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看花已是满眼泪(全本) >

第43部分

看花已是满眼泪(全本)-第43部分

小说: 看花已是满眼泪(全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念这段时光:“晋水壶关在梦中”、“王屋山前是旧迹”。可惜,物是人非了。
  咸通六年,李亿罢归长安。这一次,他的老婆和情人终于住在一个屋檐下了,并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没有任何背景的鱼玄机成了裴氏淫威下的牺牲品,被无情地撵出了李府。李亿将鱼玄机安置在咸宜观,从此就不闻不问了。这一次失败的爱情,极大地打击了鱼玄机。她把心给了李亿,却所托非人;于是,她只能把自己的身体送给能够包养她的人享用了。通过这次无疾而终的爱情,她总结出了惨痛的教训:“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也许她的想法是:既然不能从一而终,何妨人尽可夫?当然,鱼玄机的破罐子破摔还有另外一层原因:她出家为道士,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不靠与臭男人们逢场作戏来赚取一点生活费,她能怎么活呢?
  鱼玄机在咸宜观的门外正式挂起了“鱼玄机诗文候教”的红灯笼,打着献身文学的旗号,做起了皮肉买卖。在这其间,她跟李郢等官员、文士诗文酬祚,往来不绝。在这些人里,李近仁颇受鱼玄机青睐,在等候李前来幽会时,鱼写诗曰:“今日喜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将李比喻为潘岳,可见他长得很帅———据说像极了她的初恋情人李亿。但“咸宜观”并不是“老少咸宜”的,也有些大人物在这里吃了闭门羹,比如裴澄。这位裴先生,跟鱼玄机的情敌裴女士同姓同族,鱼玄机听到这个“裴”字就火冒三丈,哪能给他好脸色看呢?于是裴先生只好怏怏而去了。
  鱼玄机家里有一个婢女绿翘,天天伺候女主人,早已情窦初开。咸通九年正月的一天,鱼玄机出门做客,临行前吩咐绿翘说:“你呆在家里不要出门,如果有客人来访,你就说我在什么什么地方。”很不巧,这天鱼玄机在女伴家玩得高兴,一直到傍晚时分才回到咸宜观。一回家,绿翘对她说:“陈韪先生来访过,见您不在,马都没下就回去了。”玄机听了很是怀疑,陈韪是她关系最好的情人之一,哪能门都不进就走了呢?再看绿翘,双颊绯红、两鬓蓬松,分明是一副偷过腥的样子。到了晚上,鱼玄机越想越气,将绿翘叫进房内,严刑责打。绿翘先是不承认,后来反而出语相讥,意思是你州官放得火,我百姓点个灯也不许么?鱼玄机听了,一股无名业火涌上心头,一顿竹板,将绿翘打死了。
  不小心打死了人,鱼玄机慌了神。思来想去,她在后院挖了个坑,草草地把绿翘埋在里面。之后,要是有人问起绿翘在哪儿,鱼玄机就说她与人私奔了,倒也瞒了不短时间。再后来,有一天,鱼玄机在家请客吃酒,有一位没素质的客人喝多了酒,跑到后院小便。很不巧,这位老兄尿尿的地方,正好就是埋绿翘的位置。客人看见一大群绿头苍蝇在地上飞呀飞的,赶走了,一会儿又聚在一起。再仔细一看,地上似乎有些血痕和臭味。这位客人不但没素质,还是个长舌男,一回头就将他发现的蹊跷事告诉了他的仆人。仆人回到家,又将这个重大发现告诉了他在衙门里当差的哥哥。事情真是无巧不成书,这位长得像猪头三而且又胸无点墨的衙役哥哥,前段时间不知道发了什么神经,想上演一出癞蛤蟆吃天鹅肉的好戏,结果被鱼玄机狠狠地挖苦了一顿,正怀恨在心呢,一听此事,心想,报复的机会来了。于是,他叫上一帮狐朋狗友,一人拿一把铁锹,出其不意地冲进咸宜观后院,三下五除二就把绿翘的尸体刨出来了。得了意的衙役哥哥马上将鱼玄机揪送到京兆府。
  鱼玄机的官员朋友们想方设法为她说情,但很不幸,审理此案的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以前被她拒绝过的追求者裴澄。您想想,裴先生会给鱼玄机好果子吃么?很快,案件审结,鱼玄机因犯故意杀人罪,社会影响恶劣,被判处死刑。当年秋天,她被押赴菜市口,一缕香魂,烟消云散,死时年仅二十六岁。
  感情啊感情,陷得太深了,真的可以害死人。鱼玄机不是第一个死在这上面的,毫无疑问,她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附录(1)
唐酒徒传
  酒是个好东西,一说起它,蛀书就禁不住食指大动。真正的酒徒,喝酒是不择日子的。心情好要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喝乎?心情不好更要喝,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复愁。偶尔有些心情不好不坏的日子———喂,说你呢,看你闲得心头长草,不整两盅,岂不辜负了大好韶光?
  唐人多酒徒,有些人嗜酒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有个叫郑昈的家伙就特别贪恋这杯中之物,家里却管得紧,不让多喝。他没法子,只好隔三岔五地将外甥们请到家里来,来客人了嘛,得陪着喝,名正而言顺。蛀书认识一个嗜烟如命的老师,夫人担心他的身体,平时严禁他在家污染空气;于是他瘾一上来就打电话叫学生来家里“谈学问”,师生吞云吐雾,好不快活,剩了师母在一旁干瞪眼。这都不算,学生要走了,他还执意送出老远,为的是能在路上再抽一支“加时烟”。这位老师跟郑昈比起来,真是难兄难弟。话说有一天郑昈又将外甥们请来喝酒了,正喝得高兴,突然从屋顶上掉下一片瓦,正打在他头上,头上的玉簪子被砸得粉碎,血流满面,别提有多狼狈了。外甥王某大惊,说:“完了,完了,二十舅头璧俱碎,不会死掉吧?”郑昈厉声呼曰:“我不痛,休得惊慌,咱再接着喝!”匆匆让人找些布条将头上的伤口草草包扎了一下,舅甥们接着推杯换盏,直喝得天昏地暗,方才罢休。您看,郑昈别无它长,只靠喝酒就青史留名;他要不喝酒,今天有谁会记得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叫郑昈的人曾经到此一游呢?可见喝酒跟做官、作诗一样,都是前途无限的事业呀。喝酒不但能扬名立万,还能救命呢。李百药曾经给隋末占据江南的杜伏威做过官,力劝杜伏威亲自赴长安面见唐高祖,以输诚心。杜伏威听从了他的建议,走到半路又后悔了,觉得李百药撺掇他去长安是害他;但人家李百药是名士,杜伏威不好意思照他的颈子直接一刀剁下去,于是送给他一坛用石灰泡过的酒,想暗地里将他整死。李百药是个酒鬼,一辈子除了看书写字之外,就剩这么一点爱好了。所以既然有好酒,当然不能糟蹋,一气儿全喝了。说来也怪,这李百药本来是个药罐子,打小就大病三六九、小病天天有,祖母见孙子体质差,才特意给他取了个“百药”的名儿。这一坛石灰酒下去,换一个正常人,早就歇菜了。可是阴差阳错,李百药一顿上吐下泻之后,不但没死掉,反而拔除了一身病根。百药先生后来能活到八十四岁,还顺利地完成父亲的遗志,独力修成《北齐书》,都是杜伏威这坛石灰酒的功劳呀。另一个人的经历比李百药更惊险,也是靠喝酒救了自己一命。这位不知名的诸暨人有一天在朋友家喝高了回家,走到半路上,撑不住,躺在山崖上睡着了。突然草丛间踱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它见这人一动不动,不知道是死是活,很想研究清楚。于是它凑近此人,用鼻子一嗅,乖乖龙的冬,一股酒味儿,敢情是给它送肉吃来了。老虎一激动,不小心将胡子伸到此人的鼻孔里。此君受到刺激,突然打了一个惊天动地泣鬼神的喷嚏,“啊嚏”!可怜的老虎哪里见识过这招呀,吓得下意识地一跳,坏了,一下子掉下山崖,摔了个半身不遂。倒霉呀!老虎临死前心里一定在想:如果有来生,本大虫一定要跟酒鬼保持安全距离。

附录(2)
蛀书读唐人传记,见识了很多酒徒的风采,于是便想弄清楚一个问题:究竟谁才是大唐当之无愧的第一酒徒呢?估计很多人一下子便想到李白了。其实太白先生虽然有“斗酒诗百篇”之誉,他为悼念宣州善酿纪叟而写的诗就说“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似乎纪老头酿的酒都让他一个人喝了。其实他是吹牛,他酒量并不很大。史籍记载,他常常喝得酩酊大醉,喝高了就侮辱高力士、调戏杨贵妃,甚至直接将秽物吐到皇帝的龙袍上。倒是李白的酒友李适之比他要强,据说能饮至一斗而不乱,照样批阅公文。不过还有更强的,先举两例。唐文宗时的翰林承旨学士王源中能饮,有一天被召入宫中草诏,吓了皇帝一跳———王学士头破眼肿,一副烂猪头模样。王源中解释说,这是因为头一天与兄弟们踢足球,不小心被毬砸在脸上,破相了(古代的“蹴鞠”是实心的,所以容易伤人)。文宗听了,对他们兄弟和洽很是赞赏,下令赐酒。宫人知道王学士能喝,一下子就端上来两盘酒,每盘十金碗,每个金碗足足能盛一升———也就是说,至少有两斗酒。王源中全喝了,一点醉意没有,继续为皇帝写诏书。这么说起来,王源中比李适之能喝。武松在景阳岗也喝过不少酒,酒家原来只肯卖给他三碗,因为酒的名字就叫做“三碗不过岗”;可是武松一口气喝了十八海碗,方才罢休。就算武松用的酒碗跟唐文宗家的金酒碗一样大,他也只喝了两斗不到,而且还满嘴胡话,醉得连路都走不稳———那头倒霉的老虎估计是先被他的酒气熏得晕头转向之后才被打死的。可见武松武功虽高,酒量却还需要加强锻炼呀。唐代还有一个更强的酒鬼,名叫胡证。裴度先生有一次跟十几位军官喝酒,大兵哥欺负裴先生为人实忱,把他往死里灌。裴度撑不住,赶紧着人向胡证求救。胡证穿着鲜丽的衣裳闪亮登场,因为迟至,先自罚三巨觥,然后一个一个地跟十几位军官过招。喝到夜分,仆人端上灯架,准备挑灯夜喝。胡证喝得性起,一脚踢翻铁制的灯檠,将灯架子掐头去尾,单留了中间一截铁棍,横搁在自己腿上,说:“今儿个喝得高兴,胡某要改酒令了。从现在开始,喝酒一次以三杯为度,胡某先喝三圈,其余的人接着来。谁敢洒一滴酒,胡大爷铁棍子伺候!”一圈喝完,军官们全傻眼了,齐刷刷跪下求饶,将胡证呼为“神人”。您算算看,以胡证先生这种喝法,没有三五斗能解决得了问题么?更重要的是,他一点醉意都没有,绝对的酒精免疫。如此说来,他的酒量比王源中又胜一筹。唐代偌多酒徒,胡证先生应该能坐头一把交椅了。
  一
  酒桌上,常有酒友说:“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将喝酒的多少与感情的深浅拴到一处,真够损的,恨不得让别人都跟胡证先生一个喝法。其实,酒瘾上来了,满世界找不到酒实在很痛苦;但独赴鸿门宴,与一帮话不投机的人一起拼酒,却更是受罪。《红楼梦》 中栊翠庵的妙玉师傅论品茶,说:“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马了。”茶、酒理通,要是只讲究数量,不讲究质量,确实与饮牛、饮马没区别。咱们可不能将喝酒当成政治任务来完成,否则就抹杀了喝酒作为一门高雅艺术的地位。

附录(3)
唐人喝酒其实是很讲究艺术的。白居易想喝酒了,便写了一首诗,叫老苍头给酒友刘十九先生送去,诗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您看,请客喝酒的请柬都写得如此雅致,这酒局的品位能差到哪儿去呢?唐人的典型酒局是,几位大老爷们左手举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