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我是湖南人 >

第32部分

我是湖南人-第32部分

小说: 我是湖南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新的建设时期。以前,对于敌人,是拿出铁血的精神,同他们奋斗。现在,对于敌党,是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他在政治上表现出倔强的进取精神,又有极强的活动能力和丰富的宪政知识。谭人风一语道破他的作用:“国民党中人物,袁之最忌者唯宋教仁。”  
  这样一个人物,对袁世凯构成最大的威胁。宋教仁辞去农林总长后,袁世凯极力笼络他,用官位引诱他,他不买账;用金钱收买他,他也拒收。他每天奔走于各政党之间,发表政见,希望以政治策略,有次序地改革一切弊政,在当时获得很大的声望。
  袁世凯许给宋教仁的官位,是总理的高位,刘揆一和范源濂等人出面力劝他就任。孙中山、黄兴和唐绍仪等人也劝他接受。但他坚持政党内阁的主张,所以坚辞不就。  
  袁世凯送他西装,连尺码都吻合他的身材,还送给他一本交通银行五十万元的支票,让他自由支用。但宋教仁只取了二三百元,离京南下前夕,让赵秉钧将支票本交还袁世凯,还留下一封信表示谢意:  
  绨袍之赠,感铭肺腑。长者之赐,仁何敢辞。但惠赠五十万元,实不敢受。仁退居林下,耕读自娱,有钱亦无用处。原票奉璧,伏祈鉴原。  
  这就是宋教仁。虽然谭人风说他“英而不雄”,但他有自己的政治人格和操守,袁世凯拿出任何东西都无法收买他。他和黄兴、蔡锷一样,有热烈的理想,不稀罕高官厚禄。他是个“崭新的人”,“非一般政治人物可比”,袁世凯那一套制人术,对他就像对蔡锷一样,根本不起作用。袁世凯便萌生了从肉体上把他消灭的念头。  
  在随后举行的国会两院选举中,国民党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宋教仁沿江东下,从长沙、武汉、安徽到上海,再到杭州、南京。一路上,他在演说中批评袁世凯政府,阐述宪政理想,言论风采,倾动一时。这样一来,袁世凯就把除掉他的念头变成了决心。  
  宋教仁这时已是众望所归。如果他到了北京,根据约法组织内阁,是任何力量都没法阻止的。因此他游杭州时所写的《登南高峰》一诗中就有这样的诗句:“徐寻屈曲径,竞上最高峰。”“海门潮正涌,我欲挽强弓。”虽然是写景,抒发的却是他胸中的抱负。那时候,大选获胜,他组织政党内阁,制约袁世凯,实现民主的时光,已经指日可待,所以这些诗句中洋溢着胜利者的喜悦。  
  宋教仁在武汉时,谭人风曾告诫他:“责任内阁现时难望成功,劝权养晦,无急于觊觎总理。”谭人风还告诉他,有秘密报告说,会党头目应夔丞在北京与政府做交易,领有巨款,要他加强戒备。但宋教仁认为是“杯弓蛇影之事”。  
  宋教仁到了上海,陈其美也要他提防暗杀。他狂笑说:“只有革命党人会暗杀人,哪里还怕他们来暗杀我们呢?”许多朋友来信要他多注意安全,他都以为是过虑。3月20日,他动身北上那天,到《民立报》和记者徐血儿话别,徐血儿请他慎重防备,他坦然地说:“无妨。吾此行统一全局,调和南北,正正堂堂,何足畏惧,国家之事,虽有危害,仍当并力赴之。”
  他不相信有陷阱,但陷阱早已布下。他的生命在到达一个顶峰时即将消逝。时代的潮流把三十二岁的宋教仁无可抗拒地推上了政治的风口浪尖。他只是一介平民,却成为万民瞩目的人物。袁世凯不杀他,就只能接受监督和约束。但袁世凯野心勃勃,不想受到任何制约,于是除了暗杀,他找不到另外的办法让自己的野心得逞。宋教仁只有为他的宪政理想付出年轻的生命了。
  罪恶的枪声打响了。宋教仁倒下了,却没有放弃理想。临终前,他还致电袁世凯,寄予殷切期望,章士钊说他是“至死不悟”,他对袁世凯所代表的根深蒂固的中国专制力量,实在认识有限。“中山与克强,仅在民元八、九月间,与袁有过短时期的接触,他们对袁不能深知,自在意中。宋教仁比孙、黄年事更轻,阅世更浅,读书也不够深入,以为只要一部‘约法',一个在国会拥有多数议席的‘党',藉着‘责任内阁'的空名,便可以对付袁氏而有余,这岂不是书生之见?”
  宋教仁死了,民国初年在中国实行宪政民主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他的死,导致了国民党的瓦解。国民党在他离世后失去了精神支柱和具有控驭局面的健将,很快在袁世凯的利诱威逼之下四分五裂了。其他政党则在袁世凯的支持下,合并成了进步党,成为国会的重心。中国第一次宪政民主的尝试,到此已彻底破产。如果宋教仁未死,一切都可能会两样。因此,他的死决非一身的存亡,而是国运所关。他的死造成了南方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彻底决裂,引发了二次革命。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身存亡,国运所关(3)
在民国初年的政局中,宋教仁实在太重要了。他真心要建立一种崭新的政治制度,他的存亡,关系到新旧政治制度的兴废。袁世凯之类的人杀死他,也是拼死地挣扎。但宋教仁是正人君子,他的对手则是政治流氓,因此他必死无疑。  
  宋教仁是国民党的领袖,但他具有优秀的政治品德,与其他政党的领袖关系良好。他死后,民主党领袖汤化龙在挽联上写道:   
  倘许我作愤激语,谓神州将与先生毅魄俱沉,号哭范巨卿,白马素车无地赴;
  便降格就利害观,何国人忍把万里长城自坏,从容来君叔,抽刀移笔向谁言。   
  这副挽联对宋教仁推崇备至,对谋害者极为愤慨,一时争相传诵。
  对于过去的政敌梁启超,宋教仁专程去天津密访。他对梁启超表示,国民党与梁启超的政党,应走英美式两党轮流执政的路子。他说:“现在国家前途,是根据《临时约法》推行议会政治,走政党内阁的路子。在即将到来的国会大选后,你上台执政,我愿在野相助;否则我当政,请你善意监督。”梁启超也有相同的追求,对宋教仁的态度,自然十分感激。他听说宋教仁被刺身死,痛惜不已。  
  宋教仁和袁世凯的死党也有密切往来。他在北京一度住在赵秉钧家里,和赵秉钧多次深谈。宋教仁在他们身上下功夫,希望把代表旧势力的实力派人物,以及梁启超这样的思想理论权威,都纳入他所梦想的宪政轨道,在政治上和平竞争。  
  宋教仁是国民党的政治明星,具有灵活的政治手腕和充足的政治常识,同时又有高度的政治热情和责任感。他有能力调和各政党的关系,消除偏见,共循轨道,踏上宪政道路。他被剥夺了生命,民国初年的中国无人可以替代他。其他政治人物缺乏他的风度与见识,结果被袁世凯这类专制政客玩弄于股掌之上,梁启超、熊希龄等人,在政治上都无法与宋教仁相比。  
  宋教仁的死是他个人的不幸,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不幸。他的死仿佛一个预言,告诉中国人,在他们生活的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要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还将经历许多艰难曲折,要有许多优秀儿女献出生命。宋教仁死了,把未竟的理想留给了后人。孙中山如此评价宋教仁:“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宋教仁一贯主张责任内阁制,他说:“内阁不善而可以更迭之,总统不善则无术变易之,如必欲变易之,必致动摇国本。”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孙中山提名他任内务总长,临时参议院通不过,他改任法制院院长。有人为他抱不平,他则说:“总长不总长,无关宏旨,我素主张内阁制,且主张政党内阁,如今七拼八凑,一个总长不做也罢。” 
  他主张的责任内阁制,是由内阁代总统对国会负责,总统不负责任。总统的命令,不仅要阁员附署,还要由内阁起草。责任内阁则应该由完全的政党组织,反对混合内阁、超然内阁。  
  他坚定地主张责任内阁制,也许是试图通过这一制度性的安排,由革命派掌握实际权力,排除旧官僚的影响。他自己没能领导武昌起义,使黎元洪掌握了大权,他十分后悔。所以他极力劝黄兴在南京另辟天地。他对不学无术的袁世凯更加鄙视,认为更有必要用可靠的制度来限制他的权力,使他无法脱离共和轨道。袁世凯已经高居于民国大总统的位子上,只有责任内阁制能够约束他。袁世凯自己也明白这一点,于是把鼓吹责任内阁制的宋教仁,当成自己的死敌。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大一统集权专制传统的社会,建立民主制度时,不得不在美国式的总统制和法国式的内阁制之间做出一种选择。由于专制传统根深蒂固,民主启蒙不够深入人心,如果采行总统制,任何人当上总统都有可能走向集权甚至独裁。内阁制在制度安排上能对最高权力进行约束,宋教仁对此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1913年3月的那一刻,宋教仁以鲜血染红了他所追求的民主理想。击中宋教仁的子弹,是罪恶的专制制度发射的。这个湖南人因此而定格在三十二岁的美好年华,永远年轻而光荣。
  宋教仁二十来岁东渡日本,在那里接受了西方的民主思想,形成了系统的宪政观念。在同盟会中,唯有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翻译有关的著作。他在革命时代就极为注重建设。因此,有人说他是民国蓝图的主要设计者。
  宋教仁本人在1906年所写的日记中说,这一年他翻译的著作就有《日本宪法》、《英国制度要览》、《各国警察制度》、《俄国制度要览》、《美国制度概要》、《比利时、澳匈国、俄国财政制度》、《德国官制》、《普鲁士王国官制》等十来种。对各国的政治制度、政权组织形式等,他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一身存亡,国运所关(4)
他在日本对景梅九说过:“破坏容易,建设难,我看同志从事于破坏一途的太多,对于建设,很不注意,将来要组织共和国,不是玩笑的事!什么临时约法,永久宪法,都须乘此功夫,研究一番才好!所以我很想邀集精悉法政同志们,一齐干起来。”
  1911年春天,宋教仁从上海到香港,参与筹备黄花岗起义,起草文告、约法和中央制度、地方政治机关的设施,有厚厚的三大本。熟悉他的《民立报》记者徐血儿见过这些文件,说他十年潜心建设事业,所有主张都写在这三巨册中。遗憾的是,这些文件现已遗失,内容无从查考。
  武昌起义后,他与黄兴等人同赴武汉,起草了《鄂州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规定了三权分立的基本结构。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他在法制院长任上,起草了大量法律文件。《临时约法》虽非出自他的手笔,但无疑包含了他的宪政思想,融汇了他的智慧和思考。
  袁世凯当上总统以后,有些革命党人腐化蜕变了,有些人悲观绝望。孙中山当时已退出政坛,主张把政权完全让给袁世凯,他自己专心去做社会工作。宋教仁却执著地想通过政党内阁来限制袁世凯所代表的旧势力,实现真正的共和民主。所以他主张把革命党变为政党,打算选择同盟会中的稳健分子另外组党。他认为,革命党和政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