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看花已是满眼泪(全本) >

第11部分

看花已是满眼泪(全本)-第11部分

小说: 看花已是满眼泪(全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旭在行,祝大官人那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作为书法大家,张旭创作的灵感几乎都来自美酒,要是老祖宗杜康不发明酒这玩意儿,张旭就是一介凡夫。后人说张旭的草书“妙于肥”(别忘了,盛唐人鉴别美女的标准之一也是“肥”),或许是因为“肥”代表着一种雍容富贵的风度吧。盛唐楷书大家颜真卿的字也肥,后来的人们没有盛唐人这样的雍容心态,字就写得越来越瘦了。比如柳公权的字,瘦得简直就只剩一把骨头了(“颜筋柳骨”嘛);黄庭坚的字也瘦,瘦得显出穷酸气;就连当皇帝的宋徽宗写的字都直接以“瘦金体”命名,一点富贵气都没有,怪不得后来要做俘虏的。抱歉,又跑题了。据说张旭的草书之所以写得好,是因为他“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其意,又观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公主坐着大轿在街上走,路上有挑夫挑着担,两下搅在一块。轿夫们很吃力地抬着公主(唐代“以肥为美”嘛,美丽的公主的“吨位”肯定不会太小),虽然身歪肩斜,但怎么都得保证公主的轿稳稳当当,不然还能不被板子打屁股?挑夫也一样,躲躲闪闪的时候,担子不能掉,不然洒了吃饭的货品,回家可就得跪搓衣板了。轿夫与挑夫的工作状态谁都见过,独有张旭从他们肩歪身斜却又能保证肩上的东西平稳上面得到了启示,所以他的字一笔一笔地看是东倒西歪的,整篇来欣赏,就“未尝不正”了。还有,从张旭见公主的轿夫与货郎争道来看,似乎长安的街道是很窄的。啊呀呀,我说咱们这个年代为什么就出不了张旭那样的书法家呢,敢情是因为北京的街道太宽了呀。
  张旭所擅长的草书好看却难写。蛀书写的字东倒西歪,跟他的草书有得一比,小时候总被老师责骂为“草字不够格,神鬼都不认得”。不过,张旭的草书就是够格,可能神鬼还是不认得———最少蛀书是认不得几个的。他的草书当时极负盛名,后来的唐文宗也非常喜欢。他特意颁布诏书,将李白的歌诗、张旭的草书以及裴旻的剑舞合称为唐之“三绝”。据说毛泽东也极爱张旭的作品,老人家进京之后,将北京图书馆所藏张旭草书借回家天天琢磨,所以主席的草书也潇洒得不行。
  唐代另一位擅长草书的书法家,是诗人钱起的外甥怀素和尚,他与张旭一起合称“颠张狂素”,从外号来看,两人都有点疯疯颠颠。这是可以理解的,人家是艺术家嘛。不过,从张旭的诗来看,他其实是一个挺文静的家伙。他只在创作的时候发一会儿疯,平时绝不会在怀里揣瓶汽油去烧别人的车。
   txt小说上传分享

张九龄:盛世的背影(1)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不知祖籍何里,因曾祖曾任韶州别驾,所以后来就在韶关曲江(今始兴县)安下了家,所以出名以后,被人唤作“张曲江”。传说他出生之时,母亲梦见九只白鹤从天而降,栖在他家庭院的树上,所以才取“九龄”为名。张九龄自幼聪敏,以能文著称,据说七岁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少年时的张九龄其实很爱玩,而且还能玩出不少花样。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平常懒得回家看望父母,就养了一群鸽子,想家人了,就写上一封信,系在鸽子腿上,让鸽子充当信使,取名为“飞奴”,连买邮票的钱都省了。十三岁这年,张九龄投书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对这个小孩的文采大为赞赏,说:“这位小同学以后一定能有大出息。”可惜张九龄同学出生于韶关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无人提携,所以虽然才华过人,却一直到三十岁这一年才以第二名的成绩考上大学,官授秘书省校书郎,被安排在大唐国家图书馆工作。
  唐玄宗爱好文学,他做太子的时候,曾经专门举办了一次制举考试,挑选文学人才。在这次制举中,张九龄与郭待封等五人获得并列第一名,于是,朝廷将他调到弘文馆任职。几年以后,他渐渐声名鹊起。张九龄以善于识鉴人才而著称,所以朝廷常常让他与左拾遗赵冬曦主持科考,两人都以公正平允闻名。开元十年,中书令张说大人注意到了张九龄,非常看重他的才华,对别人说:“以后他恐怕就是我们的学科带头人了。”于是跟他叙为同宗,两人惺惺相惜。开元十三年,唐玄宗见社会一派升平气象,于是整了一个盛大的封禅大典,由张说担纲封禅大使。出于文人的私心,张说所任命的封禅大典的工作人员几乎全是中书、门下两省的文士。张九龄赶上了这个机会,被提升为五品。可是张说太重文士,做事有点绝对,结果被御史中丞宇文融揪住弱点一弹劾,丢了宰相的职务。跟张说跟得太紧的张九龄也因此被贬为冀州刺史。张九龄是个孝子,在京城做官,想把老母亲带在身边;可是他老娘是个老顽固,外面的世界再好她也不愿意离开家乡,所以就一直在韶关老家呆着。这当儿,张九龄给皇帝上疏,说:河北这地方虽好,但离韶关家乡太远了,想尽尽孝心都不容易;为了不违背陛下的孝道,请您照顾一下,把我调到江南地区做官吧。唐玄宗是著名的以德服人,马上就给他换了洪州都督,让他在南昌做官,以便照顾家里。再后来,玄宗又任命他为岭南道按察使,甚至将他的弟弟张九皋委任为岭南某州刺史,离家是越来越近了。
  话说张说以前做宰相,还兼任集贤殿书院的院长,相当于现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张说看重张九龄的文才,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说他的好话,要把张九龄弄到集贤院去做研究员。张说死后,唐玄宗想起了他的话,于是把张九龄从广东召回京城,让他在集贤院任大学士兼副院长,不久又将他提拔为中书侍郎,成了唐玄宗的私人秘书。
  这时张九龄的母亲去世,他跟张说一样选择回乡守制。丧满后重现江湖,唐玄宗仍然以中书侍郎的职位虚席以待,还给他加了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衔。这样,张九龄就正式成为大唐的宰相了。开元二十二年,范阳节度使张守珪派安禄山###契丹,大败,张守珪大怒,用一条绳子把小安子捆了送到京城,要求唐玄宗砍他的头治罪。张守珪做人太厚道,在哪里砍头不是砍,直接一刀把安禄山结果不就行了么,干嘛非要把他送到京城砍头呢?结果,唐玄宗恻隐之心一动,饶了小安子一命。张九龄一看急眼儿了,跑去跟皇帝争辩说:“从安禄山的脸相来看,这人以后必定是个叛贼,陛下一定要借这个机会把他除掉,免生后患。”唐玄宗说:“当年王衍听了石勒一声长啸,就认定他将来是个叛党,要把他杀掉。虽然后来的事实确实证明了王夷甫先生的英明,但朕觉得安禄山跟石勒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所以唐玄宗思忖再三,最终还是把安禄山这头吃人的老虎放跑了。后人对这段历史极为惋惜,宋人晁无咎感叹说:“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唉,玄宗一点妇人之仁,害国害己,还害了风情万种的杨贵妃。后来唐玄宗出逃的时候,想起了张九龄的话,肠子都悔青了,连忙命人拿着祭品去张九龄的墓前致祭。。 最好的txt下载网

张九龄:盛世的背影(2)
张九龄是个风度翩翩的宰相,他的人跟他的诗一样,从容不迫,端的是一副盛世重臣的落落风度。张九龄体弱,别人上朝,都是把记事的笏板别在腰间,唯有他特立独行,让一个小厮用锦袋装着跟在身后。现在的领导们出门,都由秘书拎着公文包跟在后面,这个习惯就是从张九龄这里来的。唐玄宗任用张九龄做宰相的时候,正是盛唐的顶峰。玄宗对张九龄非常看重,早朝时看到大臣们雁翅排开,独有九龄先生“风威秀整”,气质卓异于其他人,便高兴地对左右说:“朕每次见到张丞相,都感到精气神为之一振。”可是,玄宗励精图治了一辈子,累了,想过点安乐日子,于是天天跟杨贵妃腻在一起,如胶似漆。而且他老了,免不了要做点昏庸事、喜欢听些好听的话。于是李林甫之流马屁精的机会来了。一天,玄宗在内苑大宴臣子,酒酣耳热之际,突然来了观鱼的兴致。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看见小池塘里的鱼儿活泼地游来游去,玄宗对张九龄、李林甫说:“众位爱卿,你们看,那些鱼儿过得多么自由自在啊!”这李林甫属猴,是个见着竿子就要往上爬的主儿,一见皇帝老儿发这样的感叹,马上接口说:“它们过得自在,是因为陛下恩泽所及啊!”张九龄不高兴了,打断李林甫的马屁,正色道:“鱼儿就如同百姓,他们能不能自在地生活,得看陛下任用什么样的人来管理他们。观鱼自乐这样的事儿,只是装点景致而已,是小儿女玩的情调,希望陛下不要过分沉溺其中。”张九龄先生虽然是个好官,却显然不懂得语言艺术。皇帝老儿天天批阅奏折,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偶尔玩点小资情调,别总是一本正经地,逮着机会就给他上政治课嘛。所以,这次搞得唐玄宗很不高兴。
  李林甫拍马屁的手艺实在太高明了,不由得唐玄宗不喜欢。不久,玄宗终于决定把他也结合进宰相班子。李林甫没啥文化,知道自己一个人斗不过张九龄,何况张九龄还有裴耀卿帮衬着呢。于是,他琢磨着要把一个叫牛仙客的老好人拉进内阁,这样自己就多了一只跟屁虫。可是张九龄犯了驴脾气,硬是不干,惹得唐玄宗老大不痛快。张、李二人本来就结下了很深的梁子,以前李林甫当吏部尚书的时候,曾把萧炅提拔成吏部侍郎,做自己的副手。萧炅也是个粗人,有一次跟严挺之一起去别人家里拜贺,看到桌子上放着一本《礼记》,为了显示自己有文化,便拿起来读了几句,结果眼神不济,把“伏腊”读成了“伏猎”。严挺之捂着嘴偷笑了好久,回去对张九龄说:“你这做宰相的人怎么搞的,居然能容忍尚书省有‘伏猎侍郎’这样的草包存在?”张九龄当然不能容忍,马上就把萧炅撵出京城,让他去岐州做地方官。张九龄先生也真是太较真了,咱们这个时代的人,把“致仕”解释为初次出仕的先生都能在大学里当教授,萧炅又没有负有教书育人的重任,读错了一个字儿有啥子了不起嘛,值得如此大动干戈?再说,萧炅是李林甫打人最顺手的棍子之一,整他的心腹爱将,李宰相当然不高兴了,要瞅机会把失去的找回来。开元二十四年,李林甫终于抓住了张九龄的小辫子。张九龄曾经向朝廷推荐过一个叫周子谅的人做监察御史,很不幸,周子谅是个不负责任的大嘴巴。牛仙客入相之后,他私下里对御史大夫李适之说:“牛仙客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不说,还连大学学历都没有,让他这样的人做宰相,实在有失我天朝体统。您是皇帝的宗亲,哪能坐视不管呢?”李适之将这话跟唐玄宗说了,玄宗大怒,把周子谅叫来,亲自审问他。这周子谅也不想想,让牛仙客进内阁是唐玄宗的主意,说皇帝陛下任用的宰相是草包,这不是打皇帝的脸么?这个时候,周子谅百口莫辩,被唐玄宗一顿板子打得皮开肉绽,死在流放的路上。张九龄也因为所荐非人,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