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快乐番茄 >

第1部分

快乐番茄-第1部分

小说: 快乐番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1)
从巴厘岛回来,一直在忙着写游记,脑子也似乎仍然沉浸在旅游的兴奋与即将过年的期待之中,转眼,明天竟然已是除夕。
  年终岁末,已经有习惯要写一些东西,可以算是小结,可以算是展望,也可以什么都不算,只是一种习惯。
  这周一去参加了一个晚会,确切地说,这也是平生参加的第一个晚会。没办法,茄妈是个土人,土人的生活平淡无奇,平淡的生活里,通常不会出现“晚会”这种字眼儿。
  这是一台将在大年初二的电视里播出的晚会,名字叫“2009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颁奖晚会”。所以,茄妈不得不硬着头皮宣布:我当选了,我居然当选了,居然可以和俞丽拿并列在一起。虽然连我自己都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但的的确确是当选了,并且,没有被人扔臭鸡蛋。:)
  晚会最后由著名教育学家于漪上台点评,她点评的时候茄妈正在发愁,因为手里的水晶奖杯实在太重了,晚会导演让我们10个人在旁边走廊里候着准备上场,又规定这奖杯得右手拿着,而茄妈两只手抱着都嫌沉。于是,我想跟旁边那个得奖的老外商量一下,问他能不能帮我举一会儿,只是这英文该怎么说才能显得不失面子呢?
  茄妈的小宇宙还没有爆发完,就已经轮到我们上台了,所以于老的点评我一句也没听见。不过据事后茄爸讲,于老一直一直在表扬茄妈,茄妈成了她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得奖人物。到最后,茄爸严重怀疑,这个被表扬的人到底是不是茄妈,到底是不是自己老婆。
  那个漂亮的水晶奖杯已经在拿回家的第三天就被蕃茄同学砸了,茄妈打算在初二的电视里再看一眼它的风采,当然,更要聆听一下于老的表扬。
  一想起能被这样一位教育界德高望重的老者如此表扬,说到底,茄妈都还是觉得很兴奋,骨头有点轻的。如果这个人不是自己的话,没准茄妈还真会认为她的确是个人物,是个伟大的母亲。但问题是,这个人就是茄妈自己啊,自己还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德性?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熟悉的朋友不是偶像,对于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茄妈再清楚不过,说到底,我只是个懒人而已。
  转眼就快40岁了,想自己这半辈子,已经偏离父母最初的设计太远太远。从小父母就对我说,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这样才能坐办公室,当人上人。如今看来,这也许是非常世俗而浅薄的理想,却也是父母这代普通人对于孩子的未来最好的一种假设与认知。他们凭他们的眼界与认知这样教育着我,努力地想让我过上他们认为是幸福的生活,我也努力地不让他们失望。
  在20岁之前,我从来不敢想如果考不上大学,人生会是什么样子,父母又会是什么样子,似乎这种可能从来不在我的思考范围之内。也算是打小从好学校读上来的,这个年纪的女生可以读到本科毕业也算是不容易的,可又怎么样呢?事实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尝过坐办公室的滋味,更不要谈什么“人上人”了,确切地说,如果不出什么意外,茄妈这辈子可能都得坐在这七尺柜台之上,连混个“人中人”都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说这些,并不是想感慨什么,只是想说一点:这世界发展得实在太快,这环境变化得实在太快。现在轮到我们自己来当父母了,同样的,以我们现在的眼光也一样很难为孩子计划好一个完整的人生,一个完美的将来。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2)
一直很喜欢拿闹钟来比喻社会,拿上面的3根针来形容不同的人生际遇:所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都是希望他长大以后可以当一根时针,事半功倍不说,也不要像秒针那么辛苦。可这个世界不需要那么多的时针,也不是每个孩子的未来都可以成为时针。
  然而,孩子却往往会因了父母的这个期望,而一天天地抬高了自己的心理估值。就像茄妈自己,因为十多年的家庭教育与期望,最终却得到这样的心理落差,调整了整整16年,仍然没有调整过来。
  现在的孩子,上大学早已经不稀奇了,可父母们仍然给他们灌输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灌输着唯有上名校,出国读研考博,才可能端一个好饭碗的理念。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蚁族”诞生着,他们寄居在繁华都会一角时的心情,又有多少父母能够知晓,能够体会得到!
  这样想来,倒不如一开始就心平气和一些。比如茄妈,就是按照秒针的功能来培养孩子的,到时候,看他自己的造化,那么我相信,即使真是秒针,他也可以是一根快乐的秒针。 但这只是一种选择而已,如今的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人生观多元化,为人父母的方式自然也是多元化。有时候想,买学区房、读奥数、考名校、补英语,这一切对父母自身而言真有什么好处吗?或者说,父母真的相信它可以让孩子的未来充满幸福的阳光吗?我看也未必。其实更多更多的父母选择这样的方式是出于一种无奈的本能,是为求心安的一种努力。在若干若干年之后,他们可以无愧地对孩子说:“身为父母,我们已经尽职尽责了。”真的,其实做父母,真的很难。
  与这样的父母相比,茄妈似乎是有一些放纵了,放纵了蕃茄的童年,也放纵了自己的懒惰。而我唯愿若干若干年之后,蕃茄回想这样的放纵,就像我如今回想父亲放在我书包里的那一沓请假条一样,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甜蜜与幸福,这样,已经足够。
  都说孩子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里,其实已经注定了他会有什么样的开始,什么样的可能。茄妈自己的人生经历决定了她的懒人育儿信条:“既然未来不可预测,倒不如让我们一起享受当下。”而如果茄妈自己换一种人生经历,换一种生活态度,也许就会是截然不同的想法了。
  这个世界,因为有我,所以才有你;因为有了你,所以我变成了母亲。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童年不是成年的基础,“母亲”不是“牺牲”的替语。
  无论我拥有了什么样的人生,我都要努力地快乐起来,享受每一个早晨。
  无论我为孩子选择了什么样的童年,我都要努力地让他、更让自己快乐起来,享受每一个今天。
  因为追逐快乐,是人的本能。
  放过孩子,也是放过自己。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我快乐,所以,你也快乐。
  祝天下所有的父母和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都可以,天天快乐!
   txt小说上传分享

终于决定不学奥数了! 2008。12。29
在蕃茄上小学之前,我是那么崇敬偶同事的儿子:才上三年级就已经跟在五年级的班里学奥数了,并且还得了这个奖那个奖。偶非常相信他所说的:学奥数,会让孩子变得聪明,思维逻辑性更强、更缜密。
  蕃茄是男孩,我一直觉得男孩的理科一定要好些才可以,所以蕃茄上学之后,我就开始挖空心思问同事,能不能开个后门,让我家蕃茄也直接进他那个设在新世界后面的,据说是全市仅有的3个正宗奥数培训班之一。同事告诉我,想进这个班肯定是得考的,得层层筛选,而这个考试是在孩子三年级的时候才有资格参加的。但他推荐了我两本书,两本奥数习题集,说是把这两本书全部做会了,到三年级就有资格去考试了。
  上个月底,我如获至宝地捧着这两本奥数习题集回家,开始试着和蕃茄一起弄懂这些有点搞脑子,有点像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却越来越奇怪地发现,所谓的奥数,其实就是拿许多这个年龄段孩子不该学的东西提前来学,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文字游戏。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该如何去让蕃茄明白一些我们认为已属于常识的方法。比如A+B+C=15,B+C=7,B-C=1,求A、B、C,这种类似于三元一次方程的题目。
  另有一同事的儿子在小学一年级,周六还去学校的奥数班上课,我便问她:“老师是怎么教的呢?”
  她说:“老师就是照书上教的,让他们把等式相加减啊,或者把式2代入式1,求出A,然后再一步步演算下去。”
  于是我开始试着让蕃茄理解“代入”这个概念,可教了很多次,他还是不明白。忽然有一天,终于“开窍”了,明白既然B+C=7,那么7就是B+C的结果,那么,第一题其实就是A+7=15!
  这个突破是小蕃茄想了好几天之后突然明白的,为此我欢喜了好久。然后,我们又碰到了A+B+C=21,A+C=15,A+B=12,求A、B、C。如果不是式2和式3的顺序倒过来了,我相信蕃茄很快会发现它的性质与前面那种题是一样的,可现在两个式子的顺序一倒,蕃茄就糊涂了,他盯着题目看了很久,久得我几乎忍不住要去提醒他,或者再自作聪明地教他一种“新方法”,即把等式相加减。而现在,此刻,我唯一庆幸的是那天在等了很久之后,我仍然没有出声,直到蕃茄小声嘀咕了一句:“从后面两个式子看,我们可以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C比B大3!”然后他在草稿纸上写下了C=B+3,然后又把式1改成了A+B+B+3=21,再进一步变成了A+B+B=18。实话说,当蕃茄领悟到C比B大3的时候,我这个笨蛋还差点说“这有什么意义呢?对于解题没有什么帮助啊。”直到他在草稿上得出了A+B+B=18,我才惊觉这是如何大的一个突破,也许蕃茄并不明白什么等式相加减的意义,但事实上他已经会运用了,否则没有学过移项,没有学过等式两边移来移去要换位的一年级学生是不可能得出此推论的。再反过头去想想蕃茄得出的第一个结论:C比B大3,其实这不就是把式3与式2相减而得出的么?只是一个6岁半孩子的思维还不可能达到将之列式表明而已啊!
  这天,我认认真真地看了一下这本所谓的奥数习题集,发现无论是旧的代入法,还是新的等式加减,才是这两章节奥数所要重点讲习的技巧与内容。估计按照通常奥数培训班的教法,老师肯定是先强行让孩子学会这个技巧,再慢慢去体会它的实际意义,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子做的。更有甚者,也许根本就不求甚解,只要通过反复地练习,掌握这个本领,熟能生巧就可以了。只是这样的生搬硬套,最后条件反射般地见招拆招,难道会比孩子自己悟出来的道理更有意义么?
  这天晚上,我和茄爸讨论了很久,关于要不要让蕃茄去学奥数的问题。看网上那么多学奥数孩子家长的反应,我总结出来的目的大致有二:一是为了锻炼思维,提高逻辑推理能力。二是为了竞赛得奖,成为进初中,甚至进重点高中的敲门砖。对于原因二,我和茄爸的想法是一致的:蕃茄不必进什么名校,能进个孩子之间的家庭背景、教育理念差别不是太过悬殊的学校就可以。这年头,情商比智商重要,到将来,蕃茄也不必去参加什么竞赛,只要能进个一本就可以。如此说来要学奥数,我们就是为了培养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喽?既然如此,又何必去读什么培训班,在题海里苦苦挣扎,浪费许多孩子本该拥有的玩耍时间呢?我更担心在众多高手林立的奥数培训班里,智力并不超群、又天性好强的小蕃茄会因此丧失了自信,磨灭了对学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