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于丹庄子心得 >

第6部分

于丹庄子心得-第6部分

小说: 于丹庄子心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逍遥需要用我们的心、我们的眼、我们的呼吸、我们的行动与世间万物紧密相连,水乳茭融。

    这种逍遥需要我们能够欣赏花开、聆听水流,能够看见飞鸟掠过天际、朝阳跃上云端。这样的话,我们的心才是干干净净的。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人间真正的好时节,就是没有闲事挂心头。那么,这种闲事往往表现为什么呢?就表现为我们给自己设置的一种障碍,让我们的境界不能开阔。

    那么,在生活中,眼界怎么样能够看得真正开阔呢?

    禅宗有这样一句话,叫做“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眼睛里要是有事,心中就有事,人就会看得“三界窄”。三界是什么?前生,此际,来世。只要你眼里的事化不开,心里成天牵挂着,你就会把前生来世、上辈子下辈子都抵押进去。但是,如果你胸怀开朗,心头无事,用不着拥有多大的地盘,坐在自家的床上,你都会觉得天地无比宽阔。
第二部分 境界有大小(6)
    所以,要想做到真正与天地共逍遥的境界,需要先开阔自己的眼界。

    道法自然,就是让我们的心感受天地之气。天地无处不在,所以道无所不在。

    道法自然,就是鼓励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你的历程,用自己的体验去开启你的心智。

    道法自然,就是让你无处不看见。

    关于道法自然,庄子是怎么样说道呢?

    东郭子曾经去问庄子:道在哪儿呢?庄子说:“无所不在。”

    东郭子没听懂,还挺固执,说:你总要说出一个地方来。

    庄子便随口说:“在蝼蚁。”道就在地上那些个小虫子身上。

    东郭子挺不满,说:道就这么卑下吗?

    庄子又说:“在■稗。”道在小小的野草上。О米О花О书О库О ;http://www。7mihua。com

    东郭子更加不满了:为什么道就更加卑下了呢?

    庄子就更没好气了,说:“在瓦甓。”道在砖瓦上。

    东郭子更加痛苦了:怎么越说越卑下啊?

    庄子实在烦了,就说:“在屎溺。”道就在粪便中。

    这下东郭子终于不说话了。

    其实,如果我们真正看懂这段对话,我们会明白,所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自然之中皆是道理。

    天地无处不在,所以道无所不在。

    有一句谚语,说:山坡上开满了鲜花,在牛羊的眼中它只是饲料。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有的时候,我们能够看见鲜花,但是当一个人的心被名和利那两条船遮蔽的时候,我们能看见的世界也差不多遍布饲料。毕竟,饲料是可吃的东西,是有用的,而鲜花是神秘的,是审美的,启迪心智的。

    不要认为只有牛羊才看见饲料,其实,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每天看到饲料太多,看到鲜花太少。

    这就需要我们重归庄子所说的道。我们去看一看,在那些最卑下的,甚至是最不堪的东西里,有没有真正的道理。放低我们的心去发现,这是一种态度。

    大家知道,佛家的僧人出家时都穿僧鞋。这个僧鞋的形状很有意思,前面露五指,后面露脚后跟。为什么?

    其实,穿这样的鞋是为了提醒一个道理,所谓六根通透,要去掉贪、嗔、痴、怨、疑、慢。你只有看穿这六根,心灵才真正清净,真正通透。

    那这人生至理为什么要把你放在脚下鞋上呢?用佛家的话讲,人只有低下头,才能看得穿。你不低下头是看不见的。

    逍遥游的境界告诉我们放眼长天,告诉我们道无所不在,甚至告诉我们道在屎溺,就是希望你用心去看,用心去问,用心去想。

    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至极的道理,既需要我们有辽阔浩瀚的眼界,也需要我们有眼前脚踏实地的实践。

    据说佛祖在讲经布道,释伽牟尼拈花,弟子中只有伽叶微笑。伽叶微笑的那一刻,叫做有所心会,心领神会,他懂了,所以微笑。

    我们来设想两种结果,第一是佛祖拈花,举座没有一个人笑,那么这个讲经失败了。第二是佛祖拈花,举座全笑了,其实那也很失败,也不可能。

    因为这个世界上的道理,只要是一种精妙的、能够贴近人心的道理,人的参悟都会有深有浅,有远有近,都会根据人心智的不同、阅历的不同、价值取向的不同、理想境界的不同而有高下之分。
第二部分 境界有大小(7)
    这个世界永远没有一个规整件。真正的道理,不会像一加一等于二那样精确无误,人人明白。

    当佛祖拈花的时候,只有伽叶在微笑。当庄子逍遥游的时候,又有多少心灵真正得到自由的长空?真正有几个人能够与他的天地精神共往来呢?

    这句话我们不能追问庄子,但是我们可以追问自己的内心。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这是南宋张孝祥写的一句词。其实,当我们阅读《庄子》,每一个人有了拈花微笑时的感悟;当我们徐徐合上一页,感到悠然心会的时候,庄子的价值就真正体现出来了。因为他的逍遥游给了我们每一个凡俗的生命一双非凡的翅膀。
u米u花u书u库u ;www。7mihua。com
第三部分 感悟与超越(1)
&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是幸福的,是有效率的。

    只有真正清醒地认知了自己,才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而认识自己,却是一件非常难做到的事。

    为什么最难认识的是自己?我们又怎样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呢?

    今天我们来说一个话题:认识你自己。

    这是千古以来一个最难解决的命题。在西方的神话寓言体系里,这被表述为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

    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每天都在问过往的行人一个问题:“有一种动物,它在早晨的时候四条腿,在中午的时候两条腿,在晚上的时候三条腿,那么这个动物是什么呢?”过往的人答不上来,就被狮身人面兽吃掉了。

    年轻的阿狄浦斯在路过的时候,说出了最终的答案:“这个动物就是人。”斯芬克斯大叫了一声,就跑到悬崖边跳下去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说明离我们最近的东西,往往是最难认知的。

    在人生整个成长的经验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地认知天地万物,增长经验,但惟独难以认清我们自己。

    因为人生的变化在不经意之间经过了很多阶段。一个孩子,当他匍匐着四肢爬行的时候,这是在生命成长的初期。等到他可以站立起来了,可以走路了,可以奔跑了,在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东西需要积累、需要建立,也因此有了很多内心的惶惑和游离。到了晚年的时候,我们所积累的那些财富、声名、情感,一切一切负累于心,苍老了生命,让我们日渐疲惫,就要借助拐杖,就成为了人的第三条腿。

    在这样一个历程中,哪一个阶段是我们最快乐的呢?哪一个阶段是我们对自己认识最清晰的呢?哪一个阶段我们的心中是了无遗憾,而充满了温暖富足之感的呢?在这个过程中,中西文化体系在以不同的话语不断地追问着。

    《庄子》这本书,亦幻亦真,充满了这样的追问。庄子说,从前自己做梦,梦到自己是一只翩翩飞舞的大蝴蝶,但究竟是自己做梦化为蝴蝶了呢?还是蝴蝶做梦化为自己了呢?这是不清楚的。

    很多时候,我们人是以自己的标准去推断其它动物的,而大自然中有很多规则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庄子说,我们人要是在潮湿阴冷的地方睡觉,醒了以后,轻则腰疼,重则半身不遂了,那泥鳅住在那儿,也会像人这样吗?

    庄子继续追问说,人是吃肉的,鹿是吃草的,蜈蚣喜欢吃小蛇,猫头鹰和乌鸦喜欢吃耗子,这四种口味你能说出哪种最符合标准呢?哪种更可口或者哪种更不可口呢?你也说不清楚。

    庄子甚至说,像毛嫱,像丽姬,这都是人间的美女。但鱼见了就潜到水底了,鸟见了就飞上高空了,麋鹿见了就急速跑开了,对这四种动物来说,到底什么才是天下最美的呢?

    这就是庄子在《齐物论》里面提出的观点:世界的一切,以它自己的角度去观察,永远都有它自身的密码。这个密码是看不破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庄子告诉我们,人最难认知的是自己的心。人最难解答的就是:我究竟是谁?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内心,才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最基本的出发点,才能够去善待他人。
第三部分 感悟与超越(2)
    世间万物,千差万别。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事物就会完全不一样。

    如果我们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之方式,去看待推断所有的事物,就会产生巨大的偏差。这是我们难以正确认识自己的第一个障碍。

    庄子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应该顺其自然,而不能自以为是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我想,一个不能真正认清自己的人,也不会真正认清他人。有的时候,你的好意有可能会遭遇恶报,因为你在以自己的方式强加于人。

    庄子在《至乐》篇里,借孔子的口,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鲁国的郊外飞来一只很大的海鸟,鲁国国君很喜欢,就毕恭毕敬把这只海鸟迎进了太庙,演奏《九韶》这样庄严的音乐取悦它,准备了美酒给它喝,宰了牛羊给它吃,每天用这样的礼仪供奉这只海鸟。o米o花o书o库o ;http://__

    而这只海鸟呢?目光迷离,神色忧郁,不吃一口肉,不喝一口酒,就这样郁郁寡欢,三天就死了。

    庄子借孔子之口总结说,这叫“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也就是说,这是以养人的方式养鸟,不是以养鸟的方式养鸟。这是以人喜欢的礼仪对待鸟,而不是以鸟自己的心思在对待鸟。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里还少吗?其实不要说对朋友,对他人,就有很多人对自己深爱的孩子,是不是也是以这种方式养育着呢?

    当小小的婴儿刚刚出生,中国传统的一种方式,就是给孩子打蜡烛包,用小被子把这孩子紧紧地裹起来,据说这样可以让孩子的腿长得直,而且可以防止孩子抓破脸蛋,咬破手指。

    但是,按照今天科学的育儿研究,认为孩子的手就是他的第二大脑,如果你束缚了他的手,固然他不会抠破自己的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