。
  美国经济应该如何挽回?不可能真指望上帝来保佑,说到底,还是要靠美国人自己,不救市,才真死定了。
  有人说,成就一个英雄,需要无数次磨砺,需要“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其实,这些话也就是在成功之后自吹自擂的时候用用,风光之余还可以对人吹嘘,老子当年曾经如何艰苦。既可以激励人奋斗,又能鼓励节俭。

第一章 金融,谁主沉浮(4)
真正面对危机的人,是没有心思考虑这些的。
  在战场上,将军并不知道自己能否成为英雄,霍去病不能,朱德不能,华盛顿不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